成人教育中困难群体占额偏小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 :成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kek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成人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延伸应当本着全民终身教育的理念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全体公民素质,但现今的成人教育对象多为以晋升职位和自身提高为目的而接受教育的群体,而处于社会底层和劣势地位的困难群体却未得到充分重视,这一现象主要由社会关注度较低、成人教育机构的利益导向趋势以及困难成人群体自身受教育意识及能力薄弱等因素导致。对此,唯有国家的支持、成人教育途径以及内容多样化,社会第三方组织的积极参与以及各困难群体自身受教育的意识唤醒方能得以改变。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育公平;困难群体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10-0080-03
  一、困难群体接受成人教育现状
  据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六岁及六岁以上未上过学的女性人口数明显超过男性;[2]2015年北京市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数据表明在15岁以上的残疾人中,15周岁以上识字人数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与普通人口中识字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相差较大。[3]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力量不足、对其教育培训的支持度欠缺;[4]老年人接受继续教育的比例小。由于知识资本欠缺,这些社会中的困难群体不具备竞争优势,在竞争越发激烈的社会中依然无法找到立足之地。
  成人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本应该在缩小社会差距方面体现出更明显的效果,但在教育实践中却出现了偏差。成人教育中教育对象多为处在一定岗位为寻求更高层次的待遇、职位升迁或进一步提高自身工作技能和素养而进行培训和再教育的人,重在培养“杰出人才”,[5]其中教师培训和企业培训居多,忽视了在生存线上挣扎、尚未满足初级生长需求的群体。[6]我国成人教育尽管面向一切需要接受教育的个体,但在整个成人教育生源构成中困难人群所占比例仍然很小。而即便接受了成人教育的困难群体由于内容和方式适切性缺失使教育的实效未能得到保证。成人教育目前培养模式未能使社会群体中大量成人实现终身教育和全面教育,进而阻碍了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提高公民总体素质的愿望依然停留在书面,[7]使成人教育的包容性、广泛性未能得以体现。[8]
  二、成人教育中弱势群体所占比例偏少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制约因素
  1.成人教育法律体系及制度尚不完善
  我国现今还未确立明确清晰的成人教育体系,专为成人教育设立的法律极为欠缺,成人教育没有基本法的保障。[9]有关成人教育的相关法令与条例也较为少见,困难成人群体的受教育权未得到法律层面的硬性保证,使处于困难处境的群体因缺失教育经历而失去在社会中的竞争力,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扩大了困难群体的范围和数量,使社会层级间流通不畅,加重了社会构成不良的状态。
  2.社会对困难群体的关注度不足
  社会中非困难群体对困难成人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未投以重视,尤其是社區没有为困难群体开辟多样有效的接受成人教育的渠道,困难成人群体的受教育面窄,而接受成人教育的困难群体由于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适切性欠缺而使成人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成人教育机构的着眼点倾斜
  近年来,成人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成人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但发展多集中在规模的扩大,过分追求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使成人教育的发展内涵受到限制,成人教育机构对其社会职能的阐释存在欠缺,对社会困难群体的实际关注度小,忽视了社会中最需要接受教育而无力或无意识接受教育的成人。再者,接受成人教育的群体多年龄不一,水平参差,而现有的成人教育中个性化培养模式罕见,教育内容和方式多考虑到的是普通人群,而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且评价体制的不完善使受教育者的教育成果难以得到社会认可,造成了一定的教育浪费现象,弱势群体受教育过程难以持续发展。
  (三)困难群体自身限制条件
  困难群体中多数个体是没有接受过教育或接受过极少量教育的人群,教育的缺失以及现今社会舆论中流行的教育无用论使他们对接受教育的意义产生质疑,同时由于教育基础的薄弱,有些困难人群虽然接受教育的意愿强烈,但考虑到能力限制而未能将意愿付诸行动。再则,困难人群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接受进一步教育或补偿性教育在他们看来没有直接的必要性。此外,由于困难群体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或社会边缘的群体,教育支出应在整个家庭支出中占比甚微。对他们而言接受教育要考虑两方面的成本,一种是直接成本,如资金和时间以及经历的投入;另一种为间接成本,如为接受教育而放弃的工作报酬或升职机会。教育带来的现时压力以及教育效用的长时性使生活在夹缝中的处境不易人群对教育望而却步,致使成人接受教育的后续力量不足。
  三、解决成人教育中不公平现象的策略
  (一)宏观政策上的支持
  1.完善法制和制度体系
  将成人继续教育纳入国家政策,为终身教育理念赋予具体的载体,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保证。同时以制度形式确定成人教育的评价标准,规范成人教育的评价方式,加强国家对成人教育的质量监督。但规范评价体系并不意味着将评价统一化,而是应该根据个人受教育背景和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评价模式,此外“教育假”等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弥补困难群体因接受成人教育而造成的在物质和机会方面现有或潜在的损失,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同时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如,接受成人教育的个体需要在受教育期间认真学习,完成相关的任务,并通过相关的考核,至少要达到规定的最低标准,否则就要偿还国家或企业为其接受教育所做的投入。[10]
  2.加大经费投入
  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不具备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强制性。成人教育的自主选择性和个人实用性更为明显,因此国家无法在财政方面做出统一且比例重大的支出和规划。但是成人教育作为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发展尚不完善的初期需要得到来自国家的援助和支持,国家应该根据各地区和成人教育机构的现实情况以及实际水平适当地给予成人教育经费上的投入,设立专门负责成人教育资金收集的机构,使成人教育有雄厚的实力扩大关注范围,深入了解社会其他群体,有能力给予社会中困难群体实质性的帮助。   (二)成人教育內容和方式的改良
  1.走出校门
  教育家杜威曾主张将生活引入学校和课堂,而陶行知却进一步阐明教育的生活化、社会化需要打破学校固有的窗和墙,使学校教育走出去,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在成人教育领域,社区教育可谓一种学校和社会有效结合的教育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及时了解到受教育者具体背景,并有针对性且灵活地设置符合个体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在教育方式上实现平等,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主参与度,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无疑是实现“再教育”,丰富生活,填补心理空缺,重新找到生活乐趣,延续幸福感的可行手段。[11]同时,普通高等教育也应该走出校门,将大学教育推广到社会,在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搭建起平台。
  2.学习效果可视化
  成人教育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育者的教,更要注重学习者的学,而学习的结果会影响受教育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困难成人群体尝到学习的甜头,看见学习带来的硕果,尤其对于中途失学的成人而言,有成果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学习者的自信,进一步促进成人教育在困难群体中的生态发展。
  3.模块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提倡将学习资料依据主题分成若干模块或单元,每个模块中的内容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而模块之间的联系不明显,考虑到成人接受教育存在断续的可能,特别是处在社会边缘,生活尚无保障的困难群体更无法保证学习的连续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不同的个体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成人可以在有限时间内选择自己急需而实用的内容,而不至于因为缺课而过度影响学习效果。教学组织形式也不该局限于班级授课制或简单的分组教学,个性化学习计划与葛雷制式的教学方式是成人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而在当今时代,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实现离不开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和共享平台,这是成人教育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困难群体的成人教育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和成人教育机构的关注,更需要社会第三方的积极参与。慈善团体、公益组织、社区以及企业等社会组织应当广泛加入为困难群体提供成人教育机会的行列,提高对困难群体的关注度,加大对困难成人群体的教育投资,为困难成人群体提供接受教育的可行途径。
  (四)困难群体受教育意识的唤醒
  成人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不具有强制性,成人的学习是完全自主自觉的行为,是自发的学习过程,因此要实现全面终身教育就必须提高成人,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意识和积极性,使之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意义和教育的重要性,唤起他们求学的欲望,提高其学习动机。同时为困难群体介绍可行的受教育渠道,使之明确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并为其提供已有的切实可行方法,强化他们的受教育意愿,并进一步鼓励其将受教育意愿付诸行动。
  总而言之,成人教育在困难群体中所发挥的作用需要各方努力,从社区到企业,从国家宏观层面到受教育者微观层面,既要通过“个体主动模式”,又要借助“外力推动模式”,用教育武装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使成人教育起到“赋权增能”的作用,提高成人教育在社会服务中的影响度,实现其人文诉求,改善困难群体的不利境遇,缩小社会阶层差距,实现教育公平。[12]
  【参考文献】
  [1]杨凯.发展成人教育促进教育公平[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6(5):110—1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EB/OL].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农民教育的职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并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职业能力,我们需要顺应农民教育的职业化趋势,探索更好的发展途径。增加农民教育的职业特色、制定农民教育的发展规划、选择实用的农民教育内容是提升我国农民教育职业化发展水平的有益途径。  【关键词】农民教育;职业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
立法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需要投入成本。当前,地方行政立法为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性使得地方行政立法在
硫磺样品在微波消解仪中经硝酸消解,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铁含量。以1g·L-1硝酸镁溶液(10μL)作为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为1 200℃,原子化温度为2 000℃。铁
<正> 基于PC/DOS、MS/DOS操作系统的Ada(及Ada变种)编译程序有若干个,Janus Ada是目前巳使用的一个。引进的目的在于消化和吸收,最后才会有自己的东西。为了掌握Janus Ada编
工业用二氧化钛主要有锐钛型和金红石型两种,由于其光学性能好、折射率高且稳定,因此作为颜料被广泛用于涂料、化纤、造纸、塑料等领域[1]。二氧化钛颜料在不同种类涂料中应
【摘 要】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矛盾主要有:转移培训的低参与率与农民积极的培训意愿相矛盾;国家大力支持与各地培训资源匮乏的现状相矛盾;城市发展对农民工的大量需求与农民工的城市窘境相矛盾。解决矛盾的主要对策:夯实信息基础,合理开展转移培训;重新界定政府、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关系,建立一体化的协作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提升农民转移培训实效;理顺市场规则,构建规范合理的培训秩序。  【关键词】农村;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手术后死亡病例.1例Ⅰ型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远期并发症:1例胆囊切除+瘘口修补+T管引流术后1年再次出现胆总管狭窄,1例胆囊切除加做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后2年再发胆总管结石.1例Ⅳ型患者行胆囊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
以40位"大学生农民工"生活处境及自我提升状况的调查材料为基础,运用保尔·朗格朗的成人教育理论,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审视了在其中起作用的各方力量。研究发现,随着知识更新
肺错构瘤少见,但在肺良性瘤中常见。本文报告15例,男6例,女 9例,发病年龄22—57岁,病期1个月至4年,症状不明显,其中 4例为胸透发现。本病X线表现呈圆形、椭圆形、边缘清楚,有
<正> 睾丸恶性卵黄囊瘤少见,1968至1986年内见到4例,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表) 二、病理检查大体所见:瘤体最小4&#215;2.5&#215;3cm,最大6&#215;3&#215;4cm,均有包膜。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