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存的意义——刘震云小说的异化主题解读

来源 :名家名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l75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写实主义的干将,刘震云深切关注人的生活场景、生存困境和生存状态.刘震云的小说创作在审美和文化上有其独特之处,他并不强调现实生活光彩的一面,而是着重深入挖掘人物的精神困境,在勾勒芸芸众生生活情境的同时,反映芸芸众生异化的生存状态.对刘震云小说异化主题进行解读,进而反思人类该如何解异化以实现有意义的生存.
其他文献
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本刊对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就《意见》发布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专访,尤其是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背景与过程、各地在实施《意见》的机制和路径、馆校如何协作以及如何指导和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罗静司长指出,推进馆校融合,加强优势互补,对于新时期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中小学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利用博物馆资源,不仅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创
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教育部门如何看待博物馆资源进校园的问题呢?本刊编辑部为此对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进行了专访,就博物馆资源利用的前提与过程、博物馆类课程的评价方式和博物馆资源进校园的落实方式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认为博物馆资源进校园的前提是与学校合作编制”资源导引”,博物馆资源要与课标对应;博物馆类课程评价的意义在于激励而不是甄别分等,馆校双方的期待是”让博物馆为孩子播下成长的种子”,最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孩子的一生.
20世纪末,我国的博物馆分众教育与馆校合作相继出现并逐步兴起.如何在分众教育理念下实施馆校合作,满足新形势下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之需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合作体系,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南京博物院依托分众教育理念,形成博物馆和学校两个主体的双主体模式,共同研发多学科融合、可垂直推广的馆校合作课程,进而深入开发促进社会进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搭建起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馆校合作教育体系,此做法值得进一步思考、评价与探索.
笔者以南开大学博物馆”衣冠流徙诗书粲然:馆藏西南联大民族调查文书资料展”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跟踪观察分别获取观众的个人信息与行为数据,从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拍照行为三个维度分析观众行为的特点及其个体差异,进而对观众参观的行为规律进行讨论.
观众研究是规划与实施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博物馆了解其目标观众的需求和期望.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2019年7月被联合国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杭州市余杭区是良渚古城遗址的所在地,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守护和传播良渚先民留下的辉煌灿烂的文化,是当地文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博工作者以当地小学、初中及高中段的青少年为对象,开展对良渚文化了解情况、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的调研,对于更有效地开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博物馆教育读物是依托博物馆藏品和展览等凝练形成的一种教育产品,是博物馆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传统文化持续升温的大背景下,博物馆教育读物发展很快,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但从整个教育读物市场看,博物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远远不够.博物馆如何从馆藏资源中获取灵感、以创意互动的理念,借助教育读物的形式更好地实现中华文化的有效表达?本文通过对博物馆新时代教育使命的阐述,从地域文化影响力的视角出发,以舟山博物馆海洋文化特色背景下《博物东海:舟山博物馆文物故事读本》的项目开发为例,重新审视博物馆文化资源,提
表达性艺术治疗着重于通过艺术形式呈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对促进个体情绪管理、心灵疗愈、人格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孤独症儿童项目为例,从策划设计、实施过程、教育职能发挥等角度,论述博物馆人文主义性质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对体验者的情绪心理、认知行为以及社会性互动等层面产生的效用,探寻博物馆艺术治疗项目的模式.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功能,在推动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展开学习、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此之中,如何深化落实馆校合作,将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切实提升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的效率成为博物馆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以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博物馆专业教师的实践探索为例,讨论”中小学博物馆专职教师”这一职业角色在博物馆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强国背景下,博物馆中小学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和未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环节.着力拓展博物馆教育途径,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整合有效资源成为博物馆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近年来山东博物馆的教育实践案例为依托,通过博物馆中小学教育资源开发的原动力、博物馆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深挖与重构、博物馆外部教育资源的拓展三个部分,来探析博物馆教育资源整合的可行性方式,旨在为新时代的博物馆教育工作发展提供借鉴.
西关是陈惠琼重要的文学地理坐标.陈惠琼在自觉追寻散文诗创作的过程中,以其前瞻而高远的主体精神和独特的审美艺术,凸显其”精神论””生命论”和”语言论”等极具个性特征的文体意识.通过对散文诗的创作与实践,陈惠琼建构着自己的散文诗文体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