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例5α-还原酶2型缺陷症患儿临床特点及SRD5A2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41例5α-还原酶2型缺陷症患儿临床表型特点及SRD5A2基因突变类型。

方法

收集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体格检查、病史、实验室检查、B超等;并提取患儿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或靶目的基因序列捕获二代测序法检测SRD5A2基因突变类型。

结果

41例患儿年龄从4个月至11岁不等,汉族。所有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SRY基因检测结果阳性。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小阴茎和尿道下裂,其中单纯表现为小阴茎的有26例,占总病例人数63%;其余15例为尿道下裂合并小阴茎,占总病例人数37%。在39例患儿中检测到双等位基因突变,2例患儿只检测到1个等位基因突变。在41例患儿中,共检测出16种基因突变类型,其中c.725A>G(p.Tyr242Cys)、c.694C>G(p.His232Asp)和c.548-9T>G这3种突变类型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在16种突变类型中,以c.680G>A(p.Arg227Gln)为主,占所有突变类型60%(48/80)。

结论

5α-还原酶2型缺陷症患儿临床表现以小阴茎或尿道下裂合并小阴茎为主;c.680G>A(p.Arg227Gln)突变是中国5α-还原酶2型缺陷症患儿SRD5A2基因的热点突变类型。

其他文献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其治疗策略尚存诸多争议。外科手术是其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Siewert分型及TNM分期对于手术入路选择、临床决策及预后判断起决定性作用。围术期放化疗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当前更多研究支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治疗。此外,随着靶向药物治疗不断涌现,靶向治疗已成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重要组成部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特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家出台了多部政策纲要指导包括医疗在内的多个行业大数据应用和发展。笔者介绍了医疗大数据发展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回顾总结了国外大数据平台的特点,对医疗大数据平台的管理和应用进行阐述,对胃肠肿瘤乃至整个医疗行业的大数据发展进行展望和憧憬。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手术由于其除去手颤抖,3D放大视野及操作灵活、精准、稳定等优势在国内外逐步得到开展并被广大外科医师接受。但其手术适应证仍存在争议,手术操作流程、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需进一步规范,近、远期临床疗效目前尚缺乏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笔者认为:研究者应深入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手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对策,加强相关循证医学的研究,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手术的广泛开展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0例,女61例;中位年龄57岁,年龄范围为38~81岁。171例患者中,70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远端胃癌根治术设为机器人组,101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设为腹腔镜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
长期以来,胃癌和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康复,乃至患者生命安全。据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的统计数据,腹腔感染性并发症是导致二次手术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值得临床医师关注。然而,胃癌和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各医疗中心报道差异巨大。由于缺乏来自全国范围的数据,目前仍无法合理预计腹腔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制订相应的循证诊断与治疗策略。胃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现状的研究旨在全国范
单孔及减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因其腹部美容效果更佳,术后疼痛更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且术后患者加速康复效果优势明显,而备受关注。此项技术开展早期,由于缺乏单孔腹腔镜器械和单孔腹腔镜镜头及多通道穿刺器等设备,加之技术上的难点没有得到解决,发展受到了制约。近年来,由于单孔及减孔腹腔镜技术改进,器械和设备更新,该项技术才逐渐得到了认可和发展。相信在
胃干细胞是存在于胃组织中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高度增殖能力,它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分化形成各种胃黏膜上皮细胞。胃干细胞在胃黏膜上皮的自我更新和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使胃黏膜上皮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并维持胃黏膜的完整性。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胃干细胞的应用为胃生理与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自2010年报道胃类器官模型的构建方法以来,胃类器官迅速成为胃相关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
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然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却逐渐上升。AEG不同于食管癌和胃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类型,其早期诊断率较低,预后较差。目前手术是治疗进展期Siewert Ⅱ、Ⅲ型AEG的最主要治疗措施。手术的关键是肿瘤完整切除和淋巴结彻底清扫,尤其是腹上区和下纵隔淋巴结(主要是第110组下段食管旁淋巴结和第111组膈上淋巴结)。对于下段食管受侵犯的进展期Siewert Ⅱ、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IFX)联合挂线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深度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8月至2016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行IFX联合挂线治疗克罗恩病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18例;年龄为(24±9)岁,年龄范围为14~58岁。57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MRI检查。观察指标:(1)随访情况。(2)
目的寻找青年人与老年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中表达差异明显的高度保守microRNA(miRNA),分析该miRNA在年轻和老年小鼠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该miRNA在原发性骨质疏松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查找青年人与老年人BMSCs中表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