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单元教学设计现状的调查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单元教学中强化“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理念”的必要性,高中数学教师群体一般具有较高的认可度,认为整体把握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与应用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教材、教师、学校和课程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整体把握;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0A-0053-06
  一、问题提出
  目前,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单元教学的设计主体往往呈现“零散”的特点,即备课的时间和内容都是零散的。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教材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没有能站在知识网络的高度进行整体思考,每次只能聚焦一至两个小课题进行教学设计,不能充分考虑前、后、左、右的链接,忽视课题在单元内、在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内的地位和作用,人为割裂了数学课程体系,导致教学内容之间常常出现错位、空位的现象。当教师意识到存在问题后,再花时间进行纠偏和补位,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宏观、整体的理解和掌握,更伤害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美国学者加里·鲍里奇认为:系统的力量在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通过计划好的许多课时的共同作用,知识、技能和理解得以逐渐发展,产生出越来越复杂的结果”[1]。系统,或者说,教学单元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看不见的,但又是最重要的,正是它们使单元结果大于课时结果之和。强调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单元与其组成部分课时,其教学设计关注的正是教学单元与其内部的关系。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甚至预测,今后教学设计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科中某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也不仅仅是学习的认知过程,而应从人的整体发展的规律和角度去进行教学设计 。[2]
  因此,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必须强化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把高中数学课程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和处理。为实现数学课程评价的整体目标(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提升学生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等基本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3]),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定位、选择与编排是数学课程和教材研究的重点[4],应以规定的教材为主要内容载体,通过分析研究函数、几何、算法、统计与概率、数学应用等“五条主线”,合理选择、编排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合理选择课堂教学的各种教育程序与活动,使各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环节有机地融和为一个整体。产生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和探究法等,要依据数学课程的内容、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知识结构和特长而创造出来的一整套的教学方法)、教学氛围(以科学、现代的教育观为指导,用自然适度的教态,清晰、幽默、亲切的教学语言,多种娴熟的教学技巧,创设的一种轻松愉快、师生友好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等方面予以强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单元教学设计中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理念运用的实际状况,课题组一年多来,深入不同层次的学校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力图探寻这些问题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研究过程
  (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由教师和学生两部分组成,分别抽样了我市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老四星级高中、新四星级高中和三星级高中共三所学校的所有数学教师和部分学生,教师的有效样本容量为93,学生的有效样本容量为478。
  (二)调查工具和方法。为了使问卷调查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课题组经过多轮讨论和多方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和完善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填写的“基于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的单元教学现状调查”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类,强调是一份有关单元教学设计现状的调查,问卷主要围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的运用展开,采用匿名形式。
  教师问卷侧重于了解教师的基本信息和与本课题相关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为:(1)被调查者必要的基本信息;(2)被调查者关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和认识,主要用来分析和研究被调查者所处的教学环境、自身情况对在单元教学设计中运用整体性理念的影响;(3)被调查者的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否体现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最终的教学评价是否体现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主要关注上述几个维度。
  学生问卷则通过了解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对比教师的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和研究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的单元教学设计实施的现状。主要内容为:(1)被调查者所在的年级、学校的层次和所处的地域;(2)被调查者的数学任课教师备课是否充分,学习内容的编排与教材、与其他班级是否一致等;(3)被调查者数学课的收获、学习内容的来源、有意义的课堂教学环节、喜欢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及存在的问题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教师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全体教师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东台市具有代表性的三所不同中学的高中数学教师共99人,由于各种原因,收到有效问卷共计93份。
  (1)认知层面
  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对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的认识是本次教师调查的重点,涉及第7、8、12、13、14、15、16、17等8题,包括必要性认识,对一个单元的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理念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维度的思考,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的作用等,统计汇总如表1。(其中比例项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后面各表相同)
  分析表1可以发现,教师对单元教学设计中强化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的必要性认可度较高,教学内容的选择较多体现整体性、系统性,但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环节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氛围的创设等方面体现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的教师不多,只有半数左右。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理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设计较多聚焦于学生,忽视对高中数学课程及教师自身的关注。   四、研究结论
  数学教师对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强化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的必要性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一致认为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并不理想。根据调查问卷以及与教师座谈,发现主要原因有:
  (一)教材的问题。由于新课程强调知识能力的螺旋式上升,高中数学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分解到5个必修模块12个章节和4个选修系列中,知识点分散,前后交叉排列。教材数量增加,模块顺序选取不易把握,模块化课程使得教材的使用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5]。
  (二)教师的问题。客观上由于工作压力大,教学负担重,平时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系统学习和研究高中数学课程体系,特别是在教学设计中对知识主线的研究和关注不够;主观上认为只要设计好每一课时就行,长期在教学一线产生职业倦怠,没有更高的追求,缺少动力,对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的深入了解和认识不足,对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的要求并不完全了解,并没有真正做实做到位。
  (三)学校的问题。学校作为教师和数学课程的直接管理者和实施者,不少学校缺少长远的眼光,对教师的培养缺乏长期性,对数学课程的建设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而且两者也没有完全整合,对教学的监控与评价较多是低端的、仅针对课时的督导与评价,系统性不够。
  (四)课程管理的问题。新课程构建了三级课程管理框架,学校具有一定的课程管理自主权,但由于地区平时的统一测试进度要求等原因,各学校单元及单元内课时的编排虽然有了一些调整,主体还是遵循教材中先必修后选修、模块内由前至后等序列,并没有完全做到遵循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违背了知识的建构规律。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加大学校课程管理和实施的自主权,给学校更大空间,加强高中数学课程的整体建设,形成具有学校鲜明个性与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师与教学的评价体系,强化系统性和整体意识,认真落实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五个维度的落实。合理利用暑假等时段,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与数学课程整合,从整体观念出发,认真研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了解高中数学课程框架,并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的每一个模块中的每一个章节的独立性、特点和相互联系进行研究,全面地实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国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王建磐,章建跃.高中数学教材核心数学内容的国际比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112-119.
  [5]陈朝东.高中数学教科书与其它理科教科书的衔接性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4(1):79-83.
  责任编辑:徐瑞泰
其他文献
摘要:公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走向。基于涉及教育满意度的七个维度,对L市1万余名家长、学生、教师、教育干部的问卷调查显示,公众对教育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尤其是教育效能、教育质量、教育收费等方面满意度高,但是在教育公平、教育过程等方面满意度相对较低。建议严控择校现象,逐步实现教育起点、教育过程的公平;推进基础教育均衡,逐步缩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改进教育评价,逐步促进每所学
摘要:高职层次学生在建构和运用“感谢”图式时,能够完整地表征出图式内基本要素,并有效区别凸显性和非凸显性成分。在注意力定性梯度调整上,学生能够根据注意力分配情况,对不同突显度的概念进行区别性调整。但在注意力定量梯度调整能力上,学生之间出现分化。高职学生的图式增长操作能力存在欠缺,学生不能有效地对原图式进行拓展,图式运用较为僵化,灵活度欠缺。比较显示,高分组学生在分配注意力时,能使用多样化识解手段以
摘要: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内涵建设未为抓手,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77-04  20载筚路蓝缕,她高擎“以人为本,生动发展”的旗帜,呼应社会发展的
杨孝如 教育科研: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支撑  李润洲 作为儿童的儿童  刘黎明 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经验教育理   论及其现实价值  杨金林 “上教若水”:我的教育观  陆莉玲 “启智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瞿 燕 走向高品质的课题研究  金虹霞 校本科学课程的系统化开发与实施  王九红 教学机智从哪儿来?  梁 莉 教师写作要建立新的文本方式  曹 慧 变中有守 守中求变  张 娜 学前
对眼前两份娄老师时隔9年的《分分合合》同课教学设计和实录,脑海里不由冒出一连串问题:这两次教学不变的是什么?改变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变呢?带着一系列问题,我沉浸到娄老师的文字中,试图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通过反复阅读,再三比照,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一、不变:游戏是儿童美术教学方式的永恒基调  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儿童的生活状态具有很强的游戏倾向。就美术的本身来看,无论席勒·斯宾塞的“游戏说”,还
摘要:言语主体凭借语感与言语世界发生联系,通过语感培育言语生命的言语智慧,以此实现“立人”的目的。语感具有直觉性和整体性,以《天上的街市》教学为例,探究培育学生语感的路径,找寻语感教学形式化、线性化外部操作有效方式。朗读文本,培育听觉语感;感受文本,培育视觉语感;品味文本,提升语理能力;仿写文本,内化语用能力。  关键词:语感;文本教学;教学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摘要:在探索“乌托邦”式的学校过程中,历史上曾出现了高尔基工学团、夏山学校、公正团体学校的理想模型。通过对“乌托邦”式学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三所学校在招收“问题”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生活等方面表现趋同性,但在制度安排、机构设置、内部倾向等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可为我国中小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乌托邦式学校;高尔基工学团;夏山学校;公正团体
长久以来,关于教师的发展问题,人们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教师发展的外部的现实困境,而缺少对教师发展内在境遇的分析。固然,外部的现实因素在很多时候是可见的,而教师的内在境遇则是隐蔽的,但是,我以为后者则是能够从本质上改变教师生存现状的力量。对教师内在境遇的分析和审视可以是一种哲学的视角,即从关注教师本身回到关注生命存在,从关注职业发展回到关注生命成长,从关注外部世界回到关注内在精神。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才
摘要:近年来,“人本”理念与“体验式德育”成为职业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词,如何将“人本”理念与“体验式德育”恰当地运用到职业教育德育实践中,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以“体验式德育”为切入口,在“人本”理念引领下,明晰“体验式德育”内涵并为此创设环境、培养团队、规范程序、丰富内容,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德育活动的品质和效能。  关键词:“人本”理念;“体验式德育”;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
【编者综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涵与意义,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也编入了26个“综合与实践”的课例。由于对该课程的内容与特征、实施要点与策略的不同理解与把握,在具体的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数学“综合与实践”不像数学课,只是各门学科的杂糅,缺少了数学味;流于活动的表层,追求活动的热闹开展,缺少深入的数学思考;教学内容方式单一,缺少数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