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渭风古韵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条小河朴素而悠久。八角楼的牌坊在风雨侵蚀中孤独地倒下,河畔的杨柳也在春冬的交替中无言衰老。

  我在时间的荒漠中遇见你——渭河。在世界上千千万万条河流中,我唯独听见了你清丽的声音,灵魂便被你吸引。我走进你的身旁:“嘿,渭河,你好吗?”我听到了你叮叮咚咚的回答。自此,那声音便成了我永生不忘的渭河之声。
  这条河,很长,很宽,但流经家乡的河段,很短。我对于渭河的记忆其实不多,但即便这些记忆支离破碎,依然不影响我对它的热爱。它的一切都令我念念不忘。
  最初的记忆,其实是从印象模糊的幼年开始的。
  老家在渭河以南大约三十公里。小时候,马车很慢,出门十里赶一趟集就已经很遥远了,三十里早就超出了懵懂孩童所能想象的极限。所以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渭河是遥不可及的,它似乎不属于家乡,我的家乡没有河流。
  后来长大一点儿,便经常去舅舅家玩,离渭河便近了许多。那时候,我最爱在枯水季光着脚丫子,踏过不深不浅的河。河面大约有几十米宽,我动作利落地挽起裤腿,一手提鞋,一手横在空中摇晃着,一会儿工夫便到了对岸。虽然河流有许多形状不一,大小各异的石头,但我踩在上面一点儿都不觉得难受。
  平日,渭河里的水较浅,基本上是清澈见底的,但到了发大水的时节,满河滩都成了浑浊不清的黄泥水,水流用“急湍似箭,猛浪若奔”来形容也不为过,有几次差点没过河堤,淹了河堤附近的村子。渭河涨起来的时候,河上便会多两条渡船。妈妈说,她曾坐那船到对岸去过。我也坐过一次,那次人少,大家都悠然地坐在船上,男人们抽着旱烟,女人们则围拢在一起,聊聊家长里短。我只静静地坐在船边,惊异于那无人关注的景色:正值傍晚,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际,水面也波光粼粼,耀眼夺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在水面上时起时落,或休息在岸边丛生的杂草间,或尾翼轻轻掠过水面,打破那面光滑的镜子,让波纹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忽而又飞去远方……
  这让当时的我想到了马中锡的那首诗:“野色苍茫接渭川,白鸽飞尽水连天。”
  我静静地坐在船边,聆听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是独特的,不同于黄河水的轰鸣之声,不同于山泉的雀跃之声,渭河水悠悠的,静静的。柔和的水声抚平了我烦躁的心灵,让我沉静下来,看云卷云舒,雁来雁往。它不慌不忙地告诉我,大自然自有一种宁静致远的胸襟,人同自然融为一体,方能体味此中真意。
  后来,父母要去集贤做生意,我自此便远离了渭河,但我从来都没有忘记它。
  河流在日夜不息地奔跑,我也在不停地成长,学习上的压力让我腾不出空余时间去见见我念念不忘的渭河。
  终于等来了一次机会,我又回到家乡。我怀着无限憧憬来到河边,入目的却是一片陌生:河水粘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水里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水草耷拉着,白鸥惊起的涟漪也远不如之前那般壮观。
  我向河对岸望去,过去生长小麦玉米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几年前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开启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
  我漫无目的地往前走,陆续看到挖掘机在挖泥淘沙。听大人说,那是为了建桥修路。我说不清道不明彼时的心情,只觉得心中有一种钝钝的疼。
  回来后,我常在闲暇时站在门口向南眺望。南边,是一望无尽、连绵叠嶂的秦岭。倘若是晴天,山的轮廓很清晰,隐约有水墨画的缥缈意境。但我心中总还是割舍不了那条河。
  现在,我该以怎样的心情拥抱它?
  我再次来到渭河边。桥已经修好,钢筋水泥十分坚固。两岸的人们来往也不用再踏着水,深一脚浅一脚地摸河而过。路面也是水泥地面,平坦而光滑。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总觉得心中有一处空缺,什么也填充不了。
  也许我还是更爱以前的渭河。
  如今,政府已经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发出了全线治理渭河的动员令。我相信,五年之后,放眼渭河,清澈的河水,蜿蜒的堤坊,如茵的河岸,秀美的河道,將会如一条斑斓的丝带串起整个关中平原,将会再现“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渭水如镜色,水中有鲤鲂”的美丽景色。渭河流域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尽管古老的旧桥碎了,却碎不了渭河的古韵,停泊的船没了,却带不走渭河的灵秀,华夏的景变了,却改变不了渭河的美。遥远的渔民在唱歌,唱出了渭河永存的古韵。
其他文献
有你有希望,有爱有梦想,有诗有远方。  ——题记  我站在灯火通明的街道,沿途的街景似梦一般,把冷清的夜点缀得暖和起来。我是一位旅人,没有牵挂,没有依靠,没有财富,孑然一身。那年,我在巴哈马群岛的粉色沙滩上留下足迹,那些沙子被我捧上手心又流逝于指尖,多么性感的颜色,与那碧蓝的大海相接,多么美妙的和鸣。  那年,我来到凡尔赛的街头,听着流浪艺术家时而欢快时而悲伤的小提琴演奏。他们有着与远方街景一样的
期刊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再没有这样两个汉字,越出口腔就自然化作酒气。李白,再没这样一个文人,活的一生就是一首长诗。  碎叶,这充满诗意的地名曾无数次撩动我的心湖,承载着李白的第一声啼哭,也暗示着李白一生的不羁与浪漫;青莲,简单的一个别号,蕴涵着李白生命独有的禅意;太白,究竟是何等心境,但求一份清白。就连死去,也有着那份独有的诗意,醉酒捉月,跃入湖
期刊
做个骑单车的人,就独自一人。  你要問我骑到哪儿?我想最好是哪儿也不去,就在乡下的田间泥道里转悠着,慢慢地,数着稻农刚播种下的秧苗子。看这一株长势健好,尖儿已经抽了绿,那一株虽有不及,却是鼓足了劲,蓄势待发。我会在无人问津的绿意中漫走,推着车子,让新野的芬芳擦亮车身,待到下阵清风徐来之际,便乘上它,归去。  如果能让我选择,我要在一个疏朗的清晨,在多数人还沉在梦乡里时候,轻轻骑上我的车出发。清晨的
期刊
贫穷之人的幸福是饱暖,富有之人的幸福是真诚,而像我这样普通之人的幸福很简单——那便是每个周日能与我的妈妈相见。  进入高中后,我从别人羡慕的走读生成了羡慕别人的寄宿生。寄宿生活,自然是艰苦的,没有了妈妈的帮助,每天自己打理着自己的一切,是会觉得孤独的。所以,每周最幸福的事,除了睡个好觉,那就是每周日和她在一起度过了。  妈妈每周都会来看望我,与我待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就匆匆地坐上大巴车赶回家。一般,
期刊
芸芸众生,大多都是讲理的。理是生活隐匿的轨道,是生命内在的基准线,是人和人相处的界碑,不能游离,亦不能随便跨越。如果违逆,便会酿造出各种冲撞纷争,甚至会繁衍出各等令人匪夷所思的荒唐来。理由道派生,因此理和道常常携手而行。道在前,理在后,说明道在引领着理,理随道而亦步亦趋。理因袭的是规矩,秉持的是良俗,遵循的是公义,讲究的是对错——文明社会的存续,有赖于公众对公理的敬畏与坚守。  理并不抽象,亦不深
期刊
早春的风里,梅花落如雪。  每个季节都有叶坠地、花随风,都有一些人离开。想想地球也不过是“一粒悬浮在太阳光中的尘埃”(卡尔·萨根),人更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微尘,但总有一些人怀着追求永恒的执念,他们离开时有的留下文字,有的留下音符,有的将自己嵌进历史的花岗岩里。而平凡如你我,我们存在的痕迹很快就会消失,来到世上一场,我们能留下什么?又能带走什么?奥尔珂德的《小妇人》里有言:“爱是我们死去时唯一能带
期刊
那是春风走过青春的声音,那是犁铧打开泥土的声音,那是诗歌走过宣纸的声音。  我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记到纸上抑或是心里,一笔一画,不快不慢。那样,美好的青春便能永远保存,不会忘记。文字是往事的保鲜膜,需要的时候盖上,当你再次品尝的时候,还可以拿开。  其实,童年的时候,我是幻想自己将来成为一名画家的。画家多棒呀!拿起笔来唰唰唰笔走龙蛇,不管是什么名贵山水还是金银财宝、佳人才子,只要我心头一痒,指尖一
期刊
我是个出生在江南水乡的孩子,从小也都在临海的烟台长大,所以对于我来说,更能吸引我的,不是那一望无际的大海,而是那高大雄伟的山峰。  我总想着跟着网上的驴友们,组团一起去跨越那一座座高峰,可无奈,学习的压迫近在眼前,每天无穷尽的学习更是压得我喘不过气,只好把那些所谓的梦想抛之脑后。可在空闲之余,也总喜欢幻想一下那遥不可及的梦想。  “呐,给你的。”我从妈妈手中接过一张火车票和一堆我曾热爱得目不转睛的
期刊
素色的衣裙,浅浅的微笑,走路像猫咪般几乎没有声音。这样一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却喜欢养种五颜六色的鲜花。  越来越高楼化的城市,很少能看到花儿优美的舞姿。不管你到了哪座城市,除了高楼盛气凌人的影子,就是路边装腔作势的草坪,还有路上那些脾气不好的汽车的鸣笛声,在你的心中堆满了成分复杂的块垒。  我觉得,一个城市还是多一点花儿的微笑,多一点欢快的鸟鸣好。因为钢筋水泥的丛林里飞出来的鸟儿,叫声总是充满了惊慌
期刊
我是一切起点的开始,如果不是因为我,万物始终,在大地上,默默地静卧。  ——马安  若说理想是志向,是目标,那梦想便多了一份期许,一丝飘逸,一抹难以触及的忧伤。理想是脚踏实地而励志向上。梦想是异想天开却天真浪漫。理想和梦想的冷静与炽热交相融合,冗长又利落的万物才得以始终。  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等我长得和窗外那株梨树一般高时,我就去做一个超人,飞到世界尽头去另一个我,然后请她替我长大。我则要去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