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对成长中的这块糖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e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大理念看起来没错。但是表扬也是要讲究原则和技巧的,表扬就像在宝宝成长中给糖,那么这块“糖”应该怎样给?
  给糖原则1:要赞后天努力,
  不要赞先天秉赋
  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女都不吝夸奖,最常见的夸法就是夸孩子聪明、漂亮、机灵,也就是当众夸孩子的先天秉赋。家长沉醉于这样炫耀性的夸奖,通常是基于这样的潜意识:“孩子是继承了父母的优势才能这样讨人喜欢,夸孩子,也等于是变相地夸自己。”但若是你总夸孩子聪明、漂亮、机灵,会让孩子觉得,他惹人喜爱的原因是他天生比别人聪明,或长得出色,这样夸他,反而可能让孩子更依赖于自己的先天条件,而忽略后天是要学习和努力的。
  因此,如果你夸的是他自身通过努力获得的品质,就可以强化这种美好的人格特质,一来让孩子不再沉醉于先天秉赋的优势,也就不会出现孩子天真地问“今天某阿姨为什么没夸我漂亮”这样的尴尬局面;二来让孩子知道自己当向哪个方向努力,比如“你每天都能记得给金鱼换水,真是很负责任的好宝宝。”“你每次都能把玩具归位,玩过的积木没有一块短少的,真仔细。”“你每次写毛笔字都有进步,能静得下心来,真认真!”总之,表扬孩子自己付出的部分,才能让孩子躺在先天秉赋上吃老本,也才能让表扬成为进步的动力。
  给糖原则2:要及时,不要延后
  表扬要趁热打铁,特别是1~6岁的孩子,长期记忆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一旦孩子经过努力取得成功,或是经过努力有好的行为,就应马上给予表扬,不要延缓。否则,孩子会弄不清为什么受到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降低了强化的作用。
  给糖原则3:要夸细节,不要空洞
  就算是夸孩子的后天努力,也不要总夸孩子“真乖,真听话,真能干”,这些都挺空的。空洞的表扬没有针对性,时间长了,孩子听疲了,说了跟没说一样。要往细里夸,比如告诉孩子“你不但把门口的拖鞋放得整整齐齐,让每一只拖鞋都找到它的双胞胎姐妹,还能帮妈妈分发餐具,你成了妈妈的小帮手,真棒!”
  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能确切地知道自己哪一方面的才能值得肯定,下次越知道该怎么重复这个行为,比如,夸奖孩子“你跳舞的动作很优雅,手和身体的动作都和音乐很合拍!”或者说“你很有艺术天分,画画时颜色选得很好看,涂色涂得又干净,想象力也很丰富!”这样才能让孩子关注到他的特长;再比如,夸奖孩子“你刚才给陌生奶奶让座,还很有礼貌,我真为你骄傲!”“刚才你主动把小自行车让给妹妹骑一圈,能这样与人分享,真大方!”这样有利于养成孩子的同情心和同理心。让孩子知道自己哪些行为是受到称赞的,然后可以激励他重复这个行为。这也让孩子感觉到你是用心去观察他,而不只是说空话应付他。
  给糖原则4:次数宜先密后疏
  表扬的次数不宜太频繁。如果孩子一天到晚被表扬,一旦到了一个新环境,如上了幼儿园或者做客他人家,发现没有人这么频密地表扬他了,他就会失去“表现”的动力,也就是说,一旦孩子是为了表扬而有一个好行为,说不定会阻碍孩子内在动力的形成。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连续的强化,在教授新任务时最为有效。而一旦孩子有了初步的记忆,间隔式的强化反而比连续式的强化有较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所以,在学习的后期要进行间隔式强化。”斯金纳说出了孩子进步的一个普遍规律:孩子在学会一样新本领的早期阶段要多给予表扬,但随着这一行为的发展和稳定,表扬的次数就要逐步减少,以降低这一好行为的消退率。也就是说,过多的表扬反而会失效的。
  一开始,你一天一个夸奖,说孩子:“讲故事能将小动物不同的声音和动作都模仿出来,很吸引人!你这样用心观察,绘声绘色地表演,很快会成为一个故事大王。”等孩子的故事讲得越来越娴熟时,同样的表扬就要逐步减少到两三天一次,一周一次,两周一次,除非你找到了孩子完全不同的特长。糖多了嫌腻,表扬多了嫌寡味,道理是一样的。表扬太多,孩子受外界评价的干扰就太多了。这样的孩子,他们只有在受到别人的认可时才会确认自我的价值,抗挫折的能力就比较差,稍微受点委屈,便会嘴一扁,眼泪马上就出来了。这样的结局,也是家长不愿看到的吧。
  给糖原则5:表扬要坦率质朴
  怎样控制表扬的“度”,让孩子在表扬中增长自信而不是虚荣?关键是父母要持有客观态度和一颗公允的心,只在孩子的行为的确值得肯定时才予以赞赏,这样的表扬才成为心灵的礼物。不要小看孩子,他们很擅长区分真诚的鼓励和虚假的表扬。没有付出努力就得到的表扬,犹如建在沙上的房子,没有根基,反而会降低孩子对自己的期待。
  家长也不必用诗化的、夸张的语言来表扬孩子,如夸他是“天使”“上天派来的最可爱的小精灵”“人见人爱的公主(王子)”,这些言辞除了让孩子的虚荣心膨胀发酵,没有任何好处,就事论事来表扬,简练直接、语调自然、真诚坦率,比那些戏剧表演般的表扬更令孩子欢喜。
  给糖的小tips
  巧用身体语言
  除了口头语言外,若家长能辅以适当的表情语言、身体语言,那么表扬的效果会得到增强。例如,家长蹲下来,用赞许的目光注视孩子,拍抚孩子的背,给孩子一个赞赏的拥抱,会大大加强亲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感受到他的某些行为令你骄傲,下次他自会向这方面努力。
  活用当众表扬和私下里的表扬
  有时,家长让孩子在亲朋好友面前展示他们的特长,并给予当众夸奖,会起到良好的效果。还可以在孩子的同伴、老师面前表扬他的优点,这会激励孩子更加努力,表现得更好。
  当然,这种表扬也要有一定分寸,否则一旦围观的孩子表现得不以为然,反而可能让被表扬的孩子感到不自在。有时,家长因为好客,拼命夸奖客人带来的孩子,不知不觉冷落了自家的孩子,这会让客人感觉不自在,也会令自家孩子与客人产生疏离情绪,“某某阿姨什么时候能带她的孩子离开咱家呀?”这样的问题是很让主人尴尬的吧。遇有这种情况,爸妈一定要给孩子一点“私下里的表扬”,“你能帮爸妈接待小客人,把玩具什么的拿出来一起玩,很大方呀……嘘,表扬你这件事,是咱俩的小秘密!妈妈不当人的面表扬你,是因为客人太小,还没有学会这样做,当众表扬你会让他感觉受了批评。”私下里的表扬就像藏起来吃的糖,有时反而安抚了孩子,带给他别样的、被爱的甜蜜。
  (摘自《母子健康》)
其他文献
到1894年,中国工人大约有9万人之数。对于中国工人阶级,我们过去着重指出他们受苦之深以及种种突出的优点。例如身受压迫,分布比较集中,最有觉悟并富于斗争精神等等。  在多年宣传之后,已为人所熟知。强调这一方面,反映了工人阶级一般的阶级本质,并且曾经是历史本身的需要。但在被强调的一面之外总还有没有被强调的一面。因此,在另一种历史环境下努力把问题讲得全面一点,应当是可取的。第一,同西方工人相比,中国工
关键词 高阶思维,区域开发,秦淮文化,历史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育人越来越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在课程实施上,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①由此可见,高中历史课程关注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注重学生思
关键词 宏观与微观,历史解释,北民南迁,“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19-0058-0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和纲领性文件,其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5个方面,其中关于历史解释是这样定位的:“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
单脚站立晾衣服:每晾一件衣服时,单腿站立,抬起另一条腿保持平衡。使劲伸展手臂,将衣服送到高处。你还可以将腿抬到水平位置增加难度,左右腿轮流做。  做饭时,用脚趾碰臀部:焖饭、煮汤或微波爐启动后,常常有长短不一的几分钟空闲时间。这时,你不妨活动活动大腿肌肉。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向后弯,双手轻轻钩住脚脖子再慢慢抓住脚趾,让脚趾碰到臀部,左右脚交叉做,各做5次。  这两招是典型的“牵引伸展型”运动,对消
我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回家很少用钥匙开门,因为父母总会在家,及时为我开门。  每天下班,我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门口,看到熟悉的老旧铁门,伸手摁向同样老旧的门铃。门内必定会响起急促的脚步声,然后老铁门“咣”一声开了,母亲或是父亲的笑脸便会出现在门后。心情便会随之开朗起来。  父母亲常为谁来开门争执。门铃“叮咚”一响,父母像赛跑一样过来开门,母亲的脚步是细密而急促的,父亲的脚步则稍稍有点迟缓。父亲总
熟悉的笔迹让新房里的她几乎晕厥,花笺上印着:“我要亲自为你盘起长发”,这是当年他的承诺。今生,他似乎只能这样来兑现承诺。  她认识他,是偶然,也是必然。她去做头发,他在她大学附近的发屋当发型师。  他的手飞上飞下,像在云端,像在花丛,如蝶,如风,她来,总点“指尖芭蕾”。他若忙着,她便等待,看着他,看着对面的桂花树,她的鼻翼和眼眸里,一阵芬芳,一片金灿灿。    枇杷熟了  一回,一回,一季,一季,
关键词 史料教学,史料植入,史实辨析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3-0064-04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历史课程的目标诉求。在课堂上适时、适度、适切地“植入”史料,让史料“辨析”与历史演绎过程——教师讲授环节——学生思维逻辑——课堂运行流程彼此相容、有机贯通,是一个亟待探讨的实践课题。本文试图结合部颁初中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
关键词核心概念,联系与建构,思维与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20)11-0060-06   概念是由具象到抽象的桥梁。新一轮课程改革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利用核心概念进行历史教学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路径。   一  什么是核心概念呢?刘炳瑛从哲学角度指出,核心概念是“从感性认识所提供的关于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具体形象中,抽象概括出共同的本质
想让孩子的人生不那么困难,就要不给他们制造特权。专门给孩子书房,就会助长他们在家中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  在日本留学期间,我常到一些日本朋友家里做客,久而久之便发现很多日本家庭都没有专门供孩子学习、读书的书房,即便家里有书房的,也是给大人、父母们专用的。孩子平时读书学习都在客厅等公开空间里进行。刚开始,我并不理解日本家庭这种“不以孩子为先”的做法,没有书房,孩子学习、做作业多不方便呀。  直
多年来,陈光标能够在最敏感的时候高调站出来,他的身体和行为早已转化成为“身体媒体”,成为社会公器,引领了向善之风。相反,如果所谓的低调就是为了方便逃避社会责任,这样的低调便是可耻的。  陈光标,这个“有良知、有感情”,让共和国总理都要“向您致敬”的“首善”,也是中国第一个承诺死后捐献全部财产的企业家,同样也是最受争议的慈善家,不久前却在中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第七届“中华慈善奖”中落选了。  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