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朵生涩的“壁花”,生怕自己太过笨拙缓慢,所以想掺和进每一个能成为精神角落的地方: OURS英语社社长、学生会生活部副部长、西南高模(SWHSMUN)、MPC(Main Press Center,主媒体中心)主席、模拟法庭被告律师……看似踏入舞台焦点,实而是在聚焦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声音。一个一个头衔,一张一张奖状,如果只用来贴标签的话,于我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一些你热爱和擅长的东西被刻在别人对你的刻板印象中,一点都不浪漫。
“我自由,懂得与人相处,渴望交流,但不强求共鸣。我勇敢,热爱和平,总奋不顾身地怀疑,怀疑,我在哪里,该去哪里……”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的厌恶和不满,但要做“最勇敢的,不计后果的改变者”。
自选的梦境
我的OURS英语社有一句话被每个社员熟知:"You are OURS, I’m yours."的确像这句巧妙的双关语所言,作为社长的一年多里,我和OURS都互相拥有着令人着迷的生长速度。
无论什么与OURS有关的东西,总给我一种宏大的不真实感,像一个梦境。因为直到现在都不敢相信,我拥有一件可以在最大限度内改造和培养的东西,我想成就的和想试验的,在她身上都得以实现。做她的“导演”做了一年,梦境接近尾声,而从她身上习得的“手法”,让我可以更娴熟地导演我自己的人生。
外语节的话剧开始之初,选剧本磕磕绊绊,作为导演的我,从《亚瑟王》改到《断魂枪声》(Bang Bang You’re Dead)再改到《成为简奥斯汀》(Becoming Jane)。改剧本、打印、选角、手绘海报、排练、录音、剪音频、做花絮和宣传视频……比文化周只麻烦不简单。每做完一件事情,我就学会一些技能,比如剧本里出现了一段18世纪乡村排舞,网上没有资源,我和演员们就把电影片段翻来覆去地看,总结出步伐和队形图。他们的语音抑扬,连读停顿,卡时间,每个动作的细节哪怕一个眼神,我一点一点纠正。有时演员会提出比我更好的方案,妥协与让步也是常有。终于,这出剧被打磨成了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完美的地步。
辛苦是肯定的,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贡献给了排练。经历的麻烦和艰难如人饮水,和每一方都无法达成一致。最绝望时差点想撒手不管,但又回想是自己选择了开始,热爱和责任都不允许我自行终结。我对于完美有种近乎偏执的疯狂,大概这自选的梦境从这时候就有了迹象,是自己在多次尝试和失败中习得。
习得的疯狂
为OURS做的,远远不止上面这些。
与运动会同时进行的游园会,我们打算做一个“真人版国际象棋”。每个班级分划一块场地,自行设计有关的小游戏,虽然明里没有竞争,但大家都为了吸引来更多同学暗中较劲。我和我的同学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构思,隔三差五就在开会:分组brainstorm、写策划、定道具……方案改了一次又一次,终于定下“真人版国际象棋”。但更多的问题接连浮现:没有人会用Photoshop做宣传海报,只好到处打听,麻烦别人帮忙;用作“棋盘”的黑白泡沫垫同城根本没有,淘宝上又运费惊人,最后还是麻烦包邮区的朋友几番辗转运过来;因为棋盘尺寸问题和领导反复协商场地,终于批复同意给我们想要的平台;想订做一些和国际象棋有关的纪念品分发,打听到的却是周边每个广告公司都嫌数量太少不同意,我们干脆在买来的黑白气球上自己画上每个棋子的头像……摆在我面前的事情几乎没有哪件顺利,一天天周旋于一个又一个麻烦之间,焦头烂额。
就这样前前后后准备了一个月,真正展示那天,我忐忑又紧张得无法融入运动会空气中四散的欢喜,还好结果没有让我们失望。尽管我们的场地比其他社团更偏僻,同学们仍然络绎不绝地来,我听到他们称赞我们的气球、棋盘、作为奖品的小零食、海报,以及这个独辟蹊径的创意。年青的老师们抱着自己的小朋友来,问我他们可不可以玩一局。我在一旁看着,突然觉得那些改策划,学ps的百般艰难都是值得的。运动会开了三天,闭幕式那天,操场人声鼎沸,像一场梦境拉开帷幕,而我在其中疯狂。
寻找一个精神角落
豆瓣最近出的品牌短片《我的精神角落》里有一句话:“我经历的,或未经历的,都是我想表达的。”去经历与阐发这个世界,是避免灵魂贫瘠的良方。我自认算不得精神丰盛,所以去尽可能地掺和进这个世界。拜伦说撒克逊的繁文缛节与他自由的意志相决,像他一样,我无非也在寻找一个精神角落。
前十几年的人生虽说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承平岁月,却也置身过曲折的故事,做过至今遗憾的选择,甚至曾经年深陷手机瘾中无法自拔,好在近来终于悔改,懂得咀嚼未来的意义。学习上说努力也惭愧,拿捏着节奏一边摸索一边前行,成绩稳在年级前列,这学期竟还得了学校的奖学金。
学习外的时间,像任何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和朋友们聊八卦,去食堂抢饭,抱怨作业太多、寝室熄灯太早……日子细水长流又不动声色,铺展开来,各有各的精彩。闲暇之余会拉小提琴,最喜欢是那种昏昏沉沉的下午沉溺在半梦半醒的曲子之间,这样的时光前前后后竟已十年。或者去健身房跑出一身汗,身体机能的不耐正好给我无限满足的真实感。
“我自由,懂得与人相处,渴望交流,但不强求共鸣。我勇敢,热爱和平,总奋不顾身地怀疑,怀疑,我在哪里,该去哪里……”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的厌恶和不满,但要做“最勇敢的,不计后果的改变者”。
自选的梦境
我的OURS英语社有一句话被每个社员熟知:"You are OURS, I’m yours."的确像这句巧妙的双关语所言,作为社长的一年多里,我和OURS都互相拥有着令人着迷的生长速度。
无论什么与OURS有关的东西,总给我一种宏大的不真实感,像一个梦境。因为直到现在都不敢相信,我拥有一件可以在最大限度内改造和培养的东西,我想成就的和想试验的,在她身上都得以实现。做她的“导演”做了一年,梦境接近尾声,而从她身上习得的“手法”,让我可以更娴熟地导演我自己的人生。
外语节的话剧开始之初,选剧本磕磕绊绊,作为导演的我,从《亚瑟王》改到《断魂枪声》(Bang Bang You’re Dead)再改到《成为简奥斯汀》(Becoming Jane)。改剧本、打印、选角、手绘海报、排练、录音、剪音频、做花絮和宣传视频……比文化周只麻烦不简单。每做完一件事情,我就学会一些技能,比如剧本里出现了一段18世纪乡村排舞,网上没有资源,我和演员们就把电影片段翻来覆去地看,总结出步伐和队形图。他们的语音抑扬,连读停顿,卡时间,每个动作的细节哪怕一个眼神,我一点一点纠正。有时演员会提出比我更好的方案,妥协与让步也是常有。终于,这出剧被打磨成了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完美的地步。
辛苦是肯定的,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贡献给了排练。经历的麻烦和艰难如人饮水,和每一方都无法达成一致。最绝望时差点想撒手不管,但又回想是自己选择了开始,热爱和责任都不允许我自行终结。我对于完美有种近乎偏执的疯狂,大概这自选的梦境从这时候就有了迹象,是自己在多次尝试和失败中习得。
习得的疯狂
为OURS做的,远远不止上面这些。
与运动会同时进行的游园会,我们打算做一个“真人版国际象棋”。每个班级分划一块场地,自行设计有关的小游戏,虽然明里没有竞争,但大家都为了吸引来更多同学暗中较劲。我和我的同学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构思,隔三差五就在开会:分组brainstorm、写策划、定道具……方案改了一次又一次,终于定下“真人版国际象棋”。但更多的问题接连浮现:没有人会用Photoshop做宣传海报,只好到处打听,麻烦别人帮忙;用作“棋盘”的黑白泡沫垫同城根本没有,淘宝上又运费惊人,最后还是麻烦包邮区的朋友几番辗转运过来;因为棋盘尺寸问题和领导反复协商场地,终于批复同意给我们想要的平台;想订做一些和国际象棋有关的纪念品分发,打听到的却是周边每个广告公司都嫌数量太少不同意,我们干脆在买来的黑白气球上自己画上每个棋子的头像……摆在我面前的事情几乎没有哪件顺利,一天天周旋于一个又一个麻烦之间,焦头烂额。
就这样前前后后准备了一个月,真正展示那天,我忐忑又紧张得无法融入运动会空气中四散的欢喜,还好结果没有让我们失望。尽管我们的场地比其他社团更偏僻,同学们仍然络绎不绝地来,我听到他们称赞我们的气球、棋盘、作为奖品的小零食、海报,以及这个独辟蹊径的创意。年青的老师们抱着自己的小朋友来,问我他们可不可以玩一局。我在一旁看着,突然觉得那些改策划,学ps的百般艰难都是值得的。运动会开了三天,闭幕式那天,操场人声鼎沸,像一场梦境拉开帷幕,而我在其中疯狂。
寻找一个精神角落
豆瓣最近出的品牌短片《我的精神角落》里有一句话:“我经历的,或未经历的,都是我想表达的。”去经历与阐发这个世界,是避免灵魂贫瘠的良方。我自认算不得精神丰盛,所以去尽可能地掺和进这个世界。拜伦说撒克逊的繁文缛节与他自由的意志相决,像他一样,我无非也在寻找一个精神角落。
前十几年的人生虽说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承平岁月,却也置身过曲折的故事,做过至今遗憾的选择,甚至曾经年深陷手机瘾中无法自拔,好在近来终于悔改,懂得咀嚼未来的意义。学习上说努力也惭愧,拿捏着节奏一边摸索一边前行,成绩稳在年级前列,这学期竟还得了学校的奖学金。
学习外的时间,像任何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和朋友们聊八卦,去食堂抢饭,抱怨作业太多、寝室熄灯太早……日子细水长流又不动声色,铺展开来,各有各的精彩。闲暇之余会拉小提琴,最喜欢是那种昏昏沉沉的下午沉溺在半梦半醒的曲子之间,这样的时光前前后后竟已十年。或者去健身房跑出一身汗,身体机能的不耐正好给我无限满足的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