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第一个官办中医社团——中医改进研究会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l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医社团多为民办性质,由个人创办,经费自筹。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是近代中国第1个官办的中医社团。出于统治目的和对中医的认可,山西行政长官阎锡山在社团的创办、运行、发展中都给予大力扶持,军政要员在研究会重要岗位任职,官方给予经费、政策支持,各地方政府积极配合社团事务。由于组织稳定、经费充裕,中医改进研究会发展迅速,运行稳定,在学术研究、中医教育、医疗防疫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近代中国延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全国性中医学术社团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元末明初医家滑寿,在当时声名彰显。除了医术,滑寿的社会交往是其成名的极大助力。滑寿早年从儒者韩说、医者王居中、高洞阳学习,从而获得了儒士和医者2个身份。儒士身份使滑寿得到了文人的认可,而医术又为滑寿与文人的交往提供了助力。凭借双重身份,滑寿结识了赵琏、陈性中、王叔雨、方国珍、宋玄僖、朱右、王熙阳、宋廉、刘基等地方性和全国性的文人政客,使滑寿的声名逐渐由地方走向全国。丁鹤年、刘仁本、戴良等人建构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温病学说发端于《素问》,但其奠基、发展、成熟的过程基本上发生于清代。温病学说在清代能够迅速发展,形成独立的医学流派,除与医学自身发展规律和明末清初瘟疫流行等因素相关外,温病学家采用的考据学研究方法无疑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整理校勘前人著作、考证辨析医学术语、训诂诠释词义、善于质疑辩诘,增强了温病学著作的完整性、可靠性、准确性,加深了对温病性质的认识,促进了温病学独特诊疗体系的形成。
期刊
《内经》有"秋伤于湿"和燥应于秋不同记载。金元时期,刘完素补充了燥邪病机;王安道对《内经》的矛盾记载做了解释。清代,喻昌对《内经》"秋伤于湿"明确提出异议,引发了关于燥湿认识的争鸣;余国珮从天人相应规律论述燥湿的阴阳之性,阐述外感内伤皆以燥湿为本,论述了燥湿的病因、病机、诊法和药物的燥湿之性,实为倡"燥湿论"第1人;石寿棠承袭了余国珮的燥湿理论,并有新的发展。近代,有学者主张将燥湿与阴阳、表里、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