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状况调查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清晰把握首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现实状况,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人格魅力探究”课题组在前期文献研究、个案访谈和座谈会的基础上,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2月对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就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基本要素,即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人文修养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4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课题组共调查了13所高校的150名在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45份,有效回收率为96.7%。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了8所高校的28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进行访谈。
  本次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男教师70人,占48.3%; 女教师75人,占51.7%。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42人,占29.0%;35岁~45岁的55人,占37.9%;45岁~55岁的29人,占20.0%;55岁以上的19人,占13.1%。共产党员132人,占91.0%; 共青团员3人,占2.1%;民主党派成员2人,占1.4%;群众8人,占5.5%。博士39人,占26.9%;硕士75人,占51.7%;本科及以下学历的31人,占21.4%。正高级职称29人,占20.0%;副高级职称49%,占33.8%;中级职称52人,占35.9%;中级以下职称15人,占10.3%。综合性大学62人,占42.8%;师范类院校22人,占15.2%;理工科院校28人,占19.3%; 专科院校33人,占22.8%。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3学年及以下学年的36人,占25.2%;4学年~10学年的53人,占37.1%;10学年以上的54人,占37.8%。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课题组形成了关于首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人格魅力基本状况和存在问题的下述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人格魅力的基本状况
  
  调查显示,首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基本状况良好,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正确的政治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理论素养。
  1.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当代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的最有力证明和广大教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心来源。有85.5%的教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迅速崛起说明了“只有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积极合理因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才能迅速崛起”。有75.7%的教师明确表示,根据自己对于目前中国建设发展状况的了解,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在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心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光辉并未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退,有80.1%的教师认为:“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真理。”可见他们在课堂上面对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内心也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认识和改造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普遍意义和现实价值。这份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和坚守是教师长期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和艰苦实践的结果,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内容。
  2.怀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强烈责任感,自觉将学生利益置于首位
  课题组请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将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原因选出3个,并由强到弱排序。结果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工作的需要”和“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愿望”是教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最主要原因,选择率分别为59.9%、50.0%和45.8%。而“为入党创造条件”“提高收入”和“获得文凭或职称”只是少数或极少数人的工作动因,排在工作动因的倒数第3位,选择率仅为14.8%、 8.5%和2.8%。这表明绝大多数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职业选择上能够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党的事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为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为己任。
  课题组又请教师选择3件自己在工作中最关心的事情,并按照强弱进行排序,结果“学生有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待遇是否会有新的改善” 和“能否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是教师工作中最关心的事情,选择率分别为80.9%、56.0%和55.3%。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有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不仅排在教师最关心事情的第一位,而且这部分教师的人数高于关注自身待遇改善问题的教师近25%。可见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在多重利益关系中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正确处理自身名利与学生利益的关系。尽管他们内心也非常关心待遇、科研任务、测评结果和职称等切身利益,但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始终占据着首要位置。
  3.崇尚崇高精神,给予学生深切的人文关怀
  从教师的调查问卷提供备选的8种精神中选择3种崇尚的精神,并由强到弱排序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最为崇尚的前3种精神分别是“宽容大度”“坚忍不拔”和“毕生追求真理”,选择率分别为61.1%、59.0%和41.7%。以“宽容大度”“坚忍不拔”和“毕生追求真理”为内核的精神价值取向,既是教师对于人类卓越精神的崇尚和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人文精神特质的写照。
  教师对处于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挫折的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对他们人文素养最直接有效的检验。通过调查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可以看到绝大多数教师能够亲身感受他们的心情,体验他们的挫折和渴望,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面对遭受求职挫折的学生,39.4%的教师会采取实际行动“尽量向学校和学生所在系反映情况,请求对方给予关注和解决”。28.2%的教师会将理论教学与育人的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的思想武器”。有21.1%的教师会将自己对学生的关爱付诸行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亲自帮助他们联系就业单位”。
  4.有比较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知识,理解十七大的主题与基本精神
  在调查者给出的13项(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合为一项)马克思主义著作和重要讲话中,读过《共产党宣言》的教师最多,占89.0%。读者超过半数的著作(讲话)为《共产党宣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7部,人数分别为89.0 %、69.0%、64.1%、60.0%、55.2%和55.2%。这些著作和讲话中,有毛泽东的4篇和邓小平的1篇,占总数的71%。可见多数教师具备较为广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知识,其知识结构具有以理论原著为主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经典篇章居多两个特点。
  调查显示,有97.2%的教师能够正确地指出党的十七大主题,79.7%的教师能够准确判断出十七大报告在阐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所作的概括,78.3%的教师非常清楚和比较清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北欧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这说明多数教师明确十七大的主题,理解十七大的基本精神,了解与十七大精神有关的重大政治争论和党所坚持的立场、观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缺陷
  
  首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人格魅力状况除了积极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尽管它们是局部的,在多数情况下只存在于少数人中,但从性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影响以及变化的趋势的角度看,仍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1.政治信仰模糊,政治信念动摇
  一些教师缺乏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若干问题的清楚认识。调查显示,在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状况的全部调查问题的回答中,对于与“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有关的一组观点问题的看法,回答“说不清”的比例最大。其中,对于“在多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同样有选择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以外的信仰和信念的权利”的观点,回答“说不清”的教师占12.0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并无必然关系”的观点,回答“说不清”的占14.8%;对“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真理”的观点,回答“说不清”的占15.6%;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遥远和抽象的问题,没有必要过多思考和议论”的观点,回答“说不清”的占17.6%;而对于“‘信仰’是宗教词汇,要求人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了宗教” 的观点,表示“说不清”的人数更高达23.2%。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教师的政治信念在动摇甚至倒退。在坚持社会主义问题上,对于“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的接轨,中国的政治制度、主流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也面临着西化、美国化的危险”的观点,在多选的情况下有14.5%的教师选择“即使真有这种危险也是无法抗拒的,因为这是大势所趋”。这部分教师认同西方文化对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否定,将中国的“西方化”“美国化”视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其信念的动摇已大幅偏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基准。
  2.接受享乐主义人生观,缺乏高尚的师德境界和提升的意愿
  据对教师可以接受的西方文化观念的调查,各有19.3%的教师接受“只有物质的富有,才有生活的幸福”和“享乐是人的天性,人生就是追求快乐”的观念。这种夸大物质和享乐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将物质的富有作为幸福生活的唯一条件,将享受和快乐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的观念,显然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与高尚的师德标准相悖。
  自2006年9月各高校开展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回信精神以来,许多高校教师决心像孟二冬教授那样为学、为人、为师。但调查中有4.3%的教师明确表示“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也不准备做那样的教师”,有5%的教师甚至表示“没想过”这个问题。作为肩负教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神圣职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却在思想观念上与优秀教师没有任何意向的关联,在职业目标上与师德楷模背道而驰,这种职业和人格的分裂虽然只发生在极少数教师身上,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形象的损害和教学效果的削弱作用是极大的。
  3.人文知识结构不够平衡,西方人文知识相对薄弱
  从知识结构看,教师的人文知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有50%以上教师所读原著集中于给出的14本书中的4本中国古典名著,特别是集中于中国古代文学、儒学和诗词三大经典中的《红楼梦》《论语》《唐诗三百首》。其中读过《红楼梦》的高达83.4%,读过《论语》的占77.9%,读过《唐诗三百首》的占77.2%。但从西方文学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开始,阅读其余10本西方人文书籍的人数便逐渐下滑,从41.4%锐减至5.5%。
  一名对西方人文知识一知半解、对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孤陋寡闻的教师,会因为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含的丰富的西方人文精神内涵和对它的超越,而无法揭示理论的真正内涵,使教学失之肤浅;会因不知道西方人文知识中的优秀成果和腐朽糟粕,无法对被西方文化广泛渗透和影响的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显得贫乏和生硬。这样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必然是浅薄、乏味和缺乏魅力的。
  4.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对于重大现实理论问题研究不足
  在理论功底方面,部分教师理论视野比较狭窄: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方面的知识明显欠缺,对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什么”这一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常识问题,只有65.2%的人作出了正确回答;对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较少,对于给出的7本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作,各类教师的综合阅读人数均未超过30%。
  在对重大现实政治理论问题的关注和掌握方面,不少教师不能准确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在回答错误的教师中,认为是“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思想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的占 2.1%;认为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占26.4%;认为是“包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阶段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占14.6%。
  理论功底的局限使教师难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坚持与发展问题作出充分的说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意义和价值提出有力的证据,对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关系问题上的困惑给予深入解析和有效引导。而肩负着将十七大重要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武装大学生头脑并将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重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自身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若明若暗,无疑将使教师的理论水平、个人魅力遭到学生的质疑和非议。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其他文献
职业发展教育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特征,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主动认知、主动实践,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实践机会。首都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构建了较为完善的“1 4 X”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体系,以1门国家级精品课(必修)为主,4门特色选修课为支撑,多种职业发展教育实践活动为补充。体系课程采用互动参与式教学,探索了“三级实践教学模式”,3个层次的课程结构,每个层次
湘绣作为湖南最具艺术特色的民间美术,在中国传统刺绣业中誉满全国,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湘绣艺术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湘绣作为湖南艺术文化的载体,体现了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电视节目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之下,在传统媒体的优势中不断转型,如何用自我的创新性来适应新媒体,赢得更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所有传媒人都需要思
期刊
五年级美术校本课程《黑白画》——《瓶上的旋律》一课下课前,我出示了几件外国彩陶作品,想把它作为本堂课扩展内容。一个学生脱口而出:“哇,太奇特了!还是老外有创意。”这句话引来一片不满:“崇洋媚外!”“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老外的东西就是很独特。”……口水大战一触即发。面对面红耳赤的学生和即将敲响的下课铃,我提议辩论双方回家查找资料,在下次课上进行论证。资料要与本课内容相关,对创作有帮助。学生们跃跃
新时期,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各类型媒体的融合正在成为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必然给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对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要有更加全面和深刻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系统中的基本细胞,是党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深刻认识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紧迫性,改进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健全新的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使基层党组织在高校事业发展和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更加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现状    为全面了解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和
艺术院校的美术学科教学中,在基础训练阶段,无论是素描、色彩还是装饰基础课,都必然会遇到画面章法——构图的问题。最初可能会意识到这是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但不一定真正认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特别是“80后”青年教师群体不断壮大,不久将会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和骨干,其师德建设备受关注.为此笔者通过问卷、访谈、深入到“80后”青年教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