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5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永兴县黄泥镇中心小学
  一、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课文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文章。本课文是自读课文,通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五、教学思路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由于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六、教具准备
  1.《二泉映月》的音频资料;2.无锡惠山二泉的图片PPT课件;3.阿炳简历PPT课件。
  七、课时安排
  本课文虽是自读课文,但是音乐与生活结合比较抽象,农村学生较难接受,故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听这首曲子的第一感觉;播放《二泉映月》音频课件(节选);(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初识阿炳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3)找出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描写《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4)结合课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阿炳。
  2、檢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
  倔强:性格刚强。
  (2)交流、认读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3)《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a简介阿炳简历,播放PPT课件(1-2);
  B播放无锡锡惠公园龙光塔下“天下第二泉”相关图片PPT课件(3-6)
  学生交流对阿炳与“天下第二泉”的了解,为课文进行补白,把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起来,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三、课堂练习:熟读课文,体会阿炳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坎坷、激愤、倔强等词语;2.阿炳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二、细读课文,走近阿炳
  1、体验坎坷人生
  (1)阿炳几次游历二泉?每次感受有什么不同?
  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2)播放课件PPT(7):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课件略)
  (3)学生针对表格内容,提出问题。
  (4)十多年后的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是哪些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那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
  预设片段:坎坷的经历。
  ①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让学生找一找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经历?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阿炳多舛的命運:在唾弃声中降生,四岁丧母;在白眼中成长,痛丧师父;在屈辱中度日,双目失明。播放PPT课件(8)出示为阿炳写的一首四字词语歌,让学生读一读,感受其凄苦的人生。
  痛丧师父 孤苦无依
  天来横祸 双目失明
  颠沛流离 卖艺度日
  坎坷人生 苦苦凄凄
  阿炳的苦难经历在师生平等有效的对话中无声无息的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撩动了学生朴素的同情之心,为下环节的朗读感悟奠定了情感基调。
  ③同学们,这就是阿炳十多年的经历,请大家把你的目光集中到阿炳的那张脸上。你看,那张曾经非常可爱的脸,那张曾经充满了青春和朝气的脸,如今,随着师父的离世,随着他的双目失明,随着大雪纷飞,烈日炎炎,那张脸变了,变了,变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学生回答后播放PPT课件2)
  ④同学们,经历坎坷人生的阿炳尽管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面黄肌瘦的脸,布满皱纹的脸,但他心里面却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生活的渴望。
  2、品悟不朽名曲,再次播放《二泉映月》音频课件(节选)。
  (1)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要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当时有人听阿炳倾诉吗?没有。流水是他的知音,月夜是他的朋友,琴弦是他的伙伴,他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于是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他倾吐了哪些情怀呢?请学生拿起笔来用不同的标记画一画哪些句子描写了琴曲的特点?哪些句子是琴曲传达出的情感?
  (2)交流。
  A、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 “委婉连绵 ”,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指导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音乐起始部分的委婉连绵,用稳重的语气读出音乐传达的情感。
  B、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其他文献
株洲电厂锅炉安装队青年女工小谭,带着三名学徒工,乘车往礼陵古庙“拜神求签”去了。消息传来,队党支部副书记黄乐驱陷入了沉思。联系小谭最近有时独自喝酒、抽烟,不愿去工地
<正> 《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都要深入生产第一线,熟悉生产和管理,仔细倾听广大职工的
本文以《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为背景,结合系统动力学模拟、分析了城市卫生服务系统转型的历史过程,探讨了新型二级城市卫生服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成熟与发展,很多地区的专家、幼教机构及幼儿园都在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幼儿的语言教学,使教师多了一个快捷获取优质资源的途径,让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
为探讨乙烯(ethylene)和一氧化氮(NO)在植物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以黄瓜为试材,运用生理学、药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方法研究NO参与乙烯诱导不定根生成过程中细胞周
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课以其丰富的信息、文字书写量大且费时的特点,期待着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同时,语文课中朗读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解决了我们多年来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随时可以获
【摘 要】21世纪是个开拓型的时代,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生,他们已经不再满足老师讲、学生听、规规矩矩读书的那种“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僵死模式,更是望而生厌。他们热情饱满,思想活跃,好胜心强,喜欢竞赛,勇于开拓。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担负着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大学生
<正>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注意分析、研究职工的心理特征,掌握思想活动规律,不失时机地做好各个环节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
化学用语是化学专用符号,元素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些都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化学用语,而元素符号又是重中之重。元素符号好比构建高楼大厦的基脚,如果基脚不稳固,将无法建起宏伟壮观的高楼大厦,如果元素符号记不牢、不准,将无法进入千姿百态的化学世界。因此,初中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地熟记这些常见的元素符号。怎样才能记住、记牢这些符号呢?下面我就谈一谈有关元素符号的几种记
<正> 王荣赞同志是辽宁抗洪斗争中荣立三等功的某军原参谋长,是和平时期我军少数几个荣立三等功的军级干部之一。在他作为高级干部的代表出现在英模报告团的时候,他反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