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招2:轻信“医托”,轻信“治愈”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了癌症,患者和家属想的就是找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医生,以最短的时间治好癌症。于是,一些“热心人”的“亲身经历”,一些被渲染的“个案”治愈效果,以及冠以“突破”“攻克”“临床治愈”,甚至获得“诺贝尔奖的药品、发明”等非常具有欺骗性的字眼,就进入了患者和家属的眼帘。于是他们不远千里,前往这些“医院”,寻找这些所谓的“神医、专家”治癌,或者不惜重金购买这些“神药”,结果,上当受骗时有所闻。
   俗话说“病急乱投医”。不少患者和家属在被晚期癌症缠身时,往往会丧失一个人基本的理智和防御能力,不是在求医路上被那些过分热心的“医托”欺骗,就是被那些“突破”“攻克”“临床治愈”癌症的骗术蒙蔽,在失去金钱的同时,也失去了疾病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失去了生命。
   热心“病友”不可信
   关于医院“医托”的问题,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遭受“医托”伤害的患者并没有由此减少尤其是癌症患者,治癌心切,致使“医托”乘虚而入进行诈骗。“医托”大多很“热情”,其最常见的骗人方法是“同病相怜”。无论患者说患什么癌,他们竟然都“刚好”和患者同患这种癌。然后,大说特说自己求医的“亲身经历”,告诉患者这种癌有多难治,后来找到“某专家”治愈了,通过各种感人的病愈历程,让患者信以为真。最后,哄骗患者在“某专家”处购买一大堆药或保健品,不仅浪费金钱,而且耽误正规治疗。
      面对“医托”的“亲身经历”招术,患者和家属不能轻易相信、世界上哪有那么“巧”的事情,你患什么癌,他就患什么癌,还能“治愈”!更何况,当前社会上存在利用患者治癌心切的心理卖假药的骗子大有人在,癌症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就医时,不要轻信那些在医院内遇到的推荐到别处看病的“热心人”,即使不幸中了“医托”的骗招,也不要急着付钱、买药,可以多方打听虚实后再做决定。一般地说,正规医院都有导医台,有问题可以咨询护士。
   癌症尚未被“攻克”
   目前,癌症尚属难治之症,所谓“突破”“攻克”“临床治愈”癌症等,都是各种坑人钱财的骗术,是利用患者和家属治癌心切,又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以致饥不择食而乱投医的心理。而“个案”有效也不可全信。临床证实,某种疗法或某种单方、验方只有成功的“个案”报告,而无成组病例的疗效,就不能认为此种疗效或药物是有效的。尤其当今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自封为“教授、专家”而同行中并不知其名者大有人在,正如一些伪劣产品贴上名牌商标一样。所以,患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加以轻信。
      此外,患者还要对一些“权威”保持高度警惕,如“某肿瘤科研单位的实验数据”“某著名肿瘤专家的肯定意见”,以及有“权威肿瘤人士”参加的新闻发布会,鼓动人心的“肿瘤老军医”免费义诊等,这些打着“实验数据、专家义诊”等的幌子,往往是诱骗患者购买药品、保健品的骗术,上当受害者不计其数。
   支招:患者应去守诚信、信誉好、有实力的大型肿瘤医院就诊。去医院就诊时,应多询问医生和护士,而不是热心的“陌生人”。此外,如果患者希望寻找一些新的治疗方法,要向医生请教。对那些“突破”、“攻克”、“临床治愈”,获得“诺贝尔奖的药品、发明”等说法,要特别慎重。
其他文献
近期,《印度时报》报道称,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招募了一组健康志愿者,对他们的脑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心无杂念、脑子里什么也不想的时候,脑电波得到加强。这种特殊的脑电波位于大脑的最外层皮质,可以抑制信息超载,让人们的注意力和意念更加集中,从而改善情绪,减轻压力,缓解焦虑不安。研究领导者表示,这种方法还能增强记忆力、缓解焦虑,并提高免疫力。
期刊
爱攀比不仅会花光你的银行余额,还会对健康造成损害。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研究人员发现:爱攀比的人往往容易患上高血压。例如:与富人当邻居,血压容易上升。这种压力在整个成年期内会积累起来,增加了他们在退休后患上严重高血压的风险。   研究者考察了15万余名参与者的血压水平,并把他们的财富与邻居的财富做了比较。在考虑了影响血压的其他因素之后,分析结果显示:从30岁开始,那些不如邻居富裕的人更有可能
期刊
人生自古百岁少,前除少年后除老;  中间光景时不多,阴晴烦恼又打搅。  到了中秋月倍明,过了清明花更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保健养生须趁早。  助人为乐不辞劳,积功累德多行好;  不为物累多潇洒,待人宽容少牢骚。  世上钱多挣不完,朝里官多做不了;  争权夺利绞脑汁,落得自家头白了。  余年应把寸阴惜,发挥余热争分秒;  关心少年传帮带,接近群众多开导。  献计献策搞调查,立德立言胜珍宝;  要让
期刊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奥胡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儿童期严重感染不仅会严重伤害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大脑认知能力,降低智商。   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974-1994年出生的19万丹麦男性的住院记录展开了研究。根据丹麦义务兵服役制要求,所有参试者都在19岁时接受了智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逻辑思维、语言能力、数学和空间推理能力等。研究人员还调查了参试者因为胃部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疾病住院治疗情况。排
期刊
加拿大一家科技公司的科研团队近期研发出了一种高科技仿生镜片。戴上这种仿生镜片后,只要短短10秒钟,就可以让视力快速恢复,矫正原先不良的视力。   该科技公司的创建者加斯·韦伯博士斥资300多万美元,与研究团队耗费8年时间,终于开发出“Ocumetics仿生镜片”。只要使用者戴上仿生镜片,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在10秒内仿生镜片就会在眼球上扩散开来,立即矫正视力,并且佩戴者眼球不会感到疼痛和刺激。  
期刊
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学习欲望强或不爱学习都受基因驱动。   研究人员对来自不同国家的1.3万多对双胞胎研究发现,40%-50%的孩子的学习动机与父母的基因遗传相关。也就是说,孩子不爱学习,有可能是家长的“错”。研究人员对研究结果表示惊讶,因为他们原本认为,双胞胎的生活环境比基因所起的作用更大。事实上,基因和非生活环境因素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影响更大,而共同环境的影响可以
期刊
倒班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职业健康风险。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会刊《睡眠健康》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传统的“朝九晚五”工作模式比其他工作模式(倒班)更有益健康,人体代谢更稳定。而倒班更容易导致体重超标或肥胖、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   新研究中,美国科学家马乔里·吉文斯博士率领威斯康星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小组,对威斯康星健康调查项目2008-2012年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梳理分析,1593名参试者以及14
期刊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近期,德国某护肤品公司一项新研究发现:简单的微笑就能让人的脸看上去年轻2岁,并显得更自信和大方。   研究人员让2000名志愿者观看12张28-68岁女性的头像照,这些照片上人脸的表情或快乐,或悲伤,或平静,然后要求志愿者分别猜测这些人的年龄。结果显示:那些照片上表情快乐,呈现笑脸的女性,年龄要显得更年轻,与照片表情悲伤的女性相比,年龄平均年轻1岁,与照片表情平静的
期刊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新加坡一项新的研究证明,当人受伤时喊“哎哟”,其目的是发送干扰信号到大脑,从而缓解疼痛。研究报告已发表在《疼痛》杂志上。   生物学家曾认为,人类受伤时大喊大叫是进化的结果,旨在向同伴发出警告、以示危险,但新研究却表明,人类疼痛时喊出来,实际是为了分散自己痛苦的感觉。   研究人员对志愿者进行测试,观察他们能将手放在冷水中多久。第一次实验中,受试者被允许在感到疼痛时喊“
期刊
患了癌症,大多数患者和家属治病心切,除在医院接受抗癌治疗外,到处打听治癌“偏方、验方、奇方”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伴随着癌症术后难以避免的复发,常规治疗手段又没有明显疗效时,一旦听到治癌“偏方、验方、奇方”,患者便容易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有的甚至不惜血本、花费大量金钱去试用,反正“死马当作活马医”。  在临床上,我经常遇到患者或家属向我咨询,比如网络上盛传的红枣、铁树叶、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治癌偏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