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谱写抗日救亡的壮丽诗篇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沈阳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大片国土沦陷于敌手,东北3000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高举抗日大旗,提出将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东北、坚持进行抗日的正确主张,向中国军民发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动员令,拉开了14年抗日战争的序幕。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同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东北抗联的14年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拯救危亡的爱国情怀、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深刻内涵。东北抗联精神发端于中华民族面临外敌入侵的生死存亡之际,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形成于白山黑水14年对日军艰苦卓绝的战斗中。
  拯救危亡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5000年的中华文化传承了伟大而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于民族危亡之际,在保家卫国的斗争中践行着这份崇高的使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行的殖民统治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东北人民纷纷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浪潮中,促进了抗日武装的兴起。
  在外敌入侵、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之际,各阶层民众纷纷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他们的这种爱国情怀,是由心底迸发出来的对国家、同胞以及生养之地的热爱之情,是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坚定意志和战斗精神的具体体现。
  东北抗战初期,为拯救3000万东北父老乡亲于水火、光复白山黑水万里河山,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和率领各族人民,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坚决斗争。为适应东北抗击日本侵略者斗争的需要,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从东北斗争的实际出发,从1931年底到1932年初,先后派出杨林、杨靖宇、童长荣、赵尚志、周保中、冯仲云等人到各地从事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工作,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十几支抗日游击队,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中流砥柱。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统一改称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人民的爱国热情得到了极大释放,东北抗日斗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东北抗日联军团结东北各族、各阶层民众投身于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伟大事业中,将共同抵抗外来侵略、拯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怀升华到新的高度。
  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所孕育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前赴后继的东北抗联将士们,他们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继承和发扬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救国在抗日战争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无数的东北抗联将士舍弃家庭、亲人,报国驱敌,直至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东北抗联著名将领杨靖宇在林海雪原中与日军战斗到最后,面对劝降,他掷地有声地说:“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牺牲前叮嘱年幼的儿子:“在你长大成人以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遭遇挫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克服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人数和武器装备都占有极大优势的日军,以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为支撑,坚持在白山黑水间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中国东北地处高寒地带,夏季时间短,冬季时间长,冰雪酷寒,山林险峻,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每年冰冻季节长达半年之久。东北抗联将士克服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战严寒、斗风霜,在白山黑水之间谱写了不朽的战斗篇章。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使日伪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日本侵略者通过武力“讨伐”、打造集团部落等手段压缩抗日游击区,意图消灭东北抗联。虽然环境越来越艰苦,但东北抗联将士“惟无论处境如何困难,可以具实以告慰于我中央与全国内地同胞者,我东北人民皆有誓死不甘屈服作亡国奴之心,抗日将领咸具伯夷、叔齐与鲁仲连、文天祥之气节与决心”。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抗战胜利,东北抗日游击区与其他抗日根据地被隔绝,东北抗联处于孤立的作战区域,既无法得到关内八路军、新四军的军事支援,也无法得到各方物质资源的支持。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下,东北抗联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将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华民族抗日斗争的伟大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克服千难万险,按照党的宗旨和原则,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坚持对敌斗争不动摇。残酷的战争生活、恶劣的斗争环境,锻炼和造就了杨靖宇、赵尚志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这些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代表。在东北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中,共产党员和广大指战员始终冲在战斗第一线,身先士卒,为抗战最后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杨靖宇曾发出这样的誓言:“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最后胜利的决心是坚定的。”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联将士不仅要在高寒地区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讨伐”,还要承受因缺乏统一领导以及党内对敌斗争认识分歧等引發的压力,部分同志被处分,甚至被开除党籍。赵尚志就曾两次被处分、开除党籍,但他并没有意志消沉,脱离抗日队伍,而是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支撑,继续投身于对敌斗争之中,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不仅有热血男儿,还有众多的巾帼英雄。据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回忆,先后共有600余名女战士参加东北抗联,在严酷的战争环境里,抗联女战士同男战士一样冲锋陷阵,浴血拼杀。她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突破生理极限,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到1945年抗联教导旅从苏联回国时仅剩三四十名女同志,绝大多数女战士牺牲在抗日战场。   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
  东北抗联精神的深刻内涵还体现在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上。一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双方武器先进与否、人数多寡、战略战术的运用,更取决于双方是否具备勇往直前、克服万难去争取最后胜利的战斗意志。
  东北抗聯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史上第一支坚持在高寒地带原始森林中进行游击战的部队。东北抗战,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敌人对付抗联手段残忍,抗联部队缺乏可靠的补给,作战条件要比其他地区更为艰苦,所有困难都考验着抗联将士的战斗意志。
  14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克服重重困难,以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坚持对敌斗争。在艰苦的游击战中,东北抗联将士发挥果敢顽强的战斗意志,在游击战中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战法来杀伤敌人,动摇敌伪的统治。既有传统游击作战的破袭战法,又有创造性地利用地形、地貌展开伏击战。当强敌环伺、我方处于不利情况时,又能巧妙地调动敌人,突破重重包围。
  在民族危亡之时,东北抗联将士怀着还我河山的壮志豪情,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英雄的赞歌。彭真在谈到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时曾这样说:“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3件事最艰苦。第一件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3年游击战争;第三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14年苦斗。”东北抗联之所以艰苦是因为:在战斗时间上,它长达14年;在自然条件上,东北的冬季占到全年一半以上时间,零下三四十度是冬季的常态;在物资供给上,粮食供应不足。寒冷和饥饿是东北抗联除了日本侵略者以外的另一个天敌。但是,抗联将士从未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回,以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坚持战斗,直至夺取最后的胜利。
  14年抗战中,抗联将士、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牺牲是极其惨重的。据统计,东北抗联师级以上干部牺牲100多人,其中军以上干部38人。在游击战争中,抗联将士常常遭遇日伪优势兵力的进攻与追击,在战斗中某些部队就是要作出果敢的牺牲,从而迟滞敌人行动,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赢得时间。东北抗联在反“讨伐”战争中涌现出了一个个英雄群体,小孤山十二烈士、八女投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在战斗中,他们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毅然决然地拖住敌人,舍身忘死,浴血战斗,最终全部牺牲。
  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
  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又一体现。东北抗联无论在人数上还是装备上,都远远不如日军,却让日军如芒在背、如鲠在喉。14年间,东北抗联作战3万余次,消灭日伪军22万余人,日本关东军甚至把战略重点放在对付东北抗联上,称东北抗联是“治安之癌”,还提出“专打共产匪,不打义勇军、山林队”。为打破敌人的封锁,粉碎敌人的重点“讨伐”,保存有生力量与日伪作长期斗争,东北抗联逢山开路、遇水筑桥,智斗强敌、巧妙周旋。他们建立密营、修建工厂、兴办学校、组建医院,把后方建设得别有洞天。他们勇于开拓、保存星火、积蓄力量、愈挫愈坚;他们发动群众、广泛动员,与东北人民共赴国难。
  东北抗联没有固定营房。游击战阶段,主要是散住群众房屋,建立根据地后,多在深山密林中搭一些马架子或地窨子。部队在深山丛林中打游击,经常是露营,过着“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火是生命,森林是家乡,野菜野兽是食粮”的野营生活。
  为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粉碎敌人的“讨伐”和封锁,东北抗联在后方基地广修密营,进行物资生产和储备,以特有的方式保存着有生力量。东北抗联密营分布之广、组织之完备、斗争之顽强,令人瞩目,它是在东北抗战的特定环境中产生的,是适合东北游击作战特点的“根据地”。在消灭和驱逐敌人、保存和发展自己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东北抗联被服供应一直十分困难。严寒的冬季,将士们经常无法更换冬装、棉鞋。为解决服装问题,除缴获敌人的衣物装备自己外,他们还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和完达山的密林里,建立了一些小型、简陋的被服厂。被服厂里多数是女同志,她们用缴获敌人的布匹、棉花做军装。没有染料就用树皮、草木灰染色。
  冬寒季节,大雪封山,东北的小兴安岭地区气温降至零下40摄氏度,人迹罕至,古树参天。原始森林中,倒树横陈,上不能跨,下不能钻,只能绕路曲折而行,无形中增加许多路程。抗联将士在没膝深的雪地里艰难行进。为防备敌人和特务打探,他们白天分队前进,夜间集中宿营。西征路上,李兆麟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和战友创作了《露营之歌》。歌词写道:“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抒发战天斗地、誓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争取民族解放的豪情壮志。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斗争中形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源泉。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指示下,全面回顾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思考其历史地位,提炼东北抗联精神,丰富其内涵和时代价值,既利于抗联精神的深入研究,更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利用。
  (责编 申世杰)
其他文献
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万千感慨,受教良多。百年荜路蓝缕,百年奋斗不息,百年旌霜履血,百年屡创辉煌……这一切,皆根源于崇高的信仰、伟大的初心。  马克思一生在清贫中度过,有时穷到买不起面包,甚至典当上衣去买稿纸,当《政治经济学批判》写完后,竟穷得无钱买邮票,无法寄出书稿……他只想着“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成为全世界无产者的“圣经”,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把精准脱贫确定为基本方略,对脱贫攻坚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等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形成  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的当天,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
期刊
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严峻的形势迫使中国共产党人不得不走上武装革命之路。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再度高举革命的大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朱德参与了南昌起义,在起义军南下途中,他不惧艰险、勇挑重担,担当起开路先锋和断后干将;在起义军主力失败后,他审时度势、一锤定音,主张转兵湘南,与毛泽东分别独立地开启了由
期刊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以党的历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人民出版社近日出版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所著的《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一书。  全书收入了曲青山同志的十篇相关理论文章。这些理论文章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围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展开。本书的出版对广大
期刊
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新中国财政经济状况的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以巨大的胆识和气魄,作出重大决策——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全面介入  1945年8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为反法西斯联盟的美国和苏联,在朝鲜问题上达成妥协,确定以“三八线”为界分别进入朝鲜接受
期刊
几度夕阳红,几度芳草绿,又到雨纷纷情绵绵的清明时节。我再次回到故乡兴县,走进在黄河岸边的任家湾村,瞻仰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张闻天抗战初期开展调查研究时的旧居。年近九旬的房东王大爷拉着我的手,讲起了几十年前的往事……  一  1941年5月,毛泽东发表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党中央作出关于开展调查研究的决定,结合整风整顿主观主义的作风,把提倡调查研究看成是加强
期刊
2015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945—1991)》(全12册)(以下简称《档案》)正式出版。有学者根据《档案》中“1950年10月1日、6日斯大林先后给毛泽东电报(信),要求中国出兵”的记载,推论说,毛泽东想了一夜,终于明白斯大林是要借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让中国出兵,如果中国不出兵,便会失去斯大林的信任。甚至进一步
期刊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国歌,她诞生于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精神的乐曲,为什么独选《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抗日战争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史上最辉煌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写了中国近代以
期刊
从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是我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这一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先是清醒地认识并牢牢抓住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正确地实行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巧妙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會主义革命相互衔接起来,为全面开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理论基础。紧接着,党中央和毛泽东又及时制定党在过渡时期
期刊
刀把嘴自然村隶属于山西省武乡县韩北乡,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三面环山,南面是佛字岭,东面是黄纪垴,北面是千树垴,只有西面一条深沟小道可以进村,道路崎岖。这么一个交通不便的小村子怎就成了八路军的交通站呢?刀把嘴村虽地处偏僻,但最安全。正因为如此,抗战时期,八路军卫生部、后方医院都设在这里。  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进驻武乡砖壁村,12月,新华日报社搬迁至武乡安乐庄村。刀把嘴村距离砖壁村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