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的哲学观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历史》按照人类政治文明、人类社会经济、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线索,把纷繁的历史知识用相关理论组织起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专题性、综合性、理论性比传统教材更强,对历史教师的理论修养要求更高。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只有充分利用相关政治学科的哲学理论,把纷繁的历史现象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形成科学的历史学科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形成正确的哲学观。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系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是第一位的,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决定因素和终极力量,是衡量社会是否进步、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表现为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会推动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有革命和改革两条途径。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是生产力提高的表现,而此时的商鞅变法就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美国内战,德国、意大利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的改革。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时则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若不适应经济基础要求时则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如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引起欧洲社会的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西欧封建社会渐趋瓦解,世界历史的地平线上初露近代的曙光。
  
  三、阶级斗争观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斗争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经济斗争,如芝加哥工人1886年的罢工斗争;第二、政治斗争,如1871年巴黎公社的斗争;第三、思想斗争,如欧洲启蒙运动。社会转型时期的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形态的质变。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1861年改革等都引起了社会性质的变化。
  
  四、人民群众和个人历史作用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时势造英雄。评价历史人物,既要肯定人民群众的作用,也应承认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加速或延缓作用。在肯定领袖人物作用的同时,又要反对个人迷信。
  
  五、继承发展关系观
  
  继承和发展属于研究、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和方法的范畴,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如在近代中国,各阶层仁人志士不断地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先进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孙中山学习美国三权分立、无产阶级学习苏联城市中心暴动等,只学而不结合实际加以发展,是不可能成功的,毛泽东、邓小平在继承中寻求发展,因而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
  
  六、因果关系观
  
  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历史的因果联系主要有六种类型。第一,一因多果:由一种原因引起多种结果。如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因引发多果: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日俄矛盾尖锐。第二,一果多因:一种结果由多种同时起作用的原因所引起。如明清时期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有:专制主义空前加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八股取土与文字狱;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等。第三,同因异果:同样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如北美与拉美同样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掀起了要求摆脱欧洲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最终北美独立后成为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拉美未形成统一的国家。第四,同果异因:同样的结果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如阻碍英、美、日、德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外国的殖民统治、幕府封建统治、国家的分裂。原因虽不同,但最终都导致了革命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第五,互为因果:同时存在于历史整体中的多种因素互相作用。如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工农运动的高涨,又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第六,系列因果:历史因果的系列化和连续化。如唐朝中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引起土地高度集中,使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导致政府财政困难。
  
  七、内容形式关系观
  
  内容是事物内部各种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内部各种要素的结构或外部表现方式。第一,内容和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如手工作坊这一经济形式对应的内容是手工作坊主剥削帮工、学徒,体现了封建剥削关系,而与手工工场这一经济形式对应的内容是手工工场主剥削雇佣工人,体现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第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同一历史内容往往可以有多种形式加以表现,这正说明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同样在农村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农业资本家,在英、德、美、日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英国是新贵族,德国是容克地主,美国是种植园主,日本是新兴地主。第三,历史上有许多形式相同、内容不同的历史现象。如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1924—1927年的合作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1937—1945年的合作是党外合作,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
  
  八、现象本质关系观
  
  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形式,是事物的外在体现。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规律,是组成事物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个别的、片面和表面的东西;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要靠理解思维才能把握。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现象又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历史现象是复杂多样的,大致有真相和假象两种。认识历史事物时,不能被假象所迷惑,而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如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从现象上看是维护各国在华利益和保护中国关税权。但本质上是美国利用其优势,实现独占中国的侵略目的。
  
  九、个性共性关系观
  
  个性是指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现象,也就是把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特殊性。共性是指同类事物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即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现象。个性与共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无个性的共性与无共性的个性都是不存在的。要提高自己从个性中归纳共性的能力,一般采用类比法,即比较相同点。如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三个不同的个性概念,从中可归纳出关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知识。要提高自己从共性中分析个性的能力,则一般采用对比法,即比较不同点。如对“民主革命”一词的理解,共性为反封建,但近代中国既反封建又反侵略。
  
  十、主次矛盾关系观
  
  任何历史阶段和历史事物,都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诸多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事物复杂矛盾体系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从属于主要矛盾。两种矛盾处于不断变化中。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因此,必须抓主要矛盾,通过分析社会矛盾的存在,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全面理清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使命和历史发展方向。如20世纪30年代初,主要矛盾是中共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而30年代后期,中日民族矛盾则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中共根据当时主要矛盾变化,调整了对国民党的政策,由“反蒋抗日”发展到 “逼蒋抗日”“联蒋抗日”,最终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作者单位:415101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在21世纪的今天,学生的朗读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学生朗读还存在结结巴巴、声音平淡、语速没有变化等各种毛病。有时学生读一些写得非常精彩的文章,也很难引起听众的兴趣。其原因是读出来的声音显得呆滞、呆板,缺乏激情,没有生命力。近年来,我刻意去培养同学们的朗读能力,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我国正在推广和使用普通话,读准字音是
期刊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源于江苏洋思中学,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自主性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学生的思维惰性,打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为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坚持“先学后教”,建立课堂自学、讨论、质疑、点拨的新格局,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所谓“先学后教”,就是指在新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最好不要先做介绍或提示,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阅读,让学生通过自
期刊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在独特地、新颖地解决新异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其目的是得到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理论、新看法。本文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诱发兴趣 动手操作 创设情景 激发潜能    一、诱发参与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兴趣去学习,就
期刊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创设情境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识就往往通过情感功能而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谈谈我的看法:    1、把握教材内含的情感因素
期刊
新大纲对小学低年级作文的要求如下:一是自由表达;二是既要强调写实,又要提倡写虚,前者要求表达真情实感,后者要求激发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发挥创造性。山区农村大多数学生基础还很差,要小学生说上两三句较连贯的话都非常难,勉强写上一两句话也表达不清意思。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使之能写出一段语句通顺、前后连贯、中心明确、表意具体、条理清楚的话或短文呢?我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分句、段、篇三个阶段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估算教学更是如此,估算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功夫就要下在平时课堂教学的点滴中,让学生的估算意识在生活与应用中成长。    一、在生活中感受估算的魅力    估算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无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英语阅读的重要性,研究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强化词汇教学、实行课文整体教学、加强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可行技巧的指导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以期能切实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阅读 教学方法    一、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能较好地反映学生掌握语言的深度和广度,是构成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途径较多,其中在培养学生识图和绘图能力上,本人作了一些探究。  目前,中学生物教材中的生物图(包括插图、图解等)在教材中所占篇幅比例较大。生物图包含的内容多、信息量大,是语言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生物绘图在当前素质教育中的渗透,也就显得特别重要。现根据多年从教的体验,谈一谈生物绘图在素质教育中的渗
期刊
英语对于我们许多中学生,尤其是乡村地区的中学生而言,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而英语单词的记忆更是让他们倍感头疼的一件事情。记了忘,忘了再记,周而复始,功夫用了许多,却往往还是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结果导致学习兴趣锐减,厌学情绪大增,不少学生甚至放弃英语、逃避英语,视英语为畏途。  但是众所周知,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象盖房必须要有砖一样。
期刊
现阶段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很关键。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教与学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情感因素,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让学生先接受你这个人,再喜欢你教的这一科,通过各种途径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