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明波:立志丹青墨正酣

来源 :青岛画报·今日青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k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來,在島城諸多山水畫家中,逐漸凸顯出一位中年畫家,他的人品及作品越來越被世人所推重,他就是一直努力耕耘在青島的單明波。他的作品厚重穩健,氣息潤足,很充實,很結實,更很紮實。無論是山樹雲水的物象造型、筆墨水度的掌握、對物造化的取捨、心源意境的表達、對傳統承接的認識,還是對時代精神的理解,處處顯露出單明波多元修養與駕馭繪畫語言的能力。
  筆墨功力“取法乎上”
  中國畫的筆墨,在中國畫的審美取向上佔據極為重要的位置。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筆墨.就意味著失去了中國畫創造的話語權,更不可能使作品昇華到某種高度。而這種筆墨功力的取得,便是在優秀的傳統中汲取。這是一條早被證實的必需的正確的路。單明波懂得這點,多年來他一直認真刻苦地臨摹和研究大量前賢作品,從范寬、李唐、龔賢到石濤、黃賓虹乃至黃秋園、陳子莊,從而使他的筆墨功力得到極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向大師學習的過程中既能“三更燈火五更雞”地苦學,又能融會貫通地活學。單明波作品中對線的多元體現,對筆速的徐疾控制,對墨色墨性的準確把握,對山石勾皴的變化,對黑白的布控……都可以充分顯現他的“取法乎上”。
  感受自然“中得心源”
  在學習和創作中,單明波有自己的藝術定位:學習傳統決不是把古人的山山水水簡單地搬移羅疊;體現時代精神,也決不是追求光怪奇漓的時髦。他知道作品要和時代合拍,就要用現代人的眼光去向大自然尋索。外師造化是他學習積累的第二步,於是他五上太行,三去黃山,赴秦嶺,登泰嶽,既得山川之勢,又得雲水之氣,不僅記錄著奇峰峻嶺,更重要的是同時感受到山河的氣度,陶冶藝術情操。“江山入胸懷,恣意任縱橫。”出於生活、來於寫生、再現於心源,相信觀畫者會有同感。
  風格品質“修煉昇華”
  優秀的中國畫作品,是“藝”和“術”的完美結合,單明波在認識“術”的同時,也很重視對“藝”的修煉,這種藝術綜合素質的提高和昇華決定了他藝術風格和品質的取向。在他的作品裡那種虛實的轉化,具象和意象的刻畫,情與景的結合,節奏與旋律的變化,那種若詩、若音、若煙、若露的靜謐意境,是他功力的體現。
  我與單明波相識已近三十年,那時他師從著名畫家藍立克先生,亦隨我學習過花鳥畫。近年來他的作品先後多次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重大展覽並獲獎,回顧他的學習過程,取得的這些成績是他付出後的回報。今天,我似乎看見他站立在峻嶺之上凝神思索,又似乎看見在崎嶇的藝術之路上,留下他走過來又將走過去的深深腳印。
  我和藍立克君以及認識單明波的朋友們,為他今天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興,好學近于知,力行近於仁,深信他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劉世駿(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文史館館員、青島花鳥畫研究院院長)
  單明波藝術簡歷:
  單明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協山水畫藝委會委員、青島山水畫院院長、青島花鳥畫院副院長、民革青島中山書畫院副院長、青島市人大資料研究室研究員。
其他文献
浮山,浮山所,浮山灣,浮山后,浮山所1388文化街……山海之間,一個城市在歷史和地理的二維空間,不停地發展。  横亙青島市區的浮山,峻峭秀拔,九峰並列,在雲煙之中,浮山九點,守望著浮山灣的浪起浪湧。這座山是青岛的自然景觀,更是青島的人文根基。它横亙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昭示青島的來時路。位於香港中路的浮山所公車站,可謂青岛的黄金地段,城市的繁華之所。每天人潮湧動,都市白領换乘,上班下班,購物娛樂,來去
期刊
邱零先生1929年10月生,河南南陽人。中國書法家協會二屆理事、原中國刻字研究會副會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顧問,中國剪紙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離休後定居青島。  邱零先生邱零先生具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擅書法,詩文、剪紙、攝影和組織工作,他自幼酷愛書畫,書法師法二王,再後又取法于右任,致力於行草。善於博採眾長,從而形成了自己飄逸灑脫、平和恬淡、清新勁健、風格高
期刊
青島,春夏之交,浮山灣畔,帆影重重,城市俱樂部國際帆船公開賽(CCOR)、國際極限帆船系列賽相繼舉行,輕巧的琺伊19R帆船、壯觀的GC32水翼雙體船輪番登場,千帆競發的浮山灣畔讓人心潮澎湃,在疾風中斜傾入水的船身十分驚心動魄,帆船——這項古老而時尚的運動,同時演繹著極致的浪漫和持續的枯燥艱辛。  帆船意味著自由、挑戰和冒險,對於帆船人來言,那片望不到邊際的大海,是他們的另一片天空:海上的浮沉、搖擺
期刊
還記得电影《春風化雨》裡那位鼓勵學生站上課桌、撕爛書本的基廷(Keating)老師嗎?還記得《放牛班的春天》裡對學生一視同仁、播撒愛與理性的馬修老師嗎?如此秉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理想”的教育者,不僅僅定格在大銀幕的“烏托邦”裡,現實中也不乏其佼佼者。記者便有幸採訪到了這樣一位。他,就是中國海洋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來自臺灣的蘇志偉教授。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因一張機票結緣青島  
期刊
“用千針縫成‘圓’,又用萬線穿成‘緣’”。逭是鳳凰奶奶印在明信片上的寄語,一針一線的拼布世界,絢麗多彩,令逭位63歲的老人,時刻保持著一顆年輕的心。  鳳凰奶奶的真名叫王鳳琴,因為自己總與“鳳”字有緣,便為自己起了這個意義獨特的名字,熟悉她的人會稱她“鳳凰奶奶”,就这這樣,17年過去了,左鄰右舍都知道這個名字。當然這個名字跟自己的職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鳳凰奶奶以拼布作為自己的愛好,同時也是自己的
期刊
蘇格蘭有風笛和穿格子裙的男人,普羅旺斯有薰衣草和浪漫詩,青島的符號是什麼?沙灘、美女、海螺、建築、帆船,還是啤酒?都是,又都不是。  青島不是一個簡單的羅曼蒂克,而如一個海螺,背後有著自身錯綜的紋理,這些紋理由廣袤的空間和久遠的歲月擠壓、碾展而成,並且仍然生生不息。  在這個讓人流連傾倒的城市漫步,會發生很多“豔遇”,臨海憑風會遇見瑞士的大好風光,在老城兜兜轉轉會與德國風情撞個滿懷,徜徉窄窄長長的
期刊
6月6日-7日,為期兩天的2017亞洲媒體峰會(Asia media summit,簡稱AMS)在青島舉行。本屆峰會以“媒體新時代、全球共發展”為主題,旨在進一步推動中國與亞太地區各國以及絲路沿線參與國家之間的媒體交流。  峰會設定了“媒體如何影響發展議程”、“媒體對推動健康與教育議程的作用”、“技術新動態”等10個議題,來自48個國家和地區及7個國際組織的政府部長、高屑人士、媒體界專家學者及中國
期刊
v青島與電影有很深的淵源,是享有盛譽的“影視之城”,是中國最早引入電影的城市之一,水兵俱樂部被論證為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電影院。青島被譽為“天然攝影棚”,我國早期的電影《劫後桃花》、《風雲兒女》、《到自然去》、《浪淘沙》等,都以青島為外景拍攝地,至今每年有超過200個劇組來青拍攝。  目前,世界最大的影視產業園區——東方影都已落戶青島,規劃建設45個攝影棚以及後期製作中心、IMAX全球研發中心、電影
期刊
提起海蜇,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海底世界裡那些如花般絢爛的美麗生物?海灘游泳時避之不及的恐怖生物?在吃貨的眼裡,海蜇是渾身是寶的美味佳餚。  每年夏天七、八月份是海蜇豐收的時節,在崂山頭以北的海域,有一條自然形成的海底深溝,是海蜇繁衍、生長的聚集地。因為毗鄰海溝,坐落於山海之間的小漁村黃山社區,成為了當地知名的海蜇特色村。黃山社區居民世代以漁為生,有近半數居民從事海蜇捕撈、加工,世代相傳,並積累了豐富
期刊
總想跟著味蕾去旅行,穿行於城市之間享受各色口味。然而耽於當下,不妨找尋一下藏匿於城中的特色主題餐廳,跟著味蕾去遊走和感受,恍惚間,仿佛置身彼岸……  用阿拉丁神燈召喚美食  5月17曰,青島威斯汀酒店知味標幟餐廳開啟“一千零一夜”主題美食之旅,帶來經典阿拉伯美食盛宴。來自阿拉伯國家的帥氣大廚現場烹飪中東風情的活力美味。大廚主理的  土耳其烤肉卷餅,將鮮嫩的羊肉佐以特調醬料和蔬菜捲入餅中,咬上一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