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主义和侵略文化的“艺术”写照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eand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侵略战争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然而,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多行不义必自毙。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本刊特刊发抗日专题文章,予以纪念。让我们一同铭记历史、毋忘国耻、珍惜和平。
  在我所收集的侵华日军遗留物品中,烟盒是一个特别的种类。它并非日军统一配发的制式军品,按西方军品收藏分类,应该归入“个人物品”之列,然而,它却是最具有军国主义和侵略文化色彩的东西。
  这种烟盒通常为8×10厘米大小,打开后可以装10支不带过滤嘴的香烟。材质以铜质镀银或镀铬居多,偶见铝质的(据说战时铝材主要用于制造飞机,比铜材更为稀缺,日军九八式军刀的刀鞘,有的为铝材制作,很轻便,是配发给将官用的)。烟盒为凹面,装在衣袋里与身体表面吻合,不硌人。
  赋予烟盒收藏价值的,是其表面形形色色的图案和文字。一般为蚀刻法制作,可称为铜版画;偶见比较复杂的冲压法制作,就属于浅浮雕了。笔者以个人收藏和所见,把这些图案文字归为几个主题:
  
  一、“皇军”符号种种。
  
  这类烟盒,最典型的图案为:左右是交叉的日军军旗、国旗(日本军旗镶边有流苏),中心是一朵大樱花,下衬丝带束着的绿枝,上托军种符号。日本陆军符号为五星,海军为铁锚。近卫部队属于陆军,因拱卫皇宫地位显赫,有其特殊符号,为绿叶托举着的五星。如图1为陆军烟盒,樱花下可辨认出汉字为“骑兵五”,含义为骑兵第五联队,可见日军烟盒也有按部队番号专属的。此外,有些烟盒上图案仅为军种符号。
  日军烟盒除了随身携带的款式,还有置放在案头的,形如肥皂盒。如图2的图案里,既有日本陆军钢盔、军刀及用于装饰的花束和枝叶,中间更有一只飞翔着的金鵄鸟,这是日本传说中能昭示“武运”的一种猛禽。
  
  
  二、宣扬“皇军”武威和武功。
  
  这是最主要的类别,其图案和文字,让人一看就从心里感到被侵略的屈辱和愤怒。如图3的烟盒上,在日军飞机、坦克、大炮、步枪包围逼迫下的是一个中国的城池,旁边是一株硕大的高粱,为中国东北物产特征,文字说明为“满洲派遣”,这显见是反映“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对我东北的占领。在图4的烟盒上,一队日军荷枪举旗,正趾高气扬地从高大宏伟的北京正阳门箭楼(即前门)下通过,这是日军1937年挑起卢沟桥事变后侵占北京的真实写照。
  笔者原来以为,这些烟盒上的图案,可能都是日本画家们根据新闻事实运用艺术虚构手法创作出来的,但是最近却惊异地发现,有的图案居然是写实的!如图5上部的日军烟盒,正面图案为:两架日军轰炸机正在对一条河畔的中国民居进行轰炸,画面远处浓烟滚滚,右下角的款识为隶书汉字“支那事变纪念”。笔者近日翻阅所收集的日本战时画报时发现,这个烟盒上的图案,是由1937年8月出版的《世界画报》“日支大事变号”第1辑上的两张历史照片拼合而成,被轰炸的地方,为海河边的天津电话局,时间为1937年7月29日(图6),而天空上的一大一小两架飞机,则是从另一张日军1937年7月28日轰炸南苑兵营的照片中“移植”过来的(图?)。就是说,这个烟盒上的图案,同时记录了七七事变期间我北京和天津两地被日军战机轰炸的事实。如此“高效率”的为侵略写照的“艺术”手法,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图5下部的那个烟盒上,四个日军士兵正挥舞着太阳旗、军刀和步枪,脚下是已成废墟的中国民居,背景是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一组高大建筑。显然,这是日军为攻占中国城池而例行的欢呼仪式,在当时日军战地照片中很常见(如图8即为又一例)。从右下角的款识也是隶书汉字“支那事变纪念”来判断,这个烟盒与前面那个应该是一套。那么,此图也应该是从战场照片翻版的写实图案。遗憾的是,限于资料,笔者一直未能找到“原版”老照片。不过从背景上特殊的高大建筑分析,似为中国抗日军队二十九军南苑兵营大门。
  这—对烟盒背面刻写着相同的日本文字,按侵略者的立场记录了七七事变的经过,大致译文如下:“昭和十二年(1937年)七月七日,北支卢沟桥一声枪响,日支战争全面爆发。正义皇军长驱直入,日支提携北支明朗,实现日满支共同愿望。”
  
  三、宣扬军国主义“教义”。
  
  在这类烟盒上,有“忠勇”、“忠诚”、“忠君爱国”、“报国”等醒目的军国主义“训条”,图案一般为日本军人操枪弄炮的尚武形象,写实感很强。
  明治天皇是“皇军”的“缔造”者,其对军队的“圣训五条”很著名,大致含义为:军人应以尽忠节为本分;军人须正礼仪;军人应崇尚勇武;军人应重信义;军人应以质朴为旨。这些“训条”被刻在了烟盒上。在笔者所藏的一个烟盒上主体图案为日军战舰,主题词为“忠君义烈”,为日俄战争时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的东乡平八郎元帅所题写。此人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任“浪速号”舰长,违反国际公法,在宣战前击沉运载中国军队的“高升”号。由日军高级将领题词,似为烟盒制作中的习惯,此外还见有“寺内”的落款,推测题词人为曾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后任日本南方面军总司令官的寺内寿一大将。“皇军”推崇古代日本武士的武德,日本古有“花数樱木,人数武士”的说法,极言樱花的倏然凋零如同武士赴死。所以在一些烟盒上也绘有樱花衬托日本国旗的图案。
  
  
  四、战场地图。
  
  尽管侵华日军士兵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有一定地理概念,但进入陌生的中国土地上参加侵略战争,也难免有人生地疏之忧。为此,在随身携带的烟盒上绘制出中国地图,就有“指点迷津、指引方向”的效用。宁夏侵华日军物品收藏家沈克尼谓之“个人物品上体现的战场意识”。
  如图9为伪“满洲国”地图,右上角的日本片假名为苏联国名,左侧与蒙古(其实是我内蒙地域)、中华民国分界;左上角为并列的日本国旗和“满洲国”五色旗,色彩尚未完全剥落;右下角是一项日军早期钢盔,从地名看伪满边界已推进到承德,据此推测是1933年左右我东北完全沦陷时期的物品。
  
  五、宣扬殖民开拓。
  
  开拓殖民、经营满蒙是日本当时的国策,为此日本政府大量移民到我东北地区进行“开拓”。如图10中的浅浮雕图案,主体为一个戴凉帽的日本“开拓团”成员形象,怀抱锹、镐等劳动工具,腰间别有日本短刀,脚下是绵延起伏的土地。左上角的英文含义为开拓殖民地,右下角英文含义为北中国(日称“北支”)。笔者找到了几张日本“开拓团”老照片与烟盒图案比较,在我东北黑土地上耕作的日本“农兵”与图中的人物何其相似!
  图11中图案上的铁路线交叉点为牡丹江,由锹、镐这类“开拓”符号映衬,中心为牡丹江标志地貌;右侧的“忠魂碑”是日本用于纪念为侵略政策送命的亡魂。当时在我东北地区大量树立,战后大多被我拆毁,只在大连旅顺保留了一座日本在日俄战争后所立的“忠魂碑”,用以提醒国人牢记国耻。 (供图:宋力兵)
  (责编:石泰峰)
其他文献
本人读了《收藏界》总第19期题为《由崇祯通宝背“十二两”看明钱特征》一文,认为有的地方与事实不符,自觉班门弄斧,向先生请教。  一、董大勇先生在文中说到只见过明代“洪武通宝”及嘉靖、天启等背十一两的钱,从未见过崇祯背“十二两”钱。先生在古钱币鉴赏中,虽然见多识广,但没见过这样钱也是不足奇怪的,因为这样钱存世稀少。但在中国古钱币几乎所有图书图谱中都有一枚“崇祯通宝背十二两”大钱,不过文中这枚钱文、直
期刊
吴湖帆,现代绘画大师,书画鉴定家。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  吴湖帆名倩,本名万,号傅庵、东庄,别署丑翼燕。斋名梅景書屋。生于1894年,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之孙。他家世居吴中(今江苏苏州),其宅为明代金俊明“春草闲房”旧址。自幼受家庭熏陶,拜陆廉夫学画,赴上海后办书画事务所、正社书画会。1939年设梅景书屋招生授徒。他生于甲午年,便和梅兰芳
期刊
策划:本刊视点栏目组选题·统筹:白蔚王泊乔 执行:王泊乔    编者按    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收藏家协会组织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刊特派记者驻会进行全程采访,专题报道此次盛会。本次论坛是2001年以来,在上海、广州、西安分别召开的前三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研讨会暨全国收藏组织秘书长联谊会”基础上,定名为“第四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参加论坛者大都
期刊
2004年的国际拍卖市场上,中国历代官窑瓷器的拍卖令人瞩目。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一轮秋拍中,苏富比推出的清乾隆“胭脂地粉彩花卉纹梅瓶”以41,503,400港元成交,创清代瓷器拍卖新纪录,今年秋拍中,许多瓷珍都创出了让人咋舌的天价,如苏富比推出的清雍正“青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以15,182,400港元成交。香港佳土得的明永乐“青花龙凤呈样棱口洗”以26,383,759港元高价成交。佳土得推出的清乾隆
期刊
编者按:2004年12月11日,一封写给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陈建国同志的信由宁夏新闻出版局转发到记者手中。一个名叫孙宏伟的北京收藏家在信中称自己利用工作之余和外出机会,在全国各地旧货市场收购了13700余张老地契和各种土地资料,并有意愿跟国家有关部门合作建造一个“中国地契博物馆”或将这批藏品捐赠给相关学术机构进行专门的整理、研究,展示……陈书记收到孙宏伟的来信后非常重视,在信上批示:“请选派
期刊
策划:本刊视点栏目组 选题·统筹:宽和 董凡 执行:石晓 建真  编者按  2005年4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文物报》社、《炎黄春秋》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主办单位宣布: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散落在民间的中国家书,通过举行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民间家书的价值,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弘扬亲情文化,为建设和谐
期刊
贵州在全国属较边远且落后的一个内陆省份。因其地理和历史的特殊原因,在我国近代金融货币史上留下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奇闻,也成就了一些令今天钱币界的藏家们追捧倍至的钱币珍品。诞生于民国政府在大陆倒台前夕的“贵州竹枝银元”及半分铜元,便是其中的典型。  1949年初,时任贵州省政府主席的谷正伦竭尽全力地支撑着风雨飘摇中的政权统治。为了另立金融货币体系,维护地方政府行政开支和军队给养,一面大开鸦片烟禁,征收“
期刊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第三套人民币于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后,由于这套纸币设计新颖,采取开放式构图,在较小的图案上呈现出开阔、深远的画面,还运用了多色彩印技术,使票面色调活泼丰富,令人十分喜爱,而且人们对这套人民币比较熟悉,许多人都想留一套作纪念,所以收藏第三套人民币的人越来越多。  第三套人民币由于券别不多,即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其中1角券有3种版别(冠字及号码、
期刊
西夏文“贞观宝钱”,西夏崇宗乾顺贞观年间(1101-1113年)铸造,铜质泛红。面西夏文四字。汉文直译为“贞观宝钱”,楷书,旋读,光背,小平钱。迄今所见有广穿、狭轮、阔轮、粗字、细字等版别。一般钱径在2.5—2.7厘米,宽0.6—0.7厘米,重4—6克之间。其基本特征是制作精粗不匀,薄厚不一,砂眼较多,氧化程度比一般宋钱严重。精制者,轮廓整齐,文字俊秀。粗疏者,笔画漶漫,文字模糊,有的未经打磨加工
期刊
周日的收藏市场上,笔者被朋友手中一件大盘吸引过去,只见是一个正宗的乾隆过墙龙纹盘。这样的东西见得太多了,所以一见面仿佛早就认识它似的:那流畅的纹饰,精妙的工艺,优美的造型,淡青的釉色,还有那种因年久而被脏物所浸的老物方才有的“七彩霞光”,土话也叫油盐之光(像油滴在水中所产生的一种七彩光似的颜色,这也是藏友们鉴别古陶瓷总结出的一条经验,凡有这些特点的古陶瓷定非赝品)。    它确是旧时之物,从器型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