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经济形势下研究生导行教育必要性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511526198209172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对研究生的培养也应紧跟经济形势,满足社会、行业发展需要。以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学科研究为对象,分析了经济新常态对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构成形式的影响,论述了实施导行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施内容。结果显示,对研究生进行导行教育引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前沿意识和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能力。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风景园林学;研究生;导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8-0223-02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稳中向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动力得益于创新驱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1]。在新常态背景下,如何结合学科优势培养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人才,是值得每一位高校教师深入思考的新问题。
  东北林业大学的风景园林学作为国家一级学科,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肩负着提升人居生态环境质量的使命,如何教育学生培养正确把握改革发展方向、快速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对社会经济背景和行业发展趋势有明确的认识;如何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思维方式。这一系列问题要求从事风景园林教育的人士,从研究生入学之初就要做好“因势利导,循道而行”的教育引导工作。所谓“势”即是新常态背景下的经济发展形势,而“道”则指可持续性发展之道。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处在关键时期,高层次与基本办学需要协调发展,协同创新与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的双重目标[2]。
  一、經济新常态对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构成的影响
  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稳速上升,“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3]。一方面,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受到摒弃,生态文明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景观设计师们似乎看到了行业发展的春意萌动;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和贸易低迷、国际市场动荡对我国的影响加深,与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形成叠加,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作为第二产业的标志性产业房地产业无可避免受到了冲击”[4],与地产行业关系密切的风景园林行业也受到波及,对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岗位需求缩减,对从业岗位的要求提升。这些变化势必对风景园林学研究生的生源结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产生影响。
  (一)对风景园林研究生生源构成的影响
  以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为例,风景园林学升为一级学科后,影响力迅速提升,对园林、风景园林、环境设计等专业学生的吸引力增强,相关、相近专业的学生都青睐于考取风景园林学的研究生。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本科生就业门槛提高,促使更多的学生选择了考研,面对巨大的考研竞争压力,更适合应试教育的女生优势明显,女研究生的数量占据绝对优势,来源背景以农林类的本科院校居多。
  (二)对风景园林研究生择业观的影响
  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引发经济结构的优化,某些行业面临产能过剩。20世纪90年代末,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基建项目的急剧增加导致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供不应求,随之而来的是在短短的十年间,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高等院校增加了一百余所,每年都有数万名风景园林毕业生进入社会。进入21世纪,一线城市的基础性建设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景观设计要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美学效益。从业人员的增加和行业要求的提升增加了学生就读期间的压力,也使学生理智地考虑就业问题。研究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因为就业期望值过高而有业不就的问题。
  (三)对风景园林研究生职业道德的影响
  就业核心竞争力指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5]。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不仅重视求职者的专业能力,也很重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契合度。求职者的稳定性、求职者的职业道德越来越成为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专业角度上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风景园林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尤为重要,让学生意识到仅仅有超现实的设计思路和漂亮的表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快速见成效,过度追求景观视觉效果的设计作品已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背道而驰。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基本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
  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施研究生导行教育的必要性
  导行教育,重在因“势”利导,前文提出“势”指的是新常态背景的经济发展形势,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让学生加深对新常态经济特点的认知,既要重视思想引导,使学生明晰新常态背景下的经济发展特点,理解经济导向对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特征的制约性影响;又要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将内在的思想引领外化于“行”。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对施教者而言,应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与学校的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进行对接,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性的发展空间,与专业、行业、学科的特性相融合。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学生的导行教育可以让学生立足实际,达到设计与生活的协调和统一,而不是为了追求新、奇、特,去刻意追求方案的标新立异。通过意识形态的疏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把握现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特点,对学习内容和研究方向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从而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有效避免了单纯追求艺术效果和技法展现的景观作品的出现。
  (二)有助于学生把握经济需求,更好地完善自我
  在研究生阶段,引入行业经济发展形势、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和行业内人才供需关系的教育很有必要。研究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影响实际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施风景园林学学科研究生导行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自身不足的认识,产生紧迫感,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大格局观念,将自身发展放置于社会经济背景和行业发展背景之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   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施风景园林学导行教育的主要内容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伴随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增强、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等一系列变化,对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的导行教育应从“尚德”“勤学”“躬行”三个方面实施。
  (一)以传统文化为引领,让学生树立“天人合一”的职业道德观
  风景园林学是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的统一,是具有浓郁人文色彩和艺术气息的学科,导行教育应凸显中国古典园林精髓,让尊重自然、师法自然的理念根植于学生的思想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掌握古典园林的体宜之美、因借之妙,感悟自然山水赋予景观的灵性之美,体会“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状态。具体来说,研究生导行教育既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又要融入现代因素,使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舒适。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应引导风景园林学研究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读经典文化书籍,提升自身文化艺术修养,只有文化艺术修养深厚了,才能让付诸笔端的方案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猎奇的夸张,避免出现古怪仄歪的设计作品,这也是新常态背景下行业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以地域特色为依托,让学生“知”“行”结合
  由于地处北方寒地景观地区,本校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受到地域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特质多是质朴有余张扬不足。园林行业涵盖面广,分工细致,实际的就业岗位对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高要求,研究生应在培养综合能力的同时,加强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注重凝练专业特长。导行教育就要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专业探究的积极性。需要学生立足于地方特色探研寒地景观,既能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也能将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同时,还需要依托导行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在2016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上,风景园林学的研究生承担了所有环节的志愿服务工作,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了差距,更了解了本行业的最新动向,明确了专业学习方向。
  (三)因“导”践“行”,带学生进入创新天地
  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强调,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对风景园林学科来讲,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伴随绿色消费、个性化消费的增加,引导学生投身于独立景观创业师的行列。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景观服務,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根据经济新常态,在研究生中开展导行教育,提升风景园林学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非常必要,这已经成为学科、专业与行业的共识。对风景园林学学科研究生实施导行教育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增强学生专业竞争能力、提升学生职业自豪感的系列教育措施之首,应该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生活伊始到结束的全部教育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41.
  [2]关于召开“2016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的通知[EB/OL].(2016-10-25)[2018-06-14].http://www.landscape.cn/inter
  active/events/meeting/2016/1025/180447.html.
  [3]张宇.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N].人民日报,2015-12-15(10).
  [4]张瑞俏,谷文强.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分析[J].江西建材,2016(23):277.
  [5]吴炜.基于人才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24):83-85.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党建是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教工党建与专业建设联动发展,一方面保证了高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不发生偏移,另一方面为高校党的重心工作提供了落脚点。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梳理法对高校党建在专业建设中的意义、教工党建与专业建设联动发展机制与途径、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教工党建与专业建设联动发展成效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高校教工党建与专业建设联动发展是践
期刊
摘 要:近代女子教育是妇女史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文化史、社会史、教育史等学术交叉的关键点。长期以来,女子被拒之于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之外。直至近代,随着传教士在华兴办女子学校,康梁等维新派开始畅言废缠足、兴女学。然而,近代女学自兴起之初便困难重重,在现实的发展中同样也是步履维艰。通过阐述惠兴女学堂在创办、发展过程中背景、经费、媒体、政府等方面的困境,揭示近代女子教育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人民群众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作用,尤其是对广大青年的政治上辨别是非的能力产生了极大误导。白寿彝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在历史教学与教育园地形成了一套具有白寿彝特色的历史教育思想。白寿彝的这种历史教育思想
期刊
摘 要: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和思想体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之中,演变出了不同的内涵。而管理哲学作为管理在哲学层面的认识以及哲学在实践层面的运用的综合性研究范式,其不仅体现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实践活动和管理理论之中,同时也蕴含在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之中。一方面,管理理论的构建离不开对于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反思;尤其是处在文化价值多元的社会环境之中,传统的管理理
期刊
摘 要: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体系中,有一个概念非常特殊,就是“敬重”,它是康德唯一承认地对道德起促进作用的情感。是由纯粹实践理性指导,对道德法则的敬重是其表现形式。由于人的有限性注定了人不會完全依照道德法则行事,而道德情感此时在人的主观上就起到了一个动机性的作用,促使人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法则相符。敬重本身作为一种情感,属于现象界,但是其对象是属于理智世界的道德法则。道德情感虽然会抑制人的感性部分,但同时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环境日趋复杂,需越来越多的智库提供参考意见,且近几年智库的数量日趋庞大。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后,智库的建设和发展,及其重要性俨然成为我国的重要议题。智库作为成果的产出的重要机构,可能面临诸多知识产权问题。基于此种现状,以高校智库为着点,分析智库的成果产出方式、成果能否成为知识产权权利客体、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以及侵权问题。  关键词:智
期刊
摘 要:马尔库塞指出,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深受技术发展的影响,逐渐丧失了对社会批判的否定性和超越性的能力。他批判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虚妄的文明,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异化现象。从而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各个领域存在的弊端。马尔库塞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异化现象,提出了乌托邦式的解放审美和文化上的大拒绝的超越路径。  关键词:单向度;异化;审美;乌托邦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提升居民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性和参与力量,是当前地方政府开展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梅岭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获取居民的参与行为信息,并从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保障居民参与权力;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参与能力;开展多样化活动,拓宽居民参与渠道;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形成命运共同体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提升居民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参与
期刊
摘 要:景栋王国(1243-1948年)是历史上傣艮人在缅甸东部建立的一个国家,历史上和西双版纳、孟连、清铿、兰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景栋王国前后持续了700多年的历史。景栋王国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阶段,兰纳王国统治时期(1243-1558年),景栋王国是兰纳王国的外围地区;第二阶段,缅甸统治时期(1558-1885年),景栋王国沦为缅甸的属国;第三阶段,英国殖民统治时期(1890-1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进入网络直播行业,建构新的社会交往关系,大批青年也在通过网络直播影响着他人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文化娱乐方式。文章通过参与式观察及访谈的方法,对网络直播中青年与社会的互动进行探究,以研究网络直播是如何影响青年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建构,研究发现社会制度、家庭及行业环境等社会因素都对网络直播中主播的行为选择及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主播通过在直播间中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