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持久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此应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并充分利用、深入挖掘、积极创设家庭环境的积极因素,以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环境;孩子成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8877(2019)17-0015-01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也是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基础性场所。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影子”,他们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以及由此决定的处事态度、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基础性、传导性、持久性和深远性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父母要为子女创造民主和谐、健康向上、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秉持宽而不纵、爱而不溺、严而有慈的教养态度,采取符合规律、科学合理、良好有效的教养方式,自觉担负起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使儿童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从而在品德上表现出色,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然后成长为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
  家庭环境,是指自己的家庭境况。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父母及其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教育程度及相互关系等等。相对于由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构成的宏观环境而言,家庭环境属于微观环境。虽然对人的成长起决定性影响的是宏观环境,但微观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品德形成发展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辩证唯物论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母三迁”、“择邻而居”都说明环境的影响力量,告诉我们不可忽视外因的作用。而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最先对儿童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不仅是普遍存在着的,而且带有权威性、亲和性、持久性的特点。环境的不同往往会形成孩子不同的心里素养、个性品质、价值观念及人生态度,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催人奋发向上,引人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反之,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使会使人悲观消沉,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家长的素质是搞好家庭环境建设的根本,因此家长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切实承担起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充分利用、挖掘和创造家庭环境的教育资源,使其更好地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服务。
  1.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
  孩子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是纯洁无暇的,心中不可能有道德规范和善恶观念。周人世硕认为“善恶在所养焉”,“性相近,习相远”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在影响孩子成长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环境特别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是具有基础性的一个。父母正是借此实施对子女的教育行为,把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等传递给儿童。
  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家庭教育方式的类型有不同但相似的归纳,概括起来主要有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民主型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如父母对孩子溺爱娇惯,以爱的名义甚至滥用爱,对子女过度地关心、照顾和无底线地满足,这种家庭教育容易使儿童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和自私自利的习性,以这种方式成长的儿童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以至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较弱,难以形成自主自、立自、自强的精神。
  2.家庭结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人们对婚姻严肃性的认识逐渐淡化,婚姻伦理观念不断变化,由于感情不和、婚内出轨等原因导致我国离婚率不断攀升,单亲家庭数量逐年增多。据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与1987年比较,我国离婚人数增加了379.3万对,30年增长了6.53倍,2014年我国单亲家庭数量超过2000万户。有人说,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是给他一个完整、和谐、温馨的家,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亲或重组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完整的父爱或母爱,较易出现抑郁、憎恨、易怒、自卑、多疑、嫉妒、胆小、孤僻等心理问题,有关统计和研究表明,父母离异的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率远远高于拥有健全家庭孩子的犯罪率。
  3.父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状况
  我们常说的人的素质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父母的综合素和职业状况直接影响家庭环境尤其是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从而影响家庭教育效果,所以俞敏洪认为:“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先教育好自己”,家长只有坚持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才有可能培养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才不至于错误地引导孩子,耽误孩子的一生。
  4.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对人的生理心理具有调控作用。“人无精神不立”,“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什么样的精神支撑出什么样的人生。依据唯物论观点和“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可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影响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期望会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创造力,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实现家长预期的目标。就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而言,现实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家长对孩子寄予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甚至抛开孩子自身实际而一味盲目攀比。在子女成绩取得进步时,不愿和孩子的过去进行纵向比较,而更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横向比,这种对孩子近乎苛责的期望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会摧毁孩子的自信,甚至摧毁孩子的人生。
其他文献
现代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力、创新力为主要内容和目标,而如何通过绘画来表现自我情感,如何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美与美所带来的乐趣,并没有放在美术的中心位置。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仅仅在于“审”艺术大家的优秀作品,关键还需有来自自身的创作体验。在欣赏艺术大师们的作品之前,学生如果能有自己创作同类型或同主题作品的经历,相信对鉴赏客体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提升 素养  提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化学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化学在中学教育中,一般都是在初三时期才开始学,而初三也是中考复习时期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化学在短暂的时间内复习得更有效率,让同学们更好地熟练地掌握化学知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长期困扰教育人员的一些难题。让中学化学复习的更有效率,则需要教师们从基础知识、学习意识和培养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等多方面考虑,提出几项有效的策略来改善中学化学复习的
期刊
知识的学习与传授是没有固定套路的,更不要说变幻无常的写作了。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的时候,便不能固定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而要尝试并发现更适合学生的方法,给予学生指导。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从而丧失自主写作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写作 敏感性  写作既是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又是难点。传统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以模仿为主,强
期刊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这个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这将对他们整个人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中蕴含着许多德育素材,所以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挖掘教科书上的德育内容,还要注重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健康的学习成长。本文主要针对德育教学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进
期刊
摘 要:老师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搭建平台,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等形式给家长及时的推送信息,还可以将一些图片、视频等直观的信息及时的发布出去,让家长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到情况,还可以通过留言、评论、私信这些形式反馈自己的意见,实现家园之间的良性互动。家长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了孩子今后的发展,在传统的幼儿园中,有时候也会开展相关的工作,对家长进行育儿知识的扩充。网络平台能够帮助家长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当下学生的健康成为了社会、教学、家庭中所重点关注的对象。在高中体育的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业课程繁重,时间紧张,尤其是到了高三时期,学生所用于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越发少。是以,对于高中的体育教学,教師必须强化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将体育课堂时间充分加以利用。然,课堂的教学时间总是有限的,因此,教师需要联合家庭教育的力量,来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实现共同的提高。本
期刊
摘 要:家庭教育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更是一门艺术。要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教师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树立思想道德楷模。在当前的背景下,只有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并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才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是小学教育的目标,家庭教育在所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家长的正确教导对提
期刊
摘 要: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能够使人自觉的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的前进,也有可能会使人逐渐步入歧途,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小学生受益终生。所以,加强对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0 【
期刊
摘 要:家庭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感恩教育有助于加深小学生对父母、长辈和老师以及他人的理解,形成宽容、善良的良好品格。本文就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对促进感恩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恩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
期刊
摘 要:散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常见的一种文体,是以一种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的阅读视角传达世界的美好以及对世界的思考。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带领和引导学生们感受作者传达的意境,是让学生深刻体会文中情感和美感的一个过程,是培养学生对文体的自觉理解,也是指向文体思维的一个过程。本文基于小学生散文阅读的基础,刍议指向文体思维的小学散文阅读教学方式和思考。  关键词:文体思维;小学散文;阅读教学  【中圖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