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视觉奇观下的经典好莱坞叙事元素(一)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_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香港“新武侠电影”的开创者,从电影《蝶变》开始,徐克导演一直以其独特的新理念、新语言、新技术,探索着武侠电影所能呈现出的不同风貌。这其中有像《新龙门客栈》和《笑傲江湖》这样获得商业艺术双佳口碑的成功之作,也有《蜀山传》这种因过度迷恋技术而导致故事失控的失败之作,更有《七剑》这样“以纪录片风格拍摄”的引起业界质疑的争议之作。旱已年过花甲、人称“徐老怪”的他,仍然像个电影顽童一般,以一双炯炯炬目注视着电影行业的每一个变化。在好莱坞电影《阿凡达》带来的3D视觉奇观闯入中国电影观众的眼帘之前,徐克就已经在《深海寻人》电影拍摄中试验着水—F3D摄影的高难度技巧,因为他早已敏锐地意识到3D技术应用在电影中所能带来奇妙的变化。于是,从2011年起,徐克连续为观众奉上了《龙门飞甲》(2011年)、《狄仁杰之神都龙王》(2013年)和《智取威虎山》(2014年)这三部3D电影大作。他这三部作品均获得骄人的票房业绩,至笔者撰文时,《智取威虎山》仍在院线热映。
  毋庸置疑,3D电影最能引起观众感兴趣的就是它带来的视觉奇观。不管是《龙门飞甲》里飞沙走石中的飞剑飞镖迎面逼刺而来,还是《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里海浪滔天中的水军战船瞬间樯橹灰飞烟灭,更不用提《智取威虎山》中“上山打虎”经典段落逼真再现,哪怕是一些习惯了好莱坞大片视觉轰炸的观众,在这些3D视效面前也会顿觉惊心动魄,大呼过瘾。观众的喜好、市场的需求和将近两倍的票价都摆在那里,资方和制作公司定会紧紧抓住“视觉奇观”这个卖点大做文章。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对电影作为商品存在的逐利性再来一番口诛笔伐,其实换个角度看,目前3D技术在电影中最大的用武之地就在打造视觉奇观上,如何让3D技术在电影中为我们创造更多的视觉可能性,也是电影创作者应该去努力探索的课题。徐克作为导演界的“技术狂人”,正在向我们展示着他的探索成果。他延用自己一贯擅长的经典好莱坞叙事元素,如线性结构、悬疑叙事、类型化人物和自然流畅的剪辑等,甚至连英雄情结和魔幻色彩这些好莱坞招牌技法,都能在他的3D电影中找到明显的运用痕迹。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学习电影的专业背景和30多年的经验积累,徐克早已将他在好莱坞学到的叙事元素在以往的2D电影中驾驭得轻车熟路。因此,在3D电影中的运用这些元素,一方面延续了自己的叙事习惯,另一方面他也在不断的做出调整和全新的尝试。
  一、线性结构力求叙事顺畅
  线性叙事是经典好莱坞电影确立的标志性叙事结构。电影中的线性结构叙事,简单来说,就是指故事根据单一时间向度的线性原则,按照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顺序去讲述。徐克的第一部3D武侠电影《龙门飞甲》就采用了这种叙事结构。《龙门飞甲》讲了一个和《新龙门客栈》有些相似的故事,也是一群江湖奇侠与朝廷宦官斗智斗勇最后在龙门决一死战的故事。这个故事采用线性结构叙事,是最直接、也是最能保证叙事顺畅的稳妥高效做法。首先,开场一个干扰事件出现,侠客赵怀安(李连杰饰演)营救忠良一剑杀死东厂督主万喻楼,被西厂督主雨化田(陈坤饰演)祭出天下格杀令。怀孕宫女出逃引出凌雁秋(周迅饰)相救。西厂一路追杀,赵怀安等人一路亡命到龙门,与各路江湖人物相聚于龙门客栈。故事建构(即开端)部分到此。对抗(即发展)部分,是客栈中怀着不同目的各路人马之间从相互试探到合作结盟对抗大反派西厂督主雨化田。高潮和结局部分就是在藏宝古宫中的两派阵营大战。尽管故事细节部分还有待仔细推敲,但总体叙事保持快速顺利进展。为什么这个故事徐克选择线性顺序去讲述呢?原因直接而简单,观众眼球已经被3D视觉奇观完全占满。如故事开端推向发展部分时出现的黑沙暴,故事结局部分突起的龙卷风,这些环境场面都气势磅礴。以这些场面为背景的打斗戏也精彩纷繁:各路高超功夫过招的震撼,各类诡秘武器对抗的炫目,甚至人物在打斗中翻飞的衣裙纹路都会无比立体逼真的呈现在银幕上让观众惊叹。一个人物线索如此众多纷繁的故事,如果在讲述过程中再去打乱其顺序,时间和注意力都不够用的观众极有可能无法去顺利理解。可以这么说,采用线性叙事,可以保证观众最大程度的不为理解剧情而费心,思路跟着故事的发展按顺序流畅行走,将节省下来的全部心力去关注和享受3D视听盛宴便可。当然,这是因为目前3D电影还在“炫技”期,徐克在叙事上采取的一种策略性做法,并不是主张将3D电影的叙事进行简单粗暴处理,并且这种策略性做法也未必能解决全部问题。我们看到,即便徐克在《龙门飞甲》中已经采用观众理解最简单的线性叙事,还是有很多观众表示有些剧情没看懂,提出了很多问题。为此,徐克和编剧还特地在各种与观众见面的场合集中去回答“剧情没看懂”的问题,这是以往徐克2D电影上映后从来不曾出现过的现象。可见,3D电影已经在叙事方式与手法上向我们电影创作者提出了挑战。在前不久刚上映的《智取威虎山》中,我们就能看到徐克面对这种挑战,在电影叙事上的一些调整和改变。
  《智取威虎山》的开场,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智取威虎山”故事就马上开始。而是韩庚饰演的现代青年姜磊(也就是剧中人物小栓子的孙子)在美国的毕业PART上,看到电视中播放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想起家乡,打算回国,去机场的士堵在半路,姜磊用手机观看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一段,看着屏幕上林海雪原的舞台场景,姜磊开始回忆,镜头切换至1946年东北的林海雪原,于是正片开始,203剿匪小分队登场。片中杨子荣“火车进站”式的登场也是由现代时空中坐高铁回家的姜磊在火车上的回忆来引出。全片结尾的温馨团圆饭,仍以姜磊的视角来呈现,就连彩蛋中的“杨子荣和座山雕的飞机争夺大战”也是出现在姜磊想象之中。有人说,这些姜磊出现的地方都毫无意义,甚至多余,纯属徐克对《智取威虎山》个人情怀的“代人式”表露。但笔者更愿意将之理解成一向求新求变的徐克导演对于3D电影在叙事结构可能性上的探索,何况这种探索有其必要的一面。因为对于《智取威虎山》这一红色经典题材的银幕再现,必须考虑它的现代意义以及与现代年轻观众情感对接的问题,不能以为在关键场面加点3D特效进去就可以了事,必须从叙事层面上对它进行一番再创作。徐克这次探索算不上十分成功,但具有其积极的意义,更为那些完全不考虑叙事、2D转3D、为3D而3D的电影做出了警示性的表率。   二、悬疑叙事遭遇3D霸权
  悬疑叙事是徐克在3D电影中的又一叙事法宝。在2D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徐克就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运用好莱坞式悬疑竟可以让中国的狄公案变得这么好看。于是,在2013年,徐克又携同系列题材的3D巨制《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重磅归来。这部电影讲述了青年狄仁杰初入神都洛阳侦破唐朝水师遇险案,缉拿幕后真凶扶余国复仇者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徐克从一开始就为我们设置了重重悬疑。大唐水师战船突遇海中不明生物袭击,是否真的遭遇龙王惩罚?官伎银睿姬被一群人强掳?这群人是何身份?银睿姬又被水怪多次造访,水怪又是何人?水怪身份确定后引出雀舌茶,雀舌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故事就在这一重又一重的悬疑接连解开的过程中,吸引着观众的关注。然而,不少观众认为本片尽管设置的悬疑不少,但悬疑的吸引力不够强,悬疑的解开太突兀,失去了以往观看探案片步步深入抽丝剥茧的思维乐趣。很多影评人也认为,本片导演和编剧妄图将太多线索夹杂在一起,导致叙事失败。其实,我们可以作一番比较,同样是狄仁杰探案系列,前一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在悬疑性上的表现明显强于本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那么《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叙事失利仅仅是因为导演编剧发挥失常所致?笔者认为不尽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容易被大家所忽视的原因,那就是3D电影在悬疑叙事上已经遭遇了它不可避免的困境。
  众所周知,电影的悬疑叙事要保持它的逻辑性与连续性,很重要的依赖于悬念设置的准确性以及观众对悬念的情感投入。如希区柯克对于悬念的经典比喻——“桌下炸弹”:假如两人聊天,此时桌子下面的炸弹突然爆炸,观众会有15秒的震惊。假如还是这两人聊天,通过一个镜头说明炸弹就在桌子下面,而且就要在12点整爆炸,镜头表现了—下时间,还差一刻钟12点,此时两人的聊天就变成了悬念,于是,在炸弹爆炸之前,观众就有了15分钟的提心吊胆时间,观众似乎想要提醒他们:“别再聊了,炸弹就要爆炸了!”这个悬念能成功发挥效应,在于两点内容:一、观众看到桌下有一个炸弹,而不是别的什么物件。二、观众担心炸弹爆炸会夺去聊天两人的生命。这两点正是前面所讲到的“悬念设置的准确性以及观众对悬念的情感投入’’。而这两点落实到电影中,要依靠镜头内容去展现。
  比如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开头,一段水军遇袭惊涛骇浪中战船被砸翻的内容过后,就进入片头。片头一段水下摄影的镜头画面固然十分精致,女主角银睿姬在水下纱幔里的曼妙身姿也引入遐想。但片头即将结束前的一个画面中,有一个悬念性细节物件一珠簪,特别引入注目。通过3D摄影的对珠簪整体造型及水下光感度的特殊呈现,即使是再粗心的观众也会对这根珠簪在片中所引起的情节作用和主题作用有不少期许。可是到最后我们发现这根珠簪在片中唯一的情节作用就是被当作定情信物识别水怪真实身份(即茶庄少东家元稹公子),这种识别也只是可能性的,辅助性的。(其实片中还有很多更有力的身份识别证据,如:元稹亲手写的诗句,元稹对待银睿姬关爱呵护的神态动作等等。)然而片中后续的情节设置,都在完全把这种可能性当作唯一真实性来进行,这就极大的削弱了作为探案电影中悬疑细节应有的可信度,凸显了悬念设置的不准确性。另外,如果要提到这个悬疑细节的主题作用,就显得更加渺微而无从谈起了。在这一场接着一场被3D视效包装得精彩迭起的悬疑打斗戏赶着走的过程中,我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为男女主角之间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何况,影片对于两者爱情表现的闪回段落也只有几个亲密缠绵场景,在3D的惊艳包装下,这些场景画面也过多的充斥着感官挑逗与刺激,观众对这一悬念细节的情感投入在此处也被无形消解
  面对着IMAX 3D大幕上这可餐秀色,还有几个观众会分拨出一些心意去关注这对年轻俊美可人儿的未来前途命运?
  悬念设置不准确、观众对悬念的情感投入被消解,直接导致悬念发挥作用失效。如果我们仔细去探究背后的原因,其实并非源于导演和编剧对剧情本身设置的问题,而是源于3D视觉霸权问题。电影的语言是镜头的语言,3D电影的镜头语言将原本普通的画面信息进行了几何倍的强化与放大,而观众还是按照普通的观影经验来处理画面信息,那就是:镜头画面特别强调的东西就是特别重要的东西。不同于2D电影,3D电影的镜头特别强调空间的纵深感和画面细节的立体感。这样就特别容易导致镜头画面信息量过满,观众(特别是看3D电影还不多的观众)一瞬间会觉得3D电影中有太多的画面信息都是被强调的,观众在一瞬间无法找出视觉焦点或者选择视觉焦点失误。这样一米,悬念设置的关键性镜头内容要么容易被观众忽视,要么容易出现理解偏差。观众对于影片的理解和期待视野就会和镜头本身所预定的表达视野之间出现不一致。或者有些观众干脆就放弃了理解,任凭视觉轰炸。正是这一点,很多观众就感觉看3D电影眼睛很累,其实,累的不只是眼睛,更有不知所措后宁愿停止思考的大脑,这都是3D视觉霸权所致。
  三、类型人物焕发“徐氏”新风采
  经典好莱坞电影往往追求人物形象的类型化。超人英雄、西部牛仔、警察侦探、匪徒小偷等角色的银幕形象只要一出现,观众即可迅速区分他们的善恶阵营、猜出他们的性格特征。徐克电影中的很多主要人物也经常以类型人物的形象出现:嫉恶如仇为国为民的侠客——有2D电影《新龙门客栈》中的周淮安,也有3D电影《龙门飞甲》中的赵怀安;暴虐成性心狠手辣的宦官一有2D电影《笑傲江湖》中的东厂大太监古金福,也有3D电影《龙门飞甲》中的西厂督主雨化田;至情至爱感情忠贞的女人 有2D电影《新龙门客栈》中的邱莫言、也有3D电影《龙门飞甲》中的凌雁秋;醇厚木纳不解风情的男人 有2D电影《黄飞鸿》中的黄飞鸿,也有3D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少剑波。徐克电影中的这些类型人物,往往性格特征十分明显,让人过目难忘。然而徐克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总能根据时代、观众和市场对这些类型人物进行独创性的改造,让他们在一代代的观众心目中继续焕发出“徐氏”新风采。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这部电影在人物上受到颇多批评,可能大部分原因来自一帮太过年轻的偶像演员演技难以压阵的缘故。其实从导演的角度,徐克对片中人物的设计确实费了一番心思。   首先看对男主角狄仁杰的设计。年轻版的狄仁杰(赵又廷饰演)依然有着狄仁杰角色应有的谋略才智、正义勇敢,这些是他作为《狄仁杰》这个系列的类型化人物必须具有的,不能更改。妙处在于,徐克在片中给年轻版的狄仁杰增加了一个常人不会的技能一能读懂唇语,又给他减少了一个常人一般都会的技能一游泳。这一增,片中3D镜头展现狄仁杰读解他人唇语的场景就显得很有观赏性和观众参与感;这一减,片中水下3D摄影展现的狄仁杰不识水性的滑稽场景也平添了几分喜剧性色彩。如此一来,年轻版狄仁杰英俊潇洒而又真实亲切的偶像魅力慢慢散发了出来,也更能亲近年轻观众,获得他们的喜爱。再则,年轻版的狄仁杰在片中不能没有爱情戏,但爱情戏的设置又需谨慎,不能损害这个类型人物的形象。毕竟狄仁杰不是007,不能花心大圣一般在每一部影片中一边完成任务一边处处猎艳,这样别说讨好不了年轻观众,恐怕也会让这个类型人物形象彻底崩坏。因此,徐克在电影中给了年轻的狄仁杰一个考验或者说一个抉择。倾国倾城的花魁银睿姬在都城官道上的出场,引得全城百姓为之疯狂,这么一个漂亮姑娘对于一个初到洛阳的外乡青年狄仁杰自然有着非凡的吸引力,片中银睿姬颇具诱惑力的“飞天造型”一出场,狄仁杰也是不禁看呆了。当银睿姬主动米向狄仁杰求助的那样戏结束时,导演为狄仁杰设计的一句台词很有趣一 “在下狄仁杰,幸会睿姬姑娘。”这句看似礼节性的台词配上演员有着现代色彩的动作(这估计也是赵又廷在片中难得自然出彩的表演)已经把所有的爱慕表露无遗。在后来侦办案件与银睿姬的相处过程中,我们也能处处看到狄仁杰那“英雄救美”的豪情。但是,当所有观众以为狄仁杰与银睿姬之间会发生点什么的时候,狄仁杰克制隐忍思索后,理智冷静的做出了抉择一专心办案,不可夺人之爱,要成人之美。当我们在片尾看到在狄仁杰的帮助下银睿姬与元稹公子一起安全离开的画面时,不禁感觉到狄仁杰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徐克在这个青年版狄仁杰身上的设计,其实也能清楚的让观众看到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神探狄仁杰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这种类型人物形象的建立过程,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也比较具有信服力。看着银幕上的狄公当年也在漂亮女孩面前耍帅弄酷,也为了漂亮女孩赴汤蹈火,也有着“让她幸福就是放手”式的成全,年轻观众们是不是都会会心一笑呢?徐克电影中的人物就是能让观众在心领神会一笑后感受其真实性而印象深刻。
  片中还有几对类型人物关系的设置,更能凸显徐克在类型杂糅中风格化的特有技巧。如狄仁杰与医工沙陀忠(林更新饰演)的组合,就很有国际侦探组合的特色,这对组合像极了神探福尔摩斯和搭档华生医生。一个是聪明绝顶料事如神,一个是跟班似的生死追随关键时刻又能帮上大忙。特别是徐克为沙陀忠设计的“异性恐惧失语症”(戏仿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印度男拉杰)又像为两人的关系增加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剂,让观众自己去观察品味其中的变化。另一组是狄仁杰与大理寺卿尉迟真金(冯绍峰饰演)的组合,这也是观众们非常熟悉的双男主角英雄组合。他们彼此之间从竞争较量到惺惺相惜的关系,特别具有戏剧张力。这种组合在好莱坞大片中经常被用到。还有一组就是君臣组合一武则天与尉迟真金或武则天与狄仁杰。这是一个很有徐克类型杂糅风格的人物组合。它表面上确实是中国传统的君臣组合,武后一声令下“查不出真相提头来见”,臣子唯有一声“遵旨”惶恐领命而行。但仔细一看他们彼此之间的眼神交流,又很像《007》系列中的Madam与特工007-样,建立在对专业尊重基础上的彼此信任与理解。甚至007的座右铭“为女王和国家而奋斗”放在徐克片中解释尉迟真金和狄仁杰的行为动力也未尝不可。这就是徐克,他总能在类型杂糅中焕发出自己的风采。
  徐克新3D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人物几乎都是类型人物,但它却获得了意想不到好评。这些类型人物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上面提到的两点,既让人在一笑中感受到真实性,又让人在杂糅中看到了“徐克”。我们就先拿杨子荣(张涵予饰演)这个人物来说。首先样板戏已经确立了他的类型形象一机智勇敢、正气凛然的人民解放军军人形象。电影中的剧情是他必须混进土匪窝卧底。那么怎样才能让土匪们相信他,或者说怎样才能让现代观众相信杨子荣混进土匪窝是能够成功的,这是导演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徐克在片中特意从外在造型到人物动作神态乃至嗓音的设计中,强调突出杨子荣“枭雄匪气”的一面来增强其作为一个卧底的真实性。浓眉大眼大胡子,一身正黑的裘皮大衣,举止从容,嗓音深沉又有磁性,颇有令土匪们也不禁叫好的枭雄风范。喝酒、唱酸曲、一口东北黑话,又加强了杨子荣匪气的一面。另一个形象就是座山雕,样板戏中的他只是一个智力平庸的粗暴的土匪头子。但徐克在电影中给这个人物杂糅了许多本来没有的东西。窝在威虎厅虎皮座上的座山雕,看似不动声色,实则眼鼻如鹰,注视嗅探着每一个角落,沙哑却沉浑的声音都显出其作为土匪老大神秘邪气的威严。对待八大金刚和“老九”杨子荣的不信任与试探,对待强掳米的女人青莲的扭曲感情,更显出他的孤寂怪异。座山雕这个人物,已经被徐克杂糅成一个类似神魔武侠剧中反派“老怪”的形象,但这个形象无疑是成功,因为只有这样的座山雕才能更衬托出杨子荣的非凡胆识与才智,才能交织成更有戏剧张力更有可看性的人物关系。
其他文献
森田芳光于1985年拍摄的文艺片《从此以后》,根据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他用现代人的感觉来描写明治时代的人物,获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日本文艺片的经典巅峰之作。由于他对喜怒哀乐的敏感,使他被称为日本电影的“时代之子”。影片内容十分简单,描述了一段两男一女的爱情关系。虽然是一部爱情文艺电影,但导演将视点和焦点都放到男主人公代助身上,透过代助在生活上的态度和对爱情的取舍,试图关照社会上
非洲是目前世界上仅余的一块变化最快的大陆,拥有1.73亿人口的尼日利亚(Nigeria)不仅人口雄居非洲之首,而且经济亦独霸非洲之冠,尼日利亚的经济文化首都拉各斯现在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瑙莱坞。瑙莱坞(Nollywood)是继宝莱坞(Bollywood)之后又一从美国好莱坞(Hollywood)派生而来的全新词汇,虽然仅仅是首字母的一点点的改变,但却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属于非洲大陆的电影世代的到来
音乐美学研究是依据哲学美学理论,从历史方向、理念与形态观等诸多方面切入,顺应全球化语境下现代音乐美学研究的新形势,用于指导实际的音乐创作,为音乐表演理论的完善拓展新的内容,旨在为音乐表演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开拓新的思路和新的研究方向。电影《匆匆那年》的主题曲《匆匆那年》极大地带动了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值,据业内人士分析:歌曲与电影同名,无缝对接,主题曲意境密切贴合电影故事,直击人心,这是《匆匆那年》的最大
儿童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是才华横溢的宝莱坞巨星阿米尔·汗首部执导并参演的影片,电影于2007年与观众见面,一上映就大获成功,创造了2100万美元的票房神话。没有金戈铁马的厮杀场面,没有炫目刺激的特效技术,甚至没有缠绵悱恻的情爱纠葛,有的只是温情、爱、自由、幻想,小男孩伊桑的成长之痛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其身上找到自己童年时代的影子。阿米尔·汗凭借这部影片斩获宝莱坞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项
自从中国推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城市中小学教育改革取得的可喜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在农村,特别是在中国为数不少的偏远农村,小学教育改革依然面临着众多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往往又会使农村教育改革陷入种种“尴尬”之境,即难以顺利推行。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首映的数字电影《孔二皮进城记》集中反映了农村教育改革推行过程中的这些“尴尬”,是关注新农村教育改革的为数不多的影片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不仅如
【摘要】本文概述了大众传媒下的民族文化艺术现状,分析了大众传媒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响,探讨了应对其负面影响的对策,认为只有一方面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深度发掘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用宽厚的文化底蕴接纳西方文明才是民族文化的正确出路。  【关键词】大众传媒 文化艺术 影响 对策    “文化”这一概念包罗万象,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的传
【作者简介】刘莹,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文学及英语教育学研究。  【基金项目】动画片《木偶奇遇记》剧照 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所做的评价。而社会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译者面对文化冲突时应在尊重其原语文化范畴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而读者应在学好外语的基础上对译本进行批判性阅读。  一、小说《木偶奇遇记》意
电影构图源于传统绘画,3D电影中的构图除了要遵循传统的视觉原理之外,还要兼顾3D电影的视觉表达方式和制作技术,因此3D电影构图手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动态立体构图”是3D电影区别于传统平面电影的重要构图方法。作者认为,“动态立体构图”概念是在三维透视空间中,包括色彩、角度、光、位置、空间等画面元素处在运动变化的状态。“动态立体构图”也由此带来了画面格局的连续变化,可实现在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帮
【作者简介】  电影《小等》剧照 随着市场容量的增长,当下电影创作的题材越来越丰富。然而,在电影创作可采用的形式以及艺术创作所采用的要素表现日渐多样之后,电影的艺术真谛是什么?却越来越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勿庸违言,艺术固然要创造具有愉悦性的形式,方能满足审美的需求,但美感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则要求人们具备相应的鉴赏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存在于诸形式关系中的整一性并获取和谐的感知。近年来,以
二战胜利至今已70年,几十年来,国内外聚焦战争的优秀电影灿若星河不胜枚举,试问,还有哪些逼真炽烈的大场面是我们没有在大银幕上看过的吗?还有什么艰难曲折的战斗历程是观众在电影院里没有经历过的吗?观众也早已见惯了那些为了正义慷慨赴死,虎胆荣光的战争英雄们,试问还有哪位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豪杰是我们没有膜拜过的吗?  《狂怒》却是这样一部有着不一样视角的独特的战争电影。《狂怒》是美国导演大卫·阿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