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认知冲突破解体验缺失难题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a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位数”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P105新增的一个教学内容。其教学背景是以三年级所学平均数的意义、作用及特点为基础,通过平均数不能很好反映数据偏差较大的情况,引出并学习中位数的意义、作用、特点及计算方法。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是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会求中位数;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异同,学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方法,体会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重点定位在中位数意义的理解及求法,教学难点是针对一组数据的具体情况及所要分析的问题,作出对统计方法的合理选择。
  这是新增的知识点,没有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加上自身本体性知识的欠缺,我就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实施第一次教学。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复习平均数的求法一自学课本——提出问题——互动交流——学习新概念——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比较——知识应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还算流畅。可学生脸上的表情以及自己的直觉告诉我,本课教学远没有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而问题出在哪呢?
  于是。我询问学生。果然不出所料,学生心存较多的疑惑(高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或老师讲解存在疑惑往往隐藏在心底里,不大愿意当众讲出来),现整理如下:
  疑惑一:平均数为什么“失灵”了?甚至怀疑过去学习“平均数”上当受骗了。)
  疑惑二:中位数是干什么的?(有“平均数”,为什么还要引进“中位数”?)
  疑惑三:到底什么时候使用“平均数”?什么时候该用“中位数”?
  面对学生的疑惑,我陷入了痛苦的反思,开始自我诊治:难道文本(附后)设计出了问题,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建陶?还是学生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导致认知障碍?或者是学生的惯性定势在作怪,阻碍了学生思维迁移?经反复琢磨,我悟出了一点道理:学生之所以认为平均数“失灵”了,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平均数”本身意义的理解就存在缺陷,也就是他们对怎样求平均数是“相当熟练的”,但对平均数到底是“干什么的”并不明白,或所习得的“平均数”被异化成“平均数的求法”。学生不接纳中位数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平时生活中用得最广泛的是平均数,对平均数的感觉是一种耳熟能详的直觉,让学生舍弃平均数而选用中位数,在情感上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学生对何时使用平均数何时使用中位数就摸不着门路。基于上述的分析。我拟采用创设认知冲突的策略,强化体验的方法,破解学生的三大疑惑,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对平均数意义的重构、认识中位数的必要以及合理选择平均数与中位数做了新的尝试。
  
  教学片段一:营造冲突,感知必要,破解“平均数失灵”
  
  屏幕演示
  某次数学考试,小芳得到78分。
  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
  小芳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
  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师:阅读了以上信息。你认为小芳所言她的成绩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一定属实吗?
  师:可以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也可以对你的想法自行验证。
  (学生活动,争论激烈。观点碰撞频发。)
  生1:我认为,既然小芳的成绩78分比全班的平均分77分还多出1分,就说明她的成绩确实是班里的“中上水平”。
  师: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
  (小部分学生表示同意,一部分学生表示不赞同,多数学生尚未思考清楚没有表态。)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太一致。(在老师的预设之中)
  生(齐):是的。
  师:我们就先来说说你们所理解的平均分(77分)在班里相当于什么水平。
  生(众):中等水平。
  师:按你们的理解,高于平均分就应属于中上水平,低于平均分就应属于中下水平。
  生:应该是这样。(学生认为“平均分”与“中等水平”是等值的,连持反对意见或保持沉默的学生也转变了态度。)
  师:果真是这样吗?想不想知道小芳班里考试成绩的真实情况?
  生:当然想!(急于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师:那么,就请看吧!(屏幕演示)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
  1个100分,
  4个90分,
  22个80分。
  1个lO分
  1个2分。
  师:有什么想法?小芳的成绩在班上实际排列第几?(营造的情景带给学生巨大的认知冲突。)
  生:倒数第四。
  师:以你们刚才的观点,就等于你们认可了一个倒数第四位的成绩处于班上的“中上水平”?
  生:决不同意。
  师:高于平均分却不算中上水平,这不矛盾吗?
  生: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高于平均分就应属于中上水平,可是没想到这里出现了两个低到极端的分数,把班里的平均分一下子就拉下来了。(学生加重了带着重号词语的读音)
  师:你所说的“一般情况”是指什么?
  生:我帮他解释,“一般情况”就是指一组数据中不能出现特别大或特别小的数据,数与数之间差距不能太大。
  生:小芳班有一个人只得2分,暂且不说他与最高分100分相差太大,就是与大多数人的80分也有不小的距离。这个2分,对全班的平均分影响太大了。
  师:怎样影响?
  生:把平均分拉低了很多很多。所以让小芳成绩高于平均分。这个平均分低于班上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不能代表班上成绩的中等水平。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确实像你们分析的这样,平均数也有“失灵”的时候。当一组数据中的数值比较集中,差异不大时,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该组数据情况的中等水平。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端数据时,平均数往往就不能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统计学称之为“一般水平”)。平均数“失灵”,我们用什么样的“数”衡量小芳的成绩在班上处于怎样的水平呢?
  师: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中位数”,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点评:中位数是表示数据组一般水平的数据。为了让学生在认识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而认识中位数的内涵,教师没有直接呈现中位数概念,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以“平均数”为参照物,引出“中位数”的概念,体会“中位数”的意义。体会到学习中位数的必要性。)
  
  教学片段二:情景体验。动态生成。破解“何为中位数?”
  
  师:从字面意义来理解,你认为“中位数”是怎样的数?
  生:处在中间位置的数,叫做“中位数”。
  师:从定义的角度来理解,你的说法是正确的;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理解,你的说法还需要补充条件。
  (屏幕演示:把一组数据按顺序排列后。处在最中间位置的数叫做中位数。)
  师:为什么要添加“把数据按顺序排列”这个前提条件呢?
  (没有学生回答)
  师:这样吧,我们现场做一个演示,请五位同学协助完成。(教师选择5位同学到台前站成一排,用A4纸标明各自的 身高。)
  师:请认为自己身高数是中位数的同学往前移一步。
  (B和C都前移了一步)
  师:C,你出来的理由是……?
  C:因为我站在这五个人的最中间。所以我是“中位数”。
  (教师没有表态,把C和D调换了一个位置,并让D向前移了一步,大声宣布D是中位数。)
  师:看出问题了吗?
  (学生没有表态,若有所思。教师又把A和c调换了一个位置,并让A前移了一步,大声宣布A是中位数。)
  生:不对。这么说,谁(的身高数)都可以是中位数。
  生:我明白了,把他们的身高按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最中间的数才是中位数。
  师:你们真聪明!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间确定的、唯一的数。
  (说着,老师站到五人队伍的一端。)
  师:这时的中位数是谁?(学生谁也没有往前移动一步,面面相觑。)
  生(自言自语):6个人不好找中间数。
  师:对照中位数的定义,谁最不可能是中位数?请退后一步。
  (师、C、E和A在众学生的指挥下相继退后,剩下D和B。)
  师:D和B你们为什么不退后呢?
  生(抢着说):他们两个是最靠近中间的数。谁退去都不能。
  师:可是中位数只有一个。
  生:那么就只好取他们两个的身高平均数了。
  小结:当一组数据个数是单数时,正中间的数是中位数,当数据个数是双数时,正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点评:从字面上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及求法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理解中位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变化。教师提供适度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中位数。)
  教学片段三:整合挖掘,促进内化,破解“究竟该选谁?”
  (教师请刚才的五位同学按顺序排好。)
  师:这五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我们刚才已经知道它是138厘米,能快速计算出他们身高的平均数吗?
  生:平均身高是138.4厘米。
  师:比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非常接近,不分上下。
  师:为什么两者能这么接近?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生:可能是因为这组数据中没有出现特别偏大或偏小的数据。
  师:你们的猜想完全正确。在这种情况下,用平均数或者用中位数都能很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师:大家认识身高226厘米的篮球明星姚明吗?今天他来了。(把C的身高数换成226厘米,对C说:“你现在就是姚明了。”学生被逗乐了。)与刚才相比,这五个人身高的平均数变化了吗?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中位数呢?(如此演示两至三次)
  小结:平均数与每个数据大小变化有关。与排列位置无关;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与每个数据大小变化不一定有关。
  (点评:学生的“痛苦”往往来源于比较,尤其是对相近概念的比较,如在具体情境下,到底应该选择平均数还是选择中位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是让学生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为此。必须统整这两个概念,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在现实素材中,在自主探究中,在讨论交流中,感悟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建构知识,主动发展。)
  回顾中位数“三疑”、“三破”的教学历程,我颇有感触。之所以前后施教会产生这么大的反差,我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
  直面问题且及时跟踪诊治,用行为改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努力方向。中位数教学的“三疑”与“三破”给了我如下启示:
  一、准确定位新知识教学的支点。中位数的教学必须以“平均数”为参照物,让学生在没有排斥、否定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的认知冲突中。站在另一个层次分析数据,寻找到这个“合适”的数一中位数,从而体会中位数的合理性。
  二、体验缺失影响学生自主建构。要提供适度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体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通过“意义数据”的演示和变换,让学生直观有关实例,在现实素材中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自己尝试找中位数,体验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并在比较中感知平均数与中位数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建构知识,主动发展。
  三、夯实本体性知识防止误教。由于数学素养的缺乏,不能准确理解教材,对课堂上出现的“偏离预设”、学生的奇思妙想难以恰当把握,对学生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就不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数学交流以及进行猜想、解释、推理和证明自己数学想法的机会。就本课教学而言,既要加强统计知识的学习,也要弥补逻辑知识的缺漏。
  四、切实尊重学生的课堂权益。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不要一味地否定学生,而要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学生质疑、思考问题的过程,千万不要代替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更不可强加给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
  (点评者:王敏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获“全国人民教师奖章”,广西优秀专家、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仍存在重专业技能训练,轻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普遍表现为学用脱节。本文以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从学生入园见(实)习为着手点,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通过“职业体验→保育实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四阶段,探索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见(实)习模式,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
期刊
【摘 要】当前的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整体较低,设计一套合适的自我营销方案,结合学校的推荐就业、把握各种毕业推介活动,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基于6Ps理论,运用访谈法、经验法对接纳历届中职毕业生的若干家企业进行调查,了解企业遴选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标准、就业环境、招聘形式,分析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为毕业生有效自我营销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
期刊
【摘 要】分析在翻转课堂中应用微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选取南宁市卫生学校助产专业两个班共150人进行传统授课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的授课实验,探索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 计算机应用基础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57-02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培养具备专业能力和
期刊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
期刊
【摘 要】以“股票、债券和保险”教学为例阐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四种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16-0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怎
期刊
“实小究竟路在何方?”这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一直萦绕在上思县实验小学校长黄广明的脑海中。如果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能是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特色办学的道路,才能打造实小的教育品牌。总结黄校长的办学实践,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把德育放在首位    黄校长通过让学生观看法制题材的录像,开设“法律知识专栏”,进行“法律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使学校成为法制教育的阵地。他从县司法
期刊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所宣扬的“道”有助于人们修身养性。《老子》的思想比较抽象,五年级学生很难理解其深意。为此,我们把古文内容与故事表演结合,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古文,获得直观体验。  上课预备铃响了,梁老师让值日生引领全班集体朗读、背诵所学过的内容。上课时,范老师笑着说:“同学们,听说你们学校有一个背诵古文的比赛,大家准备得怎么样了?”一些学生摇摇头说:“太难了,背不了!”另一些学生说:“
期刊
近几年。由广西师范学院小学教师培训部主办的每年两次的“绿城之春”或“漓江之秋”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让我们这些在小学课堂教学一线的教师有机会接近名师,观摩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实在受益匪浅。  名师上课,不仅水平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导人环节,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有的一开始就幽默地介绍自己,把课堂气氛很快搞活了;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反响
期刊
教课文,怎样设计教学主线?这是当前许多年轻教师觉得困惑的一个问题。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说一些看法。    教学主线设计是语文教学观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观,就会设计什么样的教学主线。有的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一篇篇课文的内容弄懂、背熟就行了,于是便以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教学主线。这样,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课文,就教成了地理课;教育《我是什么》这类与自然常识相关的课文
期刊
1996年6月,李江泳调到南宁市盲聋哑学校,任聋学生美术课教师,从此走上了无声世界的讲台。一晃十多年,从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如今成熟稳重的中年,她把自己最美的青春时光都献给了这些孩子,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了他们的心灵,用自己的执着为他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在盲聋哑学校,需要面对的是一群很特殊的孩子,他们多来自偏远山区,而且因生理上的缺陷都很自卑,不愿与人交流。在那里,孩子们听不到上课铃声,上下课起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