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干法+湿法实验”和“配位化学”探讨石膏解热配伍规律及物质基础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ja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整理分析含有石膏的古方,挖掘石膏在治疗热证时的配伍用药规律,并结合“有机小分子活性成分与无机金属离子”间的配位化学探究其解热的物质基础.方法 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石膏且具有解热作用的方剂,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统计各中药出现频次,通过SPSS Modeler 18.0对方剂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药物组合,得到核心靶点,并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以及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用等温滴定量热仪滴定核心药物组合,验证其是否发生反应;梳理中药有机活性成分-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探究石膏解热物质基础.结果 共纳入方剂1440首,以汤剂、散剂为主;涉及中药770味,其中与石膏配伍的高频中药29味(频次≥100),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项关联16条,其中核心药物组合“石膏-黄芩”和“石膏-甘草”的有效成分分别为43、99个,与发热的交集靶点有51、94个.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2个核心药物组合很可能以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为主,同时调控白细胞介素(inter 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等细胞因子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协同发挥作用.以核心药物组合“石膏-黄芩”为例,等温滴定量热实验结果显示黄芩和石膏互作强烈,而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和钙离子也发生了配位反应,证明黄芩中的活性成分和石膏中的金属离子可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梳理中药有机活性成分-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推测石膏药效的发挥与其中金属元素和配伍中药有机活性成分形成配合物密切相关.结论 利用“干法+湿法实验”结合“配位化学”理念,探究石膏解热配伍规律及物质基础,石膏在自身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其中丰富的元素可与配伍中药中的黄酮类、蒽醌类、多糖类等有机活性成分形成配合物,从而增强生物活性,发挥协同作用,以期为石膏解热物质基础及机制的探究提供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建立广藿香饮片快速鉴别方法,建立专属性特征性强的广藿香饮片气味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广藿香饮片及黑龙江、四川和湖南3个产地的藿香饮片样品进行气味分析,根据获取的气味色谱信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及Arochembase数据库内容,通过建立的化学计量学模型实现广藿香饮片的快速鉴别,通过2个不同极性色谱柱,即MXT-5(低极性)和MXT-1701(中极性),对广藿香饮片真实气味进行气味指纹图谱的研究.结果 通过
中药饮片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原料,其质量控制与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但仍缺乏符合中药饮片整体性与专属性特点的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基于上述问题,通过综述性状电子检测、色谱-质谱联用、多效应生物评价等技术在中药饮片质量识别方面的研究进展,探索中药饮片“性状-质量标志物-生物效应”的关联性,为构建符合中药饮片整体性及专属性的质量识别关键技术,实现中药饮片质量识别模式的现代化转变提供参考.
目的 建立青风藤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更全面、合理地控制青风藤药材的质量.方法 建立青风藤药材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对74批青风藤药材进行分析,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74批青风藤药材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使用SIMCA-P(V 14.1)软件对74批青风藤药材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从活性物质中选择对青风藤产地
目的 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对温郁金醋制前后气味差异标志物进行快速识别研究,拟建立一种基于气味的有效快速识别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生、醋温郁金的Heracles NEO检测方法,结合Arochembase数据库,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方法,对其色
目的 研究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 Fruc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D和2D-NMR、HR-ESI-MS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分心木中共分离得到5个脂肪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胡桃酸酯A(1)、胡桃酸酯B(2)、pinellic acid(3)、(Z)-11R,12S,13S-trihydroxy-9-octadecenoate(4)和9S,12S,13S-三羟基十八烷
目的 探究不同热解温度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果核木醋液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筛选出最优热解温度,为山茱萸果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干馏法(306~600℃)制取山茱萸果核木醋液,温度每升高50℃收集1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滤纸片法测定不同热解温度山茱萸果核木醋液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抑菌活性最优热解温度
目的 研究银花青蒿栀子方(Yinhua Qinghao Zhizi Description,YQZ)抗A6型柯萨奇病毒(Coxsavirus A6,CV-A6)的活性成分.方法 对YQZ进行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以病毒抑制率为指标追踪其抗CV-A6活性成分,利用Discovery Studio2017软件将其与受体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YQZ醇提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的青蒿酸和青蒿素、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的栀子苷、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对CV-A6的抑制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P<0.05、0.01),上述
目的 基于斑马鱼模型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心可舒片的促血管生成活性成分.方法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模型,采用CCK-8与EdU-48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与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评价细胞迁移能力,采用成管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成管腔能力,评价心可舒片对HUVECs的促血管生成活性.以斑马鱼为模型,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PTK787建立斑马鱼节间血管损伤模型,根据各组节间血管长度,评价心可舒片对斑马鱼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心可舒片29个成分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
目的 研究巴山花椒Zanthoxylum pashanense根的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质谱以及核磁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 从巴山花椒根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出7个生物碱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羟基-柄果花椒酰胺(1)、柄果花椒酰胺(2)、
目的 分析干旱及盐胁迫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中黄酮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运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不同干旱及盐胁迫处理组黄芩根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和单变量分析(univariat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