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其主题突出、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用途广泛、使用简便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激活小课堂大教学的几点做法,如何将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相融合。
【关键词】微课;图形结合;创新;思维逻辑性;德育渗透
微课, 作为时代推进的产物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见微知著,以小见长,成就小课堂大教学,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和潜能,从而实现教育的革新和人才的培养。另外微课独具故事感与互动性,能够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变化,从小处着手,能够创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下面就谈谈我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微课激活大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以微化疑,盤活思维逻辑性
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对于数学课中的难点,学生往往是疑惑难解,无从下手。而巧用微课作为课堂重点、难点的克服利器,对知识的“化难为易”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设计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和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探索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通过已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但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生在探究出第一种方法后,学生对于另外的解法一头雾水。在苦寻方法无果的情况下,我尝试让学生进一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大家智慧于一体。学生的讨论是如火如荼,但似乎就是突破不了知识的瓶颈。手机抓拍所呈现的静止画面似乎对学生思考的引领性力度不大,学生很难理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等同于上升水的体积,可以将这部分水的体积看作一个长方体,高就是水上升或下降的高度。在教研组的同研中,我们商榷后一致认为此时融入微课,通过动态的演示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在这样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播放中,将原本理性的知识立体化,直观化,突破了学生思维的盲区,打开思维逻辑化的黑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更加立体与厚重,他们经历了数学过程,对数学知识有了真实感、亲切感,体会到了数学的实际的价值,增强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在微视频的学习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以微增色,享受学习快乐化
如何在孩子们的面前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呢?我尝试利用微课以点带面,将数学课堂搬出了几十平米的教室,拓宽了数学生活化的大天地。在学习《百分数应用》时,我设计了一节“糖水问题”,通过创设了一串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验数学的真实与美丽。通过微课让学生进入这样一个讨论交流的话题:
讨论:哪杯糖水更甜?糖水的甜度与什么有关?怎样用数学方法来描述?
在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都发现:糖加得多,糖水的甜度大,但如果水加得多,糖水的甜度反而小。糖水的甜度只与加的水与糖的数量有关。但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大多数学生都感到了困难。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糖水的甜度不像长度、重量那样能用测量工具简单的测出来,我们就要发挥数学的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富有开放性的数学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一节课的知识成型以后,我更注重的是学生能用这些“数学化”的东西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课上我有意设计了将糖水加热这一微课,让学生产生当糖水中的水全部蒸发了,这时甜度应该怎样表示。学生们都很困惑,纷纷要求下课去调查一下,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有没有这样的百分数。
就这样,自然地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教学中的合理要求变成学生内在的思维渴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意留下了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内容,造成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意境。
三、以微提素,凸显知识系统化
微课可以引领我们的数学学习向更深处漫溯,一定的深化、升华,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关于题目的解法多种多样,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学生同过去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找出最优的解题方法,同时复习过去的知识。然而,小学生在学习时的联系性思维不强,如果仅靠教师的提醒,让他们去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一点上,微课有着较大的优势。微课较为短小,信息精炼,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能够更好地复习旧知识。同时,微课又是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教学模式较为新颖,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学习。比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采用的是剪拼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等面积的长方形 ,然后通过类比的方法,类比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这一公式时,就要求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关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而这二者学习时间相差较远,这个时候,我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知识回忆,让他们先回忆起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在通过微课,设计出平行四边形剪切成长方形这一环节,想学生直观地反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此一来,学生既回忆起旧知识,又补充了新知识,新颖的授课方式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其参与进来,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以微所牵,渗透德育一体化
美国著名数学史家克莱因(M.Kline)认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数学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开拓精神。这是数学教育中应有的精神层面的德育文化,是长期进行数学学习的保障,对数学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一课中,对于操作测出土豆体积从而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长×宽×上升的高度(下降)。这一规律是否是正确的呢?通过问题的进一步追问,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在学生再次“探究——验证”之后,验证得出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的方法。运用微课进一步展示整个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养成做事条理分明、严谨细致的个性品质,将思维严谨无痕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巧妙地利用微课,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教学,牢牢把握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相信微课必将以其更加简洁、精炼的展现形式发挥其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
微课虽然进入我们的日常教学时间不长,但是它的到来确实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是我们全校师生深切感受到的,利用教研日,我们数学老师梳理了每册教材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易掌握理解的难点、课堂教学自主探索过程中学生难以突破的难点,群策群力、精心设计了微课的教学资源,目前正在不断地完善和补充。
这些教学资源的利用,将传统教学和微课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把微课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具体表现在: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其次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和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完善认知结构,提升认识境界、增长人生智慧的过程。最终在微课技术的应用下,让数学课堂焕发和谐的暖意。
我想,这只是我微课教学的一个起点,今后,还将积极探索微课在优化传统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图形结合;创新;思维逻辑性;德育渗透
微课, 作为时代推进的产物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见微知著,以小见长,成就小课堂大教学,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和潜能,从而实现教育的革新和人才的培养。另外微课独具故事感与互动性,能够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变化,从小处着手,能够创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下面就谈谈我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微课激活大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以微化疑,盤活思维逻辑性
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对于数学课中的难点,学生往往是疑惑难解,无从下手。而巧用微课作为课堂重点、难点的克服利器,对知识的“化难为易”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设计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和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探索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通过已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但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生在探究出第一种方法后,学生对于另外的解法一头雾水。在苦寻方法无果的情况下,我尝试让学生进一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大家智慧于一体。学生的讨论是如火如荼,但似乎就是突破不了知识的瓶颈。手机抓拍所呈现的静止画面似乎对学生思考的引领性力度不大,学生很难理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等同于上升水的体积,可以将这部分水的体积看作一个长方体,高就是水上升或下降的高度。在教研组的同研中,我们商榷后一致认为此时融入微课,通过动态的演示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在这样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播放中,将原本理性的知识立体化,直观化,突破了学生思维的盲区,打开思维逻辑化的黑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更加立体与厚重,他们经历了数学过程,对数学知识有了真实感、亲切感,体会到了数学的实际的价值,增强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在微视频的学习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以微增色,享受学习快乐化
如何在孩子们的面前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呢?我尝试利用微课以点带面,将数学课堂搬出了几十平米的教室,拓宽了数学生活化的大天地。在学习《百分数应用》时,我设计了一节“糖水问题”,通过创设了一串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验数学的真实与美丽。通过微课让学生进入这样一个讨论交流的话题:
讨论:哪杯糖水更甜?糖水的甜度与什么有关?怎样用数学方法来描述?
在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都发现:糖加得多,糖水的甜度大,但如果水加得多,糖水的甜度反而小。糖水的甜度只与加的水与糖的数量有关。但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大多数学生都感到了困难。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糖水的甜度不像长度、重量那样能用测量工具简单的测出来,我们就要发挥数学的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富有开放性的数学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一节课的知识成型以后,我更注重的是学生能用这些“数学化”的东西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课上我有意设计了将糖水加热这一微课,让学生产生当糖水中的水全部蒸发了,这时甜度应该怎样表示。学生们都很困惑,纷纷要求下课去调查一下,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有没有这样的百分数。
就这样,自然地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教学中的合理要求变成学生内在的思维渴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意留下了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内容,造成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意境。
三、以微提素,凸显知识系统化
微课可以引领我们的数学学习向更深处漫溯,一定的深化、升华,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关于题目的解法多种多样,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学生同过去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找出最优的解题方法,同时复习过去的知识。然而,小学生在学习时的联系性思维不强,如果仅靠教师的提醒,让他们去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一点上,微课有着较大的优势。微课较为短小,信息精炼,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能够更好地复习旧知识。同时,微课又是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教学模式较为新颖,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学习。比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采用的是剪拼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等面积的长方形 ,然后通过类比的方法,类比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这一公式时,就要求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关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而这二者学习时间相差较远,这个时候,我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知识回忆,让他们先回忆起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在通过微课,设计出平行四边形剪切成长方形这一环节,想学生直观地反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此一来,学生既回忆起旧知识,又补充了新知识,新颖的授课方式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其参与进来,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以微所牵,渗透德育一体化
美国著名数学史家克莱因(M.Kline)认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数学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开拓精神。这是数学教育中应有的精神层面的德育文化,是长期进行数学学习的保障,对数学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一课中,对于操作测出土豆体积从而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长×宽×上升的高度(下降)。这一规律是否是正确的呢?通过问题的进一步追问,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在学生再次“探究——验证”之后,验证得出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的方法。运用微课进一步展示整个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养成做事条理分明、严谨细致的个性品质,将思维严谨无痕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巧妙地利用微课,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教学,牢牢把握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相信微课必将以其更加简洁、精炼的展现形式发挥其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
微课虽然进入我们的日常教学时间不长,但是它的到来确实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是我们全校师生深切感受到的,利用教研日,我们数学老师梳理了每册教材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易掌握理解的难点、课堂教学自主探索过程中学生难以突破的难点,群策群力、精心设计了微课的教学资源,目前正在不断地完善和补充。
这些教学资源的利用,将传统教学和微课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把微课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具体表现在: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其次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和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完善认知结构,提升认识境界、增长人生智慧的过程。最终在微课技术的应用下,让数学课堂焕发和谐的暖意。
我想,这只是我微课教学的一个起点,今后,还将积极探索微课在优化传统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