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更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多数农村初中学校的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
一、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农村中学地处偏远,学生接受信息量少且滞后,大多数学生一开始并没有对阅读教育引起足够重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的根本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将学生视为等待填食的鸭子,不管它的肚子是否已饱满,总是一次性的“塞填”进去尽可能多的知识,在课堂上总是很细致透彻地对课文进行分析,唯恐有些许遗漏。对于这种方法,有很多弊病,首先教师已经设定了其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比如说先让学生阅读一遍课文,再分段、最后归纳段落大意和全文的中心思想。学生们顺着教师设定的这种模式往前走,自己缺乏主动性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老师形成一种依赖性,当他们自己接触到生疏的阅读材料时,就容易陷入机械呆板的思考模式中去。而今,在开放性题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加强的大环境下,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必然面临更大的考验。如果把此方面能力的缺失简单地归咎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又加大训练的力度,不免有失偏颇,必然使学生事倍功半,阅读能力也难以提高。那么究其原因,我们能够发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农村语文阅读教改缺乏必备环境。虽然有关推行 语文教改的理论文章、实践经验、教学设计等等屡见报端,但又有多少与农村中学教学实际相契合呢?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大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本质上向往语文阅读教改,向往素质教育,但是现实环境决定了他们只能是“瞎子”、“聋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空间狭小,信息滞后,教研氛围不浓等诸多不利因素束缚着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身心。 可以说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境地是所有语文教师中最痛苦也是最困惑的。
二、提高农村中学语文阅读的策略
1、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关于这一点,我们不难通过对那些语文成绩优秀学生的考察中得出答案,一般来说他们都有上课前预习课文,边阅读边思考,抓住课文的重点,记读书笔记,使用工具书等等习惯。然而,这些还不足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学生的眼界只局限于课本,哪怕把课文啃得一字不剩,背得滚瓜烂熟,其阅读能力也未必能够得到提高。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很多同学只顾及文章的阅读,没有理解作者写作背后的用意;二是缺少大量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拓展眼界,积累语文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我想主要应该是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外延。
作为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语文老师,当拿到一篇文章时,第一步不是探讨其字词的读音和意义,而是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任何一篇写作是讲究气势的,只有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才能追随到作者的气势,更进一步地了解文章。试想一旦支离了文章的完整性又如何能真正理解文章,懂得作者呢?
2、关于阅读教学方法的变革
(1)改变传统阅读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正如有的同志所说:“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就不能取得成功”,因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头等大事是转变教育观念。近些年来,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下,从提高升学率的目的出发,采取“魔鬼式训练”和“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苛刻的管理,学生的成绩也许是上去了,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却非常缺乏。中考不是孩子人生的终点,抓住中考,注重分数并没有错,但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所以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应从树立新的人才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观点出发。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再加上沉重的教学和家庭负担,容易出现知识老化的问题。为此,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中,我们要树立现代教师观,转变教师角色和态度,转变教学方式;平常就应该多接受新鲜知识,参加必要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以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创新,只有当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得到转变,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从而有利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农村中学地处偏远,学生接受信息量少且滞后,大多数学生一开始并没有对阅读教育引起足够重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的根本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将学生视为等待填食的鸭子,不管它的肚子是否已饱满,总是一次性的“塞填”进去尽可能多的知识,在课堂上总是很细致透彻地对课文进行分析,唯恐有些许遗漏。对于这种方法,有很多弊病,首先教师已经设定了其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比如说先让学生阅读一遍课文,再分段、最后归纳段落大意和全文的中心思想。学生们顺着教师设定的这种模式往前走,自己缺乏主动性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老师形成一种依赖性,当他们自己接触到生疏的阅读材料时,就容易陷入机械呆板的思考模式中去。而今,在开放性题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加强的大环境下,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必然面临更大的考验。如果把此方面能力的缺失简单地归咎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又加大训练的力度,不免有失偏颇,必然使学生事倍功半,阅读能力也难以提高。那么究其原因,我们能够发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农村语文阅读教改缺乏必备环境。虽然有关推行 语文教改的理论文章、实践经验、教学设计等等屡见报端,但又有多少与农村中学教学实际相契合呢?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大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本质上向往语文阅读教改,向往素质教育,但是现实环境决定了他们只能是“瞎子”、“聋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空间狭小,信息滞后,教研氛围不浓等诸多不利因素束缚着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身心。 可以说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境地是所有语文教师中最痛苦也是最困惑的。
二、提高农村中学语文阅读的策略
1、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关于这一点,我们不难通过对那些语文成绩优秀学生的考察中得出答案,一般来说他们都有上课前预习课文,边阅读边思考,抓住课文的重点,记读书笔记,使用工具书等等习惯。然而,这些还不足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学生的眼界只局限于课本,哪怕把课文啃得一字不剩,背得滚瓜烂熟,其阅读能力也未必能够得到提高。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很多同学只顾及文章的阅读,没有理解作者写作背后的用意;二是缺少大量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拓展眼界,积累语文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我想主要应该是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外延。
作为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语文老师,当拿到一篇文章时,第一步不是探讨其字词的读音和意义,而是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任何一篇写作是讲究气势的,只有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才能追随到作者的气势,更进一步地了解文章。试想一旦支离了文章的完整性又如何能真正理解文章,懂得作者呢?
2、关于阅读教学方法的变革
(1)改变传统阅读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正如有的同志所说:“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就不能取得成功”,因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头等大事是转变教育观念。近些年来,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下,从提高升学率的目的出发,采取“魔鬼式训练”和“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苛刻的管理,学生的成绩也许是上去了,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却非常缺乏。中考不是孩子人生的终点,抓住中考,注重分数并没有错,但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所以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应从树立新的人才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观点出发。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再加上沉重的教学和家庭负担,容易出现知识老化的问题。为此,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中,我们要树立现代教师观,转变教师角色和态度,转变教学方式;平常就应该多接受新鲜知识,参加必要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以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创新,只有当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得到转变,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从而有利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