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庸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而现在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改善。在中庸思想里的一些观点、看法对于大学生人格完善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庸思想的主要内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问题,以及中庸思想在大学生人格完善方面所起到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中庸思想、人格完善、借鉴作用
“中庸”是孔子学说的“一贯之道”,是孔子的人格教养之道。孔子在修养自身崇高人格的同时,也为世人设计了多样化具有内在联系而合乎“中道”的理想人格。本文着重就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作简要探析。
一、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在本文中,主要论述中庸思想中“执两用中”,力求无“过”与“不及”的思想;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思想,以及运用理智,经权达变,务求“时中”的思想。
“执两用中”,力求无“过”与“不及”。孔子认为只有抓住事物的对立面并使之相辅相成才是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法,若只片面的执其一端,势必事与愿违。 “执两”中包含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整体性原则,需要从全局来把握事物的本质。 “过”就是过火,“不及”就是火候不到。“过”和“不及”都是不对的。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唯有恰到好处,才合乎“中庸”。
“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孔子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是“和”,而取消矛盾对立面的差异被称为“同”,作为君子既要能容纳万物,又能与万物的相处中不流于世俗;既不固守原则而不善应变,又不丧失原则而过于灵活;“反对人云亦云、盲目附和,所追求的是一种有原则的协调与和谐,所表达的是一种‘异中求和谐、变中求和谐’的思想” 。
经权达变,务求“时中”。要根据对象的不同和时势的变化对自己的思想行为不断加以调整,使之适中合度。无论是政治还是治学,无论是言行还是日常生活,均应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面对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企图一劳永逸。
二、大学生人格问题及完善人格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人格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我国旧的经济体制瓦解、新的经济体制组建而成长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关注国计民生、关注国家大事。维护国家尊严,拥护改革开放,民主参与意识比较强,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比较活跃,有强烈的成才意识。在肯定大学生发展积极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现实的压力、竞争的激烈和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打乱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具体表现为:1、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双重标准,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却做不到。2、意志薄弱、自我调控能力不高。3、独立生活能力差。4、心理承受能力差。5、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二)大学生人格完善的必要性
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人格完善就显得尤为必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高层次人才,肩负着国家建设的重任和民族发展的希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對其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个人潜能的开发、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都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是大学生能够顺利地健康成长与成才的保障。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社会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教育,除了宽厚扎实的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求有健康完善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
(一)注重个体主观努力
孔子指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由“志于学”而至大成、人生境界不断提高的过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四种修己的进境,也就是人把自己确立为自为的主体、明于天人之际、心与道合一、在社会规范面前合乎中道而取得自由这四种人生境界。人生境界的每次升华,都标志着人朝着自觉和自由迈进了一步,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是人生成长的合乎中道的最高境界。而每一次进步,都不能离开自己的努力。
(二)以和为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是中庸之道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调适作用,使我们处于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之中。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能愉悦身心,而且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发展自己。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某项重大工程的完工、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都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发展也要靠个人。
(三)坚持适度的方法,力求无“过”与“不及”
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做到恰到好处,言行举止不要过于偏激;在具体的行为中,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的共识和理念。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懂得弃恶扬善,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由以上内容可知,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性的分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自己,坦率的接受自己的不足、缺点,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弥补;心胸开阔,宽容他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一名真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 于建福:“孔子的中庸人格教育及其价值”,《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五期。
2. 张光兴:“中庸之道:构建儒家文明的重要基石”,《淄博师专学报》,1995年第三期。
3. 麻艳香:“论大学生的人格完善问题”,《社科纵横》,2007年第八期。
4. 陈天林:“中庸: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基本精神”,《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五期。
5. 彭富春:“中庸新解”,《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第五期。
关键词:大学生、中庸思想、人格完善、借鉴作用
“中庸”是孔子学说的“一贯之道”,是孔子的人格教养之道。孔子在修养自身崇高人格的同时,也为世人设计了多样化具有内在联系而合乎“中道”的理想人格。本文着重就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作简要探析。
一、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在本文中,主要论述中庸思想中“执两用中”,力求无“过”与“不及”的思想;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思想,以及运用理智,经权达变,务求“时中”的思想。
“执两用中”,力求无“过”与“不及”。孔子认为只有抓住事物的对立面并使之相辅相成才是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法,若只片面的执其一端,势必事与愿违。 “执两”中包含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整体性原则,需要从全局来把握事物的本质。 “过”就是过火,“不及”就是火候不到。“过”和“不及”都是不对的。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唯有恰到好处,才合乎“中庸”。
“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孔子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是“和”,而取消矛盾对立面的差异被称为“同”,作为君子既要能容纳万物,又能与万物的相处中不流于世俗;既不固守原则而不善应变,又不丧失原则而过于灵活;“反对人云亦云、盲目附和,所追求的是一种有原则的协调与和谐,所表达的是一种‘异中求和谐、变中求和谐’的思想” 。
经权达变,务求“时中”。要根据对象的不同和时势的变化对自己的思想行为不断加以调整,使之适中合度。无论是政治还是治学,无论是言行还是日常生活,均应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面对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企图一劳永逸。
二、大学生人格问题及完善人格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人格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我国旧的经济体制瓦解、新的经济体制组建而成长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关注国计民生、关注国家大事。维护国家尊严,拥护改革开放,民主参与意识比较强,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比较活跃,有强烈的成才意识。在肯定大学生发展积极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现实的压力、竞争的激烈和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打乱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具体表现为:1、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双重标准,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却做不到。2、意志薄弱、自我调控能力不高。3、独立生活能力差。4、心理承受能力差。5、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二)大学生人格完善的必要性
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人格完善就显得尤为必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高层次人才,肩负着国家建设的重任和民族发展的希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對其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个人潜能的开发、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都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是大学生能够顺利地健康成长与成才的保障。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社会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教育,除了宽厚扎实的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求有健康完善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
(一)注重个体主观努力
孔子指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由“志于学”而至大成、人生境界不断提高的过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四种修己的进境,也就是人把自己确立为自为的主体、明于天人之际、心与道合一、在社会规范面前合乎中道而取得自由这四种人生境界。人生境界的每次升华,都标志着人朝着自觉和自由迈进了一步,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是人生成长的合乎中道的最高境界。而每一次进步,都不能离开自己的努力。
(二)以和为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是中庸之道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调适作用,使我们处于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之中。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能愉悦身心,而且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发展自己。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某项重大工程的完工、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都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发展也要靠个人。
(三)坚持适度的方法,力求无“过”与“不及”
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做到恰到好处,言行举止不要过于偏激;在具体的行为中,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的共识和理念。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懂得弃恶扬善,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由以上内容可知,中庸之道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性的分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自己,坦率的接受自己的不足、缺点,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弥补;心胸开阔,宽容他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一名真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 于建福:“孔子的中庸人格教育及其价值”,《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五期。
2. 张光兴:“中庸之道:构建儒家文明的重要基石”,《淄博师专学报》,1995年第三期。
3. 麻艳香:“论大学生的人格完善问题”,《社科纵横》,2007年第八期。
4. 陈天林:“中庸: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基本精神”,《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五期。
5. 彭富春:“中庸新解”,《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