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转变教学策略,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模式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218-02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新课改提出,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除了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能力之外,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而要想更好地实现这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关键[1]。学生具备了自主探究能力,在学习上便会更加积极主动,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如果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合理使用自主探究模式,那么不但会增加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以及良好的思维模式。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一门课程的重要导向。为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策略,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以及单一的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采取适宜且多样的教学策略。其中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被广泛应用的一种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会更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如教学“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钟表拿到课堂上,将钟表调到某一时点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时间,从而在实践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钟表。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个“看钟表,认时间”的小竞赛,看谁说得又快又正确。这种教学模式会立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认知所学知识,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2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具备更好的自主探究条件
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在氛围轻松的空间中充分思考与探索知识。并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交流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共同参与,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提升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进步。如教学“小数乘法”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出一道题:超市里,大米的售价为每千克2.58元,如表1所示。
之后教师给学生提一个自主探究问题:“要想求出21千克大米的总价,你有什么简便、巧妙的计算方法吗?”这时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会被调动起来,他们会通过交流、讨论、自主思考等方式寻找简便的计算方法。有学生说:“21=3×7,可以先查出3千克大米的总价,再乘以7,也可以查7千克大米的总价再乘以3。”也有学生说:“可以先查出2千克大米的总价,乘以10后再加1千克价格,即5.16×10+2.58,这样计算更加简单。”最后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5.16×10+2.58”这样的计算方法运用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计算起来最简单。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的思维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会主动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中,并且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3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思维模式等,灵活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3.1 提出诱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让学生心中存有疑问,产生思维冲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些既有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探究学
习[2]。如教学“三角形”概念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三角形,并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三角形,哪些物品的形状是三角形,三角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区别。这时学生便会讨论开来,并得出结论,如三角形有三条边;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画一条线,可以将其分成两个三角形等。之后教师再按照学生的思路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画线连接,让学生观察一下被分成的三角形有哪些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开始新知识的教学便会水到渠成,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3.2 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要求。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靠教师单调枯燥的讲解,学生会感到数学知识晦涩难懂。而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则能够使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立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裁剪折叠一张硬纸板,最后做成长方体、正方体,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3.3 开展合作学习,让自主探究学习更加深入
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自主探究学习更加深入。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学生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实现共同进步。同时合作学习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总之,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合理使用自主探究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良好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忠喜.“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
[2]高世录.小学数学高年级“精教活学,自主课堂”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3).
【作者簡介】
李文华(1974~),男,汉族,福建光泽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218-02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新课改提出,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除了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能力之外,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而要想更好地实现这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关键[1]。学生具备了自主探究能力,在学习上便会更加积极主动,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如果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合理使用自主探究模式,那么不但会增加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以及良好的思维模式。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一门课程的重要导向。为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策略,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以及单一的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采取适宜且多样的教学策略。其中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被广泛应用的一种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会更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如教学“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钟表拿到课堂上,将钟表调到某一时点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时间,从而在实践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钟表。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个“看钟表,认时间”的小竞赛,看谁说得又快又正确。这种教学模式会立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认知所学知识,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2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具备更好的自主探究条件
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在氛围轻松的空间中充分思考与探索知识。并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交流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共同参与,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提升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进步。如教学“小数乘法”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出一道题:超市里,大米的售价为每千克2.58元,如表1所示。
之后教师给学生提一个自主探究问题:“要想求出21千克大米的总价,你有什么简便、巧妙的计算方法吗?”这时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会被调动起来,他们会通过交流、讨论、自主思考等方式寻找简便的计算方法。有学生说:“21=3×7,可以先查出3千克大米的总价,再乘以7,也可以查7千克大米的总价再乘以3。”也有学生说:“可以先查出2千克大米的总价,乘以10后再加1千克价格,即5.16×10+2.58,这样计算更加简单。”最后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5.16×10+2.58”这样的计算方法运用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计算起来最简单。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的思维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会主动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中,并且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3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思维模式等,灵活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3.1 提出诱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让学生心中存有疑问,产生思维冲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些既有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探究学
习[2]。如教学“三角形”概念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三角形,并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三角形,哪些物品的形状是三角形,三角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区别。这时学生便会讨论开来,并得出结论,如三角形有三条边;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画一条线,可以将其分成两个三角形等。之后教师再按照学生的思路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画线连接,让学生观察一下被分成的三角形有哪些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开始新知识的教学便会水到渠成,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3.2 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要求。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靠教师单调枯燥的讲解,学生会感到数学知识晦涩难懂。而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则能够使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立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裁剪折叠一张硬纸板,最后做成长方体、正方体,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3.3 开展合作学习,让自主探究学习更加深入
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自主探究学习更加深入。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学生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实现共同进步。同时合作学习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总之,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合理使用自主探究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良好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忠喜.“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
[2]高世录.小学数学高年级“精教活学,自主课堂”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3).
【作者簡介】
李文华(1974~),男,汉族,福建光泽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