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为烈士故居奔忙三十载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yun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的上海很热,在龙华陵园举行“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的气氛更是热火朝天,经过激烈的角逐,虹口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选派的选手——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吴德胜以《我和李白烈士一家三代缘》的主旨讲演,赢得了评委和观众一阵阵掌声,获得了志愿组一等奖。
  追寻李白烈士故居
  吴德胜有军人情结,儿时最羡慕的是草绿色的军装。《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我党地下工作者李侠是他心中最灿烂的星。他心心念念的参军梦终于在1977年如愿以偿。吴德胜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参军机会。新兵训练三个月,他担任副班长,训练结束后,他在国防部命名的“海上猛虎艇”上当了一名雷达兵。在福建前线“反小股”、护渔、护航和抢险救灾的战备任务的5年中,他以娴熟而过硬的业务技能获得部队8次嘉奖,并在部队入党。
  1983年底,时任虹口区团委宣传部长的吴德胜在区委宣传部、档案局召开的会议上,获悉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虹口不仅有瞿秋白、鲁迅和茅盾等34处名人旧居,还有如中共“四大”召开地、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李白烈士最后居住工作及被捕地等“红色地标”。雷达兵出身的他脑海里那架雷达顿时激活了,儿时的英雄就在身边,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李侠的“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仿佛又一次在耳边响起,心中又起涟漪。他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找到这个有意义的遗址,千方百计恢复它。
  通过多方寻找,吴德胜得知李白烈士遗孀裘慧英居住在四平路一座老式公房里。他带上区政府介绍信登门找到了裘慧英,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希望建立李白烈士故居,为后人留下瞻仰和缅怀红色地标的想法。裘慧英激动地说:“你们还有人能记得我的先生李白,是对他最大的告慰,是对我们家属最好的安慰。”
  辞行前,裘慧英从相册里取出她和李白的結婚照合影,在背面处写上“赠吴德胜同志”并签名。现在这幅珍贵的照片已留存在“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
  往事历历在目
  在筹建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的日子里,吴德胜有几件事至今不能释怀。第一件事是裘妈妈领着他探访当年李白晚上秘密发电报的小阁楼。夏天里不透气的朝北阁楼如同火炉,为防止声音外传,李白从不开窗,每发一次报,衣服都能拧出水来,裘慧英除了在阁楼探视窗外的动静,还流着汗在一旁为丈夫扇扇子。冬天阁楼里不能生火,李白的指头冻得僵硬肿大,仍强忍痛楚坚持发报,每次工作完,裘慧英都给他揉搓,直到发热。身高1米78的李白,就在这不足3平方米的小房间,坐在小板凳上,用自己的生命和满腔热血发出永不消失的电波。
  第二件事是纪念馆建设得到了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位当年从“海上猛虎艇”退役的战士对烈士的敬仰精神深深感染了相关部门的领导。上海国家安全局和市邮电局领导表示:李白烈士是我们的“老前辈”,我们一定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早日建成纪念馆。
  最让吴德胜感动的是:重建纪念馆需要动迁3户居民,户主纷纷表示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有的居民还动情地表示,自己是看着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成长的,能够为纪念馆尽一份心意责无旁贷。
  第三件事是修缮一新的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正式建成,上海市人民政府随即将其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吴德胜接过了裘慧英和其与李白烈士之子李恒胜的“接力棒”成为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第三任“名誉馆长”。迄今为止,纪念馆共接待来自海内外参观者80万人次。
  与烈士一家三代的缘分
  1992年3月30日,裘妈妈去世了。2014年,吴德胜应邀为《新民晚报》撰写《寻找“李白烈士故居”》,吴德胜把初稿交给裘妈妈儿子李恒胜阅审后,他接连打了几个电话让吴德胜做修改。李恒胜表示:“我父亲李白当时给延安发电报都在晚上,你写的‘白天电报噪声很大’可能有误。”虽然这是原延安时期中共中央的收发报员秦岩亲自给吴德胜讲述的,但在定稿中改为“电台呼号声非常小,干扰又很大……”见报后,吴德胜亲自把报纸送给李恒胜,他看后连连说:“写得好,改得好,谢谢,谢谢!”
  2015年6月8日李恒胜因病逝世,烈士的孙子李立立又成了吴德胜的好朋友。他接过爷爷奶奶的接力棒,继续战斗在保卫祖国安全的岗位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和“军事频道”摄制组来到了上海,在十几天的采访拍摄中,吴德胜和李立立多次合作接受采访。吴德胜动情地说,接班自有后来人,这是我一个退役老兵最欣慰的。
  吴德胜这个从“海上猛虎艇”退役的老兵,除了在中央和地方媒体讲述李白烈士的故事,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上发布了多次红色党课,还应邀到各大中小学校和企事业、机关讲演了120场党课,他总结李白和无数革命先烈革命精神为“责任与使命,信仰与奋斗”。
  今年“七一”前夕,吴德胜马不停蹄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奔走在市里各机关和大中学校。6月26日他到郑州,应邀为网络安全科技馆的开馆仪式讲演,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通信工程大学得知他抵达郑州的消息,诚邀他当晚到校讲课。他不顾旅途劳累,匆忙扒拉了几口饭,就登上了部队的吉普车。来到学校大礼堂,看到台下五百多位军容齐整的军校学员,他以一个标准的军礼向大家致敬,一句充满感情的“我又回家了”的问候,博得了台下对他这个连续作战的老战士的掌声。
  在完成这篇文稿时,笔者高兴地获悉,吴德胜以上海赛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将赴北京参加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总决赛。
其他文献
6月29日,河南省安阳军分区原副司令员王占山作为全国29名优秀共产党员之一,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接受“七一勋章”.92岁的王占山一身戎装,坐在轮椅上,授勋时挺起胸膛,向习近
期刊
破解群众"健身难"问题具有补体育强国建设短板、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任务以及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效用.媒体报道中的群众"健身难"问题的难点体现在:健身去哪儿难、获取科学健身指导难、寻求健身组织难、参与健身赛事和活动难、群众主动健身难5个方面.群众"健身难"问题的产生有体制性、管理性和政策性多重原因.群众"健身难"问题的破解路径为:提升公民个体主动履行健身责任的能力,形成内在张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证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健身消费活力;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补充作
在上海的弄堂里,有一位和蔼的老牙医陆兆庄。这位衣着朴素的老人却有着颇为传奇的人生经历。他17岁参军,成为一名军医,战斗在西南边陲,也曾参加前线的伤员救护工作。转业后,在牙医界小有名气,却拒绝了落户大洋彼岸的邀请,叶落归根回到祖国的怀抱。  一波三折才圆梦  1934年11月,陆兆庄出生于上海。出身书香门第的父亲望子成龙,一心培养陆兆庄上大学。  1951年,陆兆庄在敬业中学读完高一课程,恰遇部队派
期刊
不久前,家庭微信群里又出现了父母去旅游的照片,一张张笑意盈盈的照片隔着屏幕都感觉到幸福。父母还展示了他们美丽的楼顶风景:鲜花朵朵绽放笑脸,菜苗迎风飘洒舞姿,让我们这些上班族好生羡慕。退休后的父母非但没有焦灼与不安,反而活出了潇洒,活出了风采,让夕阳红焕发出了别样的风采。  刚买的新房楼顶闲着,母亲提议分别建个菜园、花园,赏花闻香的同时,还可以吃到自己种的绿色纯天然蔬菜。这一提议立即得到父亲的赞同。
父亲热爱学习,无论在家务农还是外出赶集,都怀揣一本“口袋书”,放松休息,默默间隙,都要打开书翻阅一二,摘记再三。  冰融了,雪化了。历经一个寒冬的煎熬,很多老人都纷纷走出庭院踏青赏花,或三五成群晒晒太阳,慵懒地唠着家常。广场的角落,父亲则精神抖擞地拿着毛笔,写着地书,偶尔一两个字词想不起来,就用手在“口袋书”上翻翻,再把头往前凑凑,确定是想要的诗词,便又挥毫泼水,笔走龙蛇。父亲蘸着水,写着字,像一
湖南省安化县奎溪镇雾寒村的退休教师唐上君一辈子扎根乡村教育,退休后仍牵挂着村里的孩子们。24年来,他义务为孩子们课外辅导2万多课时。94岁的他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感动湖南人物”“中国好人”,他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山里孩子的爱心爷爷  唐上君出生于奎溪镇雾寒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50年,他从湖南省立第五中学毕业,1951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1987年光荣退休。1997年
探讨睡眠时间、工作类久坐时间、体力活动水平与成年人慢性疾病的关联性,以期为相关健康问题的干预提供依据。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在厦门市地区选取20~69岁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体质监测,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调查结果。结果:除年龄增长、城乡因素、运动频率、教育程度、职业类型、体质指数≥24.0 kg/m2是导致患有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外,<7 h的睡眠时间、≥4 h的工作类久坐时间、≥3 h的屏幕类久坐时间、体力活动水平的高低与
生活中儿女常在电话中问老人情况,一般老人总是会说“我很好”,那他们真的是很好吗?先说一则触动了许多游子之心的公益广告:“别寄钱了,我们有钱”“好好工作,有时间再回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包裹”在父母全心全意“编织”出来的善意谎言中。如果轻信,很可能错过太多尽孝的机会。我认识一位老人,她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撕去昨天的日历。她说,每撕去一页,就离儿子春节回家的日子近了一天。与其他父母一样,她宁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从严治党的历史.建党百年来,从严治党经历了一个从执政初期提出"党要管党"到改革开放后强调"从严治党"再到"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演进发展的历史过程.百年来从严治党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主要有:必须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从严治吏为关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为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奋进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理论贡献、实践价值和深远
在老年大学摄影班上学的第一天,我认识了一位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年过八旬的他为老张老师。  课间聊天,我问他:“您是县城楹联界的老前辈,为什么也来这里当学生?”他呵呵一笑说:“我准备来这里武装好头脑,然后背着相机如徐霞客一样云游四方。”到底是什么动机,促使他年近九旬还要上老年大学?他坦言:“我一直梦想接受大学教育,现在终于如愿以偿。”  第一次去三门峡拍天鹅,大家约好早上五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