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效优质畜产品的生产是当今人们对畜牧养殖的根本要求。阐述了高效优质畜产品生产的技术措施,包括集约化养殖、养殖场址的选择与建设、品种的选择、饲料的利用、合理的用药、疫病的综合防制等内容。
关键词 畜产品;高效优质;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153-02
为促使我国畜牧养殖业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我国的养殖业必须走高效优质的畜产品生产之路。所谓高效是指生产效率要高,经济效益要好;所谓优质是指畜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绿色食品标准。本文针对高效优质的畜产品生产技术措施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做到畜产品生产的高效优质,必须从以下几个面着手。
1推广规模化养殖
只有养殖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措施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从而保证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品的优质化。单户饲养,由于饲养分散,加上养殖户的文化技术差,一些高技术含量的方法得不到应用,同时防疫成本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又低,因此很难保证畜产品生产的效益和安全。近年来疫病的广泛流行,充分说明了集约化养殖才是我国畜禽生产的发展方向。应注意的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技术及管理技术知识,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也不能保证畜产品的高产优质。根据我国目前情况,走养殖小区建设这条路在我国大多数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是比较适合的。养殖小区建设是指在政府的引导下,分区域划定养殖区域,在专家、技术人员指导下,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饲养管理技术服务,特别是养殖场最大污染物粪尿、污物的集中处理,能充分保证养殖与环境生态的和谐统一。
2搞好养殖场的合理选址和建设
合理的畜禽养殖场址的选择与建筑设计,既能够有效的防止污染和预防疫病,有效的控制好畜禽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同时随着动物福利概念的提出,又能满足各种畜禽的生物学特征的充分表现,从而提高畜产品的生产效益和产品品质。
2.1养殖场的选址要求
畜禽养殖场选址时应根据经营方式、生产特点、饲养管理方式、集约化程度等基本特点,对地形、地势、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饲料、能源工业、交通与工厂和居民的关系,特别是畜牧场废丢物处理等社会条件综合考虑。因此养殖场应选择在空气较好、水量充足、水源和土地未受到污染,且远离村庄、城区、居民点(不少于300~500m距离),离交通要道要有一定距离(100m以上),但有支路相通的地方。
2.2养殖场的建筑设计要求
一是合理的功能分区;二是建筑物的合理布局;三是不同种群畜舍的合理设计;四是完善公共卫生设施,主要包括运动场、场内道路、粪尿沟、防疫设施、排水设施、贮粪池、粪尿及污物处理设施、场地绿化等内容。
3选喂优良的品种
良种是保证获得良好养殖效益不可缺少的条件。根据我国目前的养殖条件和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情况看,在商品畜禽生产中,选择杂种个体饲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4科学的配合饲料
合理的饲料配合是指配合后的饲料既能使畜禽发挥最大的生产潜能,又不会影响产品的品质,更不会对人类产生不良影响。
4.1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益生素等,能够显著提高养殖效果。有研究证明,通过营养元素的调节能改善畜产品的品质,如在饲料中添加镁盐,能够减缓屠宰时不良处理对猪的应激,对改善肉的系水力、避免PSE肉的发生具有一定效果。在饲料中添加高铜、高锌、高硒、高剂量的铬、激素、抗生素等成分,虽然能带来较高的养殖效益,但其产品对人类和环境都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要保证绿色畜产品生产,不合理地添加某些成分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4.2严禁使用被污染的饲料原料
饲料原料污染主要包括:有毒元素如汞、铅、砷、氟镉等超标;农药残留超标;收割、加工、贮存时污染,如虫害、霉变、混合不均匀等。
5规范畜禽预防和治疗用药
5.1合理的预防用药
国家先后出台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和《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等文件。必须严格限制或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药物添加剂(如抗生素、镇静剂类药物),提倡使用益生素、酶制剂、天然中草药等。
5.2合理使用消毒药
尽量少用或不用对环境易造成污染的消毒药物(如强碱、强酸、醛类等药物);尽量采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物。
5.3合理使用治疗药物
一要严格按照不同药物在不同畜种、不同生理状态的用药规定施行,严格执行用药安全期制度,不要造成药物在畜产品中的大量残留而危及人类健康和造成环境污染。
6加强畜禽疫病综合防制措施
6.1加强防疫、检疫制度
严格实施畜禽进出场的检疫制度,强调场内畜禽定期检疫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建设好牧场防疫设施,也可有效阻止一些疫病传播途径,如防疫沟、绿化带的建设。
6.2树立消毒胜于投药的观念
合理利用消毒药,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环境、畜舍、畜体进行消毒,降低感染机会。
6.3采取全进全出制
全进全出制能够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尽量减少畜禽的进出频率,也能降低畜禽疾病的传播机会。
6.4强调科学的饲养管理
提供标准的营养元素,搞好清洁卫生,创造适宜的各种环境条件,增强畜禽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从而减少疫病的发生率。
6.5搞好粪尿污物处理设施建设
畜禽场粪尿、污物不但是环境的一大污染源,同时对场内疫病传播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必须建设粪尿、污物处理设施。实践证明,建设粪尿处理设施不但解决了环境污染,同时也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7参考资料
[1] 张雪萍.浅谈西部可持续畜牧业之发展[J].甘肃畜牧兽医,2006(1):44-46.
[2] 陈东林,沈秋姑,袁玉国,等.动物善待与动物福利之现状及基本建设[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2(3):1-4.
[3] 程学慧,彭健,詹志春.抗生素在畜牧业生产中面临的挑战和出路[J].中国畜牧兽医,2004(2):13-15.
[4] 朱晓萍,裴世东.营养和饲喂制度对猪肉品质调控的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杂志,2003(3):46-47.
[5] 冯春霞.家畜环境卫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关键词 畜产品;高效优质;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153-02
为促使我国畜牧养殖业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我国的养殖业必须走高效优质的畜产品生产之路。所谓高效是指生产效率要高,经济效益要好;所谓优质是指畜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绿色食品标准。本文针对高效优质的畜产品生产技术措施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做到畜产品生产的高效优质,必须从以下几个面着手。
1推广规模化养殖
只有养殖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措施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从而保证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品的优质化。单户饲养,由于饲养分散,加上养殖户的文化技术差,一些高技术含量的方法得不到应用,同时防疫成本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又低,因此很难保证畜产品生产的效益和安全。近年来疫病的广泛流行,充分说明了集约化养殖才是我国畜禽生产的发展方向。应注意的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技术及管理技术知识,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也不能保证畜产品的高产优质。根据我国目前情况,走养殖小区建设这条路在我国大多数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是比较适合的。养殖小区建设是指在政府的引导下,分区域划定养殖区域,在专家、技术人员指导下,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饲养管理技术服务,特别是养殖场最大污染物粪尿、污物的集中处理,能充分保证养殖与环境生态的和谐统一。
2搞好养殖场的合理选址和建设
合理的畜禽养殖场址的选择与建筑设计,既能够有效的防止污染和预防疫病,有效的控制好畜禽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同时随着动物福利概念的提出,又能满足各种畜禽的生物学特征的充分表现,从而提高畜产品的生产效益和产品品质。
2.1养殖场的选址要求
畜禽养殖场选址时应根据经营方式、生产特点、饲养管理方式、集约化程度等基本特点,对地形、地势、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饲料、能源工业、交通与工厂和居民的关系,特别是畜牧场废丢物处理等社会条件综合考虑。因此养殖场应选择在空气较好、水量充足、水源和土地未受到污染,且远离村庄、城区、居民点(不少于300~500m距离),离交通要道要有一定距离(100m以上),但有支路相通的地方。
2.2养殖场的建筑设计要求
一是合理的功能分区;二是建筑物的合理布局;三是不同种群畜舍的合理设计;四是完善公共卫生设施,主要包括运动场、场内道路、粪尿沟、防疫设施、排水设施、贮粪池、粪尿及污物处理设施、场地绿化等内容。
3选喂优良的品种
良种是保证获得良好养殖效益不可缺少的条件。根据我国目前的养殖条件和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情况看,在商品畜禽生产中,选择杂种个体饲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4科学的配合饲料
合理的饲料配合是指配合后的饲料既能使畜禽发挥最大的生产潜能,又不会影响产品的品质,更不会对人类产生不良影响。
4.1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益生素等,能够显著提高养殖效果。有研究证明,通过营养元素的调节能改善畜产品的品质,如在饲料中添加镁盐,能够减缓屠宰时不良处理对猪的应激,对改善肉的系水力、避免PSE肉的发生具有一定效果。在饲料中添加高铜、高锌、高硒、高剂量的铬、激素、抗生素等成分,虽然能带来较高的养殖效益,但其产品对人类和环境都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要保证绿色畜产品生产,不合理地添加某些成分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4.2严禁使用被污染的饲料原料
饲料原料污染主要包括:有毒元素如汞、铅、砷、氟镉等超标;农药残留超标;收割、加工、贮存时污染,如虫害、霉变、混合不均匀等。
5规范畜禽预防和治疗用药
5.1合理的预防用药
国家先后出台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和《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等文件。必须严格限制或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药物添加剂(如抗生素、镇静剂类药物),提倡使用益生素、酶制剂、天然中草药等。
5.2合理使用消毒药
尽量少用或不用对环境易造成污染的消毒药物(如强碱、强酸、醛类等药物);尽量采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物。
5.3合理使用治疗药物
一要严格按照不同药物在不同畜种、不同生理状态的用药规定施行,严格执行用药安全期制度,不要造成药物在畜产品中的大量残留而危及人类健康和造成环境污染。
6加强畜禽疫病综合防制措施
6.1加强防疫、检疫制度
严格实施畜禽进出场的检疫制度,强调场内畜禽定期检疫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建设好牧场防疫设施,也可有效阻止一些疫病传播途径,如防疫沟、绿化带的建设。
6.2树立消毒胜于投药的观念
合理利用消毒药,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环境、畜舍、畜体进行消毒,降低感染机会。
6.3采取全进全出制
全进全出制能够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尽量减少畜禽的进出频率,也能降低畜禽疾病的传播机会。
6.4强调科学的饲养管理
提供标准的营养元素,搞好清洁卫生,创造适宜的各种环境条件,增强畜禽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从而减少疫病的发生率。
6.5搞好粪尿污物处理设施建设
畜禽场粪尿、污物不但是环境的一大污染源,同时对场内疫病传播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必须建设粪尿、污物处理设施。实践证明,建设粪尿处理设施不但解决了环境污染,同时也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7参考资料
[1] 张雪萍.浅谈西部可持续畜牧业之发展[J].甘肃畜牧兽医,2006(1):44-46.
[2] 陈东林,沈秋姑,袁玉国,等.动物善待与动物福利之现状及基本建设[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2(3):1-4.
[3] 程学慧,彭健,詹志春.抗生素在畜牧业生产中面临的挑战和出路[J].中国畜牧兽医,2004(2):13-15.
[4] 朱晓萍,裴世东.营养和饲喂制度对猪肉品质调控的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杂志,2003(3):46-47.
[5] 冯春霞.家畜环境卫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