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城外·心外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w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外·城外·心外
  浙江省新昌中学 林侃
  “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一位现代诗人如斯疑惑,而当我在内心拨弄这个问题时,思绪就会不知不觉飘向窗外。在隐约中,我似乎感觉真正的生活不应该被束缚在陋室内。
  不妨试着把视线投向窗外。屋内单调不变的场景相较于自然无疑是乏力的;信步走向城外,亲身感受到的风声水响也不是相机底片可以留下的。就在注意力向外延伸时,我们也突破了一成不变的环境,打破了庸庸碌碌的循环之圈,开辟了一个属于心灵之外的新的空间。
  延伸的注意力触摸到的第一件事物无疑是自然中的细微之爱。因此林清玄的文字里洋溢着孩童时代在田野里肆意乱跑的野性,张晓风把山上刚被染红的枫叶寄给她的爱人,简媜在缺乏蔬菜时为小径旁的一片落葵而痴迷不已,甚至在写作时都会有爽滑之感重现唇齿之间。可无论再怎么翻窗出城,其实不过都是肉体拓展的一种方式,让他们可以在追寻中收到突如其来的惊喜是他们对自然的关注。这份惊喜才是我们渴望向外走的原因,毕竟屋内单调沉闷的感觉更加适合一成不变的日子,可生活需要情怀。
  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我们不是混凝土世界里的一块砖,所以才更需要在窗外、在城外聆听万物自然之声。也许它们理所当然到很多时候被我们忽略,可谁又能证明它们没有在我们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呢?
  对外界的关注总是要回返到我们自己身上的,也要达到自己的心灵之外。王开岭用《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完成了对自己的重新认识,而在仔细审视世界的过程中,他也解放了自己的心灵。向美而生,并非在平庸的泥潭里麻痹,作茧自缚。身体力行感受外在的过程就是触摸我们心灵边界的尝试。自然之景终须生于灵,发于心,才会化作清眸、皓齿而明亮的灵魂。这样的相遇,让我们有机会与生命对视,获得对个体细腻清新的感受,得到索引,启示和新的发现,于是生活的意义也在此中闪耀。用包含着爱的眼睛探索这个世界的人,他的心灵也会映照出世界回馈给他的爱。
  因此我想,在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要仰望点什么。一些属于自然的、远方的、明亮的情感,让疲倦的视线从物面上离开,从狭窄而琐碎的日常中向上昂起。向着高远,伸手去触摸那些巍峨与雄壮,那些辽阔与自由,那些澄明与纯净。这就是我们由心而外的方向,突破物质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之前在书里看到一句话很是喜欢:“写诗终究不能成为诗,提笔写诗不如提篮摘花。”不妨放下形形色色、花花绿绿的物质奖励,去河边折一束野花,追逐一次日出,早起为自己烧一顿从未有过的丰盛早餐,搭配一本熨帖的好书。
  我想,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用双眸观察窗外的自然,凭脚步丈量城外的远方,才可以突破物质的束缚,在心外寻找一个地方安置自己明亮的灵魂。
  窗外·城外·心外
  浙江省新昌中学 求佳洱
  我记得那段曾在老城外眺望窗外的过去,也还记得窗外那亭子曲声悠然。透过窗户仰望苍穹,可以遥望心外那个似乎遥远却又触手可及的世界。
  窗外
  生活着的小县城是围着古时的老城发展起来的,那些长辈口中的城外之处随着经济的发展,渐渐地也规划到了城内,成为了家乡经济进步的一个见证。虽然家乡的生活越来越好,可我却依然记得老城之外流着的一条江,江边有一座亭子。爺爷的老家离亭子很近,只需推开窗便可望见亭子的顶盖。
  这座亭子叫望江亭,然而人们却称它为“钟楼亭”,因为它临近隔壁的钟楼。这座亭子的建筑风格也并不突出,微微泛红的木制屋顶,外层已经褪了色的厚实圆木柱,还有一个已经不甚牢固的写着“望江亭”的木板挂在上方,它就是一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建筑,我也不觉它有何令人念念不忘之处。
  可时光总喜欢让你改变。
  为了方便学习,我从老城区拥挤的老房子中搬离出来。来到宽敞的新家,起初的心情自然愉悦,可久了也就觉得少了什么。虽然屋子宽敞,但邻里间的交集却越来越少。以往推开窗就可以看见亭子中人们热衷的各种娱乐活动或者是爷爷在亭子中摇着蒲扇冲我打招呼的身影,在新家中已成为了记忆中奢侈的一面。
  我再也看不见那亭子,透过家里的窗望见的只有马路上车辆掠过。曾经的美景化成了眼前冰凉的变化,我享受着发展的福泽,可内心却没有感受到温暖的喜悦。我怀念着那份小时候趴在窗台上看向远方迟迟不肯离开窗前的倔强。
  我终于发现了对窗外亭子的不舍。然而,就算窗外有亭子的剪影,而那色彩穿过厚厚的玻璃变得有些难以看清了。我仍是没打开窗户,好好再看一看过去那亭子的记忆。
  城外
  白天的钟楼亭在单调的灰白空气中,就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亭子。但在夜晚,它却绽放出华美的色彩。
  夜晚,华灯初上,钟楼亭便点亮了顶上那盏电灯泡,霎时,亭子便晕开了一块金色的光。几个日常便服的大爷大妈,一个话筒,几把二胡,几条椅子,戏,便开始了。不等唱出两句话,人们便一圈圈地围了上来,把光亮的亭子拢在了中间,像一朵层层绽放的牡丹,吐露着芳香。我钻进人群,呼吸着江水的清爽与汗味的粘腻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听着乐声、水声、谈话声交杂的声音,来到了亭子最光亮的前方。在这里,我总觉得他们不是知命之年的长者,而是青春正当时的青年才俊、懵懂少女。我就这样听着,温暖的灯光阻挡了黑夜中阵阵裹挟而来的倦意,直至曲罢散场,兴觉困倦,兴尽而归。
  心外
  有时,我也会怀疑时光总会给那些过去上一层暖黄色滤镜,愈久愈美。
  江畔听曲的曾经,市井却又纯一,真实却又缥缈。但是,我知道,我真正向往的不是窗外的亭子,也不是城外的曲声,而是不曾被禁锢住内心的自己,我真正向往的是心外的那片新的天地。
  窗外曲声悠悠,城外亭边江水匆匆。而我,需要鼓起勇气,去向心外新的天地。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2015年,新材料作文占据了高考作文的半壁江山。但是,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却成了不少考生的“拦路虎”,无怪乎阅卷老师声称,如何选取一个恰当、新颖的立意角度,是决定一篇文章优劣的关键因素。从阅卷现场来看,考生主要的审题立意误区有:  一是“全面理解”误为“面面俱到”。“全面理解”,指的是理解题目的主旨、出题人的主要态度倾向。但作文题目往往是给出一个大的方向,我们只要能在所给题目的范围内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
岁月悄然流逝,如花的容貌也会渐渐凋零。  古往今来,多少人痴迷于重返青春年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前有秦始皇求取仙丹,不获而死,后有巴托里公爵夫人妄想从少女的血液中获得芳龄永驻的秘密……无数人求取在这漫漫不归途上,岂有一人永葆青春?  皆说彭祖以久特闻,可曾听说其求取长生之道?不过是坦然面对风霜罢了。我们的每一条皱纹,都是历经霜雪的见证,那松弛的皮肤下是日趋饱满的灵魂,又何必执着?  有这样一群佳人
近年来,时评类材料作文从2009年江西卷“圆明园兽首拍卖”、辽宁卷“明星代言”,2011年新课标卷“大国崛起”,2013年新课标Ⅱ卷“同学关系调查”,到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2015年新课标I卷“小陈举报老陈”一直备受命题者青睐。  时评类材料作文行文要求考生对事件进行评论,但至于如何评论,大多数考生却很茫然,以致于文章思路不清、内容空洞。其实时评类材料作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评论便可轻易夺取
【2018年高考备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次,我在玩陀螺时,父親问我:“知道陀螺的底端为什么是尖的吗?”  “因为只有底端是尖的,陀螺才能旋转起来。”我说。  “如果把陀螺底端的尖截除,留下一个较大的横切面,陀螺还能旋转起来吗?”父亲问。  “不能。”我说。  “知道为什么不能吗?”父亲问。  “如果陀螺的底端不是尖的,那么它就不能立足一点,又怎么可能成功
故乡,是许多人心头上的一颗朱砂痣,人生中一道跨不过的坎,想离开的人也许永远离不开,想回来的人也许永远回不来。出生地不一定是成长地,成长地不一定是奋斗地,奋斗地不一定是安息地。那么,故乡何处寻?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在山的对面遥远的地方,住着‘幸福’,于是我和许多人一起出发,归来时却泪眼滂沱。”这眼泪从何而来?也许是对年少轻狂的悔恨,也许是对物是人非的慨叹,抑或是一种喜悦?是一种回归故土的释然与
1月27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正式建成。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从大陆边缘向内陆扩展的历史性跨越(kuà yuè)。    冰穹A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这里极度高寒、缺氧。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科考站呢?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说,南极地区蕴藏(yùn càng)着神秘的地球信息,丰富的资源,对科学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南极地区的极点、冰点、磁(cí)点和最高点是南极科学研究的四个
一个日本人在海上救起了一个溺水的人,记者闻讯后去采访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不想英雄却对着镜头无奈地摇头。记者让他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他说:“现在我想起来可真后怕呀!海水那么深,那么凉,那个人又那么重,有一刻我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了,我多么不愿意就这么死了呀。所以,我想在这里告诉你们,我再也不愿意重复这样的人生体验了。从今以后,至少10年间,我决不再下海营救溺水的人。就这样。”  金井肇先生是这样评价
提到梁漱溟,也许还有人对他和最高领导人的“雅量”之争津津乐道,但在我眼中,他永远是那个在纷乱的世事沉浮中清醒、郑重地过了一生的人。  我还记得他幼时会为拉人力车的老人流泪,并从此再不乘人力车。这应该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对于弱者的体察和怜悯。不然,为何在四处喧闹和欢笑的街头,他的一双眼,偏偏停留在这默不作声的老人身上?为何作为一个孩子感性纯净的泪水,会因白胡子上缓缓浸出的鲜血,慢慢积蓄直至冲出眼眶? 
一场人类与自然的精彩对话,一曲创新与绿色的和谐乐章,一个中国与世界的交融平台  雄伟的长城脚下、美丽的妫水河畔,“我希望,这片园区所阐释的绿色发展理念能传导至世界各个角落。”4月28日晚,伴随习近平主席浑厚的声音,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4月29日至10月7日面向公众开放。这是继1999年昆明世园会后,国际最高级别的园艺博览会再次来到中国,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赴这场“绿色
……  从今而观,梁实秋有错吗?“抗战八股”纵然是人们拳拳爱国之心的体现,然而却也为了迎合抗战而生搬硬套,消弭了文学之美。人们固然抗战救亡之心急切,但因此就一概封杀与抗战无关的文章,未免有失偏颇。人性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各种属性相辅相成,相伴相生,有拳拳爱国之心、万死不辞的抗敌热血,也会有对美的细腻追求。若以偏概全,用爱国之心掩盖对美的欣赏,让美之花在热血之中凋亡,那也许只会成为一种悲哀。文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