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应对华国锋 帮教陈永贵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826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华国锋、叶剑英写了一封措辞十分巧妙的信。信中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这封信悄悄地用“准确的、完整的”这两个伸缩性很大的词语,替换了毫无伸缩性的“两个凡是”。
  华国锋可能还没有觉察到其中的深刻用意,5月3日向全党转发了这封信。
  在决定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又作了题为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讲话。他说:“我说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的意思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
  他这里又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这一提法,扫荡了“文化大革命”中“打语录仗”的恶劣做法,也使毛泽东晚年思想的约束变得有弹性了。
  在公开场合的言论,邓小平很注意策略,而在私下的谈话,他就直接向“两个凡是”挑战了。1977年5月24日,他对王震和邓力群说:前些日子,中央办公厅两位负责同志(即汪东兴和李鑫——引者注)来看我,我对他们讲,“两个凡是”不行。
  在这段谈话中,邓小平抓住华国锋讲话中的矛盾,直接向“两个凡是”提出挑战。华国锋曾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1976年 “群众在清明节到天安门,表达自己对周总理悼念之情,是合乎情理的”。华国锋这句话就违背了“两个凡是”:毛泽东定的“反革命事件”,你怎么说是合乎情理的呢?华国锋在这次会上还说:“在适当的时机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邓小平是毛主席亲自撤职的,让他出来工作,不是违背“两个凡是”吗?
  邓小平抓住了这两句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华国锋无回旋之地。
  随着形势的发展,邓小平加大了反对“两个凡是”的力度。1977年7月21日,他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作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讲话。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他说:“毛泽东同志在这一个时间,这一个条件,对某一个问题所讲的话是正确的,在另外一个时间,另外一个条件,对同样的问题的讲话也是正确的;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条件对同样问题的讲话,有时分寸不同,着重点不同,甚至一些提法也不同。所以我们不能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这段话是无懈可击的。不过,“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就不如“毛主席语录”那样有“操作性”了。什么叫“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呢,人们各有各的理解。
  接着,邓小平从对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入手,进一步向“两个凡是”挑战。所谓“两个估计”,是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的政治结论。即:“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的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文件是毛泽东审阅过的。“两个估计”是压在中国知识分子头上的两座大山。邓小平把推翻这两座大山作为突破口,再去推翻其他一座又一座大山。
  1977年8月8日,他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一开始就推翻了这“两个估计”。9月19日,他直截了当地对当时主管教育工作的刘西尧说:
  毛泽东同志划了圈,不等于说里面就没有是非问题了。我们不能简单地处理……“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怎么能把几百万,上千万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呢?然而,要推翻这些是不容易的。在邓小平讲这番话后不久,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发表了“文化部批判组”的题为《一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斗争——批判 “四人帮”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文章中,又全面肯定了建国以来对文艺界的一次又一次大扫荡。
   “小平同志,这些日子你天天开会,不断提出一个又一个新点子,我有点接受不了。”
  1980年1月15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
  国务院召开的会议行将结束时,时任副总理的陈永贵提前走出会议室,在休息室门口站着。很快,会议结束了,与会者陆续离去。当邓小平微笑着走过时,陈永贵上前招呼他进休息室,说有几个事要问问。邓小平犹豫一下,便点点头跟陈永贵进了休息室。
  陈永贵见邓小平坐下点烟时,就迫不及待地说:“小平同志,这些日子你天天开会,不断提出一个又一个新点子,我有点接受不了。我想问一下,你究竟还执行不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究竟还要不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还算数不算数?”
  邓小平听了,抽了口烟,朝陈永贵看看,笑了笑。后来陈永贵对人说,邓小平那天的笑,让他非常可怕。邓小平将半截烟掐灭在烟缸里,冷峻地说:“你以为现在还是‘四人帮’在台上的时候吗?提的问题这样可笑,简直像三岁的孩子那样的幼稚。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我是最有资格讲这种话的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我最有发言权。你才加入共产党有多久呢?永贵同志,我希望你还是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首先检查一下自己吧。”
  陈永贵不服气地说:“你不要忘记你站出来的时候的检查,你不要对党中央耍两面派,你应该考虑一下现在你究竟是要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
  邓小平不等陈永贵说完,提起公文包转身就走。
  “华主席,你可千万不能把邓小平解放出来”
  两年半前,也就是1977年7月14日,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陈永贵见到了好久没见的邓小平。此次会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原有职务。陈永贵会前握了一下邓小平的手,说:“想不到我们又在一起工作了。小平同志,这回你可要吸取教训了。不然,还会犯错误的。你年纪已经不小了,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好好地照毛主席的指示办吧。”
  邓小平望着朴素的陈永贵笑了笑,不露声色地说:“今后还得你多指教呢,永贵同志。”
  陈永贵说:“只要都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什么样的困难都好克服,毛主席离开了我们,还有他的光辉著作嘛,还有他的接班人嘛。”
  邓小平不慌不忙地把他拉到休息室,亲自给他递上一支大中华香烟,和他坐在一条沙发上谈起来:“永贵同志,学习毛主席著作,可能我们这些人不如你。我想请教你一下,你说毛主席倡导的作风里,有哪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
  陈永贵抽了好几口烟,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邓小平说:“我认为,毛主席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东西。”
  陈永贵点点头:“我同意你的意见。”
  邓小平继续说:“恰恰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我们一些同志没有弄通毛泽东思想。比如‘四人帮’,他们口口声声喊高举,林彪都把话说绝了,你能说他们是真正掌握了马列主义吗?只背诵一两句语录,只言片语地讲几句毛主席的话,那不叫听毛主席的话,你明白吗?”
  陈永贵张了张口,好半天才说了句“明白了”,其实他根本没弄清邓小平究竟讲的是什么意思。
  两年半过去,显然陈永贵没什么变化。据中央组织部同志反映,在邓小平复出前夕,他曾多次对华国锋说:“华主席,你可千万不能把邓小平解放出来,他要解放出来,人家会说我们是毛主席的叛徒,是背叛了毛主席的事业的。再说,邓小平出来了,能把你放在眼里吗?
  刚复出的薄一波也有反映:
  曾经在1967年初,专程赴京批斗他的陈永贵,十二年后又在北京相遇。陈永贵虎着脸对他说:“有个常识你也应该知道,要不是华主席一举粉碎‘四人帮’,不管是你还是小平同志都不会平反昭雪,也不会重新站出来,更不会有今天!”
  薄一波朝陈永贵看看,微微一笑,说:“按照有些人的本意,我们这些人根本不应该平反。只是由于全党的努力,由于党中央大多数人的力争,有些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不得不接受眼前这事实的。”
  陈永贵听了,显得有些狼狈。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批准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四同志辞职后,中央收到大量山西群众愤怒揭发陈永贵的来信。
  邓小平面对山西群众的揭发材料,脸色越来越严峻。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政治局多数同志建议让陈永贵停职检查,邓小平也持相同意见。他轻叹一声说:“他本来可以成为出色的农村基层领导人,可硬要把他放在国家副总理的职位上,这不是让他活受罪吗?”
  陈永贵让秘书代他写了辞职报告后,邓小平找他谈了话。邓小平额上的两道浅眉往后一扬,将手中的烟斗一拧,说:“你作为一个党员,可以有自己的意见,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但是必须服从党的纪律,就像我们当年也服从党的纪律一样。如果背着组织搞阴谋,那就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了,那就要按照党纪国法来处理一切问题了。譬如对待‘四人帮’的处理,就不是党内矛盾的处理方法,而是用刑法来处理。”
  邓小平的话,对陈永贵有相当的震慑力。他隔了好久,才说:“我向中央保留我的观点,但我服从党的纪律和规定。”
  邓小平眯缝起眼睛,又点燃一支香烟,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能上能下,譬如我在建国以后就两次被打倒,两次离开了中央的领导职务,但是我并没有倒下,也没有搞任何非组织活动,依然是严格地进行自我检查。我不是要求你像我那样,但是我希望你能够按照党员的标准和纪律做。你并不是‘四人帮’,中央知道你在过去做了大量工作,这是好的。对于你的缺点和错误,你能认识多少就检查多少,中央并不要求你非要怎样。但是,你一定要严守党的机密,不要和别人搞非组织活动。”
  此次谈话后,陈永贵去向华国锋辞别。
  他的眼睛红红的,好像刚哭过不久。他头上已摘去那条熟悉的白毛巾。就连那身白布衣服,也看上去没了往日的光彩。他说:“都过去了,好似一场梦,不过我不后悔。我这一辈子能够和毛主席连在一起,也算是不枉活一场了。人总是注定要死的,我没有给毛主席丢脸。我作为一个农民,成为党中央的政治局委员,谁能想到呢?我敢说,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农民。今后,再也不会有毛主席那样伟大的领袖,会把一个农民捧到那样高的地位的人了。不怕你笑话,我这个人是有造化的,活了这么一把年纪,我在任何社会下都是能够风雨无阻的人,到了我这个地步,你想想一个农民大老粗容易吗?”
  八十年代末,当陈永贵生命垂危的时候,他终于恢复了自己一个农民的本来面目。他对去看望他的人说:“我梦见毛主席了,毛主席让我继续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给他干事。我死了以后要把骨灰埋在大寨,邓小平是好人,他没有把我给关起来,还给我好吃好住的……”
  (原载《邓小平时代》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现摘自《老年文汇报》2008.8.21》B13
其他文献
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收入,进入大学学习是现阶段最有保障的投资。但对于一个国家整体来说,让更多的人进入大学学习是否有好处?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他学到的越多,就越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对于任何一个专心研究当代教育体系的人来说,多少都会获得类似的感受。  现在,世界各国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在美国,每个学年国家和民众在大学教育上的投人大约有1万亿美元,将近经济总量的1/10,但这些钱能带来多少回报?  虽然
期刊
很多人只知道辛辛苦苦地赚钱,一旦钱到手了就不再珍惜。究其原因,你会发现“懒”才是罪魁祸首。  有人懒得把工资卡里的活期储蓄转化为定期或其他高收益的投资,每年无端损失几百元甚至几千元。  有人懒得去管自己股票账户里的被套股票,由此损失的金钱这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曾碰到有人发现自己的股票不再有报价(摘牌)了,才到处问怎么办。  忙碌整整一年才能赚几万元钱,却因为懒得花几天,甚至几个小时留心一下自己已
期刊
微笑是最好的名片
期刊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接受香港《中国评论》专访时表示:“我很荣幸能认识胡锦涛,并与其结为好友”,并强调两岸愈走愈近是历史趋势。  问:请问连主席您2005年访问大陆之前是怎样一种心态?有没有考虑到失败的可能?面对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那么多的问题,您的勇气何来?有没有考虑到个人得失?  连战:2005年的情势,简单来讲,在台湾,陈水扁政权正在大力、积极推动台独政策,包括“正名”、“制宪”、“公投”;他的
期刊
2007年5月14日,我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诗作《仰望星空》。  仰望天空、关心国家命运,这需要我们拥有一
期刊
6月5日是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的49周岁生日,这天早晨他收到的第—条短信却是个噩耗:“今天7时05分,罗京同志因罹患淋巴癌于北京307医院逝世,享年48岁。”  在观众心目中,关于罗京的一切可以浓缩成两个字——“国脸”。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显示,95%的受调者认同罗京为“国脸”;9496的受调者认为,罗京被誉为“国脸”的原因是其庄重沉稳的播音风格。  “从某种意义上讲,观众愿意把罗京当作中国的声音或
期刊
这场本来不该发生的冲突仍然在左右着印度人对中国的认知,战争的后遗症至今犹存    《回顾1962年中国人的侵略》、《为什么印度输掉了1962年战争》……几乎每年10月中旬左右,印度报纸上总会零星出现一些回顾或者总结1962年中印战争教训的文章。这仿佛也是给人的一个提醒:1962年中印战争周年来临,印度人又在反思了。    对华印象仍被1962年战争左右    1962年10月中印战争爆发后相当长时
期刊
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最难说清的话,恐怕就是日本。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人以如此巨大的影响。  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法华经》,日本人几乎一成不变地从中国学去了这些文化精髓。  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给中国人如此巨大的伤害。  自甲午战争始。哪一次针对中国的战争,都少不了日本;哪一个帝国主义杀人。都不像日本人那样在南京屠城。  中日两国。说不清的关系,说不
期刊
“一边是含蓄而且低调地逐步加强综合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世界地位;一边是粗犷且故露痕迹地要吸引世人注意,目的是宣示本身在世界上的分量从未减弱”。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福布斯环球总裁大会上回答问题时,十分形象化地描述了他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及总理普京身上所见到的两种迥然不同的作风,而这也折射出两个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和推进国家发展上所选择的不同路线。   “一个正有条不紊
期刊
二十五岁的咸阳姑娘凤娟,爱上了一个嗜赌的小“混混”。怎么能眼看着宝贝女儿走上歧路而不管呢?凤娟的妈妈陈大妈用尽方法要拆散他们,然而女儿像吃了迷药一样,就是不回头,陈大妈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没料到,女儿的生活竟一波三折。  美丽的凤娟中专毕业后,就在咸阳一家美发店里工作,并认识了帅气的小伙子小江。小江一眼看上了这个温顺的姑娘,每天接她下班,请她吃饭……猛烈追求之下,凤娟很快坠入了爱河,听从小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