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机械式、科层制的学生管理模式逐渐跟不上现阶段高职院校开展实际工作的需要,其组织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然而,学生管理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对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进行实质性的创新,探索新型学生管理模式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挑战 管理模式创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基本上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使得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死、僵化、呆板、机械、单一”特点暴露无疑。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模式都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管理创新,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动。这个特殊的社会背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使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是高职院校必须面临解决的现实课题,也是我们必须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改革与探索的意义所在。
1.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
1.1 生源素质对学生管理模式的挑战。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使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存在明显的不同。一是生源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生源不像普通高等教育生源那样较为单纯,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源主要有高中(职业高中)生、中职生和初中生等,他们入学前所受的教育不同,入学后的期望值也不一样;二是文化素质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基本上排在最后一个批次,录取的学生大多是前几个批次未被录取的,文化分数的差别直接影响了学生素质的高低;三是学习态度的特殊性。录取的学生之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所不同。部分学生对学习根本不感兴趣或是不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导致自暴自弃;四是自律意识的特殊性。自律意识差是高职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出现了打架、盗窃、谈恋爱、旷课、迷恋网络游戏等现象;五是心理的特殊性。据调查,很多高职生有低人一等的感觉,遇到困难挫折时承受力差。有的没有积极地自我认识,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评价。个别的思想比较偏激,容易走上极端,得过且过。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素质平均水平降低,特别是目前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特征明显地反映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及时适应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大规模扩招使在校生人数迅速膨胀,各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对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1.2 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化带来的挑战。在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呈现出多元化的新特征,部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部分同学错误的理解了时代的发展现状,他们倾向于庸俗化、实用化,认为现在的学习只是为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由于缺乏人生理想,部分学生的精神世界空虚;缺乏自我认同感,丧失精英意识。部分学生认为自己高考失利,是同龄人中的失败者,他们对将来的迷茫是他们根本无暇顾及思想觉悟上的提高;由于自身定位的失误和对社会发展的错误理解,部分同学开始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把自己沉溺于网络世界中,以逃避现实中的问题和自己应付的责任。
1.3 毕业生就业压力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挑战。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以及往届待业学生的积淀,近年来就业压力明显增大,也对在校学生乃至潜在的生源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个别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在学校就业率上大做数字文章,欺上瞒下,使得相关部门和毕业生本人难以把握真实的就业情况,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祸根,同时也会危及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对自身水平的不自信,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承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
1.4 学校自身教育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近几年,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学生数量迅速膨胀,而与之对应的管理队伍、管理方法和管理实效性等又跟不上学生教育管理的需要,主要表现在:首先是缺乏统一认识a个别院校缺乏对学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的领导存在着重业务,轻政治的现象。不少教师或行政人员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生工作处、团委、辅导员等某些职能部门和特定人员的事情,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理念。其次是管理工作时效性差。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似乎什么都在管,每天都在处理问题,疲于应付,从而不能主动地研究学生管理规律和开发学生的潜力。在具体工作中,空洞说教多,能真正满足高职学生情感需求的少a行政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导致对学生训斥多,引导和服务少,导致师生关系情况一般,甚至相互不理解。再次是职责不明、责任不清。院系两级管理的职责不清,管理重心下移未能彻底移下去,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执行力差。四是管理工作队伍力量薄弱。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和专职辅导员与教育部规定的比例相差较大,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又大都有教学、科研任务,不能将主要精力用在学生管理上。由于从事学生管理的行政人员一般都身兼数职再加上部分辅导员、班主任缺少责任心、缺乏管理经验、待遇又相对较低,致使学生管理工作不能扎实、全面地深入到各个班级每个学生。五是教育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职院校的专职学生教育工作者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甚至是不能从事其他工作而被安排从事辅导员工作。再加上信息的闭塞,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教育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与新时划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2.新形势下,要转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以全新的管理思想、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以及工作作风投身于学生管理工作中,具体要做到以下四个转变:
2.1 管理思想的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在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全员育人”、“学生工作无小事”的管理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思想认识的高度,充分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
2.2 精神状态的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如何,是能否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在这方面,首先要改变旧体制下形式的因循守旧,突破旧的管理模式的束缚,树立一切从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其次要改变“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 思想,树立“无功就是过”的思想,立足本职工作,解放思想,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2.3 思维方式的转交。要有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对待旧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即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对待一些常规的、仍能适应现代学生管理工作的,要保持、吸收、继承和发扬光大,对待一些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旧制度、旧方法要淘汰、更新。耍深入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2.4 工作作风的转变。作风是指一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在新形势下,必须具有能与新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态度和思想行为。对学生管理工作来说,就必须注重实效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真抓实干建设优良学风、文明校风。在实际工作中,要多采取集体学习、参观、调研、座谈、现场会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工作处、团委的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及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
3.结合实际,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一是摆脱传统的科层制度束缚,实行院系两级管理,重心下移的管理模式。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所谓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是指在学生管理中,学生工作处、团委为学院一级管理机构,各系部为二级管理机构。前者负责学生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服务,后者负责本系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二是建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评估体系。评估体系是适应高职学生教育管理重心下移,建立长效机制的新要求提出的。将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列入评估指标之中,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系部的工作做到公正公平的评价,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三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开展自我管理、自律自查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自我管理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管理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四是实行学生教育管理学分制。就是以学分计量为手段,以学生必须接受的管理(包括军训)、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把教育与管理的内容量化为学分,分别制定分值比例,建立学生的学分档案,并把它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教育管理学分制包括教育学分与管理学分两部分。教育学分项目包括军训、入学教育、人文素质讲座、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诚信行动、社会实践、自律活动、技能比赛等;管理学分项目包括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自我管理、违纪情况等。教育管理学分制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规划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从制度上保证其参加必须的教育活动,达到最基本的发展目标。
4.适应新形势,全面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4.1 深入学生,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毕业后的工作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生当中,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帮助学生解答思想疑惑,通过大量细致深入的思想工作提高写生管理工作的效益。
4.2 放开手脚,鼓励学生民主自治和自我管理。所谓学生民主自治就是在学校的班级、学生社团和学生会中充分实行民主提议,民主决策、民主执政、民主监督的一套自治措施,而这套措施当然要在学校规章原则的框架范围内行使,要有学校部门的辅助才能完成。民主自治,对学校、对学生都是一件有意义而且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首先,对学校来说可以节省不少行政人员而引进专职教师。由于扩招,许多学校都存在一方面辅导员不足、另一方面行政人员比重增大的矛盾局面,采取学生自治后可以大大降低行政人员的数量,只需一些有经验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就可以了。其次,学生长时间的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很了解,因此,他们可以为自己选择出理想的班级或其他社团的“执政者”来代表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于当选者来说则可以锻炼自己的领导、组织、决策水平,落选者又会加倍努力力争在下次竞选中获取胜利,“选民”也能体会到“当家作主”的优越感。现代教育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尊重学生主体性,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发挥学生自觉性、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人文讲座等满足学生的成才愿望,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增强社会的适应性。
4.3 及时沟通,做到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的信息互动。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有权力要求获得满足自己需要的教育服务。事实上,如果忽视学生这个利益主体,高等学校将会失去它的“顾客”而处于困境之中。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人本观念,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定期举办如“与院长面对面”、师生座谈会等活动,由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参加,为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学习方面的问题,为学生的未来指明方向;要用爱来感化每一名学生,并付诸行动,成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等专业化的服务机构,让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同时,建立餐厅管理委员会、公寓管理委员会,监督餐厅及公寓工作。设立院长信箱,接受学生的咨询和合理化建议,使师生之间相互沟通。成立各种社团,开展社团联谊活动,使学生之间广泛接触,相互了解,彼此帮助,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始终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使高职学生管理的模式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并富于创造性。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维护好学生的根本利益,做到权为学生所用、情为学生所系、利为学生所谋。同时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抓住机遇,把学生管理工作的调研、建设和发展认真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落实学生管理创新模式,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挑战 管理模式创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基本上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使得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死、僵化、呆板、机械、单一”特点暴露无疑。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模式都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管理创新,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动。这个特殊的社会背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使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是高职院校必须面临解决的现实课题,也是我们必须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改革与探索的意义所在。
1.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
1.1 生源素质对学生管理模式的挑战。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使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存在明显的不同。一是生源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生源不像普通高等教育生源那样较为单纯,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源主要有高中(职业高中)生、中职生和初中生等,他们入学前所受的教育不同,入学后的期望值也不一样;二是文化素质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基本上排在最后一个批次,录取的学生大多是前几个批次未被录取的,文化分数的差别直接影响了学生素质的高低;三是学习态度的特殊性。录取的学生之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所不同。部分学生对学习根本不感兴趣或是不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导致自暴自弃;四是自律意识的特殊性。自律意识差是高职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出现了打架、盗窃、谈恋爱、旷课、迷恋网络游戏等现象;五是心理的特殊性。据调查,很多高职生有低人一等的感觉,遇到困难挫折时承受力差。有的没有积极地自我认识,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评价。个别的思想比较偏激,容易走上极端,得过且过。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素质平均水平降低,特别是目前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特征明显地反映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及时适应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大规模扩招使在校生人数迅速膨胀,各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对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1.2 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化带来的挑战。在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呈现出多元化的新特征,部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部分同学错误的理解了时代的发展现状,他们倾向于庸俗化、实用化,认为现在的学习只是为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由于缺乏人生理想,部分学生的精神世界空虚;缺乏自我认同感,丧失精英意识。部分学生认为自己高考失利,是同龄人中的失败者,他们对将来的迷茫是他们根本无暇顾及思想觉悟上的提高;由于自身定位的失误和对社会发展的错误理解,部分同学开始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把自己沉溺于网络世界中,以逃避现实中的问题和自己应付的责任。
1.3 毕业生就业压力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挑战。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以及往届待业学生的积淀,近年来就业压力明显增大,也对在校学生乃至潜在的生源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个别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在学校就业率上大做数字文章,欺上瞒下,使得相关部门和毕业生本人难以把握真实的就业情况,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祸根,同时也会危及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对自身水平的不自信,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承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
1.4 学校自身教育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近几年,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学生数量迅速膨胀,而与之对应的管理队伍、管理方法和管理实效性等又跟不上学生教育管理的需要,主要表现在:首先是缺乏统一认识a个别院校缺乏对学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的领导存在着重业务,轻政治的现象。不少教师或行政人员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生工作处、团委、辅导员等某些职能部门和特定人员的事情,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理念。其次是管理工作时效性差。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似乎什么都在管,每天都在处理问题,疲于应付,从而不能主动地研究学生管理规律和开发学生的潜力。在具体工作中,空洞说教多,能真正满足高职学生情感需求的少a行政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导致对学生训斥多,引导和服务少,导致师生关系情况一般,甚至相互不理解。再次是职责不明、责任不清。院系两级管理的职责不清,管理重心下移未能彻底移下去,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执行力差。四是管理工作队伍力量薄弱。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和专职辅导员与教育部规定的比例相差较大,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又大都有教学、科研任务,不能将主要精力用在学生管理上。由于从事学生管理的行政人员一般都身兼数职再加上部分辅导员、班主任缺少责任心、缺乏管理经验、待遇又相对较低,致使学生管理工作不能扎实、全面地深入到各个班级每个学生。五是教育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职院校的专职学生教育工作者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甚至是不能从事其他工作而被安排从事辅导员工作。再加上信息的闭塞,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教育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与新时划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2.新形势下,要转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以全新的管理思想、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以及工作作风投身于学生管理工作中,具体要做到以下四个转变:
2.1 管理思想的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在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全员育人”、“学生工作无小事”的管理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思想认识的高度,充分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
2.2 精神状态的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如何,是能否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在这方面,首先要改变旧体制下形式的因循守旧,突破旧的管理模式的束缚,树立一切从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其次要改变“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 思想,树立“无功就是过”的思想,立足本职工作,解放思想,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2.3 思维方式的转交。要有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对待旧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即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对待一些常规的、仍能适应现代学生管理工作的,要保持、吸收、继承和发扬光大,对待一些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旧制度、旧方法要淘汰、更新。耍深入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2.4 工作作风的转变。作风是指一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在新形势下,必须具有能与新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态度和思想行为。对学生管理工作来说,就必须注重实效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真抓实干建设优良学风、文明校风。在实际工作中,要多采取集体学习、参观、调研、座谈、现场会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工作处、团委的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及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
3.结合实际,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一是摆脱传统的科层制度束缚,实行院系两级管理,重心下移的管理模式。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所谓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是指在学生管理中,学生工作处、团委为学院一级管理机构,各系部为二级管理机构。前者负责学生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服务,后者负责本系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二是建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评估体系。评估体系是适应高职学生教育管理重心下移,建立长效机制的新要求提出的。将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列入评估指标之中,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系部的工作做到公正公平的评价,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三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开展自我管理、自律自查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自我管理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管理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四是实行学生教育管理学分制。就是以学分计量为手段,以学生必须接受的管理(包括军训)、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把教育与管理的内容量化为学分,分别制定分值比例,建立学生的学分档案,并把它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教育管理学分制包括教育学分与管理学分两部分。教育学分项目包括军训、入学教育、人文素质讲座、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诚信行动、社会实践、自律活动、技能比赛等;管理学分项目包括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自我管理、违纪情况等。教育管理学分制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规划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从制度上保证其参加必须的教育活动,达到最基本的发展目标。
4.适应新形势,全面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4.1 深入学生,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毕业后的工作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生当中,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帮助学生解答思想疑惑,通过大量细致深入的思想工作提高写生管理工作的效益。
4.2 放开手脚,鼓励学生民主自治和自我管理。所谓学生民主自治就是在学校的班级、学生社团和学生会中充分实行民主提议,民主决策、民主执政、民主监督的一套自治措施,而这套措施当然要在学校规章原则的框架范围内行使,要有学校部门的辅助才能完成。民主自治,对学校、对学生都是一件有意义而且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首先,对学校来说可以节省不少行政人员而引进专职教师。由于扩招,许多学校都存在一方面辅导员不足、另一方面行政人员比重增大的矛盾局面,采取学生自治后可以大大降低行政人员的数量,只需一些有经验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就可以了。其次,学生长时间的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很了解,因此,他们可以为自己选择出理想的班级或其他社团的“执政者”来代表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于当选者来说则可以锻炼自己的领导、组织、决策水平,落选者又会加倍努力力争在下次竞选中获取胜利,“选民”也能体会到“当家作主”的优越感。现代教育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尊重学生主体性,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发挥学生自觉性、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人文讲座等满足学生的成才愿望,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增强社会的适应性。
4.3 及时沟通,做到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的信息互动。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有权力要求获得满足自己需要的教育服务。事实上,如果忽视学生这个利益主体,高等学校将会失去它的“顾客”而处于困境之中。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人本观念,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定期举办如“与院长面对面”、师生座谈会等活动,由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参加,为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学习方面的问题,为学生的未来指明方向;要用爱来感化每一名学生,并付诸行动,成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等专业化的服务机构,让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同时,建立餐厅管理委员会、公寓管理委员会,监督餐厅及公寓工作。设立院长信箱,接受学生的咨询和合理化建议,使师生之间相互沟通。成立各种社团,开展社团联谊活动,使学生之间广泛接触,相互了解,彼此帮助,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始终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使高职学生管理的模式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并富于创造性。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维护好学生的根本利益,做到权为学生所用、情为学生所系、利为学生所谋。同时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抓住机遇,把学生管理工作的调研、建设和发展认真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落实学生管理创新模式,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