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很多发明都充满偶然性,比如火药起源于古代的火法炼丹术、指南针源于先人探寻铁矿,陶瓷的发明亦是如此。如果从江西东北地区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器片算起,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近2万年的历史。原始人对钻木取火的应用以及对粘土的认识是陶器发明的前提,这也说明其发明本身就是很有趣的。
关键词:陶瓷;趣味性;发展趋势
在漫长的陶瓷发展史中,造型、制作工艺到材料等各方面都有变化。但是从古至今,人们对于陶瓷制品的个性和趣味的探讨与追求都没有变过,趣味性设计应运而生。尤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在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使得设计师对于个性和趣味的追寻从未停止。这也是为什么在漫长的陶瓷发展史中不断有极具趣味性和个性化的作品出现,没有出现过断层。
一、陶瓷趣味性的表现
原始时期的彩陶、秦汉的陶俑、唐三彩、北宋孩儿枕到明朝公道杯、清朝的仿生瓷器都见证了陶瓷的发展以及其趣味性的延续。而现代陶瓷制品的趣味性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用具和摆件中,设计者通过赋予产品滑稽、个性、幽默等特点,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和趣味的追求。
(一)原始时期彩陶
在现已考证和发现的原始社会陶器作品中,有一件是不得不提的,即人面鱼纹彩陶盆,它是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顾名思义,这是人面与鱼纹的结合。我们能很直观地看出陶器的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
(二)秦汉陶俑
古代的陶俑作为随葬物品使用,和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有关。战国之前的奴隶社会常用活人殉葬,而从秦汉开始,陶俑逐渐取代了活人,可以说这是文明的进步。所以一旦谈及陶俑,人们不约而同地就能联想到秦代陶俑,毕竟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世界享有盛誉,虽然在规模上比不上秦俑,但其实汉代的人物陶俑也是值得探究一番的,特别是汉代的女俑,毕竟在那样一个大兴兵事的朝代,女俑是特别少见的。
(三)唐三彩
如果将有趣作为标准,在看过历朝历代的女俑后,我认为哪一个朝代也比不上唐代。大唐的风采在女俑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们身材丰腴、面庞圆润,举手投足间,既让人感觉到雍容华贵,又有迷之喜感。我们今天所能看见的一些出土的唐代女俑都是自带喜感的,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导致逛博物馆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出土的文物渐渐为大家所了解。人们在这些极具趣味性和个性的作品旁拍照,将拍到的照片发在网上配以有趣的文字,悦己愉人。
(四)北宋定窑孩儿枕
北宋定窑出的瓷器数量并不是很丰富,但是它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作为历史文物还是反应当时的文化形态,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可以说是北宋定窑精品,工匠将瓷枕塑造成一个天真、活泼的男孩儿形象。作品线条柔和流畅,细部的刻画生动传神。
(五)明朝公道杯
公道杯是明朝时期发明的,它的起源也很有意思,是浮梁县令为讨好皇帝,特命工匠赶制进贡皇帝,县令由此升官至府台。原被命名为九龙杯,后改名为公道杯。它将陶瓷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完美结合,又称茶海或茶盅。古时候人们对于茶的冲泡非常讲究,而冲泡出的茶汤质量好与不好就在于几秒、十几秒之差,而公道杯能够避免茶汤的浓淡不均,因此公道杯的发明很快就传开了。
(六)清朝紫砂莲蓬蟾蜍壶、粉彩仿生瓷器
紫砂莲蓬蟾蜍壶为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陈鸣远所制,主要是以仿生的手法制作。以倒置的莲蓬作壶身,卷曲的荷叶为流,细长的藕茎作柄,双红菱及小螺蛳作足,蓬顶掀开一片作盖,跳跃其盖上的蟾蜍作钮,造型极为巧妙。此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莲蓬内十六颗莲子粒粒均可转动,茶壶在不使用的时候亦可作摆件,亦可作玩具,令人叹为观止。不论是功用上还是审美上都充满了趣味性。
(七)现代日用陶瓷
现代陶瓷产品的趣味性也有其典型表现,例如茶宠及日用陶瓷都体现了设计的趣味性,包括遇热变色以及能呈现照片的陶瓷杯、造型各异颜色丰富的小摆件。陶瓷马克杯采用热转印工艺,需要先在陶瓷工艺品表面喷涂一层特殊要求的透明树脂花纸,一般是用打印机把专用热升华墨水打印在喷墨或专用纸上,通过一定压力和温度加热,再将图文转印在涂好层的陶瓷玻璃品上。变色马克杯因其变色过程可逆,故又称“可逆温变消色油墨”。
二、趣味性如何实现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趣味定义为能够使人感到愉快、引起兴趣的一种特性。所有为人服务的产品,其设计都要体现以人为本,本着这一原则,各种注重情感因素的设计纷纷产生。设计师通过特殊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或是利用仿生学设计出传达风趣幽默、诙谐调侃的情感信息的产品,这些信息使人身心愉悦与放松,赋予产品趣味性,更好地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造型的趣味性
造型是陶瓷产品功能的载体,是陶瓷产品设计的本质语言,陶瓷产品设计的造型主要通过形态、尺寸等对服务对象心理产生影响,趣味化造型的陶瓷产品设计能够使消费者产生亲切感,实现人与器物的和谐共鸣。从宋代青瓷到明清彩瓷,造型的趣味化从古至今从未断层。
1.仿生设计
仿生设计和趣味性不太一样,仿生设计是一个有概念延伸的专业术语,而趣味化设计并没有这样一个定位。仿生设计更多是对产品形态进行描述,将自然中具有模仿价值的造型或装饰等运用到产品的设计中去。趣味化设计也可以从大自然中借鉴某种可爱的形态或对大自然生命形态进行模仿,许多仿生陶瓷作品可以说是仿生设计和趣味化设计的重合,如清朝仿生粉彩瓷、現代的仿生存钱罐和茶宠。
2.夸张变形
夸张在艺术领域和文学领域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在造型艺术中,它指的是用变形的方法突出对象特点的手法。造型艺术离不开夸张,没有夸张,造型艺术也就不存在了,夸张的运用在造型艺术中影响广泛而深远。陶瓷造型的夸张一般在面积和体积两个方面体现。古人虽然不知道夸张这个词,但在实践中却早已把山水、鸟兽、人们的劳作场景这些生活中的形象夸张地绘刻在陶器上。 (二)装饰的趣味性
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曾在其著作《秩序感》中提到,装饰就是在不改变物体的情况下使物体得到改变。对趣味化的陶瓷产品设计来说,装饰在表达趣味语义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批量的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整齐统一也往往容易让人产生单调感和审美疲劳,所以在机械化大生产的社会背景下,陶瓷产品设计要满足大众的需求还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因此,装饰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1.细部的装饰
兴盛于六朝时期的鸡首壶,是在汉魏盘口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主要流行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陶瓷中最具有特色的器型之一,因此历来为众多收藏高手及名人所青睐。顾名思义,这种壶的流是用鸡首作装饰的,而且各时期在鸡首的造型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鸡首或昂或平或正或侧,与壶身特别是扳的比例变化亦多,所以该类型的壶从审美来说,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是不言而喻的。
2.材料的结合
有些产品通过结合不同材料的不同功能,实现美观性与功能性的和谐统一。以木质和陶瓷结合的水杯为例,木质的外壳增加了产品的质感,同时防烫手,这也体现了陶瓷产品设计的以人为本。虽然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并不是很显眼,甚至可以说是极简,但正是趣味化的装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将消费者的视线引向杯具的装饰上面,另外装饰也没有采取复杂的彩绘工艺,也体现了造型和装饰的统一。
(三)原理的趣味性
1.虹吸原理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虹吸原理也就是连通器的原理,该原理的应用典型如公道杯。杯中央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的高度相当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龙颔)。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
2.不倒翁原理
有种用来喝茶的不倒杯利用的原理类似于不倒翁,这与杯子的整体构造有关。整个杯身都是很轻的,但底部造型特殊,因此,整个杯子的重量几乎都集中在底部,它的重心是杯子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是很低的。另一方面,杯底弧度与普通的杯子不一样,当杯子倾斜到边的时候它的支点和桌面的接触点也会跟着变动,为了恢复原位,杯子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绕支点摆动,一直到停止为止。
3.三角形穩定性原理
结构稳定是基于几何图形的边长、内角来评定,三角形一旦边长确定后,内角也确定了,是唯一的,无法改变,通俗的说法是形状不能再改变了,因此说它是稳定的。类似于这种简单的原理应用到陶瓷产品的设计中效果还不错。
三、趣味性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
将趣味性美学观念转化为设计观念,然后在陶瓷产品设计上体现必定是陶瓷发展的一大趋势。在眼球经济时代,造型别致、新奇的陶瓷产品能够一下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求。“以趣动人”必然成为陶瓷设计的特点,在满足使用者日益增高的精神需求,营造意外和惊喜等方面都有优势。而日用陶瓷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也就是说趣味化的设计将来最能够在日用陶瓷方面体现。趣味性的陶瓷产品在受到消费者喜爱的同时,也能满足客户的审美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实现日用陶瓷产品的市场价值。
趣味化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方法,从美学的角度说,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审美价值,可以增加陶瓷产品的设计含量。另一方面,当一件陶瓷作品的设计含量增加了,那么它带来的文化附加值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许多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越来越体现设计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陈玥晗.趣味性陶瓷设计之思索[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7).
[2]黄旭曦.我国茶文化与茶具设计的关联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8.
[3]陈静.浅谈产品的趣味性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
[4]王铎.从陕西面花看中国文化的原始图腾[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2).
作者单位:
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艺术系
关键词:陶瓷;趣味性;发展趋势
在漫长的陶瓷发展史中,造型、制作工艺到材料等各方面都有变化。但是从古至今,人们对于陶瓷制品的个性和趣味的探讨与追求都没有变过,趣味性设计应运而生。尤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在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使得设计师对于个性和趣味的追寻从未停止。这也是为什么在漫长的陶瓷发展史中不断有极具趣味性和个性化的作品出现,没有出现过断层。
一、陶瓷趣味性的表现
原始时期的彩陶、秦汉的陶俑、唐三彩、北宋孩儿枕到明朝公道杯、清朝的仿生瓷器都见证了陶瓷的发展以及其趣味性的延续。而现代陶瓷制品的趣味性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用具和摆件中,设计者通过赋予产品滑稽、个性、幽默等特点,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和趣味的追求。
(一)原始时期彩陶
在现已考证和发现的原始社会陶器作品中,有一件是不得不提的,即人面鱼纹彩陶盆,它是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顾名思义,这是人面与鱼纹的结合。我们能很直观地看出陶器的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
(二)秦汉陶俑
古代的陶俑作为随葬物品使用,和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有关。战国之前的奴隶社会常用活人殉葬,而从秦汉开始,陶俑逐渐取代了活人,可以说这是文明的进步。所以一旦谈及陶俑,人们不约而同地就能联想到秦代陶俑,毕竟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世界享有盛誉,虽然在规模上比不上秦俑,但其实汉代的人物陶俑也是值得探究一番的,特别是汉代的女俑,毕竟在那样一个大兴兵事的朝代,女俑是特别少见的。
(三)唐三彩
如果将有趣作为标准,在看过历朝历代的女俑后,我认为哪一个朝代也比不上唐代。大唐的风采在女俑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们身材丰腴、面庞圆润,举手投足间,既让人感觉到雍容华贵,又有迷之喜感。我们今天所能看见的一些出土的唐代女俑都是自带喜感的,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导致逛博物馆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出土的文物渐渐为大家所了解。人们在这些极具趣味性和个性的作品旁拍照,将拍到的照片发在网上配以有趣的文字,悦己愉人。
(四)北宋定窑孩儿枕
北宋定窑出的瓷器数量并不是很丰富,但是它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作为历史文物还是反应当时的文化形态,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可以说是北宋定窑精品,工匠将瓷枕塑造成一个天真、活泼的男孩儿形象。作品线条柔和流畅,细部的刻画生动传神。
(五)明朝公道杯
公道杯是明朝时期发明的,它的起源也很有意思,是浮梁县令为讨好皇帝,特命工匠赶制进贡皇帝,县令由此升官至府台。原被命名为九龙杯,后改名为公道杯。它将陶瓷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完美结合,又称茶海或茶盅。古时候人们对于茶的冲泡非常讲究,而冲泡出的茶汤质量好与不好就在于几秒、十几秒之差,而公道杯能够避免茶汤的浓淡不均,因此公道杯的发明很快就传开了。
(六)清朝紫砂莲蓬蟾蜍壶、粉彩仿生瓷器
紫砂莲蓬蟾蜍壶为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陈鸣远所制,主要是以仿生的手法制作。以倒置的莲蓬作壶身,卷曲的荷叶为流,细长的藕茎作柄,双红菱及小螺蛳作足,蓬顶掀开一片作盖,跳跃其盖上的蟾蜍作钮,造型极为巧妙。此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莲蓬内十六颗莲子粒粒均可转动,茶壶在不使用的时候亦可作摆件,亦可作玩具,令人叹为观止。不论是功用上还是审美上都充满了趣味性。
(七)现代日用陶瓷
现代陶瓷产品的趣味性也有其典型表现,例如茶宠及日用陶瓷都体现了设计的趣味性,包括遇热变色以及能呈现照片的陶瓷杯、造型各异颜色丰富的小摆件。陶瓷马克杯采用热转印工艺,需要先在陶瓷工艺品表面喷涂一层特殊要求的透明树脂花纸,一般是用打印机把专用热升华墨水打印在喷墨或专用纸上,通过一定压力和温度加热,再将图文转印在涂好层的陶瓷玻璃品上。变色马克杯因其变色过程可逆,故又称“可逆温变消色油墨”。
二、趣味性如何实现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趣味定义为能够使人感到愉快、引起兴趣的一种特性。所有为人服务的产品,其设计都要体现以人为本,本着这一原则,各种注重情感因素的设计纷纷产生。设计师通过特殊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或是利用仿生学设计出传达风趣幽默、诙谐调侃的情感信息的产品,这些信息使人身心愉悦与放松,赋予产品趣味性,更好地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造型的趣味性
造型是陶瓷产品功能的载体,是陶瓷产品设计的本质语言,陶瓷产品设计的造型主要通过形态、尺寸等对服务对象心理产生影响,趣味化造型的陶瓷产品设计能够使消费者产生亲切感,实现人与器物的和谐共鸣。从宋代青瓷到明清彩瓷,造型的趣味化从古至今从未断层。
1.仿生设计
仿生设计和趣味性不太一样,仿生设计是一个有概念延伸的专业术语,而趣味化设计并没有这样一个定位。仿生设计更多是对产品形态进行描述,将自然中具有模仿价值的造型或装饰等运用到产品的设计中去。趣味化设计也可以从大自然中借鉴某种可爱的形态或对大自然生命形态进行模仿,许多仿生陶瓷作品可以说是仿生设计和趣味化设计的重合,如清朝仿生粉彩瓷、現代的仿生存钱罐和茶宠。
2.夸张变形
夸张在艺术领域和文学领域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在造型艺术中,它指的是用变形的方法突出对象特点的手法。造型艺术离不开夸张,没有夸张,造型艺术也就不存在了,夸张的运用在造型艺术中影响广泛而深远。陶瓷造型的夸张一般在面积和体积两个方面体现。古人虽然不知道夸张这个词,但在实践中却早已把山水、鸟兽、人们的劳作场景这些生活中的形象夸张地绘刻在陶器上。 (二)装饰的趣味性
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曾在其著作《秩序感》中提到,装饰就是在不改变物体的情况下使物体得到改变。对趣味化的陶瓷产品设计来说,装饰在表达趣味语义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批量的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整齐统一也往往容易让人产生单调感和审美疲劳,所以在机械化大生产的社会背景下,陶瓷产品设计要满足大众的需求还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因此,装饰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1.细部的装饰
兴盛于六朝时期的鸡首壶,是在汉魏盘口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主要流行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陶瓷中最具有特色的器型之一,因此历来为众多收藏高手及名人所青睐。顾名思义,这种壶的流是用鸡首作装饰的,而且各时期在鸡首的造型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鸡首或昂或平或正或侧,与壶身特别是扳的比例变化亦多,所以该类型的壶从审美来说,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是不言而喻的。
2.材料的结合
有些产品通过结合不同材料的不同功能,实现美观性与功能性的和谐统一。以木质和陶瓷结合的水杯为例,木质的外壳增加了产品的质感,同时防烫手,这也体现了陶瓷产品设计的以人为本。虽然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并不是很显眼,甚至可以说是极简,但正是趣味化的装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将消费者的视线引向杯具的装饰上面,另外装饰也没有采取复杂的彩绘工艺,也体现了造型和装饰的统一。
(三)原理的趣味性
1.虹吸原理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虹吸原理也就是连通器的原理,该原理的应用典型如公道杯。杯中央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的高度相当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龙颔)。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
2.不倒翁原理
有种用来喝茶的不倒杯利用的原理类似于不倒翁,这与杯子的整体构造有关。整个杯身都是很轻的,但底部造型特殊,因此,整个杯子的重量几乎都集中在底部,它的重心是杯子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是很低的。另一方面,杯底弧度与普通的杯子不一样,当杯子倾斜到边的时候它的支点和桌面的接触点也会跟着变动,为了恢复原位,杯子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绕支点摆动,一直到停止为止。
3.三角形穩定性原理
结构稳定是基于几何图形的边长、内角来评定,三角形一旦边长确定后,内角也确定了,是唯一的,无法改变,通俗的说法是形状不能再改变了,因此说它是稳定的。类似于这种简单的原理应用到陶瓷产品的设计中效果还不错。
三、趣味性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
将趣味性美学观念转化为设计观念,然后在陶瓷产品设计上体现必定是陶瓷发展的一大趋势。在眼球经济时代,造型别致、新奇的陶瓷产品能够一下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求。“以趣动人”必然成为陶瓷设计的特点,在满足使用者日益增高的精神需求,营造意外和惊喜等方面都有优势。而日用陶瓷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也就是说趣味化的设计将来最能够在日用陶瓷方面体现。趣味性的陶瓷产品在受到消费者喜爱的同时,也能满足客户的审美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实现日用陶瓷产品的市场价值。
趣味化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方法,从美学的角度说,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审美价值,可以增加陶瓷产品的设计含量。另一方面,当一件陶瓷作品的设计含量增加了,那么它带来的文化附加值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许多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越来越体现设计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陈玥晗.趣味性陶瓷设计之思索[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7).
[2]黄旭曦.我国茶文化与茶具设计的关联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8.
[3]陈静.浅谈产品的趣味性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
[4]王铎.从陕西面花看中国文化的原始图腾[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2).
作者单位:
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