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话剧社团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jiangfash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话剧社团在整个高校社团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深受学生喜爱。话剧以其独特的训练方式影响着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打开学生了解自我与世界的大门,文章通过对高校话剧社团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研究,希望有助于话剧社团的长久发展,以及通过话剧社团的形式帮助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话剧社团;学生综合素质;影响;表现力;感受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1-0026-02
   一、高校话剧社团的起源与发展
   话剧是一种移植到中国的外来戏剧形式,一般是指以语言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在欧洲各国被称为戏剧。戏剧艺术最初是由古代的祭祀和巫术仪式等活动演化而来,后来发展成为有文学、表演、导演、音效、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一般通过人物、情节、场面、冲突等表现一定的立意主题,展现艺术魅力。
   中国话剧的第一个繁荣期是五四运动前后的十年。在这一时期,中国话剧受西方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多种思潮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的艺术景观。由于西方新浪漫主义的浸染以及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手法的吸收,五四时期话剧的现实主义又是富于诗意特色的诗画现实主义。
   中国话剧诞生于高校,并且在校园中迅速成长。自诞生之日起,校园话剧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民国初期的风生水起,到半个世纪的低迷消沉,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回升,跨入新世纪以来其发展更是呈现出了蓬勃向上的状态。校园话剧不仅仅是中国话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文化建设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是中国留学生在1906年组建于日本东京,以研究各种文艺为目的,并建立起了演艺部。创始人为李叔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奠基和开端。
   当代大学生话剧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如浙江师范大学阿西剧社、南京师范大学南国剧社、以及人民大学艺术团话剧团等,这些社团不仅仅担负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也在一定程度上赶超艺术类大学的表演专业。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带着对话剧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认知加入了社团,给中国话剧事业注入了新鲜活力[1]。
   二、表演元素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一)從观察生活中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知
   表演中有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贯串一个演员一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也是话剧社团学生特别喜欢的一门课程。观察生活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于自己生活之外的人与事物的观察与感知能力,让学生探索生活的本质,了解不同的生活状态,学会理解和包容与自己不一样的人与事,建立起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观察生活在表演中的概念是:演员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观察社会中各个阶层、各种类型人物的形象特点、行为特征、人际交往情境以及个体特有的心理情感活动的外化表达方式等。第一次观察生活的效果常常差强人意。学生是从高中校园步入大学校园,并没有打开自己的视野,观察的事物还是自己原本生活范围内能触碰到的人和事。经过教师指导,学生走出了校园,来到了自己并不是特别熟悉的场地,如火车站、医院门口、夜市等人口密集的地方。较为明显的反差让学生收获颇丰。在话剧社团中,通过话剧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与感悟生活,通过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对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好奇心,进而对问题提出更为深度的看法和见解。
   (二)从真听、真看、真感受中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在表演训练中,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听、看、感受。在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处于听、看、感受中,因为我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当中,而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脱离了真实的生活,那么为什么要训练戏剧社团的学生在舞台上的真听、真看、真感受?一方面是在表演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训练社团的学生能够站在别人立场想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
   真听、真看、真感受所指的是要交流。不是在舞台上听了对方的话就是真听了,好的台词一定是有意义的,也就是有潜台词,这个潜台词能够作用于对方身上,并产生相应的反应。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没有真听,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听见对方的话,而是因为个人的主观臆断,或者因为偏见,导致没有真正理解对方所表达的的真正含义。在表演中,如果也掺杂个人的主观臆断,那表演是没有办法进行下去的,这就需要演员站在更为客观的角度去理解对手身处于什么样的情境中,角色和对手说这样的话和做这样的行为要产生什么样的目的,分析角色和对手的每一句话的潜台词与内心感受。这样才能构建出剧作家所提供的人物及场景。长此以往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角色互换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换位思考能力,从而在舞台上真实的交流,产生属于人物真实的感受。
   (三)从研读剧本中提升文学水平
   文学活动是人的审美意识的体现,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待艺术作品都有其不同的体会,大学生通过对剧本的研读,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代入到不同年代的人和事,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和艺术文学审美[2]。
   比如在剧本排练中,选取的是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后由张艺谋导演改编成电影《归来》,这部小说想要演出成功,演员必须对作品的社会背景有充分的了解。严歌苓将知识分子的命运放置到了20世纪中国历史和政治变迁的大背景中,写出了大环境下小人物命运起伏的无奈,谱写了一曲政治与历史夹缝中的人生悲歌,想要刻画的生动,就必须理解对知识分子而言,其人生悲剧。在排练的过程中,饰演陆焉识的学生一直找不到人物的情感脉络,对于陆焉识与冯婉喻之间的感情不知道是不是爱情,对于社会变迁给人们所带来的精神上、生活上的改变,理解与体会得不深刻。尤其陆焉识出狱回到家中面对冯婉喻的场景,学生始终无法代入人物感受,笔者认为对于一个20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终将是体会不到的,但是阅历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从书或其他渠道中得知的,所以我们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看了很多相关背景的电影、小说。最后这名学生在书本找到了人物的定位,并且深爱上了角色,成功演绎出角色独特的魅力。对于话剧社的学生来说,多读好的剧本能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并且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3]。    (四)从排练到演出的过程中增强集体合作意识
   表演是一门需要多部门配合的综合化艺术,不仅需要演员之间的排练与磨合,还需要演员与导演,演员与服装、化妆、道具、灯光、音响等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所有部门在排练与演出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因此作为戏剧社团的学生,首先要学会如何与搭档以及其他部门进行配合。要求学生要做到有团体意識,不做个人英雄,一个人是演不了一出戏的,小到一个部门、大到一个单位,需要的都是有牺牲、奉献精神的人。
   在排练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对人物有自己的认知与理解,所以导演是衡量整个剧本脉络走向与每个角色定位的重要人物[4]。如何协调和导演认知的一致,以及通过导演对于剧本的阐述与理解,结合自己对角色的认知,延伸出更高层次的表演方式与手法,对于戏剧社团的学生,都是一个重要课题。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放下认知偏见,适应其他人的表演节奏,而自己的表演节奏并不被干扰与打乱,即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课题。我们每一个人从学习到工作,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而在戏剧社团,能让学生尽早尽快地去适应这样的工作节奏,对于学生打开自己和接纳别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话剧社团作为高校众多社团的一份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能让学生在社团中提升素质,使学生成为真正被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现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过硬、能够适应时代潮流的新型人才,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新的学科知识,储备知识,更要发挥每个人特有的才华与个人魅力,以适应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话剧社团通过话剧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生活。提升自己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戏剧的想象力,拓展视野,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合作,更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5]。
   话剧社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社团也不应该只放在演出效果与学生的表演是否专业优秀上,而应该更注重过程,注重人文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这才是高校话剧社团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彭思媛.高校话剧社团的发展及其美育功能研究[J].戏剧之家,2019(33).
  [2]夏文泉.基于学生社团的美育教学实践——以话剧社团为例[J].北方音乐,2018(18).
  [3]张巍巍.高校话剧社团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7(19).
  [4]赵敏.当代大学生话剧素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管窥[J].长江丛刊,2016(29).
  [5]姜秀芹.对校园话剧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艺术品鉴,2015(8).
其他文献
广播组织权的客体界定存在分歧,主要可归为“信号说”与“节目说”之争.“信号说”的信号指广播组织经过处理产生的载体,“节目说”的节目并非指作者的作品,而是指经过广播组织加工、处理的具有较低程度独创性的“节目播出版”.通过法律解释,《罗马公约》倾向于“节目说”,但其表述本身并不符合信号原理.近年来WIPO主持的会议中各国逐渐达成“以信号为基础”的共识,但当广播组织权的客体从节目流变为信号,其便失去了落入邻接权保护的正当性.应从理论上明确广播组织权的内涵为“节目说”,对于“信号说”指向的法益应当采用反不正当竞争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面临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制约着大学生党员素养的提升.大学生党员培养存在政治素养不高、励学进取放松、创新素养薄弱和服务素养偏低等多方面问题,需要采取构建系统培养考核体系、用好时间阵地教育平台、用活互联网学习共同体、建立劳动教育体验机制等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我国高校陆续启动课程思政改革探索.“明德双师”的教学模式聚焦当前课程思政体系中不平衡的问题,重新设计定位实践印证、言传身教的教育功能,更好地通过教师引领、学生亲身体验、考核评价等方式来提升课堂知识的道德践行度,对当前教育模式进行互补式创新,为“三全”育人体系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和开放式对接平台.
摘 要:后疫情时代,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我国外部发展环境日益错综复杂,但我国高等教育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始终高举合作共赢旗帜。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化拓展与世界各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和交流互鉴,是“十四五”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应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中外合
摘 要:为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红色文化内容,需要从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创新传播途径、健全考核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基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自媒体新闻对于女大学生的报道存在很多不实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塑造,甚至不利于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打破.为了给女大学生自我认知意识生成营造良好的新闻氛围,应立足于当前女大学生自我认知意识的生成现状,通过构建完善新闻媒体法律法规、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对媒体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发挥媒体正面教化作用四个方面,来保障女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意识生成,对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安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创造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具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重要的时代教育价值,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目标宗旨上具有一致性.通过打造“红色教学案例”,建设“红色师资队伍”、建立特色“红色教学基地”以及拓展“红色教学平台”来实现安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从而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实现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摘 要:红色家书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积累的宝贵财富。红色家书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财富,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红色家书的政治导向功能、情感感召功能和道德示范功能,积极探索实现红色家书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路径,对涵养高校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色家书;爱国主义;功
以“两山理论”为基础的绿色创业教育,要求加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培养、生态政策感知和绿色创业实践,完善绿色创业教育的全链条,提升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理念.吉首大学绿色创业教育探索体现在完善绿色创业理论、激励大学生参与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充分开发绿色创业支持力量等.高校绿色创业教育体系须构建完善的大学生绿色创业管理理论体系、绿色创业实践制度体系和绿色创业物质保障体系.
现代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鲜明、兴趣爱好广泛、学习风格各异.利用教育大数据,可以追踪他们的学习足迹,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避免在封闭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另外,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已经面临着班级人数多等困难,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利用认知理论的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的作用,借助教育大数据并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一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