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简要分析了我国现如今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旨在给我们现在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带来启示。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办法
据教育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上半年,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达221万人,其中,未指定监护人的约15万人,在校寄宿的约110万人。看到这些统计数据,笔者心里真的很难受,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王绪本教授说:“家庭是儿童的重要成长环境。缺少父母的关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儿童的性格、行为和价值观,最终形成留守儿童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16岁)。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的关注。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试想,如果不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流动儿童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那么,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都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这也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逐渐凸显。从国际层面上看也存在着许多流动人口子女的问题,这不仅是教育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得到了中央政府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有一千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由于种种原因迁进城农民工子女不能顺利入学造成留守儿童增长。留守儿童生存中主要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有:1.留守儿童容易被拐卖、遭遇意外伤害与意外死亡问题。2.留守儿童容易辍学、失学及其它问题。3.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反社会隐患。4.“逆向监护”加重留守儿童的负担。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万人数,“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据福建省的一项调查,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在校生的1/3,而且有着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另有报道,中部地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有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为455名,占学生总数的54.5%。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随着我国工业化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使他们轻者经常逃学、打架,重者违纪犯法,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学者警示:他们可能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成为国家新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人口外流的一个潜在挑战。
是什么造成“留守儿童”教育欠佳的呢?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出于愧疚,大多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认为物质上的丰裕就是“幸福”,所以习惯用金钱弥补愧疚。他们往往会给孩子大量的零花钱,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2300多万的群体的问题了,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对此各级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办法,还对学校提出具体要求:(1)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和联系卡制度。(2)建立对留守学生的结对帮扶制度。(3)建立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4)改进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作为教育主渠道理应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首先了解留守儿童的状况及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而才能在学校教育上有所作为。
而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生的。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
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办法
据教育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上半年,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达221万人,其中,未指定监护人的约15万人,在校寄宿的约110万人。看到这些统计数据,笔者心里真的很难受,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王绪本教授说:“家庭是儿童的重要成长环境。缺少父母的关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儿童的性格、行为和价值观,最终形成留守儿童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16岁)。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的关注。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试想,如果不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流动儿童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那么,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都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这也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逐渐凸显。从国际层面上看也存在着许多流动人口子女的问题,这不仅是教育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得到了中央政府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有一千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由于种种原因迁进城农民工子女不能顺利入学造成留守儿童增长。留守儿童生存中主要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有:1.留守儿童容易被拐卖、遭遇意外伤害与意外死亡问题。2.留守儿童容易辍学、失学及其它问题。3.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反社会隐患。4.“逆向监护”加重留守儿童的负担。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万人数,“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据福建省的一项调查,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在校生的1/3,而且有着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另有报道,中部地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有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为455名,占学生总数的54.5%。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随着我国工业化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使他们轻者经常逃学、打架,重者违纪犯法,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学者警示:他们可能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成为国家新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人口外流的一个潜在挑战。
是什么造成“留守儿童”教育欠佳的呢?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出于愧疚,大多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认为物质上的丰裕就是“幸福”,所以习惯用金钱弥补愧疚。他们往往会给孩子大量的零花钱,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2300多万的群体的问题了,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对此各级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办法,还对学校提出具体要求:(1)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和联系卡制度。(2)建立对留守学生的结对帮扶制度。(3)建立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4)改进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作为教育主渠道理应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首先了解留守儿童的状况及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而才能在学校教育上有所作为。
而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生的。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
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