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的教学研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0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分析了该课程在当前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等问题,提出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线,项目应用为主导,强化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相关建议,由调查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感器原理;传感器技术;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基础性、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一门交叉性学科。课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基础知识点多而杂。一方面,各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区别较大,其教学内容之间彼此孤立,不具有延续性,不利于教师组织衔接,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另一方面,每一种传感器的内容都是按照其原理、结构、性能参数、测量电路、应用等方面组成,但各方面的联系不紧密,相互之间的关系不明朗。
  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些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时,普遍感觉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好此门课程的关键。
  1 做好课程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缺乏主动思考时间。有时候学生认真听完一节课,但经课后反应,学生还是处于那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完全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对知识点认识程度不深。
  为此授课的同时,注重教学引导,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使学生们对原理加深印象,不再死记硬背书本,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实际产品给学生们讲述传感器如何实现这种应用,阐明传感器的作用,带动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然后列举传感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将传感器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一起,比如智能手机中的重力加速度、距离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传感器,介绍这些传感器的应用如何使得智能手机如此好玩;如楼道感应灯,智能马桶都用到哪些传感器等;机器人如何识别周围环境等。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同时强调传感器在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2 项目应用主导、强化实践训练、引导自主学习
  传感器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此以项目案例驱动创设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按照项目设计、分析、实施、检查、评估的工作步骤组织教学。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每章传感器的知识点,以项目形式展开,围绕解決项目,引入传感器的基本知识。比如每讲完一传感器原理时,会将讲述的内容与实际项目开发相结合,让学生知道这传感器如何在项目中应用,同样也会阐明为什么采用这款传感器、测量电路如何设计,让学生知道,如何根据项目指标、实际参数来确定传感器的选择。如比讲述测液位应用时,测量液位的传感器很多,有超声波、有电容式、有电磁式等,分析这三种传感器的成本、传感器性能、制造工艺、以及适应工作环境,让学生更系统的了解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能力训练。
  3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
  教学应是平等的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默契的互动中心,缺少一方都不行。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这二者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倡导用交往的精神审视和改造现代教育,丰富师生对话的内涵:平等民主的教学;交往的、互动的教学;合作的、沟通的教学;生成的、创造的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
  具体实施,需注意:既要尊重学生,也要维护教师权威,维持好基本的上课秩序;重视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相互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4 更新教学内容、多样化考核
  现市面上各种版本的《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教材内容多偏重于理论基础,主要讲述传感器的原理、数学公式推导、内部结构及测量电路。实验课程多是采用验证性实验,缺乏思考、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的提高。鉴于此,经调研及借鉴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采用多样化考核,避免一卷定终身。
  调整考核形式,学生成绩主要由卷面成绩、实验成绩、自由项目设计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卷面成绩占40%,实验成绩占30%,课程设计占30%。在实验课程结束以后,教师下达多个课程设计题目,学生自主组队、选择题目,学生围绕解决此项目为契机,自主设计解决方案,确定芯片型号、设计电路、购买器件及焊接调试,最终以实物或仿真程序现场演示,并以毕业论文答辩形式进行答辩。旨在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了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宗旨。
  5 结语
  本文提出围绕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线,项目应用为主导、强化实践训练,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考核,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爱学习等策略。促进了“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历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反馈,学生电子竞赛、就业等情况来看,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方法初见成效,同时这门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孟立凡,蓝金辉.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2] 黄旌,韩梅等.“双向五步式”教学法在“传感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6):23-24.
  作者简介:傅思勇(1987-),男,江西新余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信号处理、智能仪器设计。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与抗结核化疗方案合用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3HRZE/6HRE方案
目的 分析比较肾上腺素联合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64例喘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镇静、吸氧、祛痰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细菌性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重症脑卒中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感染组(1组)44例和非
自2009年,教育部鼓励各高校通过建设实验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基础学科实验班,讨论了自建立两年以来,实验班管理模式在培养方案、专业导师机制、教学资源等方面有待改进的问题并讨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我国,融合了艺术专业与管理专业的艺术管理专业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在教学计划、生源层次、学科设置等方面依然需要加以深入的研究。本文从混合式翻转课堂概述入手,阐述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方法160例HP阳性冠心病患者(HP阳性组)和45例HP阴性患者(HP阴性组)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对照组和观察组不
目的分析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0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4例患者予以倍他乐克片(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研
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校办实习工厂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其供配电系统及设备的合理运行对于节能环保,降低电能使用成本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