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着,为阻挡风沙而挺立;倒下,点燃自己给他人以光亮。”她是一位失独母亲,更是将荒漠变为绿洲的“大地妈妈”。
易解放,一位与新中国同龄的母亲,曾在日本定居多年,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以及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这一切的美好安稳在她51岁那年戛然而止——一场车祸夺去了22岁爱子年轻的生命。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易解放和大多数失独母亲一样,每天以泪洗面,始终沉浸在痛苦、煎熬、消沉之中。
就在家庭被悲伤笼罩之时,她猛然想起,儿子离世前不久,家人曾坐在一起看央视新闻,当时新闻里正报道我国华北地区面临沙尘暴一事,画面令人揪心。儿子杨睿哲说:“等你们退休了就回祖国,去内蒙古种点树吧。”为了完成儿子的遗愿,易解放和丈夫立即辞去手头的工作,变卖了在日本的所有财产,返回祖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公益事业。2003年3月31日,易解放发起的“NPO绿色生命”公益组织正式成立。
这一切,比想象中更艰难!
吉普车一路颠簸,他们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沙地的塔敏查干沙漠。“塔敏查干”在蒙语里有“魔鬼”和“地狱”之意,位于我国京津地区沙尘暴主要源头的荒漠带上,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一望无垠的光秃秃沙丘上找不到一丝生命的痕迹。
易解放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踏上沙漠的感受:尘土飞扬、无边无际、荒无人烟,这是怎样一种环境啊。易解放和先生放下行李,就开始了他们的“植树生涯”……易解放回忆,当地风沙肆虐,刚种下的树苗转眼间就被吹飞了一大半。起初的五年里,她每天把儿子的照片背在身上,仿佛每一颗树苗都是在儿子的陪伴下播种的。“一阵风吹来,眼里满是沙尘。”易解放说,“我就在这块土地上干五年,看看能不能种成功,如果五年后种不出,我就打道回府。”
由于当地缺水,打一口井的成本超过4000元,正当易解放四处筹集资金准备大规模打井时,沙漠上居然下起了雨,帮她渡过了难关。如今提起下雨这件事,她还很感慨地说,也许儿子在冥冥中帮助着自己吧。
2004年,易解放与库伦旗政府签订了援建一万亩生态林的协议,计划用十年时间,在一万亩沙地上种植110万棵树。植树资金由她成立的绿色生命组织提供,当地政府协同管理树木成长,种下的树20年内不准砍伐,砍一棵树补种五棵。20年之后,所有树木无偿捐赠给当地农牧民。起初,易解放夫妇对植树工作都是“门外汉”,但在当地林业局和团委的帮助下,夫妇俩雇佣当地农牧民,还召集了一批学生志愿者,每天一起在这片荒漠上挖坑、放苗、栽植、培土。从种植地的考察、树苗的甄选到后期的维护和回访,每一项工作易解放都亲力亲为,她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寄托着对儿子的深切思念。多年来,每天易解放都会去现场察看,每一批树木种下,她都会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大地妈妈”,一喊就是17年……
2010年春,易解放团队已种树达110万棵,提前四年完成了一万亩生态林的种植目标。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一套在内蒙古沙漠植树造林的方法和经验,使得树苗的存活率高达85%以上,创造了当地的生命奇迹。与2003年在昆仑旗考察时见到的干涸的母亲河相比,在干旱的季节里,这里依旧是潺潺流水。“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水池、一个小水库,我们全中国现在的环境问题要解决,必须要大量种树。”易解放这样形容道。
她还发起了“10元种树”的公益计划,呼吁母亲们为孩子种下一棵树,她对母亲们说:“我们现在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为他们种些树,树可以排毒,可以制造新鲜空气,可以干净水源,而这些都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的隐形财产。”“10元种树”项目开展至今,七年内共筹得公益捐款1500万元,而易解放个人前期的投入远不止这些。
植树造林不停歇的易解放,不仅在公益事业上获得成就,更有无数情感的收获。许多来到沙漠的年轻志愿者都把易解放当作亲妈妈,他们还经常聚集在亲手种下的树林里,为喜爱蒙古长调的“弟弟”睿哲唱起《梦中的额吉》和《母亲额吉》。每当听到这些蒙族小伙的歌声,易解放总会潸然泪下,在这里她似乎找到了家庭归属感,一切是那么温馨感人,虽然失去了爱子,却得到了更多的儿女。
17年来,易解放团队已先后在内蒙古东部的塔敏查干、西部的乌兰布和沙漠及中部的浑善达克沙漠上种植了三万多亩生态林,计700万棵树。
这些工作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还提高了农牧民的收入,并为华北地區阻挡了风沙。
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让这个上了年纪的“大地妈妈”在身体上吃不消了。2010年,易解放的身体出现了状况,但是由于植树造林的时间必须赶在这个季节完成,硬生生把病情拖延了。等到医院检查时她的腹部发现了肿瘤,因为体积比较大,已经不能微创了,所以只能破腹把肿瘤拿掉,肠子也被切掉了十公分。尽管这样,由于公益的需要,开完刀出院才八天,她又不得不满世界地跑。次年伤口开裂,外面的肚皮是缝着的,里面的肌肉却裂开了,但易解放咬咬牙,在植树时绑着腰带。种树时肠子露出来了,她就用手顶进去,忍到秋天再去做手术。这样反复几次后,外科医生告诉她,她的肌肉已经够不上了,以后不敢再开刀了。但是坚强的易解放仍然没有停下脚步,她说,尽管自己已经完成了儿子的心愿,但是每当看到沙漠环境如此恶劣,就不忍放下。
植树,其实植的是人心
“做一次好事很简单,做一辈子好事很难。”投入公益17载的易解放看过太多来来去去的人情世故,关注公益的人很多,参与植树的人也很多,不过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出于环境的恶劣、种植的辛苦,她不能够强求别人,只想呼吁大家:环境是每个人都有责任的,也是每个人都可以去保护的,只要有这颗心,能去做一点是一点。
谈及未来的期望,易解放表示,环保的路上我们能做的还有许多……但是她也期待着,如果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有一份责任心,对自己生活的地球上尽一份力,一切都会朝着绿色生活的方向发展。
夫妇俩如今都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但是他们不敢轻言放弃。易解放有自己执着的理念,要用自己的人格去打动每一位前来种树的志愿者,要做一个善良、正直、有责任之人,去改变大家的人生态度。
“植树,其实植的是人心。我希望在种树的过程中,把自己也种成一棵树,让我的下半身能够扎根在志愿者的土壤里,收获一份踏实感和满足感;上半身能够向广大志愿者伸出我的肢臂,我们手牵手组成一片绿荫,站成一棵大树,那么我们的公益事业就会更加繁荣,枝繁叶茂。”
易解放夫妇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当地百姓特意为易解放的儿子杨睿哲立起一块纪念碑,碑的正面是易解放和丈夫写给儿子的一段话:“活着,为阻挡风沙而挺立;倒下,点燃自己给他人以光亮。”
(摘自《新民晚报社区版·家庭周刊》2019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