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社晚期组织及活动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bplbp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为了探索新思潮,寻求救国济世的道路,以周恩来、邓颖超等为代表的爱国进步青年于1919年9月16日在天津成立了觉悟社。觉悟社成立后,本“革心”“革新”的精神,以求“自觉”“自决”为宗旨。
  关于觉悟社的存在时间,有不同说法,比较常见的有“只有短短三个半月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或“共存在一年多时间”等。从相关资料来看,1922年2月22日天津《益世报》驳斥了觉悟社1921年就消亡的观点。报道指出:“有人说,他们星散内地的觉悟社员,已因事务百忙,不克兼理社务;但在法国的如周恩来、张若名、赵光宸等社员,照样还开他们讨论会呢。”1923年4月30日晚,邓颖超等在津觉悟社社员在筹备“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会时,编成了《觉悟社社歌》,并于次日活动上演唱。此外,在《女星》《妇女日报》《益世报》等报刊上时有觉悟社的报道,直到1924年8月20日《反对帝国主义运动大联盟会刊》第三期之后,有关觉悟社的记载才不再见诸史料。因此,觉悟社实际到1924年下半年才逐渐停止了活动,存在了5年多时间。

晚期觉悟社的组织特点


  以1920年11月社员星散为界标,觉悟社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在晚期阶段,覺悟社在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逐渐发生了人员分化,形成了新的特点。

1.社员星散各地,人员发展停滞


  1920年8月,觉悟社在召开年会时,只有谌志笃、薛撼岳、郑季清、周之廉、邓颖超、刘清扬、李震瀛、谌小岑、潘世纶、马骏、李锡锦、郭隆真、胡维宪、周恩来14名社员参加。当时赵光宸、管易文已去法国勤工俭学,李毅韬在南京准备报考高等师范,张若名回原籍省亲生病,吴瑞燕不在天津,张嗣婧等于脱离了组织。到1920年11月,周恩来、刘清扬、郭隆真、张若名又赴法勤工俭学,潘世纶赴美国留学,国内的社员分散在北京、天津、上海、合肥、郑州、贵阳等地。1923年,邓颖超、李毅韬到达仁女校任教,同谌小岑一起创办《觉邮》,在天津恢复觉悟社。在晚期觉悟社的史料中,主要是社员试图在原有社员的基础上恢复觉悟社,重塑社员间的联系、加强交流,强调和注重原有旧社员,而并未提出发展新社员的方案。《觉邮》的记载中刊登了大量有关周恩来、薛撼岳、邓颖超、谌小岑、李毅韬等人的书信往来和文章,社员信息和近况,欧美留学的社员通讯地址等资料。从中可以了解到,社员间周恩来、刘清扬、邓颖超、李毅韬、潘世纶、谌小岑等人较活跃,张嗣婧此时已被封建家庭迫害致死,有些社员已少有消息。总之,此时觉悟社虽然开始恢复,但社员毕竟已经星散,人员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新社员不再加入,并出现逐渐分离和减少现象。

2.组织和社务管理废弛


  由于社员星散,原本社团的组织结构瓦解,社员们各自为政,在欧洲的周恩来、郭隆真、刘清扬等忙于党、团筹建活动,张若名后期逐渐退出党团活动专于学术研究;国内的李震瀛投身于工人运动,邓颖超、谌小岑、李毅韬等忙于妇女运动。社员们天各一方,主要以书信交流,没有了过去那种集中讨论事务、研究探讨学术问题、组织演讲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讨论会。觉悟社更多的是在核心社员的推动下,以觉悟社的名义在运作,实质性的、核心的社团组织和活动已经废弛了。
1921 年春,张申府与天津觉悟社部分成员在法国巴黎合影。后排左起:张申府、陶尚钊、周恩来、张家俊、赵光宸,前排左起:刘清扬、李愚如

3.形成双轮并行的松散结构


  由于社员星散和社务管理荒废,晚期觉悟社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新的组织模式。由于觉悟社社员在欧洲和天津比较集中,周恩来和邓颖超逐渐成为国内外比较有号召力的社员。刘嘉狻在《回忆〈新民意报〉》中说:“约在1922年冬,在法国和德国留学的觉悟社社员,以油印形式出版了社员间的通信和社员们讨论的问题,以及在国内外搜集到的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些消息,将小册子命名为《觉邮》,由周恩来主编。”1923年1月,在国内的邓颖超、谌小岑、李毅韬等觉悟社社员决议仿照国外社员的做法在天津开办《觉邮》通讯刊物,将社员彼此往来的信件选择着在上面发表,并取公开的态度,欢迎非社员批评在信中讨论的各项问题。4月5日,《觉邮》终于以《新民意报》副刊的形式在天津创刊。随后《觉邮》成为晚期觉悟社的社刊,并逐渐成为觉悟社社员进行思想交流的平台和联系社员的主要纽带。社员们也积极围绕《觉邮》和觉悟社核心成员形成了在欧洲以周恩来、郭隆真、刘清扬、张若名等为核心,在天津以邓颖超、谌小岑、李毅韬等为核心的双轮并行结构。但此时的组织结构是十分松散的,主要是天津的社员在积极继续以觉悟社名义开展零星的社会活动,而欧洲社员主要忙于党团的建设等各自的活动。

晚期觉悟社在天津的主要活动


  晚期觉悟社在欧洲部分人员的情况由于资料缺乏我们知之甚少,在天津,邓颖超等以《觉邮》为阵地,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活动。

1.出版《觉邮》进行思想交流和宣传活动


  由于社员星散中国南北各地及欧洲,在天津的邓颖超、李毅韬、谌小岑,及津外的薛撼岳、郑季清,都有想用一种办法连贯全体社员精神的同感。于是他们决议创办《觉邮》。
  在1923年6月5日出版的《女星》第5期(上)《已与本刊交换的各种刊物》列表中,记载有“十五、觉邮天津觉悟社”字样,可见《觉邮》已公认为觉悟社晚期的社刊。晚期觉悟社社员联系的纽带主要是社员间的书信往来和《觉邮》的出版。《觉邮》一共出版了10期,可见的有8期,第一、二期主要登载国内外社员的通信。其中周恩来《德法问题与革命》《欧洲的“赤”况》《伍的誓词》等几封信是我们研究他成为一名坚定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文献。第三、四期主要报道觉悟社在津社员举行“五一茶话会”的详尽情况。第五期起增加了时事评论。第七期开始变成一个公开的刊物。第八期主要刊载纪念列宁的文章。晚期觉悟社十分注重宣传出版工作和以刊物、书信为载体的社员间的思想交流与宣传活动。
《觉郵》第一期

2.推动女权运动


  1923年4月上旬,觉悟社为被封建婚姻和家庭摧残致死的社员张嗣婧举行了追悼会。这次追悼会由邓颖超、李毅韬、谌小岑会同天津女权运动同盟发起。邓颖超等人在会上以觉悟社的名义发表了一个宣言,这篇宣言由邓颖超执笔,情词激切,笔锋犀利,是一篇声讨封建婚姻、家庭制度的檄文,又是对那些痛苦呻吟于旧制度重压之下的妇女谋求解放的号召书。社员们还赠了挽词,6月6日出版的《女星》第5期(下)《挽词(录要)》中,刊有“(乙)觉悟社:家庭制度不推翻,妇女焉能解放?社会阶级须打破,我等才得自由”。这次活动的开展具有深远影响,是觉悟社开展的一次重要女权运动。
  为了推进女权运动,邓颖超等觉悟社社员还另成立了女星社,出版《女星》旬刊和创办女星成人妇女补习学校。讨论和宣传妇女问题与妇女应有的革命精神,帮助和支援妇女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刘清扬回国后,社员们又于1924年1月创办了《妇女日报》,讨论家庭问题、妇女教育和婚姻问题,开展和推动妇女解放运动。虽然女星社和《妇女日报》的工作并非以觉悟社名义开展,但觉悟社的社员作为主要领导者和参与者,他们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觉悟社的宗旨和理想,是推动女权运动和妇女解放的积极尝试。

3.举办“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会


  19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邓颖超、李毅韬、谌小岑邀请女师、高工、北洋、法政、达仁女校,及新民意报社的20多个青年人举行了一次小型纪念会,这在当时来说是个创举。会前,社员们做了充分准备,并于4月30日晚在邓颖超的提议下,编写《觉悟社社歌》:世界潮流,汹涌澎湃,来到中华地。社会革命,阶级斗争,青年齐努力。二十几个同志们,大家携手作先驱。奋斗牺牲是精神,推翻恶势力。
  纪念会由邓颖超主持,首先由她介绍了这次纪念会的意义和“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并提出这次聚会的目的:一是希望沉寂的天津社会里,也能够接受世界潮流的新声浪,为纪念劳动节的工人加一种勇气和努力;二是希望以后常常有类如这样的聚会,从多数到少数同志们的许多聚会里,能够生出许多新的事业来。邓颖超在讲完后,邀请了九位参会者发言,他们对天津社会的黑暗情况了揭露,并提出了改革这种情况的措施。最后由谌小岑作了《我们的希望》的总结发言,分析了天津社会的主要现实问题和特殊情况,提出了两个运动的方向,号召青年从事劳工运动和妇女运动,组织被压迫、被奴役而生活最艰苦的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推翻旧社会制度谋求新生。李毅韬随后补充发言,并倡导“将天津所有不甘受恶社会待遇而欲创新生活的青年们联络起来,组织一青年互助社,拿这个团体作为大本营,所有社员都是跑在前线上的先锋队。哪一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由我们这个团体去尽力援助”。
《女星》

  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功,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它不仅是社员们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一次重大尝试,同时也是对青年进行的一次思想上的引导,不仅是一次纪念工人节日的盛会,也是团结青年推进他们加入社会变革的宣传。

4.其他零星社会活动


  觉悟社除组织以上活动外,还零星参加了一些其他社会活动。但由于资料记载比较琐碎、简单,现简要介绍如下:
  参加了天津列宁追悼会的筹备工作。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消息传到中国,中国国内举行了盛大的悼念活动。2月26日,觉悟社等14个团体发起筹备列宁追悼会。
  积极参加各界援助北洋大学学生运动。1924年初,由于北洋大学学生掀起革新运动,学生代表被开除,激起学生罢课风潮。校方于3月15日派武装巡警进行镇压,引起社会强烈不满,各界纷纷一致声援北洋大学的学生运动。经过激烈的斗争,“北洋大学生困守北京教育部六日,因王正等出来调停,先撤退校警,冯熙云亦于暑假辞职,学生全体于昨日早乘车回津。”觉悟社与学生联合会、青年社、女星社等20余团体,代表30余人,手持“欢迎北洋大学同学回校并祝胜利!”“庆祝北洋同学奋斗成功!”等旗帜欢迎学生归来。
1923年,女星第一补习学校开学时,邓颖超(前排右三)与师生合影

  参加天津国耻日国民大会和示威游行。1924年5月7日“为日本强迫我国承认二十一条的奇耻大辱纪念日。天津市民于事前即筹备数星期,议决于是日在南开操场举行国民大会并游行示威”。觉悟社等共计80余团体,2万余人参加了活动。
  成为反帝国主义运动联盟天津分会重要发起成员。1924年春,为争取签订中苏协定,北京各界人民开展反帝国主义、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运动。7月13日,北京学生联合会等50多个团体代表在北京中山公园召开反帝国主义运动大联盟成立大会,胡鄂公为大会主席。天津各团体纷纷联合组织天津分会,8月9日“已由天津青年社、青年同志会、觉悟社、女星社……各团体联合组织天津分会”。
  1949年,邓颖超在《五四运动的回忆》一文中说:“觉悟社的二十几个社员,三十年来,变化很大。有的人早做了革命的逃兵,有的人只图个人安逸,已不问政治,有的人已堕落到反动国民党的阵营中去了,但是有的人一直坚持革命斗争到现在。”正如邓颖超所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洗礼,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转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在实践、推求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信仰,并投入革命洪流之中。他们中的大多数成员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其中的优秀分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伟大贡献。(责任编辑 王兵)
  作者:天津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其他文献
【关键词】自我意识;自信心;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編号】1005-6009(2021)59-0134-03  【作者简介】任春,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南京,211101)教师。  【设计理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容易呈现两极化:一种表现为自我意识极强,什么都要自己说了算;另一种表现为完全没有自我意识,大人
【摘要】 布依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贵州布依族民歌文化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然随着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布依民歌已受到了严重威胁,不断边缘化。为了能让更多人对贵州布依族民歌文化有更深的了解,笔者重点以罗甸县布依族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前景与走向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吸收国内外各民族最优秀的音乐文化素材、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布依族民歌;开发与保护;前景及走向  中国是民族音
恩施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属湖北省行政管辖区,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4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恩施调研,將恩施州的州情概括为:“老、少、边、山、穷”。改革开放40年,恩施从农村改革开始起步,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全州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恩施地区的农村改革,始于1979年,到1981年告一段落,历时三年时间。
【摘要】本文通过对旅游危机管理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缺乏对于民族村寨的旅游危机管理的研究探讨。文章以土家民族村寨十三寨为例,对十三寨的旅游危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旅游危机管理策略,使旅游危机管理的研究触角触及民族村寨,树立危机意识,希望为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中的危机管理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危机;旅游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一
【关键词】换位思考;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0—0054—03  【作者简介】赵伟伟,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021)教师。  【设计理念】  二年级学生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在对事情进行评判时能够考虑行为者的动机和需求,这一转变有助于他们理解和体谅他人。本课引导学生在
叶松(《百年潮》编辑):武力教授,您长期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一直比较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化,您能简单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收入分配制度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武力:简单概括,從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变化,即从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949—1956),通过
编者按:南京市伯乐中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之初就明确了教育目标:帮助伯乐学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调整好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健全健康人格,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善于与师生交往;对少数有心理困惑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辅导。同时,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建设,强化环境和文化对师生心
多年前,我买过岳晓东博士的书《少年我心》,可惜后来被我弄丢了。去年,我买了《少年我心》的再版本——《没有人能使你孤独》,这本书不仅适合心理从业人员,更适合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我读过三遍,每次的关注重点不同,收获的体验也就不一样。  第一遍读,让我与自己的童年时代相遇。作为知名的心理专家,岳博士愿意打开自己,真实呈现童年时代的一些重要事件,解密自己的隐私,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岳博士认为,“一个训练有素的
毛泽东爱雪是有名的,简直达到了迷恋的程度。1918年底,毛泽东在天津大沽口第一次见到北国冰雪,让他赞叹不已。1944年冬天,在陕北的一个深夜,毛泽东已经睡下,警卫员进来报告说:“下雪了”。毛泽东一听兴奋地从炕上跳下来,披着一件大衣,就朝外面跑。他看到大雪纷飞,高兴地哈哈大笑,并连连说:“陕北老百姓好了,又有饭吃了!”谁能想到,他竟然兴奋得忘了自己还光着脚!真可谓“赤脚观雪”!1949年12月访苏时
【摘要】旅游开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红利,但同时也给当地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对脆弱的少数民族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避免旅游业发展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负面影响,延长少数民族文化生命力,是上至政府部门、下达原住居民应当深思熟虑的问题。本文以贵州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为例进行分析,探析旅游开发后当地的文化自觉境况。为实现一个民族整体性可行性的保护、实现民族文化原生态持续发展的愿景,必须激发当地民众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