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盘锦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围绕盘锦“一条主线、三大任务、四个转型”总布局,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全面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市产品质量合格率持续走在全省前列,质量强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质量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施质量强市和质量兴区、兴县战略,将质量安全与质量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绩效考评目标。在上年度的全国质量强省督查考核中,盘锦市质量基础工作水平处于全省第一梯队,以其领先优势为全省做出了贡献。
质量提升对冲了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的放缓。连续两年开展全市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创建了盘山县河蟹国家级品牌示范区和盘锦红海滩廊道、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园省级品牌示范区,开展盘锦大米、盘锦河蟹品牌价值评价工作,华锦集团、辽河石化公司、辽河重工、中蓝电子、光合水产等企业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质量品牌,推动了盘锦经济可持续发展。
质量提升促进了盘锦“三个转变”。围绕实现由盘锦制造向盘锦创造、盘锦速度向盘锦质量、盘锦产品向盘锦品牌的“三个转变”,统筹协调国家和省市长质量奖、品牌示范区、名牌产品培育创建工作。目前盘锦市2家企业获得辽宁省省长质量奖,获得辽宁名牌产品46项,认定盘锦名牌产品80项;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盘锦河豚、盘锦泥鳅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质量提升催生了盘锦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在工业领域,推动企业广泛运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提升两大主导产业的产品执行标准水平,提高主导产业、拳头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在农业领域,制定4个盘锦市农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盘锦河蟹、盘锦泥鳅、盘锦碱地柿子种养植体系标准,大洼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作为国家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项目立项,辽宁振兴生态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生猪养殖成为第八批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等。在服务业领域,双台子区建设街道铁西社区、瀚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成为全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质量提升惠及城乡百姓。全面推进“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开展诚信计量进市场、健康计量进医院、光明计量进眼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活动。加强十类产品质量提升,重点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监督检查。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同步推行“权力清单”、“一口受理”及“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最大限度释放了质监活力红利。组织“质监利剑”执法行动,加强生产源头治理整顿,坚决打击无证生产,严肃查处无证制售强制性认证产品违法行为,督促生产企业加强过程质量控制,严把质量关,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得出厂。
通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现了“三个新突破”:在加强和改善政府质量监管上实现新突破,在提高主导产业质量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在质量品牌提升上实现新突破。但还存在政府监管层面内部衔接不够、协作能力较差、互补意识不够强和市场主体追求短期或既得利益、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消费群体依法维权和识假辨假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为此今后一段时间内,质监部门将继续坚持以质量强市为中心,实施质量品牌提升战略,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盘锦转型发展步入质量时代。
一是加强改进质量监管创新管理模式。科学履行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职能,注重上下联动,持续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完善和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组织实施大范围高频率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加大稽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及侵权行为力度,促进全市产品质量的提升;全方位加强经济、社会、民生领域质量管理监督,全力做好石化及精细化工、能源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链上大中小微企业监管服务,着眼发展现代农业,始终保持对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等地标产品的监管力度不减,立足服务业提档升级强化旅游、物流、商贸业标准管理和品牌建设,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应有的保障。
二是强化品牌培育建设管理引领质量提升。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争创知名品牌,重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消费类产品品牌、新兴产业产品品牌、节能环保型产品品牌,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到2020年,市域主导产业产品、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形成以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三是夯实质量提升技术基础。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内外先进标准,提高全市标准水平。强化计量基础作用,规范全市计量检定校准市场,统筹规划全市量传溯源体系,加快重点领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突出认可认证的规范作用,围绕全市重点产业,推动节能认证,加快实施服务业认证,积极推进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做强检验检测的支撑作用,加快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四是绕质量提升转变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提高监管效能;完善行政执法管理,创新企业产品质量执法检查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已经取消、下放、精简、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做好落实、衔接和质量评估工作;大力精简审批事项前置条件,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真正实现“一口受理、一条龙审批”;对权责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省局和市政府行政审批事项调整情况及时予以更新调整,一律做到公开阳光运行。
五是增強质量意识强化质量关切。以“质量月”及质量提升行动为载体,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体责任的质量工作机制,严格实施政府质量考核,完善政府奖励制度,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质量工作格局。
质量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施质量强市和质量兴区、兴县战略,将质量安全与质量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绩效考评目标。在上年度的全国质量强省督查考核中,盘锦市质量基础工作水平处于全省第一梯队,以其领先优势为全省做出了贡献。
质量提升对冲了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的放缓。连续两年开展全市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创建了盘山县河蟹国家级品牌示范区和盘锦红海滩廊道、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园省级品牌示范区,开展盘锦大米、盘锦河蟹品牌价值评价工作,华锦集团、辽河石化公司、辽河重工、中蓝电子、光合水产等企业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质量品牌,推动了盘锦经济可持续发展。
质量提升促进了盘锦“三个转变”。围绕实现由盘锦制造向盘锦创造、盘锦速度向盘锦质量、盘锦产品向盘锦品牌的“三个转变”,统筹协调国家和省市长质量奖、品牌示范区、名牌产品培育创建工作。目前盘锦市2家企业获得辽宁省省长质量奖,获得辽宁名牌产品46项,认定盘锦名牌产品80项;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盘锦河豚、盘锦泥鳅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质量提升催生了盘锦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在工业领域,推动企业广泛运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提升两大主导产业的产品执行标准水平,提高主导产业、拳头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在农业领域,制定4个盘锦市农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盘锦河蟹、盘锦泥鳅、盘锦碱地柿子种养植体系标准,大洼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作为国家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项目立项,辽宁振兴生态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生猪养殖成为第八批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等。在服务业领域,双台子区建设街道铁西社区、瀚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成为全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质量提升惠及城乡百姓。全面推进“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开展诚信计量进市场、健康计量进医院、光明计量进眼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活动。加强十类产品质量提升,重点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监督检查。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同步推行“权力清单”、“一口受理”及“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最大限度释放了质监活力红利。组织“质监利剑”执法行动,加强生产源头治理整顿,坚决打击无证生产,严肃查处无证制售强制性认证产品违法行为,督促生产企业加强过程质量控制,严把质量关,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得出厂。
通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现了“三个新突破”:在加强和改善政府质量监管上实现新突破,在提高主导产业质量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在质量品牌提升上实现新突破。但还存在政府监管层面内部衔接不够、协作能力较差、互补意识不够强和市场主体追求短期或既得利益、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消费群体依法维权和识假辨假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为此今后一段时间内,质监部门将继续坚持以质量强市为中心,实施质量品牌提升战略,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盘锦转型发展步入质量时代。
一是加强改进质量监管创新管理模式。科学履行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职能,注重上下联动,持续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完善和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组织实施大范围高频率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加大稽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及侵权行为力度,促进全市产品质量的提升;全方位加强经济、社会、民生领域质量管理监督,全力做好石化及精细化工、能源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链上大中小微企业监管服务,着眼发展现代农业,始终保持对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等地标产品的监管力度不减,立足服务业提档升级强化旅游、物流、商贸业标准管理和品牌建设,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应有的保障。
二是强化品牌培育建设管理引领质量提升。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争创知名品牌,重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消费类产品品牌、新兴产业产品品牌、节能环保型产品品牌,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到2020年,市域主导产业产品、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形成以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三是夯实质量提升技术基础。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内外先进标准,提高全市标准水平。强化计量基础作用,规范全市计量检定校准市场,统筹规划全市量传溯源体系,加快重点领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突出认可认证的规范作用,围绕全市重点产业,推动节能认证,加快实施服务业认证,积极推进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做强检验检测的支撑作用,加快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四是绕质量提升转变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提高监管效能;完善行政执法管理,创新企业产品质量执法检查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已经取消、下放、精简、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做好落实、衔接和质量评估工作;大力精简审批事项前置条件,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真正实现“一口受理、一条龙审批”;对权责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省局和市政府行政审批事项调整情况及时予以更新调整,一律做到公开阳光运行。
五是增強质量意识强化质量关切。以“质量月”及质量提升行动为载体,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体责任的质量工作机制,严格实施政府质量考核,完善政府奖励制度,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质量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