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作文与生活之关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是盛行的“新材料作文”,还是当下新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从而让学生在作文时感到“不陌生”、“有话说”。二者在方向上是一致的,都非常明确地要求同学从过去那种死背作文材料的模式中走出来,学生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必须关注生活,思考人生。
  作文课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要富有生活气息,要诱发学生对生活的联想,激起学生要表现生活的写作冲动以达到“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的目的。因此,正确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得到启迪,是语文教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可忽视的新课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为作文提供绚丽缤纷的鲜活素材,从而感受到来自学生生命深处的生动而丰盈的情感和生命的真实体验呢?下面笔者就自身的教学体验与切身感受作如下三方面的浅薄之谈。
  一、用眼睛去观察生活
  很多同学认为,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平平淡淡,接触的尽是平常的小事,既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多少曲折离奇的情节,这些材料都不典型。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着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千姿百态的周围景物,春夏秋冬的自然风光,无穷无尽的生活趣事,纯真浓厚的同学情谊,真挚纯朴的亲情师恩,淳朴多彩的民风……只要我们留心身边的凡人小事、自然现象,就会发现许多的闪光点,这样平平实实的事就能给人一种清新爽朗之感。比如,朱自清《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摄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浸润着每个读者心中的绿地,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杨绛《老王》就内容来说,与老王相识,杨绛先生同情于老王的不幸;与老王相处,杨绛先生感动于老王的善良;与老王相别,杨绛先生感激于老王的告别,愧疚于自己的疏忽。杨绛先生同情老王,尊重老王,牵挂老王。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的人。他们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体悟到这些人的善良了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提醒学生要特别留意发生在身边的“凡人小事”。
  实际上,学生观察生活的过程也是积累材料、储存信息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活现于眼前。
  二、用心灵去感悟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当学生有了素材,且有了表达的欲望,是否就一定能创造出一篇佳作呢?答案显然是不能。学生的生活浸透着的全是这类平实而常被遗忘的人生世相,它积淀在记忆的深处,需要拂去灰尘,淘洗使之发光。素材总是要经过作者的分析、认识、提炼才凝聚到文章中去的,这一过程就需要靠感悟去开发、去消化、去利用。而感悟的核心就是“欣赏——感动”。所有的事物,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甚至路人的一颦一笑。学会欣赏,学会感动,唯有如此才能写出感动他人的文章。
  面对明月,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针对错过,刘心武睿智地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的生活见解;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多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慨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更主要的是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抒发了真情,才写出了发人深省的哲理性文章。
  作为我们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写出这些大家之作可能是件很难的事。那么,是不是我们真切的生活体验都不具有呢?那当然不是。所以,作为老师的我平时就注重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一人一景,一物一事都留心观察,用心体会,感悟其情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有感而发,真实真切地抒写出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用文字去描绘生活
  有的同学有好的立意,却由于欠缺细腻的表达,而使文章平淡无味,生活的内蕴缺失。他们缺少的是使生活立起来的写作技巧。教学生学会用文字绘画,可获得生动传神地再现生活的效果。比如学生写“选择”这一话题作文时,写自己酷爱篮球运动,但对日趋下降的成绩,日渐迫近的高考,他选择暂时放弃篮球,选择学习。这个题材应该说是可行的,有较强的学生生活气息。但由于该学生在写作中缺乏细腻的心里描写,使文章显得乏味。评讲时,我指导全班同学对该作进行了修改,要求为这个特定的“选择”设置一个场景,场景中有声音,有色彩,有动作,让“选择”动起来。最后经过同学们共同的努力,修改后的作文积极地调动了丰富优美的语词,景物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一系列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的运用均在学生讨论交流中产生。最终形成的修改稿远比原文生动,且增强了可读性。所以说,好作文就是缺少“折腾”。只要我们肯用心去“折腾”,文章也就不会单调,不会缺少一波三折的效果了。
  写作的源头源于生活,写作中应利用日常生活的细丝,编出意义和责任,找到充实。教者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返璞归真,从已有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挖掘美的内涵,并调动写作技巧,相信大多数的同学能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捷径。作为教师,应全方位打造“生活”作文课堂,真正走近学生的生命体验,让正处青春年华的高中生写出充满青春色彩的作文。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在当前电力系统中当保护跳闸时,一次系统中有相当大的直流分量存在,电流互感器工作在暂态过程中,只有对此有清楚的认识,才能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本文通过对铁心未饱
目的 探讨和了解广东地区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在广东省1998年全省糖尿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以直接询问法调查20-74岁人群共11742例(男5450例、女6292例)。所有调查对
2016年高考备考正紧锣密鼓的进行。如何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好复习计划,统筹兼顾,达到预期的复习目的,是高三语文老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轮复习  一、指导思想  全面复习,不遗不漏,厚实积累,拓宽视野;发展智能,提高素养;积淀文化,修炼文气;蓄养文才,提升文品。  二、主要策略  1.重视基础,全面复习。  一轮复习我们根据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从字音到写作进行全面系统
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和掌握课内的现代文阅读就已经应接不暇,实在是没有其他多余的精力来阅读古代经典文本。然而随着高考的改革,语文出题人越来越重视在高考试题中加入古代经典文本元素。因此在高中开展相应的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习古代经典文本的重要性  1.实践中出真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代经典文本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巩固学生学习到的文言文知识,学生利用平时积累的文言文知识,比如说实词、虚
图书馆是一所高校图书资料信息中心,更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图书馆流通工作总体上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诸如图书资料不全、重视不够、污
叶圣陶先生对于教育的本质有这样的论述:“把某些精要的东西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所以,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好语文最有效的方法。  第一,好的积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常积累的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能围绕所
目的 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减少前房延缓形成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2000年该院采用小梁切除术及巩膜瓣下咬切术治疗各型青光眼285眼。结
在宏观角度审视,我国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工作始终处于较为被动的境遇之中,尽管说部分教师仍旧坚持进行语法教学全方位地探索,不过在课时安排和融入模式上始终存在诸多困境。截至今天,新课改方针已经全面贯穿,可中学语法有效性教学,始终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所以说,尽快探讨出全新、高效的语法教学引导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学语法教学的实际状况  现阶段,为了系统化遏制以往语法知识的单方灌输弊端,新课改开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与发展,为其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作以适应社会产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专业群视阈下各专业如何充分
图书馆是高校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辅助机构,图书馆高效、文明和优质的服务工作是广大师生及时获取图书信息资源的重要保证。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