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凭一人之力垄断了半个台湾影坛的票房十多年,他也是被台湾影评人修理得最惨的一个导演
2008年的春节,全球华语电影市场上演了一场“双周大战”,由周星驰主演的《长江7号》和周杰伦主演的《大灌篮》难得地取得了双赢的结局。其中,《长江7号》在内地的票房已超过1.8亿元,高于3年前《功夫》1.6亿元的总票房。迟了一周上映的《大灌篮》在公映11天后票房已破亿,远远超过周杰伦去年自导自演的《不能说的秘密》。拍摄《大灌篮》的长宏影视老板吴敦已决定找周杰伦拍续集,不过,最高兴的人应该是《大灌篮》的导演朱延平。
这位近年来一度陷入低潮的“台湾首席商业导演”,终于也成功加入了“亿元导演俱乐部”,而且创下了台湾导演的影片首次于春节期间在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公映的历史纪录。
朱延平在台湾影坛曾经非常风光,自升任导演以来在商业上一帆风顺,长达十多年蝉联“台湾最卖座导演”,一度还向香港的成龙和新艺城叫板,几乎是凭一人之力垄断了半个台湾影坛的票房。然而,他也是被台湾影评人“修理”得最惨的一个导演,几乎每部影片都被骂“抄袭卓别林”或是“品味低劣”,比王晶导演在香港的境遇犹有过之。
去年,代表“最商业”的朱延平卸下台湾导演协会会长之职,接任的新会长却是代表“最艺术”的侯孝贤。改选当天,笔者以“导演协会顾问”的身份参加导演协会会员大会,看到十多名台湾新导演集体加入成为新会员,这固然是侯导在台湾影坛的号召力,但也反映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此之前不肯(甚至是不屑)加入,说明很多台湾导演内心仍有“艺术与商业对立”的意识。
台湾电影至今仍在商业市场上步履维艰,欲振乏力,跟这种偏执的创作心态多少有关系。
其实,朱延平与侯孝贤是同一辈的导演,他们都在1980年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分别为《小丑》与《就是溜溜的她》,而且都是“商业片”。事实上,在1982“台湾新电影”运动出现之前,或者精确地说,在《光阴的故事》尚未公映之前,台湾影坛尚不流行“艺术片”与“商业片”对立的说法,每个导演都认为拍电影吸引观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朱延平与侯孝贤都是做了几年场记和副导演,也写了几个剧本后,才有机会坐上了导演椅,当然一心一意想把导演椅坐稳当。于是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拍喜剧,因为喜剧是当时成本较低而又较有卖座把握的一种类型。
朱延平也不是一开始搞创作就想着要“搞笑”。他在1979年写过最出名的剧本《错误的第一步》,是一个以真人真事为本的犯罪片,曾获得第25届亚洲影展“最富伦理道德价值意义编剧奖”。只是朱延平在做导演后,看上了一个有丰富舞台戏演出经验的电视谐星许不了(艺名,台语“苦未了”的谐音),发现其具有类似卓别林的一些“江湖喜剧艺人”特质,于是干脆把许不了复制成“台湾卓别林”,拍了电影《小丑》。这个取巧之举竟大受台湾观众欢迎,朱延平一炮而红,也捧红了谐星许不了。
在台湾影坛最景气的20世纪80年代,朱延平与许不了成了最佳喜剧搭档,开始了长达5年的合作,每年以3~4部的速度在“印钞票”。直至1985年,许不了因不堪长期被黑社会压榨与世长辞(当年黑社会控制台湾娱乐圈的情况颇为严重)。
但就是这样一个“很没艺术”的人,却始终如一地紧守其电影岗位,当台湾影坛开始陷入不景气时还依然扮演起电影制片人角色,提拔一些新导演,又担任了台湾导演协会的两任会长,在任6年主办了有口皆碑的2007年“两岸三地导演会”。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和评论朱延平创作生涯的人,我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应该是对他恰当的形容。
2008年的春节,全球华语电影市场上演了一场“双周大战”,由周星驰主演的《长江7号》和周杰伦主演的《大灌篮》难得地取得了双赢的结局。其中,《长江7号》在内地的票房已超过1.8亿元,高于3年前《功夫》1.6亿元的总票房。迟了一周上映的《大灌篮》在公映11天后票房已破亿,远远超过周杰伦去年自导自演的《不能说的秘密》。拍摄《大灌篮》的长宏影视老板吴敦已决定找周杰伦拍续集,不过,最高兴的人应该是《大灌篮》的导演朱延平。
这位近年来一度陷入低潮的“台湾首席商业导演”,终于也成功加入了“亿元导演俱乐部”,而且创下了台湾导演的影片首次于春节期间在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公映的历史纪录。
朱延平在台湾影坛曾经非常风光,自升任导演以来在商业上一帆风顺,长达十多年蝉联“台湾最卖座导演”,一度还向香港的成龙和新艺城叫板,几乎是凭一人之力垄断了半个台湾影坛的票房。然而,他也是被台湾影评人“修理”得最惨的一个导演,几乎每部影片都被骂“抄袭卓别林”或是“品味低劣”,比王晶导演在香港的境遇犹有过之。
去年,代表“最商业”的朱延平卸下台湾导演协会会长之职,接任的新会长却是代表“最艺术”的侯孝贤。改选当天,笔者以“导演协会顾问”的身份参加导演协会会员大会,看到十多名台湾新导演集体加入成为新会员,这固然是侯导在台湾影坛的号召力,但也反映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此之前不肯(甚至是不屑)加入,说明很多台湾导演内心仍有“艺术与商业对立”的意识。
台湾电影至今仍在商业市场上步履维艰,欲振乏力,跟这种偏执的创作心态多少有关系。
其实,朱延平与侯孝贤是同一辈的导演,他们都在1980年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分别为《小丑》与《就是溜溜的她》,而且都是“商业片”。事实上,在1982“台湾新电影”运动出现之前,或者精确地说,在《光阴的故事》尚未公映之前,台湾影坛尚不流行“艺术片”与“商业片”对立的说法,每个导演都认为拍电影吸引观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朱延平与侯孝贤都是做了几年场记和副导演,也写了几个剧本后,才有机会坐上了导演椅,当然一心一意想把导演椅坐稳当。于是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拍喜剧,因为喜剧是当时成本较低而又较有卖座把握的一种类型。
朱延平也不是一开始搞创作就想着要“搞笑”。他在1979年写过最出名的剧本《错误的第一步》,是一个以真人真事为本的犯罪片,曾获得第25届亚洲影展“最富伦理道德价值意义编剧奖”。只是朱延平在做导演后,看上了一个有丰富舞台戏演出经验的电视谐星许不了(艺名,台语“苦未了”的谐音),发现其具有类似卓别林的一些“江湖喜剧艺人”特质,于是干脆把许不了复制成“台湾卓别林”,拍了电影《小丑》。这个取巧之举竟大受台湾观众欢迎,朱延平一炮而红,也捧红了谐星许不了。
在台湾影坛最景气的20世纪80年代,朱延平与许不了成了最佳喜剧搭档,开始了长达5年的合作,每年以3~4部的速度在“印钞票”。直至1985年,许不了因不堪长期被黑社会压榨与世长辞(当年黑社会控制台湾娱乐圈的情况颇为严重)。
但就是这样一个“很没艺术”的人,却始终如一地紧守其电影岗位,当台湾影坛开始陷入不景气时还依然扮演起电影制片人角色,提拔一些新导演,又担任了台湾导演协会的两任会长,在任6年主办了有口皆碑的2007年“两岸三地导演会”。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和评论朱延平创作生涯的人,我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应该是对他恰当的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