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报复性消费”了吗?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nh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前一阵子微博上关于“疫情过后的第一件事”的话题阅读量高达4.1亿,其中“吃火锅”获得20万个赞。然而,当人们真的兴冲冲奔去火锅店尽兴而满足地捞完一通后,一结账满脸问号:吃一顿火锅怎么这么贵?是我的胃膨胀了还是火锅店膨胀了?还没开始“报复性消费”,先经历了“报复性涨价”,或许,留给我们的选择只有“报复性工作”和“报复性攒钱”了吧。

“报复性消费”


  “报复性消费”必须有各种美食,火锅、小龙虾、红烧肉、烤鸭全部来一套!最近收到各种火锅券、烤肉券,“报复性饮食”的结果是“报复性变胖”,哈哈!@三三
  买了全套的调料品,什么面粉、酵母、泡打粉、面包糠、腌料、韩式辣酱等各种在成为“中华小当家”路上不可或缺的东西。看到美味食谱跃跃欲试时,却发现家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某一样必需调料。这样崩溃的心情,我再也不想体验了。@张宁
  听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口红会卖得很火。然而,当我兴冲冲地买了几支口红才发现,在口罩的遮挡下,口红没有丝毫意义。闺蜜提醒我,口红的保质期有三年,但色号的流行期可能只有三个月。@姚姚
  上周去北京八达岭奥特莱斯商业区逛街,发现平时傲娇的奢侈品店大打折扣依然门可罗雀,但是耐克专卖店门口却排出百米长队。我本来不想逛耐克,但手里拿着号,看着后面那么多排队的人,不买几件又觉得亏得慌。@刘

“报复性攒钱”


  住房、医疗、教育、收入没有保障的前提下怎敢消費?想要的太多,拥有的太少,心有诗和远方,奈何身无长物。偷生尚在苟且,消费心有余而力不足。@老魏
  此次疫情,让更多的人知道手握现金流的重要性,宅在家没钱,吃啥喝啥?先“报复性赚钱”,才有选择“报复性消费”还是“报复性储蓄”的权利。@且听风吟
  我想买手机,想买手表,想买手提电脑,真的是见什么想买什么。从吃到穿再到化妆品全部加入购物车,却不敢“剁手”,因为疫情让我懂得一个人得有存款。@Roy Tong

量力而为


  对于吃吃喝喝的消费,我还是小小的奢侈了一下,毕竟熬了这么久了。至于“报复性消费”还是免了,一是没那么多钱,二是也要存点钱,为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这两年家里经济不太好,能节约就节约一下吧。@Candy
  我一直不从消费上寻找快乐,所以根本说不上“报复性消费”。根据自己的情况,该干啥干啥。@阿Q
  和两个朋友专门去吃了一顿海底捞火锅,当我们三个姑娘吃到小700元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已经不配吃海底捞了。回来“报复性”买了好多火锅料,想吃什么涮什么,海底捞1人堂食(只在店内消费)花的钱,3个人在家吃得爽歪歪。@陈丽

编辑碎碎念


  最近,大多数城市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之前屡屡被提及的是否进行“报复性消费”也在这段时间有了答案。我们没等来“口红效应”,却等来了“土豆效应”。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增大,收入缩减的同时生活成本却在上升,很多人终于意识到,钱的最大用处不是让我们敷最贵的面膜、涮最丰盛的火锅,而是让我们在艰难岁月里,活下去。
其他文献
“五一”假期前一天,我站在小学门口,抱着厚厚的被褥等儿子放学。一放学,一年级的儿子撒欢儿似的跑到我前头,照例把书包丢给我。我没有接住,书包顺势落在我的脚下。儿子看了一眼吐吐舌头,丝毫没有捡起来的意思。我心里涌起一股不快,大声说:“看不到妈妈手上拿着你的被子,哪有力气再帮你拿书包?捡起来自己背!”  儿子一双圆溜溜的眼睛打量着我和地上的书包不言语。我冷静了一下,有点后悔刚才生硬的语气。或许儿子已经习
大年三十,我和丈夫带着女儿球球去乡下公公婆婆家过年。婆婆知道我们这次要住得久一点,喜得合不拢嘴,紧着张罗做好吃的。公公则带着球球浇花逗猫狗。  没一会儿,球球满脸不开心地跑回来:“妈妈,爷爷喊我狗娃子。”丈夫拍了拍她的脑袋:“没事,爷爷跟你闹着玩呢。”球球噘着嘴含着泪,还没等我说话,公公就进来又把球球哄出去了。  我扯了下丈夫:“你跟爸说别给球球取绰号了,不单影响孩子情绪,还容易让孩子自卑。”丈夫
有人说:人生是一条需要一直走下去的路,朋友只是那路边的风景。在最后一寸光阴里回顾,或许一切都只是过客,但我们总希望与那交错而过的人有某种不可切断的联系,用以证明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试图珍惜每一个擦肩,却总是在叹息后渐行渐远。  你有多少已经不再联系的同学?你有多少忘记名字的朋友?偶有一天,你想起发黄的教室里,墙皮被同桌抠出无数凹凸,你却记不起他的脸。偶有一天,你想起在喧嚣的烧烤摊前,
策划缘起  2019年4月中旬,一名17岁男孩因未处理好同学关系遭到母亲斥责,争执之间从上海卢浦大桥跳桥身亡,一时引起舆论哗然。有些人指责孩子偏执、不懂事,更多的人感慨,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盲目地要求孩子独立,并实施所谓的“挫折教育”,却从未关心过他们的内心。再联想不久前,一名自称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人士在某论坛发帖炫耀:“我本科毕业五年,全年到手52萬元,什么水平?”很多人开始疑惑:家长对孩
新型冠状病毒出没后,我们接的警都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接警都是盗窃、诈骗、寻衅滋事之类的刑事案件或治安案件,現在全部是关于口罩的问题,再就是哪家争吵、打牌,千奇百怪的警,都跟新冠肺炎有关。  正月初一,有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从封闭的小区里面翻墙跑出来,街道办巡逻人员发现后将他拉住,一测体温发现他发热。他不回去,还打人。接到街道办的报警后,我们就去了。我们也不能辨别出他有没有感染病毒,他说体温高是因为自己
周末去临城看朋友,吃过午饭回来,乘了一辆出租车,我困得都睁不开眼了,一上车就想眯会儿。司机是位三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看我困,就说:“姐,聊聊天你就不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呢,跟我说说话呗。”我笑:“好吧,你说聊啥?”  小伙子是个“话痨”,和我一路从国外聊到国内,从物价聊到房价,又聊到婚姻,自然而然就聊到了他妻子。小伙子提到妻子时脸上全是幸福的笑容,夸他妻子温柔体贴、贤惠懂事,有理财眼光。我忍不住笑
1  我小时候有一个壮举,我妈很爱跟人讲起。当时我还在上小学,我妈因为浇田的事跟村里人吵了起来,她的嗓门一向很大,骂架也从不吃亏,但对方是个大男人,把她推了一个趔趄,看热闹的人哄笑了半天。  她吃了亏,回到家越想越气。那会儿,爸爸总在外地给人盖房子,家里只有我,她带着我就去了那男人的家里。那天,妈跟人吵的什么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她的头发被抓乱了,想跳起来挠那男人的脸。我个子小,转身在院子里拣起一个三
每天埋首在电脑前和杂志、校样堆里,伴随着我们视力飞速降低的同时,我们的体重在欢快地增长。好想能偷个机会伸伸懒腰啊!这不,那天正忙得眼神游离时,编辑部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来访者——一位年过七旬的读者。老人家精神矍铄、身体康泰,他热血澎湃地点评我们的杂志、祝福我们的编辑,那种激情和活力简直让我们这些年轻后辈汗颜!不过,当读到他怀有满满爱意的点评文章时,我们焦灼的心竟然注入一股清凉的甘泉。其文如下:  今年
我一直知道我媳妇吴丽是个十分有爱心的人,尤其是对小动物,常常在路上看着人家的宠物走不动道。我开玩笑问她要不要自己养一只试试,她十分洒脱地跟我说:“我看看就好了,养那个多费钱啊,咱还得过日子呢。”听她如此为我们俩的小家打算,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只可惜好景不长。有一次,我坐在沙发上看上月花呗账单,居然高达八千多元!这里面属于我的只有七双袜子,吴丽自己添了一件衣服和一些日用品,满打满算不超过四千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因忙于事业而无暇照顾父母,选择将父母送到敬老院。客观来讲,这也是为了让父母得到更好的照顾:敬老院里有更专业的护理人员,如果突发疾病可以第一时间被发现,同时还可以结识更多的同龄朋友而不会感到孤独。但是,老年人在敬老院受伤而导致家属与敬老院之间产生纠纷的事也频频发生。那么,当和敬老院发生纠纷时,家属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呢?案例  2017年4月29日,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陈老伯被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