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改变传统城市建设中对雨水的管理方法,正在全国进行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低影响开发,本文首先阐述海绵城市对于我国建设生态社会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建设海绵城市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最后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来指出海绵城市的设计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策略;城市雨水管理;生态设施
1、前言
我国城市目前正面临水资源短缺的严重问题,因此需要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低影响开发,这是一种对于雨水的生态化管理方法,主张利用植物特性来进行管理降水,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中心环节。海绵城市不但能够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还能够为城市涵养水源,循环利用水资源,促进了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海绵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
2.1 全过程进行控制
在整个城市雨水管理中,不仅需要对于雨水源头进行控制,还要在其中转运输环节以及调节蓄水环节进行全过程的控制,这样才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中,源头控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比较小型的雨水源头控制措施;中转运输主要运用植草沟以及渗渠进行收集和运输雨水,在雨水进行运输的过程中,植入对雨水具有净化作用的植物;在调节蓄水的末端,需要建设池塘和湿地等等,这样可以比较多功能的对雨水进行调蓄,可以减少城市暴雨中产生内涝的可能性。
2.2 小范围降雨到瞬间大暴雨的控制
低影响开发主要针对的是小范围降雨,并不是针对瞬时的特大暴雨。主要强调的是雨水的慢排,如果遇到瞬时暴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就需要与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从小范围降雨到瞬间大暴雨的联合控制。城市雨水收集排放系统主要包括管道、泵站以及调蓄池等基础设施。
2.3 绿地的功能
在低影响开发技术中,主要强调通过绿地来消纳地表径流。但是我国城市的现状是绿地面积普遍比较少,一般公园中的绿地承担了居民游憩的需求,因此,在强调绿地的渗透功能的同时,要保障对于周围居民的游憩功能。在进行生态化设计时要与周边的环境进行结合,做到不但美化环境而且能够和周围生态环境相统一。
3、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
3.1 微观层面
在大多数城市中,地面主要以硬化为主。与雨水直接进行排放的粗放的管理方式不同,海绵城市主要针对的是雨水的渗透、传输以及净化各个阶段的内容,形成一种可以持续的循环利用的雨水管理形式。微观层面上的技术措施,主要有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以及嵌草砖等等,这些设施不仅具有雨水渗透和储存的功能,还具有生态美学的特点,能够美化周围的环境。
3.2 中观层面
可以把雨水排放系统与周围的园林景观进行结合设计,减少地表径流从地面建筑物或道路等硬化下垫面通过,达到循环再利用的目的,最后在排放到城市的排水管网中,这样可以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
我国已经有很多对雨水进行回收处理的方法,比较常见的是生态景观回收法和设备回收等方式。景观回收的方式主要利用现场的地形,将雨水通过已经铺设好的管道收集之后,再排放到景观的水体系统之中。这种净化方式比较贴近自然,而且有比较好的收纳效果,缺点是面积比较受限,一般应用在政府或者是公共建筑项目中,还有一些高档的住宅小区。通过设备来进行雨水收集的方法,应用比较广泛,我国长三角地区的雨水回收多采用这种方式,但是这种雨水回收方式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是水质不容易保证。有些地区雨污合流,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雨水管网中,最终收集到雨水收集装置,生活污水中含磷的成分较高,装置无法有效的去除磷杂质,如果这种生活污水进入到水体系统中,就会使得水体系统富营养化,容易滋生蓝藻,蓝藻的发生更加加剧了水质恶化的程度。第二是受到季节性降水的影响,绿化用水量经常不够用,因此绿地的经济效益逐年下降。第三是雨水收集装置在工程造价上不占有优势,投资回收的效率比较低,所以影响雨水回收装置的普及。
3.2.1绿色屋顶
建筑的屋顶是收集雨水的重要场所,因此必须要对于屋顶雨水进行控制。我们可以采用绿色屋顶、雨水桶等方式对于水进行收集;然后对地表径流进行管理,将汇集的雨水结合其他的景观设施,通过绿色植物以及砂石进行管理控制。渗透设施距离建筑物至少保持三米以上,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土壤膨胀而影响建筑物的基础,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3.2.2绿色道路
道路一般选择不透水的材料,而路面雨水径流容易夹杂污染源。我们常规的做法是在道路与绿化带之间采用侧石进行分隔,这种方式主要出于对于路基的保护,这样没有经过处理的雨水排入雨水管网。针对道路中雨水污染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来进行污染控制:(1)尽可能在景观设置中铺设透水材料,林荫道在硬化时,可以采用透水砖进行设计,车行道可以采用透水的混凝土,在进行绿化时,我们开可以采用鹅卵石进行铺装,在停车场我们可以利用此草砖这些透水材料。(2)可以在道路两侧设置植草沟,这样可以收集道路两边的地表径流。低影响开发的方法比较适合在景观性道路以及对于生态要求比较高的道路上进行。如果地面铺装采用透水材料,造价均比现在传统做法要高,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交通拥堵的主干道,因为没有经过处理的尾氣以及未经净化的水资源如果让植物吸收,就会影响植物生长,限制植物净化能力。
3.3宏观层面
在宏观层面上,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结合,同时将雨水开发系统纳入到专项规划之中,至上而下建立一整套的层次体系。
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使得收集到的雨水可以通过生态系统进行净化,然后应用到城市各个方面,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颂,章亭亭.西方国家可持续雨水系统设计的技术进展及启示[J].中国园林,2010(8):44-48.
[2]杨靖.长三角地区绿色住区适宜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策略;城市雨水管理;生态设施
1、前言
我国城市目前正面临水资源短缺的严重问题,因此需要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低影响开发,这是一种对于雨水的生态化管理方法,主张利用植物特性来进行管理降水,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中心环节。海绵城市不但能够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还能够为城市涵养水源,循环利用水资源,促进了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海绵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
2.1 全过程进行控制
在整个城市雨水管理中,不仅需要对于雨水源头进行控制,还要在其中转运输环节以及调节蓄水环节进行全过程的控制,这样才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中,源头控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比较小型的雨水源头控制措施;中转运输主要运用植草沟以及渗渠进行收集和运输雨水,在雨水进行运输的过程中,植入对雨水具有净化作用的植物;在调节蓄水的末端,需要建设池塘和湿地等等,这样可以比较多功能的对雨水进行调蓄,可以减少城市暴雨中产生内涝的可能性。
2.2 小范围降雨到瞬间大暴雨的控制
低影响开发主要针对的是小范围降雨,并不是针对瞬时的特大暴雨。主要强调的是雨水的慢排,如果遇到瞬时暴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就需要与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从小范围降雨到瞬间大暴雨的联合控制。城市雨水收集排放系统主要包括管道、泵站以及调蓄池等基础设施。
2.3 绿地的功能
在低影响开发技术中,主要强调通过绿地来消纳地表径流。但是我国城市的现状是绿地面积普遍比较少,一般公园中的绿地承担了居民游憩的需求,因此,在强调绿地的渗透功能的同时,要保障对于周围居民的游憩功能。在进行生态化设计时要与周边的环境进行结合,做到不但美化环境而且能够和周围生态环境相统一。
3、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
3.1 微观层面
在大多数城市中,地面主要以硬化为主。与雨水直接进行排放的粗放的管理方式不同,海绵城市主要针对的是雨水的渗透、传输以及净化各个阶段的内容,形成一种可以持续的循环利用的雨水管理形式。微观层面上的技术措施,主要有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以及嵌草砖等等,这些设施不仅具有雨水渗透和储存的功能,还具有生态美学的特点,能够美化周围的环境。
3.2 中观层面
可以把雨水排放系统与周围的园林景观进行结合设计,减少地表径流从地面建筑物或道路等硬化下垫面通过,达到循环再利用的目的,最后在排放到城市的排水管网中,这样可以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
我国已经有很多对雨水进行回收处理的方法,比较常见的是生态景观回收法和设备回收等方式。景观回收的方式主要利用现场的地形,将雨水通过已经铺设好的管道收集之后,再排放到景观的水体系统之中。这种净化方式比较贴近自然,而且有比较好的收纳效果,缺点是面积比较受限,一般应用在政府或者是公共建筑项目中,还有一些高档的住宅小区。通过设备来进行雨水收集的方法,应用比较广泛,我国长三角地区的雨水回收多采用这种方式,但是这种雨水回收方式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是水质不容易保证。有些地区雨污合流,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雨水管网中,最终收集到雨水收集装置,生活污水中含磷的成分较高,装置无法有效的去除磷杂质,如果这种生活污水进入到水体系统中,就会使得水体系统富营养化,容易滋生蓝藻,蓝藻的发生更加加剧了水质恶化的程度。第二是受到季节性降水的影响,绿化用水量经常不够用,因此绿地的经济效益逐年下降。第三是雨水收集装置在工程造价上不占有优势,投资回收的效率比较低,所以影响雨水回收装置的普及。
3.2.1绿色屋顶
建筑的屋顶是收集雨水的重要场所,因此必须要对于屋顶雨水进行控制。我们可以采用绿色屋顶、雨水桶等方式对于水进行收集;然后对地表径流进行管理,将汇集的雨水结合其他的景观设施,通过绿色植物以及砂石进行管理控制。渗透设施距离建筑物至少保持三米以上,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土壤膨胀而影响建筑物的基础,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3.2.2绿色道路
道路一般选择不透水的材料,而路面雨水径流容易夹杂污染源。我们常规的做法是在道路与绿化带之间采用侧石进行分隔,这种方式主要出于对于路基的保护,这样没有经过处理的雨水排入雨水管网。针对道路中雨水污染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来进行污染控制:(1)尽可能在景观设置中铺设透水材料,林荫道在硬化时,可以采用透水砖进行设计,车行道可以采用透水的混凝土,在进行绿化时,我们开可以采用鹅卵石进行铺装,在停车场我们可以利用此草砖这些透水材料。(2)可以在道路两侧设置植草沟,这样可以收集道路两边的地表径流。低影响开发的方法比较适合在景观性道路以及对于生态要求比较高的道路上进行。如果地面铺装采用透水材料,造价均比现在传统做法要高,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交通拥堵的主干道,因为没有经过处理的尾氣以及未经净化的水资源如果让植物吸收,就会影响植物生长,限制植物净化能力。
3.3宏观层面
在宏观层面上,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结合,同时将雨水开发系统纳入到专项规划之中,至上而下建立一整套的层次体系。
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使得收集到的雨水可以通过生态系统进行净化,然后应用到城市各个方面,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颂,章亭亭.西方国家可持续雨水系统设计的技术进展及启示[J].中国园林,2010(8):44-48.
[2]杨靖.长三角地区绿色住区适宜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