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嫩梢、花序、幼果等幼嫩组织。
1 危害症状
①叶片受害,最初在叶面上产生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形状不一,有时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黄褐色干枯的大型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后病斑干枯呈褐色,病叶易提早脱落。②嫩梢、卷须、叶柄、花穗梗感病,病斑初为半透明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病斑呈黄褐色至褐色、稍凹陷,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较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病梢生长停止,扭曲,严重时枯死。③幼果感病,病斑近圆形、呈灰绿色,表面生有白色霉状物,后皱缩脱落,果粒长大后感病。
2 病原与发生规律
葡萄霜霉病是南鞭毛菌亚门、卯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侵染所致。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在暖冬地区,附着在芽上和挂在树上的叶片内的菌丝体也能越冬。其卯孢子随腐烂叶片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左右。翌年春天,气温达11度时,卵孢子在小水滴中萌发,产生芽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的绿色组织上,由气孔、水孔侵入,经7-12天的潜育期,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孢子囊通常在晚间生成,清晨有露水时进行侵染,没能侵染的孢子囊暴露在阳光下数小时即失去生活力。空气湿度高、土壤湿度大,利于霜霉病的发生。降雨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孢子囊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3-28度,最适宜为15度:孢子囊萌发的温度为5-21度,最适宜为10-15度: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4度。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均需有雨水或露水。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感病程度不同,欧亚品种易感病,欧美杂交品种较抗病,美洲品种较少感病。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氮肥施用量过多,树势过旺,均利于发病。
3 防治方法
防治葡萄霜霉病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方能奏效,具体措施如下:
(1)选无滴膜。选用无滴消雾膜做设施采光面的覆盖材料,并全面覆盖地膜,降低其空气湿度,防止雾气发生,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
(2)降低湿度。调节室内的温湿度,特别在葡萄坐果以后,室温白天应快速提温至30度以上,并尽力维持在32℃,以高温低湿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孢子的萌发侵染。下午4时左右开启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使夜温维持在10-15度,空气湿度不高于85%,用低湿度抑制孢子囊和孢子的萌发,控制病害发生。
(3)果穗套袋。一般在葡萄生理落果(坐果后15-20天)后套袋。套袋时间应在晴天上午9:00-11:00和下午2:00-6:OO为宜。选定幼穗后,小心地除去附着在幼穗上的杂物,左手托住纸袋,右手撑开袋口,令袋体膨起,使袋底两角的通气放水孔张开,手执袋口下2-3厘米处,袋口向上或向下,套人果穗,套上果穗后使果柄置于袋的开口基部,然后从袋口两侧依次按“折扇”方式折叠袋口于切口处,将捆扎丝扎紧袋口于折叠处,于线口上方从连接点处撕开将捆扎丝返转90度,沿袋口旋转1周扎紧袋口,使幼穗处于袋体中央,在袋内悬空,以防止袋体磨擦果面,不要将捆扎丝缠在果柄上。
(4)药剂防治。发芽前地面、植株细致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 100倍五氯酚钠药液,铲除设施内的病原菌。发芽后每10天左右细致喷布1次杀菌保护剂,或点燃灭菌发烟弹或熏蒸剂,,具体用药可采用200-240倍少量式波尔多液,或27.12%铜高尚悬浮剂(300-400倍液),或30%绿得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绿乳铜(800倍液)等。以上药液应与10%世高(2000倍液),或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700倍液),或72%霜露速净(600倍液)等药液交替使用。或与克露发烟弹、克霜灵发烟弹、百菌清烟熏剂等交替使用。注意药品使用时,不可同一种药品连续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5)清洁田园。彻底清除落叶,细致修剪,剪净卷须、病枝、病果穗,结合施基肥深埋,以减少病源。
1 危害症状
①叶片受害,最初在叶面上产生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形状不一,有时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黄褐色干枯的大型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后病斑干枯呈褐色,病叶易提早脱落。②嫩梢、卷须、叶柄、花穗梗感病,病斑初为半透明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病斑呈黄褐色至褐色、稍凹陷,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较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病梢生长停止,扭曲,严重时枯死。③幼果感病,病斑近圆形、呈灰绿色,表面生有白色霉状物,后皱缩脱落,果粒长大后感病。
2 病原与发生规律
葡萄霜霉病是南鞭毛菌亚门、卯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侵染所致。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在暖冬地区,附着在芽上和挂在树上的叶片内的菌丝体也能越冬。其卯孢子随腐烂叶片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左右。翌年春天,气温达11度时,卵孢子在小水滴中萌发,产生芽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的绿色组织上,由气孔、水孔侵入,经7-12天的潜育期,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孢子囊通常在晚间生成,清晨有露水时进行侵染,没能侵染的孢子囊暴露在阳光下数小时即失去生活力。空气湿度高、土壤湿度大,利于霜霉病的发生。降雨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孢子囊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3-28度,最适宜为15度:孢子囊萌发的温度为5-21度,最适宜为10-15度: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4度。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均需有雨水或露水。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感病程度不同,欧亚品种易感病,欧美杂交品种较抗病,美洲品种较少感病。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氮肥施用量过多,树势过旺,均利于发病。
3 防治方法
防治葡萄霜霉病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方能奏效,具体措施如下:
(1)选无滴膜。选用无滴消雾膜做设施采光面的覆盖材料,并全面覆盖地膜,降低其空气湿度,防止雾气发生,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
(2)降低湿度。调节室内的温湿度,特别在葡萄坐果以后,室温白天应快速提温至30度以上,并尽力维持在32℃,以高温低湿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孢子的萌发侵染。下午4时左右开启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使夜温维持在10-15度,空气湿度不高于85%,用低湿度抑制孢子囊和孢子的萌发,控制病害发生。
(3)果穗套袋。一般在葡萄生理落果(坐果后15-20天)后套袋。套袋时间应在晴天上午9:00-11:00和下午2:00-6:OO为宜。选定幼穗后,小心地除去附着在幼穗上的杂物,左手托住纸袋,右手撑开袋口,令袋体膨起,使袋底两角的通气放水孔张开,手执袋口下2-3厘米处,袋口向上或向下,套人果穗,套上果穗后使果柄置于袋的开口基部,然后从袋口两侧依次按“折扇”方式折叠袋口于切口处,将捆扎丝扎紧袋口于折叠处,于线口上方从连接点处撕开将捆扎丝返转90度,沿袋口旋转1周扎紧袋口,使幼穗处于袋体中央,在袋内悬空,以防止袋体磨擦果面,不要将捆扎丝缠在果柄上。
(4)药剂防治。发芽前地面、植株细致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 100倍五氯酚钠药液,铲除设施内的病原菌。发芽后每10天左右细致喷布1次杀菌保护剂,或点燃灭菌发烟弹或熏蒸剂,,具体用药可采用200-240倍少量式波尔多液,或27.12%铜高尚悬浮剂(300-400倍液),或30%绿得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绿乳铜(800倍液)等。以上药液应与10%世高(2000倍液),或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700倍液),或72%霜露速净(600倍液)等药液交替使用。或与克露发烟弹、克霜灵发烟弹、百菌清烟熏剂等交替使用。注意药品使用时,不可同一种药品连续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5)清洁田园。彻底清除落叶,细致修剪,剪净卷须、病枝、病果穗,结合施基肥深埋,以减少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