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大学生的根本权益,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相连,因此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出了各方面的原因。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高等教育的经验对此也进行了理性思考,得到了一些结论。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
1.一些地区,高校盲目扩招,造成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近几年国家决定扩招大学生,无论从眼前解决上大学难和为国家培养足够的急需各类人才的角度,还是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科学技术水平长远目标来看,都是一项极其正确的战略决策。
然而,一项长期而伟大的战略决策的实施是以在认真调研与求证的基础上得出的社会发展与需求的实际情况为前提的。但是目前一些省份,一些高校仅仅把扩招当成发展地区经济,当成财政收入的一条捷径,不顾大学生质量,盲目扩招,不仅原有专业扩招,还快速上马新学科、新专业。这就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同时也为社会增加了负担,为社会和谐发展埋下了隐患。
2.人们对大学生就业的某些认识存在误区。“大学生”这一名词,多少年来一直闪耀着眩目的光芒。大学生在人们眼里一直是“天之骄子”。其主要原因是以前的高等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大学生占有的社会比例很小,并且只要你考上大学,一切都有国家管了,不仅包分配,工作待遇也是不错的。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一切都变了:“精英教育”变成“普及教育”、“统一分配”变成“自主择业”,这种结果与社会上许多人对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预期产生了很大的落差,就难免使这些人对一些正常现象感到不正常,人为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
3.用人单位的“实用主义人才观”影响大学生就业。大学本科教育从总体上讲是一种未来工程师(经济师等)的教育,即主要是为了毕业后从事教育管理或工程技术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而不是培养应知应会的专业人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新工作岗位,一般都有一段较长时间来适应岗位职责知识技能要求的过程,但是,由于他们基础宽厚扎实,一旦熟悉本岗位工作,将如虎添翼,具有一般工作人员无法比拟的发展潜力。他们的工作能力将迅速提高,而许多用人单位不顾这一客观事实,从“实用主义”出发,简单认为大学应届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较弱,不愿去培养他们,只想寻求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而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与思维方法已经定型,很难再有所发展。用人单位的“实用主义”人才观无论是对大学应届毕业生还是对本单位实在是一种“双输”的策略。
大学生就业观以及自身素质影响就业,大学生就业观正确与否与其能否就业密切相关
1.大学生不正确的就业观造成就业难。大学教育不仅要求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科学文化,还要求大学生对自身认识的清晰准确,以及对社会环境的不断深入了解。对自身情况的正确认识与对社会形势的准确判断,正是形成正确就业观的两个主要因素。
现在一些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更多的是夸大优点、忽视缺点。对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估计不够,对就业前景期望过高。到经济发达地区去,到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去已成为他们的主要就业目标。
2.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道德修养的缺陷成为就业绊脚石。一些大学生入学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任何文体活动、社会活动皆不参与,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极为低下。一些学生受某些社会因素影响,不认真学习,只追求自由享乐。更有甚者不加强社会道德修养,考试作弊、欠贷不还,诚信丧失。大学生这些素质的匮乏使用人单位不断慨叹,大学生素质是越来越低了。
大学生“质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本科生就业率是一所大学办学成功与否的一项关键指标,而一所大学的学科设置、教学内容、大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就业。
1.就业难易与专业有关。能否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或修订教学内容,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高低的主要表现。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求高等学校要紧跟时代步伐,主动适应用人单位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修订专业教学内容。多年不变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是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教学水平低、管理水平低的具体体现。
2.就业难易与教学质量关系密切。学生综合素质高就容易被用人单位录用,特别是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更是用人单位选择用人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学校领导应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要狠抓教学质量,当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创建各种就业渠道也很主要。
现在社会各界都认为就业难,其实只能说是在大城市就业难,而基层缺乏大量的人才,全社会各界应该各行其职、各负其责,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条件。特别是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学校,应该下大力气狠抓教学质量,重视专业设置和调整专业教学内容,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才是帮助学生就业的最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
1.一些地区,高校盲目扩招,造成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近几年国家决定扩招大学生,无论从眼前解决上大学难和为国家培养足够的急需各类人才的角度,还是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科学技术水平长远目标来看,都是一项极其正确的战略决策。
然而,一项长期而伟大的战略决策的实施是以在认真调研与求证的基础上得出的社会发展与需求的实际情况为前提的。但是目前一些省份,一些高校仅仅把扩招当成发展地区经济,当成财政收入的一条捷径,不顾大学生质量,盲目扩招,不仅原有专业扩招,还快速上马新学科、新专业。这就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同时也为社会增加了负担,为社会和谐发展埋下了隐患。
2.人们对大学生就业的某些认识存在误区。“大学生”这一名词,多少年来一直闪耀着眩目的光芒。大学生在人们眼里一直是“天之骄子”。其主要原因是以前的高等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大学生占有的社会比例很小,并且只要你考上大学,一切都有国家管了,不仅包分配,工作待遇也是不错的。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一切都变了:“精英教育”变成“普及教育”、“统一分配”变成“自主择业”,这种结果与社会上许多人对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预期产生了很大的落差,就难免使这些人对一些正常现象感到不正常,人为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
3.用人单位的“实用主义人才观”影响大学生就业。大学本科教育从总体上讲是一种未来工程师(经济师等)的教育,即主要是为了毕业后从事教育管理或工程技术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而不是培养应知应会的专业人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新工作岗位,一般都有一段较长时间来适应岗位职责知识技能要求的过程,但是,由于他们基础宽厚扎实,一旦熟悉本岗位工作,将如虎添翼,具有一般工作人员无法比拟的发展潜力。他们的工作能力将迅速提高,而许多用人单位不顾这一客观事实,从“实用主义”出发,简单认为大学应届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较弱,不愿去培养他们,只想寻求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而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与思维方法已经定型,很难再有所发展。用人单位的“实用主义”人才观无论是对大学应届毕业生还是对本单位实在是一种“双输”的策略。
大学生就业观以及自身素质影响就业,大学生就业观正确与否与其能否就业密切相关
1.大学生不正确的就业观造成就业难。大学教育不仅要求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科学文化,还要求大学生对自身认识的清晰准确,以及对社会环境的不断深入了解。对自身情况的正确认识与对社会形势的准确判断,正是形成正确就业观的两个主要因素。
现在一些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更多的是夸大优点、忽视缺点。对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估计不够,对就业前景期望过高。到经济发达地区去,到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去已成为他们的主要就业目标。
2.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道德修养的缺陷成为就业绊脚石。一些大学生入学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任何文体活动、社会活动皆不参与,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极为低下。一些学生受某些社会因素影响,不认真学习,只追求自由享乐。更有甚者不加强社会道德修养,考试作弊、欠贷不还,诚信丧失。大学生这些素质的匮乏使用人单位不断慨叹,大学生素质是越来越低了。
大学生“质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本科生就业率是一所大学办学成功与否的一项关键指标,而一所大学的学科设置、教学内容、大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就业。
1.就业难易与专业有关。能否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或修订教学内容,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高低的主要表现。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求高等学校要紧跟时代步伐,主动适应用人单位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修订专业教学内容。多年不变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是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教学水平低、管理水平低的具体体现。
2.就业难易与教学质量关系密切。学生综合素质高就容易被用人单位录用,特别是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更是用人单位选择用人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学校领导应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要狠抓教学质量,当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创建各种就业渠道也很主要。
现在社会各界都认为就业难,其实只能说是在大城市就业难,而基层缺乏大量的人才,全社会各界应该各行其职、各负其责,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条件。特别是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学校,应该下大力气狠抓教学质量,重视专业设置和调整专业教学内容,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才是帮助学生就业的最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