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 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6_047 8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6.35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的最 有效措施[1,2]。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46例发病时间在6h内的ST段抬高 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在溶栓前后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 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41~76(58.2±3.6)岁,发病6h内就 诊,均符合STEMI诊断标准[3],无溶栓禁忌症。梗死部位:前壁、前间壁18例,广 泛前壁8例,下壁10例,前壁合并高侧壁6例,前壁合并下壁2例,下壁合并右室2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静脉给药溶栓法:根据医嘱将尿激酶120~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 中静脉滴注,按要求30min内输完。溶栓前给肠溶阿司匹林300mg口服,溶栓后24~48小时要 给予抗凝治疗,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连用5~7天。
1.3 溶栓疗效判断: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临床指标[4]判断再通。
2 护理与康复指导
2.1 溶栓前准备:所有患者入院后,记录18导联心电图以备溶栓后对比,绝对卧床休息、 吸氧、心电监护,在患者进行无创血压检测的对侧上肢快速建立双静脉通道,其中一条选择 较大的血管,以确保溶栓药物按时输入;另一条可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方便补液及加用 其它抢救治疗药物。尽快准备溶栓药物。用药前急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指标及血 型。给肠溶阿司匹林300mg口服。
2.2 溶栓过程的护理配合:
2.2.1 症状及体征观察:经常询问患者胸痛情况,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皮下、口腔黏膜 出血、鼻腔出血、黑便、血尿、呕血等出血倾向,如有出血现象,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并适当备用止血剂,大出血时即停溶栓治疗。
2.2.2 生命体征监测:在血栓溶解、冠状动脉血流再通的瞬间,心率、心律、血压的变 化明显。因此需连续心电监护,掌握心电动态的变化,同时做好心电图记录。严密监测生命 体征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准备抗心律失常药物及除颤器、体外起搏等,随时抢救。
2.3 溶栓治疗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溶栓后0.5h、1h、2h、4h各描记心 电图1次,以了解ST段改变情况,同时抽血做血清酶学检测。饮食要低脂,少食多餐,以免 增加心脏负担。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适当使用润肠通便药物。排便时禁止用力过猛,护士 应在床旁观察心电、血压的变化。
2.4 并发症及其处理:(1)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溶栓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以室性心律失常多 见,表现为舒张中晚期室性早搏。本组7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成对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给予利多卡因或胺碘酮静脉滴注后早搏消失;2例室颤通过电击除颤恢复窦律。(2)出血:尿激酶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护士应密切观察患 者的皮肤、黏膜、尿中有无出血现象。本组9例出现皮下瘀斑或黏膜轻微渗血,无脑出血及 内脏出血。(3)低血压: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在溶栓进行时(约30min),每10min测量血压1次, 溶栓结束后3h内,每30min测量1次,之后每小时测量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 间。(4)心力衰竭:维持静脉通道至病情稳定,保持必要的营养和液体量,正确记录24h的液体出 入量,控制输液速度及量,注意观察心率、尿量等,防止造成心力衰竭。在护理中发现以下 因素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一天之内体重增加1kg以上,足踝、足背、下腿、手有水肿的现 象,卧床患者身体底部、阴囊有水肿现象,气促或呼吸喘音,脉搏增快或不规律,胸部觉得 有压迫感。
3 结果
对46例AMI早期溶栓治疗实施临床护理后,45例(97.8%)患者溶栓成功,其中9例病人出现轻 微皮下或黏膜出血,未处理自动止血;7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成对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给予利多卡因或胺碘酮静脉滴注后早搏消失;2例出现室颤,电击除颤成功,本组4例出现低 血压,经静脉滴注多巴胺后血压迅速恢复正常。1例广泛前壁心梗溶栓无效最终死于严重心 力衰竭。
4 康复护理与健康教育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梗死面积大小、有无并发症决定康复治疗的时间。康复治疗期间,强 调所有活动都要有护士在场,在治疗前后了解是否出现胸痛或胸痛症状加重,并在活动前后 查血压、心电图。在进行康复治疗时,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并指导康复治疗。由于AMI患者急性期主要情绪障碍是紧张、焦虑,患者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应激对病情反复发作起 着重要作用[5]。早期护士应加强巡视,给予心理支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肌梗死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坚定信心,争取完全康复。出院前护士应向患者介绍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简易急救措施, 定期复查。
综上所述,通过对46例STEMI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做好溶栓前的准备工作,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护理,对患者康复期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指 导和有计划的康复锻炼,是目前保证疗效、帮助患者生理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措 施。
参考文献
[1]马艳霞,张杰.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外溶栓治疗[J].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5,32(3):157.
[2]刘强,赵玉铁,余晓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AMI疗效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1998,4(4):167.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6,24(5):318-329.
[5]王玉玲,秦力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阶梯心理康复护理程序的研究[J].中华护 理杂志,2000,35(6):373.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 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6_047 8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6.35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的最 有效措施[1,2]。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46例发病时间在6h内的ST段抬高 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在溶栓前后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 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41~76(58.2±3.6)岁,发病6h内就 诊,均符合STEMI诊断标准[3],无溶栓禁忌症。梗死部位:前壁、前间壁18例,广 泛前壁8例,下壁10例,前壁合并高侧壁6例,前壁合并下壁2例,下壁合并右室2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静脉给药溶栓法:根据医嘱将尿激酶120~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 中静脉滴注,按要求30min内输完。溶栓前给肠溶阿司匹林300mg口服,溶栓后24~48小时要 给予抗凝治疗,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连用5~7天。
1.3 溶栓疗效判断: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临床指标[4]判断再通。
2 护理与康复指导
2.1 溶栓前准备:所有患者入院后,记录18导联心电图以备溶栓后对比,绝对卧床休息、 吸氧、心电监护,在患者进行无创血压检测的对侧上肢快速建立双静脉通道,其中一条选择 较大的血管,以确保溶栓药物按时输入;另一条可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方便补液及加用 其它抢救治疗药物。尽快准备溶栓药物。用药前急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指标及血 型。给肠溶阿司匹林300mg口服。
2.2 溶栓过程的护理配合:
2.2.1 症状及体征观察:经常询问患者胸痛情况,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皮下、口腔黏膜 出血、鼻腔出血、黑便、血尿、呕血等出血倾向,如有出血现象,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并适当备用止血剂,大出血时即停溶栓治疗。
2.2.2 生命体征监测:在血栓溶解、冠状动脉血流再通的瞬间,心率、心律、血压的变 化明显。因此需连续心电监护,掌握心电动态的变化,同时做好心电图记录。严密监测生命 体征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准备抗心律失常药物及除颤器、体外起搏等,随时抢救。
2.3 溶栓治疗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溶栓后0.5h、1h、2h、4h各描记心 电图1次,以了解ST段改变情况,同时抽血做血清酶学检测。饮食要低脂,少食多餐,以免 增加心脏负担。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适当使用润肠通便药物。排便时禁止用力过猛,护士 应在床旁观察心电、血压的变化。
2.4 并发症及其处理:(1)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溶栓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以室性心律失常多 见,表现为舒张中晚期室性早搏。本组7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成对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给予利多卡因或胺碘酮静脉滴注后早搏消失;2例室颤通过电击除颤恢复窦律。(2)出血:尿激酶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护士应密切观察患 者的皮肤、黏膜、尿中有无出血现象。本组9例出现皮下瘀斑或黏膜轻微渗血,无脑出血及 内脏出血。(3)低血压: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在溶栓进行时(约30min),每10min测量血压1次, 溶栓结束后3h内,每30min测量1次,之后每小时测量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 间。(4)心力衰竭:维持静脉通道至病情稳定,保持必要的营养和液体量,正确记录24h的液体出 入量,控制输液速度及量,注意观察心率、尿量等,防止造成心力衰竭。在护理中发现以下 因素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一天之内体重增加1kg以上,足踝、足背、下腿、手有水肿的现 象,卧床患者身体底部、阴囊有水肿现象,气促或呼吸喘音,脉搏增快或不规律,胸部觉得 有压迫感。
3 结果
对46例AMI早期溶栓治疗实施临床护理后,45例(97.8%)患者溶栓成功,其中9例病人出现轻 微皮下或黏膜出血,未处理自动止血;7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成对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给予利多卡因或胺碘酮静脉滴注后早搏消失;2例出现室颤,电击除颤成功,本组4例出现低 血压,经静脉滴注多巴胺后血压迅速恢复正常。1例广泛前壁心梗溶栓无效最终死于严重心 力衰竭。
4 康复护理与健康教育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梗死面积大小、有无并发症决定康复治疗的时间。康复治疗期间,强 调所有活动都要有护士在场,在治疗前后了解是否出现胸痛或胸痛症状加重,并在活动前后 查血压、心电图。在进行康复治疗时,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并指导康复治疗。由于AMI患者急性期主要情绪障碍是紧张、焦虑,患者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应激对病情反复发作起 着重要作用[5]。早期护士应加强巡视,给予心理支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肌梗死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坚定信心,争取完全康复。出院前护士应向患者介绍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简易急救措施, 定期复查。
综上所述,通过对46例STEMI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做好溶栓前的准备工作,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护理,对患者康复期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指 导和有计划的康复锻炼,是目前保证疗效、帮助患者生理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措 施。
参考文献
[1]马艳霞,张杰.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外溶栓治疗[J].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5,32(3):157.
[2]刘强,赵玉铁,余晓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AMI疗效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1998,4(4):167.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6,24(5):318-329.
[5]王玉玲,秦力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阶梯心理康复护理程序的研究[J].中华护 理杂志,2000,35(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