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在天津举行

来源 :中国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riv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八7次学术讨论会于l994年8月15日至17日在天津市南开大学举行。这次年会适逢中国音韵学会名誉会长周祖谟先生和顾问邢公畹先生八十华诞,为了表彰两位先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大会开幕式为两位先生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寿庆。周祖谟先生满怀深情地回顾了自己一生的治学经历,邢公畹先生也作了热情洋溢的简短发言。
其他文献
<正> 《说文解字》曰:"椵,椵木,可作床几。从木,叚声,读若贾。"段注:"床,锴本作伏,疑误。释木曰:(木废),椵。本草陶隐居说人参曰,高丽人作人参赞曰:‘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椵树相寻。’椵树,叶似桐,甚大,阴广。图经亦言人参春生苗,多于深山背阴,近椵漆下润湿处,是则椵为大木,故材可床几。郭云:子大如孟者,未知是不也。古雅切,五部。(1981年版,244页) 笔者认为,"高丽人作人参赞"中的"椵"(音贾)应是"椴"(音段)。因为我国东北长白山地根本不产"椵的"
<正> 一、确定"古汉语"概念与范围,区分"古代汉语"与"古汉语""古代汉语"是跟"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古汉语"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阶段,一个部分,是指在先秦至两汉口语基础上产生的"文言",不包括汉代以后产生的另一种书面语——"古白话"。"古汉语"概念、范围确定后,关于古汉语语法体系问题才好谈。二、树立两种词类概括分类标准,区分句法功能标准的三分法与词汇意义标准的二分(实词、虚词)法①汉语词类传统办法是分实词、虚词两类。这是我国古代语文学家的贡献,我
<正> 一等义成语的界说凡意义相等、用法相同的成语,叫做等义成语。例如:"闭门谢客"与"杜门谢客",二者虽有一个语素不同但意义、用法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都能相互调换,是一组等义成语。"瑕瑜互见"与"瑜瑕互见",二者虽语素次序不同,但意义、用法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都能相互调换,是一组等义成语。"谈今论古"与"谈古说今",二者虽语素有更换,语序有变化,但意义、用法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都能相互调换,也是一组等义成语。等义成语大多数都是成对的。但也有不少是包含三个以上成语的。例
<正> "八",《辞海》以"数目,七加一所得"释之,《辞源》亦仅云"数词",未索"八"字义之源,《汉语大字典》则以分开、数词、象声词、姓四义释之,其他辞书释"八"之义均未出于此。《说文·八部》:"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依《说文》这个解释,"八"当为象形字。那么,它究竟象何物呢。《说文》却没有说。吴泽顺先生在《玄鸟生商新解》(《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3期)一文中有一段论述涉及"八"字的含义,现摘录于下:
<正> 古汉语中的数词,有一些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表示虚数的,如三、五、七、九。此外还有"八",它单用或是与其他数词组合成以它为尾数的数词,这些数词多表虚数,具有数量多、程度深等意思。例如:李二汉刚掀酒罐,就觉醉意已有八分了。(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用例)此处言醉意之深。现代口语中,对某事把握大,就说:八成已如何如何。办事不顺利,则常说:"倒了八辈子霉了。"这里的"八"都是虚数,含有"多"义。"十八"也能表虚数,我们常说:"女大十八变。"中国的风景点也有以"十八"命
<正> 由中山大学、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广东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纪念容庚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8月21日至25日在广州、东完两地隆重举行。容庚(1894—1983),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古文字学家,毕生致力于金文和商周青铜器的综合研究。其代表作《金文编》和《商周彝器通考》等,是当代研治古
<正> 本文通过几种格式的非自足句向自足句的转化来讨论影响汉语句子自足的语言形式。在讨论之前先做几点说明: l.一个句子是否自足与行为类型和会话情境等语用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当我们陈述一件事情时,光说"李强进来"是站不住的,必须有后续句,说明李强进来后怎么样(如"李强进来,把桌子上的饭菜吃了个精光")。但在发出一个命令时,说声"李强进来!"就是一个语意
<正> 汉语的疑问句有自己的独特特点,其中的选择问句更具特色。对于现代汉语的整个疑问句系统,专家们作过深入的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85年,朱德熙先生在《中国语文》第1期上发表了《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从方言追溯到历史,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近年来,一些同志对近代汉语某个阶段或某部作品的疑问句也作过一些观察分析,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是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成书于明代,较为接近当时口语的
<正> 提出"自"字的虚义之用始于刘淇《助字辨略》。后来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先生《开明文言读本》"导言"介绍虚字"自",第四种用法是:"附在‘故’‘正’‘终’‘犹’等副词后,本身无显明意义(此儿故自可人;正自不易言;终自有尽时)。"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明确论证了"自"和"复"的词尾性质、起源演变、构词数量及分布规律。1993年第2期《中国语文》发表姚振武先生《关于中古汉语的"自"和"复"》,对词尾说提出了完全否定的意见。本文拟就"自"字同姚文
<正> 由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辞书学会承办的中国辞书奖日前已宣布设立,第一届中国辞书奖将在1995年评定。中国辞书奖是我国辞书、工具书专业奖的最高奖。凡获得中国辞书奖一等奖者,即获得国家图书奖的送评资格,并不占用出版单位国家图书奖的送评数额。中国辞书奖第一届评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