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以来欧洲乐坛盛行的标题音乐曾深刻地影响了我国近现代的音乐创作。“五·四”以来,我国的专业创作大多是标题音乐作品,这种传统沿袭至今。标题音乐通俗易懂,它所体现出的大众意识相对要比非标题音乐强烈得多。
一、两种不同的音乐美学观
音乐作品需不需要标题?这是古今中外多年以来一直争论的一个美学问题。在国外,以十九世纪德国作曲家舒曼、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标题音乐学派,一直用他们的美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来证实标题音乐的价值。舒曼强调音乐是感情的表现,把感情提高到音乐艺术的首位。他坚决反对将音乐同现实生活隔绝开来的论调。李斯特也强调音乐作品需要用文字来确立标题,他所创作的13首交响诗每一首都是有标题的。与此相反的观点是以德国音乐学家汉斯利克为代表的音乐美学学派。他认为:情感表现完全不是音乐的职能,音乐的美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音乐同音乐之外的思想范围无关。他的最终结论是:“音乐的内容只是乐音运动的形式”。
在中国,对音乐能不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音乐需不需要用标题来说明的问题也已经争论了一、两千年。笔者支持儒家关于音乐能表达人的感情的美学理论,但过分强调乐与政通的说法却有些片面性。至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的论点则属于唯心主义范畴。
笔者认为:标题音乐创作有着巨大的优越性,特别是从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和音乐教育功能的需要,应该提倡标题音乐创作。我们在推崇标题音乐的同时并不否认无标题音乐,即所谓“纯音乐”作品的存在;也不否认那些从事无标题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对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但对于有的理论家完全否认音乐能够表现生活,特别是否定能够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的观点持相反态度。
标题音乐的倡导者李斯特给标题音乐下的定义:“作曲家写在纯器乐曲前面的一段通俗易解的话。作曲家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听音乐的人任意解释自己的曲子。”李斯特对标题音乐所下的定义只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如果从广义的概念上讲,一切声乐作品,包括独唱歌曲、群众歌曲、合唱曲、清唱剧、电影配乐、话剧配乐、舞剧音乐等等都应属于标题音乐的范畴。音乐的标题可以根据作曲家自己的构想来拟定,也可以取材于文学、戏剧、美术等作品。但有些作品的题目,看似标题,例如《F大调弦乐四重奏》、《c小调交响曲》、《夜深沉》、《老六板》等则不属于标题音乐的范畴。它是用来说明作品的调式、调性、曲牌、板式和体裁形式的。
多少年来,中国人创作的《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百鸟朝凤》、《梁祝》等著名的有标题乐曲家喻户晓,从来没有人对这些有标题的作品提出过异议。有什么理由能够否认标题的合理性呢?在法国,从17世纪的库普兰、拉莫到20世纪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音乐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有标题的。
二、标题音乐作品的特殊性
标题音乐作品不同于文学、美术、戏剧作品,有它自己的特殊性。音乐作品属于听觉艺术。主要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各种形象,表达各种感情。音乐艺术则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相对局限性。我所说的音乐艺术主要是指无歌词的音乐作品。由于音乐艺术是通过声音来表达的,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对某一形象做非常细致、具体的描写,更不能像美术、摄影作品那样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再现。这种抽象性和相对局限性正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给听众留下了巨大的联想空间,每个听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去捕捉音乐艺术表现的各种事物和人物形象。这种联想和捕捉过程当然是因人而异的。为了给听众限定或提供一个联想和捕捉的范围,所以李斯特建议在乐曲前面写一段通俗易解的话,使乐曲变为标题音乐。而某些认为音乐是无内容、无哀乐的艺术理论家则利用听众的不同联想差距来否定音乐具有表达生活内容和人类感情的艺术功能,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退一步讲,就算人们的联想各不相同,但对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和感受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就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能起到而别的艺术所起不到的作用。
三、标题音乐的社会功能
无论是标题音乐还是非标题音乐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在多数情况下标题音乐的社会功能指向更明确一些。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教育功能、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医疗功能、陶冶功能、娱乐功能、文化交流功能和智力开发功能等等,其中主要是教育、政治、陶冶和娱乐功能。
早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认为:“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荀子在这里主要强调音乐的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
公元前四百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主张: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之外,还要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他主要是强调音乐的教育功能。至于音乐的军事功能,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中的垓下战役。张良、韩信用四面楚歌瓦解了项羽军队的士气,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近代史中的法国大革命,著名的《马赛曲》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和《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都在战争中极大地鼓舞了当年的八路军和后来的人民解放军的士气。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注意到用音乐学习来开发儿童的智力。为了让儿童能理解音乐的内容,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将每首练习曲都给予文字标题。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作曲家汤普森,他用标题音乐来引导儿童学习各种类型的音乐。由此可见,标题音乐的教育功能与非标题音乐比较起来影响更大,其主要原因是标题音乐能够直接和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特别是能够使儿童通过学习音乐而启发他们对各种事物的联想,更能引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避免学习过程的理由。
一、两种不同的音乐美学观
音乐作品需不需要标题?这是古今中外多年以来一直争论的一个美学问题。在国外,以十九世纪德国作曲家舒曼、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标题音乐学派,一直用他们的美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来证实标题音乐的价值。舒曼强调音乐是感情的表现,把感情提高到音乐艺术的首位。他坚决反对将音乐同现实生活隔绝开来的论调。李斯特也强调音乐作品需要用文字来确立标题,他所创作的13首交响诗每一首都是有标题的。与此相反的观点是以德国音乐学家汉斯利克为代表的音乐美学学派。他认为:情感表现完全不是音乐的职能,音乐的美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音乐同音乐之外的思想范围无关。他的最终结论是:“音乐的内容只是乐音运动的形式”。
在中国,对音乐能不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音乐需不需要用标题来说明的问题也已经争论了一、两千年。笔者支持儒家关于音乐能表达人的感情的美学理论,但过分强调乐与政通的说法却有些片面性。至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的论点则属于唯心主义范畴。
笔者认为:标题音乐创作有着巨大的优越性,特别是从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和音乐教育功能的需要,应该提倡标题音乐创作。我们在推崇标题音乐的同时并不否认无标题音乐,即所谓“纯音乐”作品的存在;也不否认那些从事无标题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对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但对于有的理论家完全否认音乐能够表现生活,特别是否定能够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的观点持相反态度。
标题音乐的倡导者李斯特给标题音乐下的定义:“作曲家写在纯器乐曲前面的一段通俗易解的话。作曲家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听音乐的人任意解释自己的曲子。”李斯特对标题音乐所下的定义只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如果从广义的概念上讲,一切声乐作品,包括独唱歌曲、群众歌曲、合唱曲、清唱剧、电影配乐、话剧配乐、舞剧音乐等等都应属于标题音乐的范畴。音乐的标题可以根据作曲家自己的构想来拟定,也可以取材于文学、戏剧、美术等作品。但有些作品的题目,看似标题,例如《F大调弦乐四重奏》、《c小调交响曲》、《夜深沉》、《老六板》等则不属于标题音乐的范畴。它是用来说明作品的调式、调性、曲牌、板式和体裁形式的。
多少年来,中国人创作的《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百鸟朝凤》、《梁祝》等著名的有标题乐曲家喻户晓,从来没有人对这些有标题的作品提出过异议。有什么理由能够否认标题的合理性呢?在法国,从17世纪的库普兰、拉莫到20世纪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音乐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有标题的。
二、标题音乐作品的特殊性
标题音乐作品不同于文学、美术、戏剧作品,有它自己的特殊性。音乐作品属于听觉艺术。主要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各种形象,表达各种感情。音乐艺术则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相对局限性。我所说的音乐艺术主要是指无歌词的音乐作品。由于音乐艺术是通过声音来表达的,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对某一形象做非常细致、具体的描写,更不能像美术、摄影作品那样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再现。这种抽象性和相对局限性正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给听众留下了巨大的联想空间,每个听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去捕捉音乐艺术表现的各种事物和人物形象。这种联想和捕捉过程当然是因人而异的。为了给听众限定或提供一个联想和捕捉的范围,所以李斯特建议在乐曲前面写一段通俗易解的话,使乐曲变为标题音乐。而某些认为音乐是无内容、无哀乐的艺术理论家则利用听众的不同联想差距来否定音乐具有表达生活内容和人类感情的艺术功能,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退一步讲,就算人们的联想各不相同,但对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和感受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就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能起到而别的艺术所起不到的作用。
三、标题音乐的社会功能
无论是标题音乐还是非标题音乐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在多数情况下标题音乐的社会功能指向更明确一些。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教育功能、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医疗功能、陶冶功能、娱乐功能、文化交流功能和智力开发功能等等,其中主要是教育、政治、陶冶和娱乐功能。
早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认为:“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荀子在这里主要强调音乐的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
公元前四百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主张: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之外,还要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他主要是强调音乐的教育功能。至于音乐的军事功能,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中的垓下战役。张良、韩信用四面楚歌瓦解了项羽军队的士气,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近代史中的法国大革命,著名的《马赛曲》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和《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都在战争中极大地鼓舞了当年的八路军和后来的人民解放军的士气。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注意到用音乐学习来开发儿童的智力。为了让儿童能理解音乐的内容,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将每首练习曲都给予文字标题。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作曲家汤普森,他用标题音乐来引导儿童学习各种类型的音乐。由此可见,标题音乐的教育功能与非标题音乐比较起来影响更大,其主要原因是标题音乐能够直接和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特别是能够使儿童通过学习音乐而启发他们对各种事物的联想,更能引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避免学习过程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