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宣传教育新阵地,发源于上海的“易班”平台以其实名、便捷、高效赢得了师生的青睐。文章从易班平台的特征出发,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基于易班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易班;新媒体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7-0008-01
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体现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近年来,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发展,如何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运用大学生青睐的易班开展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现结合教育实践,对易班的概念、基于易班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及有效措施进行探讨。
易班,英文名为E-Class,是面向高校师生的虚拟化网络平台。易班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主要通过班级社区、论坛、博客、微博等提高大学生的互动性,并支持手机APP浏览,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能够促进“实现教育梦想”目标的达成。
易班平台目前主要有学院、二级学院、班级主页及公众平台,主要模块包括动态签到、相册资料库、群组、公共平台、轻应用快搭、应用、应用广场、优课等。学生可以在易班手机APP上实现即时动态分享,实现资源互动与分享,能够促进师生交流。
(1)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在校大学生主要是95后和00后。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青春晚期,其内心冲突主要为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行为特点方面,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他们渴望独立,具有较强的反叛意识,张扬个性,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大多处在“6 1”家庭的庇护下,抗挫能力差,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第二,情感特点方面,情绪外显化与情绪心境化并存。大多数学生情绪外显且张扬,一部分学生基于“信任对不信任”的心理冲突,难以向他人敞开心扉,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第三,认知特点方面,善恶分明与叛逆意识并存。大多95后和00后善恶意识分明,他们敢爱敢恨,果敢直接,但由于社会阅历少,往往对社会现象或自身发展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容易一意孤行。
(2)易班平台的优势。第一,相对完善的功能模块。易班的主要模块包括动态签到、相册资料库、群组、公共平台、轻应用快搭、应用、应用广场、优课等。这些模块基本可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需求,如签到分享学习生活感悟、班级心理健康活动照片上传、利用群组讨论交流、利用公共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活动、利用优课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第二,严格的实名认证机制。易班新媒体平台有严格的身份审核机制,学生进入易班必须用学院、班级、学号、姓名进行多重认证,这不仅能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而且能净化网络运营环境。第三,主流价值观和舆论舆情引导。易班新媒体平台能够对高校师生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傳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舆情引导,使广大师生在宣传正能量的氛围中和谐沟通。
在易班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和途径。秉承“助人自助,心有芬芳”的心理健康教育宗旨建设易班平台时,一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具有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的教师和辅导员担任指导老师。二要扩大宣传,举办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增加易班使用粘性。三要深化内容建设,使心理健康教育适时、实时,分阶段、分层次地开辟新栏目和新内容。
(1)心理知识普及。在易班平台上,可通过每日动态签到普及心理基本知识,通过相册视频推送学生喜欢的心理趣味图片和影像资料,通过优课分享知名心理专家的心理健康课程,以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度。
(2)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需密切关注学生动态,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可以利用易班平台组建心理健康互动群,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特殊学生一对一咨询等活动,还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辅导和有针对性的个体辅导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3)团体心理组织建设。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团体辅导体现了心理健康“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原则。可以通过易班公共平台、轻应用快搭等,建立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站。前期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建立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认识,中期通过应用广场等的搭建举办团体辅导实践活动,后期通过群组搭建讨论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参加团体辅导的感受,深化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的认识。
(4)情绪宣泄指导。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情绪又称“心理垃圾”,合理地进行情绪宣泄有益身心健康。可以通过易班搭建游戏和留言讨论平台,如“曼陀罗绘画”“心灵涂鸦”“一起来吐槽”等,帮助学生缓解不良情绪,释放压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高晓霞,刘敏娟.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03).
[2]蒋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提高易班大学生用户粘性的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关键词:易班;新媒体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7-0008-01
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体现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近年来,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发展,如何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运用大学生青睐的易班开展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现结合教育实践,对易班的概念、基于易班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及有效措施进行探讨。
一、易班简介
易班,英文名为E-Class,是面向高校师生的虚拟化网络平台。易班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主要通过班级社区、论坛、博客、微博等提高大学生的互动性,并支持手机APP浏览,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能够促进“实现教育梦想”目标的达成。
易班平台目前主要有学院、二级学院、班级主页及公众平台,主要模块包括动态签到、相册资料库、群组、公共平台、轻应用快搭、应用、应用广场、优课等。学生可以在易班手机APP上实现即时动态分享,实现资源互动与分享,能够促进师生交流。
二、基于易班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在校大学生主要是95后和00后。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青春晚期,其内心冲突主要为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行为特点方面,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他们渴望独立,具有较强的反叛意识,张扬个性,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大多处在“6 1”家庭的庇护下,抗挫能力差,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第二,情感特点方面,情绪外显化与情绪心境化并存。大多数学生情绪外显且张扬,一部分学生基于“信任对不信任”的心理冲突,难以向他人敞开心扉,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第三,认知特点方面,善恶分明与叛逆意识并存。大多95后和00后善恶意识分明,他们敢爱敢恨,果敢直接,但由于社会阅历少,往往对社会现象或自身发展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容易一意孤行。
(2)易班平台的优势。第一,相对完善的功能模块。易班的主要模块包括动态签到、相册资料库、群组、公共平台、轻应用快搭、应用、应用广场、优课等。这些模块基本可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需求,如签到分享学习生活感悟、班级心理健康活动照片上传、利用群组讨论交流、利用公共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活动、利用优课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第二,严格的实名认证机制。易班新媒体平台有严格的身份审核机制,学生进入易班必须用学院、班级、学号、姓名进行多重认证,这不仅能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而且能净化网络运营环境。第三,主流价值观和舆论舆情引导。易班新媒体平台能够对高校师生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傳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舆情引导,使广大师生在宣传正能量的氛围中和谐沟通。
三、基于易班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在易班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和途径。秉承“助人自助,心有芬芳”的心理健康教育宗旨建设易班平台时,一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具有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的教师和辅导员担任指导老师。二要扩大宣传,举办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增加易班使用粘性。三要深化内容建设,使心理健康教育适时、实时,分阶段、分层次地开辟新栏目和新内容。
(1)心理知识普及。在易班平台上,可通过每日动态签到普及心理基本知识,通过相册视频推送学生喜欢的心理趣味图片和影像资料,通过优课分享知名心理专家的心理健康课程,以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度。
(2)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需密切关注学生动态,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可以利用易班平台组建心理健康互动群,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特殊学生一对一咨询等活动,还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辅导和有针对性的个体辅导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3)团体心理组织建设。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团体辅导体现了心理健康“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原则。可以通过易班公共平台、轻应用快搭等,建立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站。前期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建立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认识,中期通过应用广场等的搭建举办团体辅导实践活动,后期通过群组搭建讨论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参加团体辅导的感受,深化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的认识。
(4)情绪宣泄指导。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情绪又称“心理垃圾”,合理地进行情绪宣泄有益身心健康。可以通过易班搭建游戏和留言讨论平台,如“曼陀罗绘画”“心灵涂鸦”“一起来吐槽”等,帮助学生缓解不良情绪,释放压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高晓霞,刘敏娟.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03).
[2]蒋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提高易班大学生用户粘性的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