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并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上科学安排、有序错开,让学生在中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本文基于此模式下对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应用探索,力求获得更优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应用探索
近年来,信息技术课堂出现较多问题,学生上课“自由”、上网打游戏现象屡见不鲜。为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人通过融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尝试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对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应用探索。
一、对分课堂的基本理念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个课堂改革新模式,其强调两个核心理念:一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二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科学安排、有序错开,让学生在中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
对分课堂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PAD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首先就教学内容进行宏观介绍,明确学习范围,指出难点、重点,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在内化吸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亮考帮”。“亮考帮”是“亮闪闪”“考考你”和“帮帮我”的简称。“亮闪闪”是指列出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等,至少一条,更多不限。“考考你”是指列出自己弄懂了,但是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来挑战别人,至少3个,更多不限。“帮帮我”是列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讨论时向别人请教,至少3个,更多不限。第三步是讨论环节。
对分课堂的出发点是教师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主导,形成师生“对分”课堂的格局,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二、对分课堂的分组要求
在对分课堂上合理分组是高效课堂实施的前提。对分课堂的分组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组3-4位同学,考虑男女比例、成绩差异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低。让小组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尽可能大些,每个小组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地小些,使各组之间的水平尽量相近。保持各小组之间的相近性,其目的是让所有小组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实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有序的“公平竞争”做好铺垫。
三、对分课堂的应用实施
(一)先教后学,讲授(Presentation)
对分课堂先讲授学习内容,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初始的知识框架和整体上的把握,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实践愿望。
对分课堂上,教师对基本框架、基本概念,着重讲授重点、难点,并不需要详尽讲解教材内容。讲授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首要环节,这个环节不能滞后,更不能省略。讲授要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有范围、有目标、有方法。讲授时,应先要明确讲课内容,要区别于传统以知识为导向的讲授模式,对分课堂上,讲授目的是以引导为主。教师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范围和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就难、重点做出讲解,最后提示学生在学习中可能用到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辅助工具等。例如:遮罩动画就是FLASH中的一种重要的动画类型,涉及图层的操作,以及对遮罩概念的理解,在讲授时,应边讲边演示,除了说明遮罩概念和作用外,重点要讲解遮罩图层含义及遮罩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掌握遮罩的制作方法;其难点是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灵活利用遮罩图层创作特殊的显示效果,这里可以引入“元件”的应用,让学生由静态遮罩动画到动态遮罩动画的制作过渡。学生通过教师讲授,了解章节的基本內容,理解重点、难点,这样就降低了自主学习的难度。
(二)“亮考帮”,内化吸收(Assimilation)
“亮考帮”是一个教学载体,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以完成“亮帮考”为载体内化吸收课程内容,并能引发有效的、深入的讨论,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完成不同形式的作业,如完成练习、回答课本问题、发现新问题等。例如:完成遮罩动画的讲授后,可布置学生完成“静态图片探照灯”遮罩动画到“动态图片探照灯”遮罩动画(两个图层)的制作,此时,应发挥小组中“高手”“亮考帮”的作用,对有疑惑的学生给予帮助,待小组成员都能掌握后,引入较为复杂的“流水”的遮罩动画(多图层)的制作,知识点由浅到深,由静态到动态,由简单到复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布置“鱼缸”动画制作的作业,下周课前提交作业,并要求课后要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特点和具体情况,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内化吸收过程,从而完成对教材内容更为全面的理解与运用。
(三)“隔堂讨论”,讨论(Discussion)
“隔堂讨论”是对分课堂与传统讨论式课堂的根本不同,也是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内化吸收后,学生再回到课堂上,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分组讨论自己学过的内容,然后与全班同学和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相同内容,经教师讲授、课后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三个过程分阶段学习,理解和应用能力逐步提高。例如:让学生从“鱼缸”动画制作的作业中讨论总结上节课的知识点,作业中是否都用到了。讨论时间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然后教师随机抽查4-5个小组,每个小组随机抽点一位学生(可抽点不认真的学生,以督促每个学生,都不能懈怠),被抽点的学生必须回答小组刚刚讨论总结出来的内容,这样有利于督促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都能认真参与。对于回答很好的学生,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延伸,为即将讲授的新课作铺垫。最后教师作遮罩动画的总结并对部分作业进行必要的点评。“隔堂讨论”是让学生有备而来,可明显提高讨论内容质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分课堂使教师摆脱了“表演者”角色,从而回归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正确定位上,这与“导师制”是一致的。教师重在点拨而不穷尽,给学生留出了探索空间,教学过程中的特定动作减少,引导性成分提高,学生学习主导与主动性增强,对分课堂的难点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把握,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的掌握。因此教师的引导就应该设计得恰到好处。另一方面应做到科学合理分配师生课堂上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保障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让教学双方更轻松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2]张学新.对分课堂:一种新的教法[OL].http://cfd.fudan.edu.cn/yanjiu/jyxzk/991.html.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应用探索
近年来,信息技术课堂出现较多问题,学生上课“自由”、上网打游戏现象屡见不鲜。为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人通过融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尝试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对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应用探索。
一、对分课堂的基本理念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个课堂改革新模式,其强调两个核心理念:一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二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科学安排、有序错开,让学生在中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
对分课堂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PAD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首先就教学内容进行宏观介绍,明确学习范围,指出难点、重点,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在内化吸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亮考帮”。“亮考帮”是“亮闪闪”“考考你”和“帮帮我”的简称。“亮闪闪”是指列出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等,至少一条,更多不限。“考考你”是指列出自己弄懂了,但是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来挑战别人,至少3个,更多不限。“帮帮我”是列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讨论时向别人请教,至少3个,更多不限。第三步是讨论环节。
对分课堂的出发点是教师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主导,形成师生“对分”课堂的格局,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二、对分课堂的分组要求
在对分课堂上合理分组是高效课堂实施的前提。对分课堂的分组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组3-4位同学,考虑男女比例、成绩差异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低。让小组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尽可能大些,每个小组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地小些,使各组之间的水平尽量相近。保持各小组之间的相近性,其目的是让所有小组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实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有序的“公平竞争”做好铺垫。
三、对分课堂的应用实施
(一)先教后学,讲授(Presentation)
对分课堂先讲授学习内容,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初始的知识框架和整体上的把握,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实践愿望。
对分课堂上,教师对基本框架、基本概念,着重讲授重点、难点,并不需要详尽讲解教材内容。讲授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首要环节,这个环节不能滞后,更不能省略。讲授要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有范围、有目标、有方法。讲授时,应先要明确讲课内容,要区别于传统以知识为导向的讲授模式,对分课堂上,讲授目的是以引导为主。教师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范围和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就难、重点做出讲解,最后提示学生在学习中可能用到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辅助工具等。例如:遮罩动画就是FLASH中的一种重要的动画类型,涉及图层的操作,以及对遮罩概念的理解,在讲授时,应边讲边演示,除了说明遮罩概念和作用外,重点要讲解遮罩图层含义及遮罩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掌握遮罩的制作方法;其难点是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灵活利用遮罩图层创作特殊的显示效果,这里可以引入“元件”的应用,让学生由静态遮罩动画到动态遮罩动画的制作过渡。学生通过教师讲授,了解章节的基本內容,理解重点、难点,这样就降低了自主学习的难度。
(二)“亮考帮”,内化吸收(Assimilation)
“亮考帮”是一个教学载体,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以完成“亮帮考”为载体内化吸收课程内容,并能引发有效的、深入的讨论,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完成不同形式的作业,如完成练习、回答课本问题、发现新问题等。例如:完成遮罩动画的讲授后,可布置学生完成“静态图片探照灯”遮罩动画到“动态图片探照灯”遮罩动画(两个图层)的制作,此时,应发挥小组中“高手”“亮考帮”的作用,对有疑惑的学生给予帮助,待小组成员都能掌握后,引入较为复杂的“流水”的遮罩动画(多图层)的制作,知识点由浅到深,由静态到动态,由简单到复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布置“鱼缸”动画制作的作业,下周课前提交作业,并要求课后要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特点和具体情况,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内化吸收过程,从而完成对教材内容更为全面的理解与运用。
(三)“隔堂讨论”,讨论(Discussion)
“隔堂讨论”是对分课堂与传统讨论式课堂的根本不同,也是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内化吸收后,学生再回到课堂上,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分组讨论自己学过的内容,然后与全班同学和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相同内容,经教师讲授、课后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三个过程分阶段学习,理解和应用能力逐步提高。例如:让学生从“鱼缸”动画制作的作业中讨论总结上节课的知识点,作业中是否都用到了。讨论时间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然后教师随机抽查4-5个小组,每个小组随机抽点一位学生(可抽点不认真的学生,以督促每个学生,都不能懈怠),被抽点的学生必须回答小组刚刚讨论总结出来的内容,这样有利于督促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都能认真参与。对于回答很好的学生,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延伸,为即将讲授的新课作铺垫。最后教师作遮罩动画的总结并对部分作业进行必要的点评。“隔堂讨论”是让学生有备而来,可明显提高讨论内容质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分课堂使教师摆脱了“表演者”角色,从而回归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正确定位上,这与“导师制”是一致的。教师重在点拨而不穷尽,给学生留出了探索空间,教学过程中的特定动作减少,引导性成分提高,学生学习主导与主动性增强,对分课堂的难点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把握,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的掌握。因此教师的引导就应该设计得恰到好处。另一方面应做到科学合理分配师生课堂上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保障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让教学双方更轻松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2]张学新.对分课堂:一种新的教法[OL].http://cfd.fudan.edu.cn/yanjiu/jyxzk/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