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數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及时转变传统“精英化”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转而实现“普惠型”教学方式的转变,让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获得,有所提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角度入手,对初中数学设置“分层作业”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作具体的分析和讨论,并进一步探究分层教育理念在数学作业环节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作业 必要性 实施策略
分层教育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主要实现形式之一,也是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具体体现。不论在哪个阶段,也不论是教学哪一门学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都普遍存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样如此。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及时转变传统“精英化”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转而实现“普惠型”教学方式的转变,让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角度入手,对初中数学设置“分层作业”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途径作具体的分析和讨论,并进一步探究分层教育理念在数学作业环节中的具体体现。
一、“分层作业”的主要内涵
作为“分层教育”理念的主要体现方式之一,“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分层作业”呢?简单地说,“分层作业”就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相关基础和情况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然后再根据学生分层的情况设置符合不同层次学生情况的作业,并设定不同的作业评价方式和目标,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完成作业,在作业中学有所得。
二、初中数学设置并实施“分层作业”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有其必要性。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过去,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中学数学作业时,作业的主要来源是课后习题加练习册,作业形式也是教师统一布置,学生统一完成。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形式,必然引起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水土不服”,比如教师设置的作业过于简单,对于学习基础、能力皆优的学生就没有完成的价值。反之,教师布置的作业过难,班级里只有少部分优等生能独立完成,也同样失去作业该有的意义,不利于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进步和提高。同时,这种形式的作业,往往作业量大,但质不高,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未能取得实效。实施“分层作业”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一方面,教师在设计和布置数学作业过程中“求精不求数”、“重质不重量”,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助于实现中学数学“高效低耗”的目标。另一方面,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作业题目,增强了作业的针对性,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作业完成的质量,还进一步提高了各个层次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分层设计作业形式,注重学生发展。
教师设计数学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课堂知识,并为后期复习做准备。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积极转变思路,从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能力,以及对数学作业的不同需求等方面考虑,设计出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形式,鼓励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发展。比如笔者在进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时,通常采取以下原则:针对学优生主要设置提高型作业,这部分学生通常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和能力,因此,作业布置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其进一步提升;针对中等生,在设计作业时主要以“基础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些提高型题,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完成;针对后进生,则秉持“使其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其数学基础能力”的观点,让学生在完成基础型的作业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培养其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最后在此基础上谋求其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分层设计作业目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分层作业”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与重视,在实施“分层作业”时,教师除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类型外,还要配以分层作业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作业目标,真正做到“分层有理”、“分层有数”。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分层设计作业目标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类型,切不可强制要求,因为大多数后进生都比较敏感,情感承受能力也较低,教师稍有不慎,就容易伤害他们的情感。对此,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目标时,还要注意方式,在学生情感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实施最有效的作业形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作业”是对学生“量体裁衣”的最佳作业方式之一。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依据,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使其牢固地掌握知识,以此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阮志良.谈初中数学分层作业及练习的个性化设计[J].新校园(中旬刊),2014(8).
[2]张凌云.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2(9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作业 必要性 实施策略
分层教育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主要实现形式之一,也是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具体体现。不论在哪个阶段,也不论是教学哪一门学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都普遍存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样如此。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及时转变传统“精英化”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转而实现“普惠型”教学方式的转变,让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角度入手,对初中数学设置“分层作业”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途径作具体的分析和讨论,并进一步探究分层教育理念在数学作业环节中的具体体现。
一、“分层作业”的主要内涵
作为“分层教育”理念的主要体现方式之一,“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分层作业”呢?简单地说,“分层作业”就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相关基础和情况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然后再根据学生分层的情况设置符合不同层次学生情况的作业,并设定不同的作业评价方式和目标,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完成作业,在作业中学有所得。
二、初中数学设置并实施“分层作业”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有其必要性。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过去,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中学数学作业时,作业的主要来源是课后习题加练习册,作业形式也是教师统一布置,学生统一完成。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形式,必然引起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水土不服”,比如教师设置的作业过于简单,对于学习基础、能力皆优的学生就没有完成的价值。反之,教师布置的作业过难,班级里只有少部分优等生能独立完成,也同样失去作业该有的意义,不利于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进步和提高。同时,这种形式的作业,往往作业量大,但质不高,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未能取得实效。实施“分层作业”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一方面,教师在设计和布置数学作业过程中“求精不求数”、“重质不重量”,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助于实现中学数学“高效低耗”的目标。另一方面,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作业题目,增强了作业的针对性,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作业完成的质量,还进一步提高了各个层次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分层设计作业形式,注重学生发展。
教师设计数学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课堂知识,并为后期复习做准备。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积极转变思路,从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能力,以及对数学作业的不同需求等方面考虑,设计出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形式,鼓励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发展。比如笔者在进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时,通常采取以下原则:针对学优生主要设置提高型作业,这部分学生通常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和能力,因此,作业布置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其进一步提升;针对中等生,在设计作业时主要以“基础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些提高型题,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完成;针对后进生,则秉持“使其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其数学基础能力”的观点,让学生在完成基础型的作业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培养其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最后在此基础上谋求其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分层设计作业目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分层作业”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与重视,在实施“分层作业”时,教师除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类型外,还要配以分层作业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作业目标,真正做到“分层有理”、“分层有数”。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分层设计作业目标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类型,切不可强制要求,因为大多数后进生都比较敏感,情感承受能力也较低,教师稍有不慎,就容易伤害他们的情感。对此,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目标时,还要注意方式,在学生情感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实施最有效的作业形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作业”是对学生“量体裁衣”的最佳作业方式之一。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依据,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使其牢固地掌握知识,以此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阮志良.谈初中数学分层作业及练习的个性化设计[J].新校园(中旬刊),2014(8).
[2]张凌云.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