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伍德.安德森与《小城畸人》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24377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20世纪叱咤美国文坛的巨匠,人们脱口而出的往往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等,提到舍伍德·安德森(5herwoodAnderson,1876--1941)的恐怕不多,殊不知,我们提到的这些文学巨匠大多受到过安德森的深刻影响,或者可以说他们有些人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成功的。他被福克纳视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著名的批评家马尔科姆·考利也称他为“作家的作家,是他那一代讲故事者中对后一代的风格和视野都造成影响的唯一一位”。
  舍伍德·安德森出生于俄亥俄州克莱德镇一个贫苦人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他的许多小说都是以那里为背景的。父母生活动荡,常常为工作的缘由搬家。父亲曾经在联邦军队服役,开过一个不大的马具维修店,后来靠为人刷房子或仓库维生,不过他为了体面说自己是“画招牌的”。安德森断断续续地上学,14岁开始颠沛流离。为补贴家用,他当过报童,为人粉刷过房子,干过清理马厩和管理仓库的活儿。17岁时,安德森到了芝加哥。在那里,他白天在货栈当苦力,晚上上夜校学习商务。西班牙与美国开战时,他曾到古巴参战,战后来到俄亥俄州,并在这里的威顿堡大学上了一年学,这也是他最后一年的学校生活。
  随后几年,安德森一直未能安定下来,总是在俄亥俄州周围搬来搬去,直到成为一名涂料制造商并于1904年结婚,才过上了一段衣食无忧的安定日子。婚后的几年中他们生下两子一女。他在生意场上大获成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天分。后来,在经历了情感与生意上的一些麻烦和挫折后,他陷入心理危机。终于在1912年11月28日这一天离开了他苦心经营的公司,“弃商从文”,也离开了被他称为“有太多小资情调的妻子”。他回到芝加哥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并由此放弃了做生意发大财的梦想,也放弃了他作为一名中产阶级公民的责任,包括对妻子和三个幼子的责任。
  这样说也许把这一使他痛苦多年,让他焦头烂额的事件过于简单化了,然而,这是事实。安德森这个天才人物陷入了财富名利与身心自由的两难之境,他一方面想获得财富与成就,受人尊重并担负家庭责任,另一方面他想自由自在地进行创作,但却可能与贫穷与失望相伴。
  种种迹象表明,所谓的情感危机,都是他不堪家庭、生意和生活的压力而一手策划的。在芝加哥,他又重操旧业,干上了广告,并加入了一个叫做“芝加哥集团”的组织,西奥多·德莱塞和卡尔·桑博格就是这个组织的成员。1914年,安德森正式离婚,并与一位也是离婚不久的雕刻家兼音乐家结婚。
  在桑博格、德莱塞、斯泰恩和德尔等作家的教诲和鼓励下,安德森开始陆续发表一些以童年生活为背景的作品,但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19年《小城畸人》出版之后,他才声名鹊起,开始蜚声美国文坛。这之后,他又发表了长篇小说《穷白人》(1920)《多种婚姻》(]923)和《黑色的笑声》(1925)等作品。《黑色的笑声》讲述的是悲观失望的主人公沿密西西比河游历,幻想着能写一本马克·吐温式的小说的故事,深受读者欢迎。
  安德森曾游历欧洲许多国家,他十分佩服的作家斯泰恩就是他在巴黎认识的。返回美国后,他来到了新奥尔良,与威廉-福克纳共住在一所公寓中。与第二任妻子分手后,他再度结婚,第三任妻子曾是纽约一家书店的经营者。他的第三次婚姻同样没能持久,偕他走完生命中最后一段历程的是他的第四任妻子,一个社会学者。安德森离开新奥尔良后到纽约住了一段日子,后离开纽约,最终定居在弗吉尼亚的马里恩,他在乡间造了所房子,过着既当农夫又当记者的日子。1927年,他买下了马里恩的两份周报,做了两年的主编。为赚取额外收入,他一直没有中断在美国各地的巡回演讲。受《今日》杂志的委托,安德森研究了美国大萧条时的劳工状况,出版了《迷惑的美国》(1935)。他的报刊文章收集在《城镇你好》(1929)和《重返温斯堡》(1967)等文集中。1941年,舍伍德·安德森在一次宴会上误吞牙签致病而死。
  《小城畸人》是美国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作品,既可看作多篇独立的短篇小说,也可以看作是一部长篇小说,尽管每篇之间在情节上没有直接联系。全书由一篇引子“畸人志”和24篇故事构成。每一篇只写一个人物或一个人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时刻,着重表现他(她)在生活中由于失败和挫折所引起的怪癖。形式上较为松散,但故事的背景都是温斯堡镇,并有一名在所有篇目中都出现的青年记者贯穿始终,固定的背景和相对固定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作品的统一性。小说富于想象力和洞察力,深刻反映了工业化时期美国城填生活的现实,是现代美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较为完美地融合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从现代主题、表现内容、小说结构、创新手法、艺术形象等方面都开创了美国现代主义小说之先河。
  安德森所处的时代是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传统的手工业与传统的价值观日薄西山的时代。他用忧郁的笔触,在小说中描述了一些惶惶不可终日的“畸人”,这些人经历坎坷,有过美好的追求,也曾为之奋斗,可是面对新时代,他们不知怎样适应,也不想去适应。小生产者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他们无法面对新的社会形态,最终都梦想破灭,只能凄凄然面对现实,成为情爱失落、感情压抑的现代人。安德森始终关注生产高度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爱的失落”这一主题,力求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造成人性扭曲的深层原因。小说把一些“畸形”人物汇集在一起,构成一组心理畸形人的浮世绘,表现了人们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反应,呈现出一个奇特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没有正常交往,没有任何群体活动;夫妻问没有感情,好似陌生人;父女、母子之间不见天伦之乐;街坊邻里之间没有友谊;恋人之间吞吞吐吐,互不理解,总是以分手告终;白天,他们的活动悄悄的,说话轻轻的;夜幕一降临,他们的思路开始活跃,自得其乐。他们是一群气愤而孤独的人,一群传统而又被现实的功利主义所扭曲的人,一群渴望爱与自由却又疏于交流的异类。矛盾的社会和矛盾的心理,导致他们找不到社会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所在,导致性格畸变,人性异化,成为所谓的“畸人”。这群畸人因其对美国乡镇生活的普遍意义而成为美国文学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对象。故事的叙述是从年轻记者乔治·威拉德的视角展开的。他是个叛逆人物,反对小城狭隘封闭的生活,与城里其他人的生活格格不入,他有时是个听故事的人,有时是受害者,有时是见证人,是统摄全书的主线式人物。
  小说总体上是非写实性的。安德森并不关心事物的表象,并且往往会有意背离一些所谓的“事实”;他所关注的始终是“事物的本质”,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小说在人性的异化与畸变的表达方面开了现代美国文学之先河。
  小说语言直白简洁,流畅通俗,是 富有美国传统的口语体,带有淡淡的抒情意味。他不用复杂的长句,多用短句结构。松散的结构和简朴通俗的语言一扫过去框架式结构写法和呆板的语言。福克纳说:“他的特点是追求精确,在有限的词汇范围之内力图选用最恰当的词句,他内心对简朴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他要把词与句都像挤牛奶一样挤得干干净净,总是力图要穿透到思想的最深的核心里去。”
  安德森还充分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畸人本身就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们是在激烈社会竞争中,在生活的重压下,由于社会的漠然,人与人之间的隔绝而性格畸变形成的怪物。安德森笔下的孤独、隔绝、性挫折、精神畸变、美国梦幻灭等主题为后来作家们一再采用。《小域畸人》中所采用的许多创新手法、写作技巧以及主题内容为后来的年轻作家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当时的美国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他与格特鲁德·斯泰因等人一起开创了美国小说的一代新文体,他们提倡清新朴实的文风,拒绝玩弄机变与巧智,力避文学上的各种陈腔滥调。安德森认为,没有形式就谈不上文体,没有内容就谈不上形式。他讲求思想、内容、形式、文体的统一。
  不同于欧·亨利们精心构筑结构的短篇小说,安德森小说的特点是情节发展随意松散,动机复杂,关注心理发展,强调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他采用散文体的方式,信手拈来,娓娓道来。在形式上常常出现不完整的片断和不连贯性。一般说来,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人物取胜而并非靠故事吸引读者的,作品中的人物多有戏剧化描写。由于不强调情节,所以“无头无尾”几乎成了他创作的规律。安德森是美国作家中最早运用弗洛伊德理论的作家之一,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论的影响,他一反传统小说中重情节的倾向,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捕捉人物一瞬间迸发出来的强烈感情,通过这一瞬间来揭示人物的个性以及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奥秘。
  在美国文学史中,安德森可谓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辈来讲,他是德莱塞等人的崇拜者,也得益于斯泰恩等人的指导。而他之后的几乎每一位作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包括后来的索尔·贝娄、约翰·厄普代克等。他对海明威尤其有知遇之恩,是他指导海明威到法国投师于斯泰恩和庞德,并终于使海明威走上了成功之路,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安德森也因此被冠以美国现代的小说先驱的头衔。但后来,海明威、福克纳、伍尔芙等曾经受他恩泽又羽翼丰满的作家都背离了他的创作道路,并竭力想摆脱他的影响,尤其是海明威,竟不顾师恩,在安德森创作走下坡路的时候,在作品中用戏仿的方法嘲弄安德森,伤害了他的感情。安德森虽然没有对这种以怨报德的行为进行还击,但两人从此绝交。而曾经说过“要说美国有谁教过我什么的话,那只有安德森一个人”的伍尔芙,在一次宴会上与安德森口角时竟然说出“你完蛋了”的话,她戳到了安德森的痛处。安德森晚景凄凉,所谓凄凉并不是指生活上,而是创作源泉的枯竭给他带来的痛苦。另一位曾经对安德森颇有微词的作家是福克纳,但是他后来有所悔悟,称安德森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
其他文献
2010年1月4日,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正式竣工。哈利法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新建成的摩天大楼,它总高828米,不仅是世界第一高楼,还是世界第一高建筑。    举世无双的“世界第一高楼”    哈利法塔是由美国建筑师阿德里安·史密斯设计韩国三星公司负责实施的。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单式结构,由连为一体的管状多塔组成,具有太空时代风格的外形,基座周围采
在中国,“狙”击的“狙”字,其本义为一种非常狡猾的猴子,而在欧洲,英文狙击为shipe,其本义为一种身体娇小,飞起来非常迅捷的小鸟,要想射中它必须要有精准的枪法。18世纪初,英军在印度边区经常举行猎杀这种鸟的活动,后来就把shipe作为这种活动的称谓。“一战”时期,狙击战术被广泛采用,狙击手队伍迅速扩大,shiper就成了狙击手的名称。    狙击手的任务    狙击手的任务分为软性猎杀和硬性猎杀
苏珊·桑塔格在她的著作《疾病的隐喻》的开篇中提道:“疾病是生命的阴面,是一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个王国的公民。”诚然,从古自今,我们人类都是徘徊在健康王国与疾病王国的居民,而其中有种疾病与人类特别“有缘”,即结核病。  结核病
超现实主义诗歌大都晦涩难懂,这是与诗人的创作理念分不开的。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文艺流派,它的影响渗透到文学、绘画、电影、雕塑等多重领域。超现实主义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注重表现梦幻、直觉和潜意识。按弗洛伊德的理论,梦是人的潜意识的一种宣泄方法,通过对梦境、对潜意识的探索,可以把握到另一种真实。超现实主义诗人通过创作表达了对真实的执着追寻,艾吕雅也不例外。在这里
光刻的空间  远望着我们的城市,现代主义建筑的直线条与方盒子显得又僵硬,又苍白。热衷于艺术建筑的冉.库哈斯曾勇敢地说:建筑要表现新的自由。这自由就是需要摆脱现代主义对建筑的束缚。我们要不要对现代主义进行深刻反思,它给城市带来了什么,混凝土构筑的城市森林,把文化与传统抛弃在冰冷的方盒子外,带给后代什么,也许只有阳光,而没有了清新的空气。  而文化方面的建筑总要做得有韵味些,这是建筑界的传统,也是建筑
许燎源生于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院。著名设计艺术家、意识流书画家、当代雕塑家,四川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教授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馆长。其墨象艺术以全新的语言图式诠释当代水墨的崭新意象。许燎源是一位充满反叛精神的艺术家,其涉猎之广泛,几乎包涵所有的视觉艺术门类。从设计到雕塑、版画、建筑、空间,再到今天的水墨艺术实验,无不体现出艺术家对当今艺术的广泛深入思考。一方面,他在传统艺术的浸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画家的作品都是千金难求。我们常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形容文章写得好,那这些画家就可以说是“下笔如金”了。  南宋画家梁楷就是这样一位“点墨成金”的大师,只是他本人对金子并不太感兴趣。梁楷的生卒年不考,《图绘宝鉴》记载他为嘉泰年画院待诏。“嘉泰”是南宋宁宗1201—1204年间的年号,由此可以大致了解梁楷的生活年代。说他“下笔如金”,是因为宁宗皇帝因为喜欢粱楷的画而赐予金带,
巴勃罗·聂鲁达(1904—1891),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971年,由于“诗歌以大自然的伟力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和梦想”,且“与人类和大地和谐”,“讴歌奋斗”,“为维护理想和未来呐喊”,“有益于全人类”,“具有世界意义”,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再加上他多次访问前苏联和中国,积极参与智利的政治斗争,因此,在国人的心目中,聂鲁达主要是个思考智利、美洲乃至人类命运的诗人,尤其是一个政治诗人。这在很长一段时
一件艺术品如果足够著名,足够珍贵,必定已经被许多双贪婪的眼睛所注视。于是2012年10月16日凌晨,毕加索的《小丑泰德》(1971年)、莫奈的《伦敦滑铁卢之桥》(1901年)和同年的《伦敦查林十字大桥》、野兽派代表亨利?马蒂斯的《穿着黄白服装阅读的女孩》(1919年)、高更的《窗前的女孩》(1898年)、卢西安?弗洛伊德的《闭着双眼的女人》(2002年)与麦耶?德?汉的《自画像》(约1890年)一
青 萍/文 甄春亮/译    南方让我留恋的只有那温柔的忧郁的雨……我固执地认为这南方的雨同我一样,漂泊在异乡哭泣  这条古朴的巷,被笼在迷蒙的雨雾中,让我恍如走进戴望舒的《雨巷》那种诗境里,这里可会飘过一个丁香样的姑娘,她可是“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我低着头,想着那个丁香般的姑娘,任雨肆意飘在我身上  忽然我意识到有人在扯我的衣角,我抬头看见一个小小的女孩七八岁的样子,她正仰着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