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临床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red0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此指导临床对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1489例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或切除、伴/不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或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纳入的1489例患者中,253例发生下肢淋巴水肿(17.0%),其中宫颈癌、子宫恶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8.7%(150/801)、15.3%(62/404)和13.1%(32/244),不同类型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145例(57.3%)患者在术后1年内发生下肢淋巴水肿.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辅助化疗、辅助放疗和术后淋巴囊肿形成均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辅助放疗(HR=3.234,95%CI:2.441~4.285,P<0.001)和辅助化疗(HR=1.463,95%CI:1.005~2.128,P=0.041)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独立因素.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产生可能与放疗剂量和放疗次数有关(P<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术后1年为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期.辅助放疗和辅助化疗能增加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参与全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模式提供参考。结果以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13例)为对照组;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410例)为干预组,此阶段严格落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管理规定,并增加了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的干预与管理。比较两组的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适应证合理率、单次给药剂量合理率、给药频次合理率、治疗疗程合理率、病原学送检率)和经济指标(碳青霉烯类抗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度周口市流感样病例(ILI)的监测结果,为制定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流感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7-2020年度周口市2家哨点医院的ILI监测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ccounts for approximately 90% of primary liver cancers and represents a major global health problem. The main risk factors respon
期刊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白介素6(IL-6)、STT3A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9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
Biliary tract cancers (BTCs) comprise a group of hetero-geneous poor prognosis cancers with increasing incidence recent years. The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with
药物上市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患者的需求。药物研发应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已成为普遍共识。对于肿瘤患者,临床治疗需求急迫,因此抗肿瘤药物研发更应着眼于对患者需求的回应,将以患者为核心的研发理念贯穿于研发始终。在抗肿瘤药物确立研发立题之初,应积极收集、倾听患者的声音;在临床试验设计中,应体现对患者获益保障的设计理念;而在临床试验的开展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和融入更多体现对受试者关怀的新型临床试验方式,最终实现抗肿瘤药物的科学合理研发,实现肿瘤患者获益的最大化。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为HCC精准管理探索可靠的预后生物标记物.方法 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肝细胞癌数据集(TCGA-LIHC)中
The ongoing 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 pan-demic has necessitated speci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diseases. The way presence of pre-existi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in the world. The rising prevalence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
Background and Aims: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has been found to increase hepatocellular sensitivity to carcinogenic xenobiotics, by unknown mechanisms